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核盘菌

核盘菌

核盘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26428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核盘菌的相关文献由96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国庆、姜道宏、付艳苹等。

核盘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6428 占比:98.82%

总计:26744篇

核盘菌—发文趋势图

核盘菌

-研究学者

  • 李国庆
  • 姜道宏
  • 付艳苹
  • 谢甲涛
  • 程家森
  • 孟庆林
  • 杨谦
  • 王道本
  • 刘胜毅
  • 易先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丽芳; 翟雅鑫; 池吉平; 曹挥; 王建明; 郝晓娟
    • 摘要: 菌核病是山西省红芸豆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其病原菌种类,通过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红芸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菌丝初期呈白色絮状,培养7 d后在菌落边缘出现黑色鼠粪状菌核,菌核直径2.0~4.5 mm,菌核萌发产生1~3个子囊盘;子囊呈圆柱形或梭形,大小为(120.0~140.5)μm×(9.2~11.6)μm;子囊内含8个无色、椭圆形子囊孢子,大小为(8.4~12.0)μm×(4.0~5.5)μm。代表菌株J8-1.8可侵染红芸豆茎部和豆荚引起发病。以rDNA-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J8-1.8与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引起山西省红芸豆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陈松余; 丁一娟; 孙峻溟; 黄登文; 杨楠; 代雨涵; 万华方; 钱伟
    • 摘要: CNGC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对植物的逆境响应有重要作用。系统分析甘蓝型油菜BnCNGC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分布、结构、进化及其响应不同逆境胁迫的表达特性,对于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拟南芥和甘蓝CNGC蛋白保守结构域及特异基序氨基酸序列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甘蓝型油菜BnCNGC家族成员,分析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蛋白理化性质、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利用转录组数据,筛选甘蓝型油菜逆境响应候选BnCNGC成员,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核盘菌、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共鉴定到49个甘蓝型油菜BnCNGC成员,分布于除A08、C06的17对染色体上,含有5~10个内含子,其上游1500 bp包含大量逆境胁迫响应元件。BnCNGC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含413~80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MW)范围47.62~110.58kD,等电点(pI)范围6.10~9.8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CNGC分为Group Ⅰ、Ⅱ、Ⅲ和Ⅳ四类。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 BnCNGC9、BnCNGC27和BnCNGC48均参与逆境胁迫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叶片中BnCNGC9、BnCNGC27和BnCNGC48均在核盘菌胁迫下表达下调,下调量分别为48.2%~99.1%、79.4%~87.1%和39.7%~92.6%。PEG模拟干旱胁迫时,甘蓝油菜叶片中BnCNGC9在处理24 h后上调3.34倍, BnCNGC48在处理48 h后上调6.27倍, BnCNGC27对干旱胁迫不敏感。
    • 李明远
    • 摘要: 叶菜类菌核病由核盘菌引起,属子囊菌门真菌。被菌核病危害的叶菜包括十字花科、伞形科、菊科、藜科、唇形科、欧芹科等多种蔬菜。鉴于目前缺乏抗病的品种,一旦染病,控制难度较大,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严控菌核病的发生。一、为害症状叶菜发生菌核病有些是从叶片开始,出现水浸状斑点,很快扩大为不整齐形,后变为淡褐色。
    • 黄幼梅; 柴梦楠; 席鑫鹏; 朱文辉; 齐金岗; 秦源; 蔡汉阳
    • 摘要: EPF/EPFL基因家族成员编码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小肽,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盘菌接种和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分析11个EPF/EPFL基因在拟南芥对核盘菌防御反应中的作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接种核盘菌后,EPFL1、EPFL2、EPFL3、EPFL4、EPFL5、EPFL6和EPFL9的表达水平至少在一个时间点明显上调.核盘菌接种处理后,epfl1、epfl2、epfl3、epfl4、epfl5、epfl6和epfl9拟南芥单突变体叶片的病斑面积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似,且DAB染色显示的HO含量也与WT没有明显的差别;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叶片的病斑面积明显大于WT.DAB染色结果显示,与WT相比,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的HO含量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结果进一步显示,与WT相比,核盘菌抗病相关基因YDDs在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接种核盘菌前后的表达量均明显下调.这说明EPFL1、EPFL2、EPFL4和EPFL6在拟南芥应答核盘菌的防御反应过程中存在冗余功能,通过介导YDDs基因的表达,共同调控植物免疫反应.
    • 赵丽丽; 孟昊; 郭晨; 宋培玲; 杨永青; 李子钦
    • 摘要: 【目的】测定8种常用杀菌剂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油菜核盘菌的室内毒力,为中国北方寒旱区春油菜菌核病防治的精准选药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呼伦贝尔市6个农场19株油菜菌核病核盘菌样品,测定8种常用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分析核盘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核盘菌样品对咪鲜胺、多菌灵、腐霉利、戊唑醇、啶酰菌胺、菌核净、恶醚唑、嘧菌酯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31、0.078、0.261、0.286、0.362、0.536、0.673、1.380μg/mL。【结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油菜核盘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均处于敏感水平,在生产中应将不同作用的杀菌剂交替施用,预防抗药性产生。
    • 卢晶晶; 赵津; 申童; 杨洪岩
    • 摘要: 菌核病作为一种全球性植物病害,可大范围侵害多种经济作物,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关于菌核病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尤其是生物防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综合已有文献,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综述了作物菌核病的研究进展,(1)导致菌核病的病原种类及侵染症状,主要包括核盘菌属与座盘菌属;(2)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包括侵染方式、侵染机制以及与植物的互作机制,从致病机制角度寻找植物抗菌核病关键基因或调控因子,开发和利用植物自身的抗病相关基因,为选育广谱持久抗病的植物品种提供技术方案;(3)菌核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方面,着重从生物防治角度出发,综述目前对菌核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并对今后有益微生物资源及功能的研究进行展望.
    • 吴姗; 左蓉; 李艳; 赵传纪; 董志雪; 刘杰; 何贻洲; 吴钰坡; 高峰; 白泽涛; 刘胜毅; 陈建国
    • 摘要: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重要病害,对油菜的产量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一个核盘菌基因Ss160(Sscle04g035160),发现Ss160在接种油菜的核盘菌中高度表达。生物信息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信号肽,且序列在真菌界高度保守。亚细胞定位显示Ss160无特异性的定位,烟草叶片瞬时表达Ss160在核盘菌离体叶接种实验中病斑扩展显著小于表达空载体的和野生型烟草叶片,暗示异源表达Ss160能够提高植物的菌核病抗性。基于酵母系统的体外实验证明Ss160具有转录激活能力。该研究结果为后续Ss160在核盘菌-植物互作中功能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也为油菜菌核病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刘梦娇; 易航; 蔡新忠
    • 摘要: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ion channel,CNGC)对死体营养型病原物的免疫调控功能及机制尚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通过基因产物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模式以及免疫调控功能的遗传学分析,探究了AtCNGC3基因对典型死体营养型病原物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免疫调控功能。结果表明:AtCNGC3蛋白定位于质膜上。AtCNGC3基因在拟南芥各组织中均有表达,没有组织特异性。核盘菌接种强烈且持续诱导AtCNGC3基因的表达。Atcngc3突变体植株对核盘菌更易感,而AtCNGC3基因超表达(AtCNGC3 overexpression,AtCNGC3-OE)植株表现出更强的核盘菌抗性,说明AtCNGC3正调控拟南芥对核盘菌的抗性。用植物激发子肽AtPep1浸泡处理拟南芥幼苗能迅速诱导AtCNGC3基因表达,AtPep1诱导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迸发在Atcngc3突变体植株中减弱,而在AtCNGC3-OE植株中增强,说明AtCNGC3正调控AtPep1诱导的ROS迸发。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揭示了AtCNGC3正调控拟南芥对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核盘菌)的免疫,增进了对CNGC免疫调控功能的认识。
    • 吕蕊花; 陈萌; 赵倩; 冯昭; 史琳娜; 张喜荣
    • 摘要: 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磷酸二酯酶(PDEs)抑制剂阿托品,检测其对核盘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PDEs主效基因及cAMP-PKA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核盘菌PDEs在cAMP-PKA通路中的作用,为开发以PDEs为靶标的新型杀菌剂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当阿托品添加浓度为4 mmol/L时,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和菌核形成均受到影响。从核盘菌基因库中检索出了8个PDEs,qRT-PCR结果显示,PDE1/2在核盘菌菌核形成过程中表达量较高。添加PDEs抑制剂后,cAMP-PKA通路中PDEs上游基因AC和RAS表达量上调,但PDE1、PDE2和下游因子PKA表达量均下降。由此可知,PDEs在核盘菌菌核形成方面具重要作用,PDEs抑制剂通过抑制PDE1/2的表达使得下游因子PKA表达量下降,进一步影响菌核原基的形成。
    • 陈柳; 李海燕; 孟庆林; 郑立秋; 常海城
    • 摘要: 为筛选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有效药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复配对核盘菌的联合毒力,测定了啶酰菌胺与咪鲜胺复配对核盘菌菌丝生长、菌核的萌发及生理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啶·咪复配对核盘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二者复配比例为1:1时,增效系数为1.7657,增效作用最强;啶·咪复配能够有效抑制核盘菌的生长,降低菌核的萌发率和子囊盘形成率,其效果明显优于两单剂;啶·咪复配处理下,核盘菌草酸的分泌量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核盘菌的Ss-oah1、Ss-pg1和Ss-pg3等3个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下调了69.90%、55.00%和71.30%。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咪鲜胺复配,能有效抑制核盘菌的生长,降低核盘菌的致病力,是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有效复配药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