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调查、考察、自然地理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1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中国西藏、今日中国:中文版、西藏旅游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等;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逸畴、王辉、张继民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2 占比:63.8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231 占比:35.81%

总计:645篇

雅鲁藏布大峡谷—发文趋势图

雅鲁藏布大峡谷

-研究学者

  • 杨逸畴
  • 王辉
  • 张继民
  • 高登义
  • 李渤生
  • 张文敬
  • 花雕
  • 税晓洁
  • 刘宇平
  • 周立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强; 文军; 武月月; 陈亚玲; 李悦绮; 刘正
    •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产品,归类分析了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类别。选取大峡谷地区排龙站、墨脱站两个站点2019年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水汽条件下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不同位置近地面水热交换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季风期对应大峡谷地区水汽强输送期和温湿期,高原非季风期则相反。墨脱站、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晴天/阴天近地面潜热通量日变化对大气水汽条件较为敏感且响应一致,近地面潜热通量在强水汽条件下的日变化均强于弱水汽条件下,墨脱站特征最为显著,在高原季风期典型晴天强水汽条件下潜热通量日均值为84.05 W·m^(-2)是弱水汽条件下的1.13倍,日变幅达345.37 W·m^(-2)。两个站点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近地面感热通量对大气水汽条件响应不同。高原季风期典型晴天下,两个站点在弱水汽条件下的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变化均强于强水汽条件下,海拔较高的排龙站在弱水汽条件下感热通量日均值(32.71 W·m^(-2))和日较差(191.10 W·m^(-2))是强水汽条件下的1.66倍和1.26倍。云覆盖和水汽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其自身的温室效应,墨脱站和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阴天弱水汽条件下的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变化均强于强水汽条件下,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阴弱水气条件下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均值为35.12 W·m^(-2)和14.32 W·m^(-2)分别是强水汽条件下的2.59倍和1.27倍。大峡谷地区存在水汽输送通道,大气水汽的辐射强迫对陆-气间水热交换过程存在显著影响,但近地面能量分配受地表水热属性的制约。
    • 陈亚玲; 文军; 刘蓉; 蒋雨芹; 任国强; 李悦绮; 张强; 刘正
    • 摘要: 江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东亚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研究水汽的分布、输送及收支对于理解区域降水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结合1981-2010年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9个探空站资料,分析了江河源及其毗邻地区水汽分布、输送及各边界水汽收支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河源及其毗邻地区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不同季节水汽含量分布及量值也不同,表现为夏季最大,秋、春季次之,冬季最少。源区及雅鲁藏布江流域水汽含量的年循环呈单峰变化,主要集中在6-8月,最大值出现在7月(41.6 mm),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4 mm·(10a)^(-1)。江河源区水汽通量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其次是中纬度西风以及西北气流的输送,三种气流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明显的水汽辐合,不同季节水汽输送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在水汽的输入边界中,西边界输入量最大(815.3×10^(6)kg·s^(-1)),南边界(724.9×10^(6)kg·s^(-1))次之,且两个边界季节变化显著;北边界(317.9×10^(6)kg·s^(-1))输入较少,而东边界是水汽通量的输出边界,最大水汽输出在9月(140.5×10^(6)kg·s^(-1))。江河源区净水汽输入量大于输出量,水汽通量呈盈余状态,这将进一步影响江河源区降水及区域水循环的变化。
    • 龙芊芊; 周仁浩; 岳德鹏; 牛腾; 毛雪晴; 王朋冲; 于强
    • 摘要: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服务功能,森林作为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组成部分对于水源涵养的贡献率各不相同;森林枯落物直接覆盖于地表,既来自于林冠层也抑制土壤层的水分蒸散,因此枯落物层在水源涵养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遥感和高光谱技术为远距离识别面状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特别在高原地区,遥感是获取地表信息的快速手段。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研究区,用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主要树种(高山松、林芝云杉和川滇高山栎)的叶片高光谱数据并构建植被指数,同时,通过样地采样获取枯落物样本并计算样本的持水拦蓄性能,然后建立植被指数与有效拦蓄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Sentinel-2影像反演大峡谷主要树种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分布情况,最后结合验证点对反演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1)三类树种的叶片反射率趋势相似,川滇高山栎的反射率最高,高山松次之,林芝云杉最低;(2)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从大到小排序为:林芝云杉(48.36 t·ha^(-1))>川滇高山栎(39.24 t·ha^(-1))>高山松(32.32 t·ha^(-1))。林芝云杉枯落物的分解程度和蓄积量均最高,因此持水拦蓄能力最强;川滇高山栎的革质叶片不利于分解堆积,进而限制蓄水能力;高山松含有较多油脂,不易被水浸湿,导致持水能力较弱。(3)通过Pe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知,叶片蜡质参数和衰减程度越高,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越弱;植被生长态势越好、色素和叶片水分含量越高,其水源涵养能力越强。(4)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反演模型的精度评价结果良好,高山松、林芝云杉和川滇高山栎的样本检验点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43,0.815和0.81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597,2.270和1.953,表明模型可以用于大峡谷森林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的预测分布研究。
    • 摘要: 2020年11月9日,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对口援藏工作会议在西藏拉萨召开,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景区被授牌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景区地处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境内,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被认为是世界上长度最长、深度最深的大峡谷。图为11月7日拍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景区的景色。
    • 蔡晓臻
    • 摘要: 西藏是每个朝圣者心中圣洁的梦想之地,那里有千年历史的布达拉宫,记载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有绵延千里的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有被称为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无数人想要征服这座山,但能成功的寥寥无几;还有天上圣湖纳木措、羊湖,以及人间天堂林芝……
    • 黄家双
    • 摘要: 点上一柱藏香,当烟雾从香炉的镂空花格中袅袅升起,如白色的哈达飘荡在空中时,那幽远神秘的香味不禁又带我回到青藏高原的雪域圣地。林芝被称为西藏的“小江南”,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适宜,平均海拔3100米,在这里几乎不会有什么高原反应。开车进藏的朋友可以选择从川藏线进入,这样可以逐渐适应西藏的高海拔。沿途会经过林芝几个著名的景点,然乌湖、米堆冰川、鲁朗、巴松措、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及神秘害羞的南迦巴瓦。
    • 李江荣; 卢杰; 郑维列; 陈甲瑞; 杨文凤; 牛腾
    • 摘要: 针对近期高寒山区生态景观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生态敏感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和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现象,选取大峡谷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确定景观类型,以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等作为指标,对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最终得到10类景观类型的斑块共1761个,其中林地景观和草地景观的面积占比最大,分别为48.84%和22.68%,冰雪/冰川景观的占比为17.39%.从景观指数来看,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74,优势度指数为0.982,均匀度指数为0.597,聚合度指数为97.374.可以看出,大峡谷研究区拥有较高的多样性,单一景观优势度相对较低,不同景观空间分配情况更好,总体上该区域景观以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冰川为主,人类活动干扰较小,并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农田和草地的转换中.综合6类影响因子对大峡谷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加权分析,生态敏感性主要集中在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域,占比合计95.71%.中度敏感区域集中分布于河谷周边低海拔、低坡度区域,以水域、草地、灌木林为主;高度敏感区域集中分布于山地高海拔区域,以林地景观、冰雪/冰川景观为主.
    • 邰明姝(文/摄影)
    • 摘要: 地点:易贡藏布大峡谷坐标:30°23''38"N 94°20''42"E海拔:2200-2900米穿越时间:最佳季节为每年的5月和9月,应注意避开雨季。气温:10°C-15°C穿越里程:约85公里,非铺装路面68公里。路线特点:全程于易贡藏布沿岸向东南行进,该峡谷为青藏高原水汽通道之一,两岸谷坡陡峻,中间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崇山峻岭中冰川高悬,原始森林广布,植被茂密,孕育多种珍稀植物。开阔河谷地带聚民成乡,遍植青稞。易贡藏布大峡谷是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还建有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 蔡波
    • 摘要: 墨脱县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体从其境内穿过,峡谷两侧山高谷深,需要使劲抬头才能望到天。由于处在暖温带半湿润的坏境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切割撕裂了青藏高原东南的地面,打通了喜马拉雅山的巨大地形屏障,让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得以进入高原,孕育出一片植被茂密的热带季雨林,优良的水热条件塑造了这里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敏感型的两栖爬行动物而言,这里有着理想的生境,也成为研究两栖爬行类的学者最向往的区域之一。
    • 徐皓
    • 摘要: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中国境内的区域主要位于西藏林芝地区,主体在墨脱县,是当前世界上所发现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处可深达六千多米,整个峡谷总长度可达到五百多千米,平均深度为两千两百多米。如此看来,曾经被认为“世界之最”的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据说深度达八百八十米,其总长度为四百千米,都比不过雅鲁藏布大峡谷所收集到的有关“世界之最”的科学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