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波辐射计

微波辐射计

微波辐射计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06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7篇、会议论文155篇、专利文献148463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干旱气象、气象、气象科技等; 相关会议9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微波辐射计的相关文献由167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升伟、王振占、张祖荫等。

微波辐射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7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155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48463 占比:99.52%

总计:149185篇

微波辐射计—发文趋势图

微波辐射计

-研究学者

  • 张升伟
  • 王振占
  • 张祖荫
  • 吕容川
  • 李浩
  • 吴季
  • 郭伟
  • 李一楠
  • 李靖
  • 赵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金辉; 周毓荃; 岳治国; 王瑾; 宋嘉尧; 雷连发
    • 摘要: 利用微波辐射计分析了秦岭南北的水汽、液态水含量、湿度、云底高度等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北垂直积分水汽量年平均为18.52 kg·m^(-2),秦岭南为20.94 kg·m^(-2),90%以上水汽秦岭北平均高度为4.26 km,秦岭南为3.87 km;垂直积分液水含量,秦岭南年平均为0.13 kg·m^(-2),秦岭北年平均为0.12 kg·m^(-2),两者相差不多;秦岭腹地的空气湿度大,秦岭南年平均相对湿度75.3%,秦岭北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8%,秦岭南比秦岭北平均相对湿度大15.6%;云底高度,秦岭南年平均为3817.5 m,秦岭北年平均为4396 m,中云云底高度年平均差异不大;降雨时秦岭南云底年平均高度为323.3 m,较秦岭北低,二者相差42.2 m。
    • 黄煌; 李琼; 唐林; 黄宇霆; 徐冬英
    • 摘要: 利用微波辐射计、探空气球、天气雷达和地面雨量等资料,对2020年1-3月长沙国家站5次降水过程的微波辐射计和探空温度廓线、水汽密度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析了5次降水过程中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水汽含量、液态水含量与雷达资料、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反演的大气温度、水汽密度廓线精度较高,其反演的大气水汽资料可以作为降水临近预报的参考;水汽含量与液态水含量在降水开始前均有明显上升,在降水结束前回落的趋势,两者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水汽含量接近3.5cm且液态水含量超过0.15mm可作为判断长沙地区冬春季降水开始的参考阈值;同一时段雷达回波与水汽含量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前者峰值出现时间略早于后者。
    • 连懿; 董建康; 孟治国; 唐天琦; 平劲松; 曾晓明
    • 摘要: 为了丰富火成活动及热演化历史研究所需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协同分析明安图射电日像仪(Mingantu ultr-awide spectral radio heliograph,MUSER)月球微波探测数据和月球微波辐射计(microwave radiometer,MRM)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地基对月观测手段.此外,从月表瞬时亮温分布模拟和亮温数据在二维瞬时坐标系投影2个角度出发,建立三维月球浅表层亮温时空变化模型,并通过解析月固坐标系与观测时刻瞬时投影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明确地基观测场景下月表亮温三维分布球面到二维瞬时投影面的精确变换,实现射电日像仪地基观测过程中月表亮温分布的数值模拟.
    • 周高进; 杨智鹏; 彭静; 杨玲; 陶法; 茆佳佳
    • 摘要: 大气湿度廓线对于研究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基微波辐射计有着连续观测的特性,能够以高时间分辨率反演出高度至10 km的大气湿度廓线,廓线数据对于气象预报和研究气候系统的变化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反演大气湿度廓线的精准度,本文使用时间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微波辐射计连续探测的信号并使用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数据提高有云时的反演精度,采用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神经网络反演计算大气湿度廓线,用探空仪实测相对湿度验证并分析反演效果。该模型反演的湿度廓线与探空廓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9.80%,均方根误差为13.85%,优于经典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平均绝对误差11.52%,均方根误差15.66%。通过比较,证明了本文的反演模型利用连续观测的亮温数据能够有效地提高反演精度,特别是对于3~7 km范围内大气湿度廓线分布较为复杂的相对湿度的反演。并验证了该模型加入云观测数据提高了有云时的反演精度。
    • 田野; 刘旭林; 于永涛; 孟磊; 张龙斌
    • 摘要: 采用北京市国家大气探测试验基地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的微波辐射计观测结果,通过位温气块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统计其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特征,并与相应的探空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日间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与日照时长对应关系很好。除热力作用外,边界层高度受地面风速的影响较大,近地面的较强大风对大气边界层高度起到了抬升作用,导致1—4月的夜间边界层高度明显高于其他月。2月、3月、4月、9月和10月的日间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最大边界层高度均超过了3 km。月均最高大气边界层高度为1461 m,月均最低大气边界层高度为242 m。2月的平均边界层高度最高,为943 m,12月的平均边界层高度最低,为426 m。由于7、8月多为降水和多云天气,所以平均边界层高度较低。微波辐射计反演结果与探空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达到了0.874,均方根误差仅300 m。
    • 王兆徽; 张洁; 刘宇昕
    • 摘要: 基于我国自主海洋微波探测卫星HY-2A卫星的数据,通过分析其微波辐射计C和X波段在同一区域反射率的区别,使用辐射传输模型和非线性反演计算获得海面反射率校准结果,有效改善了海面盐度的反演结果,补充了现有L波段海面盐度探测的不足。利用WOA09盐度数据,对HY-2A卫星反演得到的海面盐度结果进行评估,均方根误差为0.41 psu。
    • 张立; 王玉龙; 王媛
    • 摘要: 针对东营市2016—2017年出现的27个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利用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二级数据,计算过程影响期间逐10 min的逆温层温差、逆温层厚度和低层相对湿度等物理量。结合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变化情况,按照雾和霾、雾、降水三类天气对27次过程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温湿度量对低能见度天气的指示意义和参考指标。结果表明:(1)雾和霾共同影响导致的低能见度天气出现在冬半年,PM_(2.5)浓度越大通常对应的能见度越低;逆温层温差和逆温层厚度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45,逆温层温差增大指示能见度降低,逆温层厚度减小指示能见度升高。低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能见度受雾影响通常小于2 km;低层相对湿度在80%以下时,能见度受霾影响仍然维持在5 km以下。(2)雾影响导致的低能见度天气多出现在冬半年,与PM_(2.5)浓度无关;逆温层温差和逆温层厚度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和-0.45。在逆温层生成和破坏阶段,逆温层温差变化幅度大,对能见度的指示性更强,而逆温层厚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多维持在300~400 m之间。低层相对湿度90%以上时能见度通常小于5 km,当低层湿层消失后能见度升高至5 km以上。(3)降水影响导致的低能见度天气出现在夏季,多伴随短时强降水出现,强降水时段逆温层温差达到8°C以上,逆温层厚度为500 m;强降水结束后,逆温消失,能见度转好。
    • 胡建军
    • 摘要: 本文使用FY2G、FY4A卫星、HTG-3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2017年初夏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遥感探测分析,针对新型遥感侧资料在对航空飞行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强对流天气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 FY2G、FY4A卫星资料对强对流的监视有较好的效果,FY4A卫星的TBB产品能定量地分析、显示对流云团的初生、发展、演变,强对流天气发生时,云顶温度梯度的移动方向能较好地解释系统移动、强度变化。2) 微波辐射计资料能够较好地监测雷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微波辐射计的相对湿度、整层水汽含量和液态水含量资料能够很好地揭示冰雹、降水来临时空中水汽分布及层结。冰雹发生时,空中水汽接近饱和。而CAPE、Ki指数跃变的时间段与实况中雷暴发生的时间较为吻合。液态水含量的伸展高度与雷暴云的高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微波辐射计自带的气象站温度和相对湿度场能够大体反应出雷暴天气时气象要素的变化,但是略有滞后,而降水率方面,出现时间与实况较符合,但强度与实况有偏差。微波辐射计在雷暴天气应用中具有较好的监视效果,预报员可以根据实时探测资料了解雷暴的伸展高度、强度,有利于提供更好的航空气象服务。
    • 骆梦洁; 汤杰; 陈叙捷; 陈勇航; 赵兵科; 史文浩; 严嘉明; 刘统强; 林立旻; 陈泉
    •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试验获取的4个典型台风个例数据,对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水汽密度廓线与同址GPS探空资料得到的廓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的温度、水汽密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28。微波辐射计的探测精度在不同高度上有很大差异,整体来说,在高层温度探测精度较优于低层,而在低层水汽密度探测精度较优于高层。进一步研究表明,探测水汽密度精度与降水强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风速及相对台风位置没有明显的关系。经计算,21组水汽密度廓线均方根误差与对应时段降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912。本研究定量化地展示了微波辐射计在台风天气条件下对温度的探测精度相对比较高,且对水汽密度的观测质量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一研究为今后将微波辐射计用于观测台风、锋面等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大气温度湿度结构提供可靠性依据。
    • 屈丽玮; 赵强; 马晓华; 李萍云; 刘嘉慧敏; 潘留杰; 刘慧
    • 摘要: 对2019年1月发生在西安市的一次持续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进行研究,对污染清除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冷锋活动对西安市污染物的输送和清除作用。结果表明:7日白天西风累积风速更大,污染清除速率较快,14日夜间—15日东风累积风速更大,持续半个月的污染状况消除。两次污染清除过程的不同是由冷高压的位置和移动路径不同所造成。关中盆地内的主导风向不同则是风场与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小时加密风场表明污染清除可分为偏西路径和偏东路径。偏东风将汾渭平原的污染物输送至关中盆地,对本地污染状况具有先加重再清除的效果。污染持续期间逆温层维持,上午地面风加强导致近地面污染物浓度降低,午后晴空加热效应明显,贴地逆温减弱或消失,近地层大气垂直混合加强,污染物向上扩散稀释,地面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