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杀虫活性

杀虫活性

杀虫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7篇、会议论文226篇、专利文献126396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昆虫学报、植物保护、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101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第九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等;杀虫活性的相关文献由400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兴、张杰、李忠等。

杀虫活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7 占比:0.89%

会议论文>

论文:226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26396 占比:98.93%

总计:127759篇

杀虫活性—发文趋势图

杀虫活性

-研究学者

  • 张兴
  • 张杰
  • 李忠
  • 徐晓勇
  • 邵旭升
  • 徐汉虹
  • 柳爱平
  • 欧晓明
  • 冯俊涛
  • 宋恭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玉鑫; 龚悦; 杨文涛; 李峰; 韩国伟; 李伯辽; 李广伟; 陈秀琳
    • 摘要: 为筛选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14种杀虫剂对其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栎黄枯叶蛾4龄幼虫均具有高致死能力,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值介于0.199~2.046 mg/L;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也有较高的杀虫活性,LC_(50)值在2.733~6.470 mg/L;苦参碱对幼虫的毒力水平最低,在测试的质量浓度梯度内试虫校正死亡率均小于45%。除苦参碱外,其他13种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双、甲维虫酰肼、马拉硫磷。综合考虑药剂残留及沙棘作为果叶兼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用于栎黄枯叶蛾幼虫大发生时的应急药剂,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等生物源农药可作为常用药剂,在高效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同时兼顾环境及生态效益。
    • 谢晓俊; 羊桂英; 于保庭; 胡寅; 莫建初
    • 摘要: 【目的】利用多种药用植物水提液绿色合成纳米银粒子,测定分析其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的毒杀活性和作用机理,探索绿色合成的(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在白蚁防治方面的潜力,拓宽AgNPs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分别利用药用植物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白毛夏枯草Ajuga nipponensis全株、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根和鱼腥草Houttuy niacordata全株的水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银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纳米粒度分析仪验证AgNPs的生成并表征其粒子大小、形状和聚集程度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毒杀效果。通过测定800 mg/L AgNPs处理7 d的台湾乳白蚁工蚁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滤纸酶活性(filter paper activity,FPA)水平,来探析AgNPs对白蚁的毒杀作用机理。【结果】4种药用植物水提取液合成的AgNPs颗粒均呈球形,粒径在69~180 nm之间;7 d内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LC_(50)值分别为150,340,342和309 mg/L;800 mg/L AgNPs处理7 d后台湾乳白蚁工蚁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AchE活性和FPA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4种植物提取物合成的AgNPs对台湾乳白蚁工蚁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它们可通过降低白蚁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AchE活性和FPA来影响其存活,说明绿色合成的AgNPs在防治台湾乳白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 周峰; 逯靖; 王书红; 侯志波; 安越; 张继; 梁俊玉
    • 摘要: 研究直茎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2种仓储害虫(赤拟谷盗成虫和烟草甲成虫)的杀虫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通过触杀、熏蒸试验来测试直茎蒿挥发油对2种仓储害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直茎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18.68%)、樟脑(18.30%)、侧柏酮(6.51%)、荜澄茄油烯(6.33%)等。直茎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烟草甲成虫的触杀活性的LD_(50)分别为33.65μg/头和46.90μg/头,熏蒸活性的LC_(50)分别为121.93 mg/L和38.65 mg/L。直茎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烟草甲成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够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冯梦静; 许良忠
    • 摘要: 为了开发新型的具有杀虫活性化合物,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氟嘧啶硫醚类化合物,结构经过^(1)H NMR和^(13)C NMR进行表征,并采用浸叶法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产率为52%~88%,均对小菜蛾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3m的活性最好,在质量浓度为1 mg/L时,对小菜蛾的致死率为97%。本试验为含氟嘧啶硫醚类杀虫剂的合成提供新的思路。
    • 黄文俊; 罗娌; 陈欣; 刘礼; 廖礼慧; 王小兰; 李碧; 李明喜; 陈敏; 易得娇; 李翰; 张皓; 卓贵富; 刘云健; 李莹馨; 陈奕君; 周璇; 谢跃
    • 摘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大熊猫最为严重的一种肠道寄生性线虫。针对目前长期药物驱虫导致的大熊猫西氏贝蛔虫耐药及生态污染问题,苏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晶体蛋白Cry5B因其特异的线虫杀灭活性,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抗蛔虫病药物候选。本研究拟通过原核表达方式产生Bt YBT-1518重组Cry5B蛋白,并评价其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离体杀灭活性。结果表明,BtYBT-1518 Cry5B由124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MW)为139.889 kDa,包含Endotoxin_N、δ-Endotoxin_C、Endotoxin_C、Endotoxin_C2、Cry1Ac_D5结构域,与BtPS86Q3晶体蛋白关系最近。重组Cry5B蛋白在IPTG浓度为1.4 mmol/L时表达量最大,表达于菌体上清液。离体杀灭活性实验表明,重组Cry5B蛋白的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抑杀效果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对肠道L4期幼虫第3天的ED_(50)值为14.5μg/mL,第7天的ED_(50)值为0.16μg/mL;但对成虫更敏感,仅作用2 d便可显著下降虫体活性,直至死亡,证实重组Cry5B蛋白对大熊猫蛔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这些结果为后续论证Bt YBT-1518重组Cry5B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抗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病药物提供了数据参考。
    • 沈笑天; 冀经伦; 陈士慧; 张静; 高一星; 张立新
    • 摘要: 为开发出结构新颖,杀虫活性高,对环境友好型的杀虫剂,以商品化品种氟雷拉纳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尾链进行修饰。以4-溴-2-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四步合成得到中间体V,设计并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三氟甲基的异噁唑啉结构的化合物,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均经^(1)H NMR和LC-MS确证。所合成的化合物经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V-4、V-10、V-14在50 mg·L^(-1)的浓度下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致死率均达百分之百。这为进一步合成杀虫活性较高的新型异噁唑啉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 周峰; 王存存; 王作亮; 蔡一凡; 王俊龙; 张继; 梁俊玉
    • 摘要: 研究毛莲蒿挥发油对常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成虫的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莲蒿挥发油并通过触杀、熏蒸和驱避3种测试方法对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毛莲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LD_(50)=30.63μg/头)和熏蒸活性(LC_(50)=7.91 mg/L);此外,在高测试体积分数78.63 nL/cm^(2)下分别作用2、4 h后,毛莲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明显的驱避效果(驱避率均为100%)。因此,毛莲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为我国储粮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 尤伟晨; 刘小雨; 刘现坤; 柴源卿; 王晓菲; 吕培; 花日茂
    • 摘要: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特胺酸化合物,以天然活性产物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作为先导化合物,利用酰基化米氏酸作为酰基化试剂,设计、合成了26个3-位不同酰基取代和5-位不同取代的含特胺酸骨架衍生物4a~4s、5a~5g、7a和8a,其中14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μg/mL下处理72 h内,所有目标化合物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并具有内吸性,其中化合物5d和7a 48 h致死率为100%,高于对照药剂螺虫乙酯,具有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对处理后的小麦植株进行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4e、5c、7a和8a能被植株较好的吸收。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具有特胺酸骨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提供参考。
    • 陈睿嘉; 冯婷婷; 王港澳; 徐晓勇; 李忠
    • 摘要: 为探索具有新颖结构的杀虫剂先导,将多种含环丙甲酸的活性片段引入二酰胺类杀虫剂,设计并合成了21个新型的二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测试了所有目标衍生物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及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大部分邻位二酰胺类衍生物的对两种供试病原菌的杀菌活性不够理想,而对两种害虫靶标均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衍生物10h对苜蓿蚜的致死率为90%,10k对东方黏虫的致死率达100%,这两个衍生物均可作为潜在的杀虫先导衍生物加以进一步研究。
    • 韦登秀; 张成华; 黄云霄; 胡安龙
    • 摘要: 为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农药新剂型,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用普鲁兰酶法,将蜡质玉米淀粉的支链酶解成直链淀粉;用乙醇沉降法制备直链淀粉纳米颗粒载体,并制备出1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可湿性粉剂。采用浸虫法比较了97%原药、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和1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药后24 h,3种药剂的LC50分别为5.84、4.11、3.75 mg/L,毒力大小为10%纳米可湿性粉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97%原药;药后48 h,它们的LC50分别为2.76、2.61、2.66 mg/L;毒力大小依次为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10%纳米可湿性粉剂>97%原药。1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制剂药后24 h对小菜蛾毒力显著高于(p0.05,p>0.0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