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僵菌

白僵菌

白僵菌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117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5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431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华东昆虫学报、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生物灾害科学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六届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论坛、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白蚁防治学术研讨会等;白僵菌的相关文献由251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增智、田志来、李启云等。

白僵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5 占比:59.85%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3.57%

专利文献>

论文:431 占比:36.59%

总计:1178篇

白僵菌—发文趋势图

白僵菌

-研究学者

  • 李增智
  • 田志来
  • 李启云
  • 曹伟平
  • 宋健
  • 冯书亮
  • 杜立新
  • 张正坤
  • 路杨
  • 吴建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强; 朱晓敏; 周淑香; 赫思聪; 高悦; 田志来
    • 摘要: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发生种群动态及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应用性诱剂监测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并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结果表明,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每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6月上旬,一代成虫盛发期在8月中旬;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田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5%以上,使水稻增产2.6%。本研究明确了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二化螟发生时期及发生世代,并证实了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杨延玲
    • 摘要: 油松毛虫是危害油松人工林的主要虫害,为探索高效、环保、经济的油松毛虫防治方法,选择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苦参碱和阿维菌素4种生物杀虫剂,在推荐使用剂量的前提下,研究4种生物杀虫剂对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苦参碱和阿维菌素4种生物杀虫剂对油松毛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以200亿孢子/g白僵菌效果最佳,在施药9 d后,油松毛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82%,防治效果达到83.01%。同时,白僵菌具有无农残、无抗性、高选择性和再生性等特点,处理9 d后的油松毛虫死亡率低于90%,这有利于油松人工林内天敌的繁殖和生长,可实现绿色防控的目的,是一类较好的环保型农药,可用于油松毛虫的综合防控。
    • 陈自宏; 张鸭关; 徐玲; 何謦成
    • 摘要: 【目的】筛选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毒力较高的白僵菌(Beauveria)菌株,为草地贪夜蛾的生态防控提供真菌资源储备;通过球孢白僵菌(B.bassiana)的田间调查,为了解农田生态系统中白僵菌的自然发生状况奠定基础。【方法】用爬行接种法测定来自保山市、怒江州和大理州的10种共计15株白僵菌菌株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并分析保山市4种农田生态系统(咖啡园、茶园、玉米田和烟田)中球孢白僵菌的月间消长动态。【结果】15株白僵菌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有差异,毒力最低的菌株致死率仅为10%,毒力较强的9株菌株致死率达100%;但这9株菌株的致死速度不同,全致死时间为4.4~15.7 d,半致死时间(LT_(50))为2.3~10.3 d,其中毒力最强的菌株为来自保山潞江坝怒江江边沙滩的菌株BUB12(全致死时间=4.4 d,LT_(50)=2.3 d),其次为来自保山腾冲烟田的菌株BUB8(全致死时间=5.8 d,LT_(50)=2.5 d)。4种农田土壤中全年均有球孢白僵菌分布,夏季检出菌株最多;多年生作物农田(茶园和咖啡园)中白僵菌的数量高于一年生作物农田(玉米田和烟田)。【结论】白僵菌菌株BUB12和BUB8对草地贪夜蛾的毒杀效果最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王从林; 刁红亮; 邢培翔; 王迪; 王志鑫; 马瑞燕
    • 摘要: 为明确高体积分数CO_(2)条件对生防真菌生长和致病力的影响,以2株生防真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和白僵菌BB-1021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在不同CO_(2)浓度下2个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速率及其对玉米粘虫和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富碳温室中高质量分数的CO_(2)(1 000 mg/kg)对IF-1106和BB-1021菌株孢子的萌发率及对玉米粘虫和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均无显著影响;在CO_(2)的体积分数为5%、10%、15%、20%条件下,当CO_(2)体积分数为10%时,IF-1106菌株孢子的萌发不受影响,其菌丝生长速率显著增加3.019 mm/d;当CO_(2)体积分数为5%时,BB-1021菌株孢子的萌发不受影响,其菌丝生长速率显著提高3.398 mm/d。富碳温室中高浓度CO_(2)条件不影响2株生防真菌的萌发率及其致病力,支持了生防真菌具有在富碳温室中防治虫害的潜力,进一步明确在一定体积分数CO_(2)条件下可有效促进生防真菌菌丝生长并提高其杀虫活性。
    • 卫忠诚; 陆鸿鹄
    • 摘要: 为了探究外来树种对本地林业虫害的诱发作用,阐述了外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优缺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虫害诱发关系,发现外来树种对周围环境具有重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病菌大面积传播和蔓延,影响乡土树种的生存环境,最终引发虫害。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营林技术人员应该对引进树种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本地昆虫的适应性,做好对外来树种的普查和监测工作,多措并举,有效抑制森林害虫在本地林业中的暴发。
    • 摘要: 据欧盟官方公报消息,2022年3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22/378号条例,延长阿维菌素等29种物质的批准期限,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第20天生效。这些物质包括:阿维菌素(abamectin)、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QST 713、苏云金杆菌aizawai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菌株ABTS-1857和GC-91,苏云金杆菌israeliensis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israeliensis)菌株AM65-52,苏云金杆菌kurstaki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菌株ABTS 351、PB 54、SA 11、SA 12和EG 2348,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TCC 74040和GHA,炔草酯(clodinafop),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嘧菌环胺(cyprodinil).
    • 熊文
    • 摘要: 对黄褐球须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并进行了白僵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黄褐球须刺蛾在福建福州、龙岩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茧中越冬,翌年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1代6-10月,第2代(越冬代) 9月-翌年6月。林间利用球孢白僵菌1×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防治幼虫,施菌后10 d幼虫死亡率为71.6%~85.0%,防治效果为69.3%~83.2%。研究结果可为黄褐球须刺蛾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 陈文玉
    • 摘要: 【目的】研究旨在筛选出感染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防治该虫提供新的生物资源。【方法】利用2株金龟子绿僵菌和3株球孢白僵通过孢子悬浮液浸渍法筛选高致病力菌株,林间采用人工投放真菌粉炮进行防治。【结果】获得对毛颚小卷蛾幼虫致病力高的金龟子绿僵菌Ma ZPTR-01-01和MaFZ-12,其感染毛颚小卷蛾幼虫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4.5%,僵虫率为91.7%和86.7%,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1.52 d、3.04 d。对绿僵菌MaZPTR-01-01粉炮和白僵菌BbFZ-48粉炮进行林间毛颚小卷蛾幼虫的生防测试,施药3 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20.44%、6.51%,7 d后分别为29.74%、30.26%。【意义】比较了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对其在生物防治应用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曹伟平; 甄伟; 陈丹; 丰硕; 宋健
    • 摘要: 球孢白僵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酵周期和产孢量是其发酵工艺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本试验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JG-17菌株产孢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外源法在菌落表层施用微量乙烯利,可以明显提高菌株JG-17的产孢量,以对8日菌龄表层施用100 ng/cm^(2)乙烯利处理最佳,产孢量为未处理对照的6.28倍。经乙烯利处理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其耐热性、抗紫外线能力和对靶标害虫的杀虫活性与未处理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白僵菌培养过程中科学施用乙烯利,可有效提高白僵菌的产孢效率,研究为真菌生物农药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 张力; 李敬龙
    • 摘要: 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染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与野生型菌株72 h的大蜡螟4龄幼虫进行转录组分析,共检测到12770个共表达的基因.用|FC|≥4,Q≤0.001作为筛选标准,得到了的224个上调基因和227个下调基因.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高毒力菌株侵染3 d后,大蜡螟体内脂肪酸合成,AMP K信号通路,糖原异生等代谢过程以及催化活性,RNA聚合等活性受到了高度抑制.除此之外,大蜡螟幼虫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进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免疫反应被高度激活.本研究通过对侵染高毒力菌株的大蜡螟幼虫转录组进行分析,从转录组层面对宿主和高毒力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为筛选高毒力病原体提供了潜在靶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