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藏东南

藏东南

藏东南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大气科学(气象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3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中国西藏、西藏旅游、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等;藏东南的相关文献由526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杰、郑维列、杨文凤等。

藏东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77.7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78%

专利文献>

论文:83 占比:21.45%

总计:387篇

藏东南—发文趋势图

藏东南

-研究学者

  • 卢杰
  • 郑维列
  • 杨文凤
  • 侯磊
  • 李江荣
  • 罗大庆
  • 周晨霓
  • 姚慧芳
  • 孙自保
  • 张佳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文; 王猛; 宋班; 余天彬; 黄细超; 江煜; 孙渝江
    • 摘要: 西藏自治区藏东南地区冰川广布,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失稳现象凸显,冰崩隐患的光学遥感调查对该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根据遥感影像上冰崩隐患的色调、形态、纹理、阴影等特征,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开展研究区冰崩隐患的遥感解译。在藏东南地区共解译出冰崩隐患232处,其中大型47处,特大型147处,巨型38处,结合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出4个集中分布区、2个集中分布带。研究区冰崩隐患具有明显的链式特征,根据冰崩隐患与其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之间的时空关系,将藏东南冰崩灾害链分为冰崩-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链、冰崩-碎屑流-堰塞湖-洪水灾害链、冰崩-碎屑流灾害链等3种类型,分别以米堆沟、尖母普曲、则隆弄沟为例,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对其动态变化特征、链式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藏东南地区冰崩灾害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黎言言; 林玲; 王国严; 喻舞阳; 王伟
    • 摘要: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对植物种群的维持和群落动态起着决定作用。研究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对明确物种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有重要意义。选择藏东南5种菊科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个变温(5/1°C、15/2°C、20/5°C、25/10°C、30/15°C)、1个恒温(1°C)和两种光照条件(12 h光照/12 h黑暗、持续黑暗)的萌发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5种菊科植物种子的萌发(P<0.001)。中低温条件下5种植物的种子萌发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最大萌发率及其出现的温度存在种间差异。牛蒡(Arctium lappa)在1至30/15°C温度梯度下萌发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其余4种植物萌发率均随温度升高呈“钟形”曲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照对5种菊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整体上表现出促进作用,低温条件下更为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揭示了5种菊科植物种子萌发在高寒地区应对变化环境的响应特征,反映了菊科植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策略。
    • 何燕; 宋连久; 赵燃
    • 摘要: 调查分析藏东南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藏东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20年7—11月藏东南6县1区295个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分别通过农业成本、农产品附加值、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加效果最好,利益联结机制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效果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农业成本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效果较差。进一步促进藏东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户经营收入必须调整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开放、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 董晴雪; 罗斯琼; 文小航; 王景元; 李文静
    • 摘要: 利用1960—2019年藏东南地区9个气象站的降水、土壤温度、土壤冻结深度、积雪深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藏东南地区近60年来降水的年际、季节以及月变化特征,讨论了降水变化与土壤温度、土壤冻融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藏东南降水分布以念青唐古拉山为界,南部降水较多北部降水较少。从变化趋势来看,近60年来该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转折点发生在1980年和2000年前后;1980—2019年近40年降水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北部增多南部减少;而2000—2019年近20年降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季节降水分配上,多数站点以夏季占主导,部分站点(察隅、波密)春、夏、秋三季降水均较多;而变化上表现为夏季降水减少而其他季节增多,与印度季风减弱对应降水减少相一致;其中6月显著减少,3、4月显著增多。土壤温度和冻融期变化对气温变化响应非常敏感,降水变化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冻融期降水作为热源起升温作用,加速冻土融化,减缓冻土冻结;非冻融期降水作为冷源起降温作用,降低土壤温度。在12、1月降水为降雪,增大地表反照率使土壤温度降低。空间上,在冻融期较长、冻结深度较深的地区,降水降温机制和升温机制均比较明显;而在冻融期较短、冻结深度较浅的地区,降水多表现为降温作用。
    • 王挺; 杜军; 白宇轩; 党雪妮; 索朗旺堆
    • 摘要: 基于1971~2020年藏东南4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选取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推荐的14个极端气温指数(ETI),采用线性趋势、R/S趋势分析、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藏东南ET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指数、太阳黑子和海温指数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近50年极端气温极值指数、暖指数和生长季长度(GSL)呈显著升高趋势,冷指数和气温日较差(DTR)为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中冷指数大于暖指数,夜指数大于昼指数,极高值指数大于极低值指数。2) 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极值指数、暖指数和GSL在1970~1990 s为负距平,2000~2010 s为正距平,而冷指数相反。3) 除DTR外,ETI表现为较强乃至很强的持续性,未来将保持过去50年变化趋势。4) M-K检测显示,除冷持续日数(CSDI)、DTR之外,ETI都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中最高气温极小值(TXn)、暖昼日数(TX90p)、冷昼日数(TX10p)和冷夜日数(TN10p)突变时间较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其他指数主要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5) 多数ETI与西藏高原A和B指数、亚洲极涡强度指数、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以相对指数最为明显。除最高气温极大值(TXx)、CSDI、GSL、DTR外,ETI与太阳黑子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冷指数是正相关。6) 绝大部分ETI不仅与西太平洋暖池面积和强度指数,还与NINOW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冷指数和DTR为负相关。同时,除最低气温极小值(TNn)、夏日日数(SU)、CSDI、DTR外,ETI与印度洋暖池面积和强度指数也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 张新生; 周晨霓; 卢杰; 张萌
    • 摘要: 为阐明藏东南不同龄级急尖长苞冷杉幼苗根系生长及细根功能性状对高寒亚高山生境的适应机制,以藏东南色季拉山1~10 a生急尖长苞冷杉幼苗为研究对象,分析急尖长苞冷杉幼苗根系生长及细根功能性状随林龄、海拔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显示:(1)林龄对急尖长苞冷杉幼苗根系生长及细根形态有极显著影响(P<0.001),幼苗水平与垂直根长、根组织密度、根干物质含量均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但细根比根长、比根表面积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海拔仅对根组织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林龄与海拔的交互作用对细根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但对根长影响不显著。(2)土壤因子对幼苗根系水平根长和垂直根长的累积解释率分别为67.94%和57.32%,而对细根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干物质含量的累积解释率分别为42.32%、42.72%、64.58%、57.52%。(3)全钾、速效磷和全钾、溶解性有机碳分别是影响各龄级冷杉幼苗水平和垂直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SWC影响冷杉幼苗比根长、比表面积以及根组织密度的关键因素,而幼苗根干物质含量则主要受硝态氮影响。研究表明:急尖长苞冷杉幼苗可能通过改变根组织密度适应海拔梯度的环境变化;土壤养分条件较好且水分条件优越的生境更适宜于急尖长苞冷杉幼苗的定植更新。
    • 邹远华; 王朋; 周航; 宋章; 徐正宣
    • 摘要: 某铁路隧道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大规模碰撞而隆升的青藏高原东南方,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突涌水成为制约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的重大难题。通过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理论分析计算等方法相结合,对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藏东南某隧道波里拉组(T_(3)b)灰岩段多为强富水性,察朗噶组(J_(1)ch)和甲丕拉组(T_(3)j)为弱-中等富水性,阿堵拉组(T_(3)a)、夺盖拉组(T_(3)d)和土脱组(J_(2)t)为弱富水性;(2)隧道波里拉组(T_(3)b)岩溶垂向分带特征较明显,其中3700~3900 m高程段岩溶较发育;(3)隧道全长20247 m,极高危险段654 m,位于波里拉组灰岩中段水平径流带内和阿托卡巴断层处,占比3.23%;高危险段670 m,分布于波里拉组灰岩条带两侧与碎屑岩的接触带附近,占比3.31%。本文研究成果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岩溶地区高压富水隧道选线、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白宇轩; 杜军; 王挺; 索朗旺堆; 党雪妮
    • 摘要: 基于1971~2020年藏东南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选取最大1日降水量(RX1day)、最大5日降水量(RX5day)、降水强度(SDII)、中雨日数(R10mm)、大雨日数(R20mm)、连续干燥日数(CDD)、连续湿润日数(CWD)、强降水量(R95pTOT)、极强降水量(R99pTOT)和年总降水量(PRCPTOT)共10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R/S趋势分析、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藏东南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指数、太阳黑子、海温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20年藏东南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幅度不大;RX1day、R20mm、CWD、R95pTOP、PRCPTOP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近30 a(1991~2020年)PRCPTOP减幅显著,达-38.43 mm·10a^(-1);其他指数趋于增加,以CDD增幅最大(1.31 d·10a^(-1))。年代际变化尺度上,极端降水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为正距平,21世纪前10年为负距平。极端降水指数的Hurst指数大多表现为较强或强持续性,未来将保持近50 a以来的变化趋势,仅CDD在2002年发生了气候突变。极端降水指数大多存在显著的3~4 a振荡周期。除CDD、CWD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各极端降水指数均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个极端降水指数与大气环流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只有RX1day、RX5day、R95pTOT与亚洲极涡面积指数有显著的负相关,RX5day还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有显著的正相关。绝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与太阳黑子的相关性不显著,仅有CWD与之有显著的正相关。RX5day、PRCPTOT和CDD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X5day与印度洋暖池面积和强度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CWD与西太平洋暖池面积指数为显著的负相关。
    • 谢金明; 周尚哲; 许刘兵; 杨太保; 何婷
    • 摘要: 藏东南作为青藏高原内外动力作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河流堰塞-溃决洪水链式灾害频发地区。研究该区域古堰塞湖的形成与演化,对认识、评估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波堆藏布江谷地保存有一套湖相沉积地层,通过地貌填图和光释光测年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海因里希事件1(H1)以来波堆藏布江谷地可能发生了一期古堰塞湖事件。该古堰塞湖可能是由波堆藏布江侧蚀白玉沟沟口冰碛垄,致使冰碛物滑塌并阻江形成的,古湖的最大湖面面积约为18.8 km^(2),库容蓄水量约为0.13 km^(3)。该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可能介于H1~10 ka之间,其溃决时间可能在~6 ka之后,后期河流溯源侵蚀及下切作用形成了多级以湖相地层为基座的阶地。
    • 姚慧芳; 卢杰; 曾加芹; 罗大庆; 张新生; 王超; 于德水
    • 摘要: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藏东南地区不同海拔的川滇高山栎天然林的种内与种间竞争指数,揭示海拔对林木竞争指数的影响,为川滇高山栎天然林的经营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根据海拔梯度设置4块川滇高山栎天然林样地,土壤类型为山地暗棕壤,林分特征为针阔混交林。对样地内的竞争木和对象木进行调查,采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各样地内林木的种内与种间竞争;用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多项式、Logistic这5种模型拟合川滇高山栎对象木胸径与其竞争指数变化的回归关系,并选择最优函数。【结果】1)不同海拔的川滇高山栎天然林内的竞争指数不同,海拔3740 m(样地a)、3640 m(样地b)、3540 m(样地c)和3440 m(样地d)样地的种内竞争指数分别占总竞争指数的17.11%、22.26%、30.79%和70.13%,表明样地a、b、c以种间竞争为主,样地d以种内竞争为主。2)在川滇高山栎的伴生树种中,以急尖长苞冷杉的竞争力最强,其次是白桦,竞争力最弱的是糙皮桦。3)在所有样地中,川滇高山栎的竞争指数随对象木胸径增加而不断减小,呈显著负相关。在样地a中对象木胸径与其竞争指数关系的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模型,样地b、c的最优模型为三次多项式模型,样地d的最优模型则为指数函数。【结论】藏东南的川滇高山栎林天然林在海拔3440 m以种内竞争为主,在海拔3540~3740 m以种间竞争为主。川滇高山栎的竞争指数随林木胸径增加而下降,在胸径到达25 cm时趋于平稳,采用拟合的模型能有效预测川滇高山栎林的竞争指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