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8篇、会议论文582篇、专利文献4122篇;相关期刊467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187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热带气旋的相关文献由383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联寿、余晖、雷小途等。

热带气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8 占比:30.02%

会议论文>

论文:582 占比:8.66%

专利文献>

论文:4122 占比:61.32%

总计:6722篇

热带气旋—发文趋势图

热带气旋

-研究学者

  • 陈联寿
  • 余晖
  • 雷小途
  • 李英
  • 端义宏
  • 任福民
  • 刘爱鸣
  • 费建芳
  • 王元
  • 吴立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杜伟; 刘浩
    • 摘要: 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区域频发,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将卫星探测数据转化成可观察的亮温显示图像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实时地观察热带气旋走向。文中主要基于WinSCP工具解决了将目标亮温系统产生的亮温数据集自动传输到亮温显示模块的问题,WinSCP原为手动操作同步于不同操作系统间文件的工具,文中利用脚本来运行WinSCP工具,成功实现了将目标亮温建模系统生成的亮温数据文件自动传输到亮温显示系统中,从而使得亮温数据可以实时地输入亮温显示系统,并显示目标区域热带气旋的生成发展过程。
    • 李盛; 周雯; 张慧; 余宙; 吴佳林
    • 摘要: 收集了琼中地震台PET重力仪和CTS-1EF地震计在“威马逊”“海鸥”“莎莉嘉”等3个热带气旋影响期间的观测数据,通过计算获得速度和加速度。比较了热带气旋接近和远离琼中地震台时,重力仪、地震计记录的波形特征,并通过频谱、时频对比,分析重力仪和地震计数据受热带气旋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期间,2台仪器记录数据的速度与加速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有明显扰动,波形形态基本一致。但PET重力仪的最大扰动幅度均小于CTS-1EF地震计,热带气旋的信号主频段为0.15—0.25 Hz。
    • 于茜倩; 谢冬梅; 陈永平; 朱业
    • 摘要: 采用1979—2019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Ni?o3.4指数、海表温度和海洋上层热容量资料,对热带气旋与ENSO变化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40年来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经历了1990年代减弱,2000年代增强的变化过程,且在2000年以后呈现显著向岸迁移趋势。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与表征ENSO的Ni?o3.4指数的相关关系在2000年发生突变,具体表现为ACE与Ni?o3.4指数在2000年前呈显著正相关,2000年后二者相关性明显下降。通过将ACE分解成平均强度ACE;、持续时间ACE;和频数ACE;这三个分量,发现2000年前Ni?o3.4指数与平均强度ACE;呈显著正相关,但2000年后Ni?o3.4指数与ACE;相关关系减弱,这可能是导致ACE与Ni?o3.4指数的相关关系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持续时间ACE;与Ni?o3.4指数一直保持显著正相关,频数ACE;则与Ni?o3.4指数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分析影响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活动与海表温度异常和海洋上层热容量异常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所得结果可以证实以上结论。
    • 龚月婷; 程正泉; 杨诗琪
    • 摘要: 利用1981—2018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登陆广东北上路径热带气旋活动及强降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上热带气旋从登陆时到登陆后48 h是陆地强降水产生的集中时段,登陆时24 h是陆地大暴雨最集中的时段。强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一般登陆后热带气旋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强降水累积。北上热带气旋强降水更容易出现在气旋移动路径右侧,占到51%,且右侧型强降水影响范围最广。
    • 王相军; 李秋胜
    • 摘要: 热带气旋每年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解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强度、位置和生成频率等特征,基于1949—201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规律。结果发现: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受ENSO事件的影响,ElNiño年、LaNiña年和正常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最大风速、最长生命期和生成位置的年际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且这种差异程度和热带气旋强度有关;此外,在不同的分位数下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年际变化趋势系数并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的东南沿海热带气旋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提供有效的参考。
    • 周佳佳; 胡海
    • 摘要: 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Javascript API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热带气旋服务客户端,能快速实现热带气旋中心位置计算、相关云参量计算和信息可视化,提供全球热带气旋查询服务,从而辅助气象部门的热带气旋监测预报,传播用户相关知识。其中,热带气旋定位方法结合了云图中热带气旋云系的几何形态特征和卫星红外波段反演的云宏观参量,以北大西洋2017—2018年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提取为实验,将定位结果与最佳路径数据集进行对比,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渠鸿宇; 尹尽勇; 王慧; 周冠博; 杨正龙
    • 摘要: 2021年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3波型分布。位势高度距平场显示,东亚中纬度地区处于正距平区,西伯利亚脊偏强,而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弱,冷空气活动偏少、强度偏强。我国近海出现了8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和台风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我国近海未出现大范围的海雾过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个热带气旋,且均达到超强台风级,其中2122号台风“雷伊”是历史上12月在南海海域达到超强台风级的2个台风之一,也是历史上直接袭击南沙群岛的最强台风,还是影响南海最晚的超强台风。另外,全球其他海域共生成热带气旋14个。我国近海出现2.0 m以上大浪过程的天数有56 d,约占冬季总日数的62%。冬季,我国近海海域呈明显降温趋势,北部海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海域,冬季海面温度较常年整体偏高。
    • 胡媛媛; 兰红平; 杨红龙; 力梅; 郑群峰
    • 摘要: 利用1952—2020年历史热带气旋(TC)数据、地面观测资料,分别对进入深圳100、300、500及800 km等4个不同防御圈的TC频次、持续时间、强度和TC影响敏感路径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深圳TC整体呈现“频次减少、影响时段趋于集中、强度明显增强、强TC比例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进入100 km范围的TC呈现“频次增多、TC季节更为集中、强度增大、强TC比例增多”的特征;基于气候特征,根据综合大风指数,确定了台湾岛以北、菲律宾群岛南部以南区域为TC影响高风险通道,珠江口及附近区域为高风险区域,可为深圳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 胡天慧; 余晖; 鲁小琴
    • 摘要: 热带气旋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常规观测缺乏的海洋上,卫星遥感作为大范围对地观测的主要技术,为热带气旋强度估算(定强)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热带气旋定强技术的资料应用逐渐从单通道数据拓展到红外、水汽、微波等多通道数据,建模方法也从人为特征提取的线性模型发展到自动特征工程的非线性深度学习模型。在未来,多通道和多卫星资料的融合应用依旧是重点,将人为定义的特征因子与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在静止卫星上搭载微波探测仪器等预计会带来定强精度的新突破。
    • 丑洁明; 董文杰; 徐洪; 班靖晗
    • 摘要: 基于19902016年登陆中国沿海区域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和灾害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改进标准化的熵值等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沿海TC的灾害时空特征和灾害强度特征,构建了TC综合灾情指数模型,评估了TC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总量无明显年际变化,但低强度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逐年减少,高强度热带气旋(包括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显著增多,从而影响到热带气旋致灾的面积范围和强度大小的变化;19901997年热带气旋的综合灾情损失指数明显大于19982016年的综合灾情损失指数,并且前者的年际波动较大,后者指数显著减小且趋于平缓变化,防灾抗灾能力增强且趋于稳定;经过对所选取的3项损失指标的经济核算得出,倒塌房屋的经济价值和受灾农作物的经济价值随年代际为减小趋势,而直接经济损失的年代际增加趋势较为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