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化特性

生化特性

生化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6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50348篇;相关期刊340种,包括微生物学杂志、植物学报、茶叶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福建省第九届猪病学术研讨会、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第四届(2014)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等;生化特性的相关文献由18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文鸽、薛长湖、刘金英等。

生化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 占比:0.99%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50348 占比:98.89%

总计:50912篇

生化特性—发文趋势图

生化特性

-研究学者

  • 杨文鸽
  • 薛长湖
  • 刘金英
  • 叶乃兴
  • 俞静芬
  • 凌建刚
  • 崔燕
  • 张富新
  • 李来好
  • 杨贤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庸; 覃凌薇; 李琳; 王凌晖
    • 摘要: 为探讨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幼苗生长和发育的最适宜光环境,以赤苍藤幼苗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处理方式,设置100%自然光照、65%自然光照和30%自然光照3种不同光照强度,测定赤苍藤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等指标。结果表明,65%自然光照条件下,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较高,叶绿素a/b显著高于100%自然光照和30%自然光照;30%自然光照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蒸腾速率最低。100%自然光照条件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最大。随光照强度减弱,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65%自然光照是最佳处理条件。引种赤苍藤时,应给予轻度遮荫。
    • 任雨龙; 王秋菊; 孙愉; 张昊; 魏笑; 高炳南; 李畅洋
    • 摘要: 试验旨在明确荷斯坦奶牛瘤胃内部分菌群的生化特性,为有关反刍动物微生物制剂开发以及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帮助。选取荷斯坦奶牛10头,晨饲前采取瘤胃内容物,完成菌的富集、分离、纯化、菌种鉴定分析以及生化特性检测等内容。最后从奶牛瘤胃内共分离得到32株菌,分别属于12个属,并明确了其接触酶、硝酸还原性、蛋白酶、淀粉酶、产硫化氢等生化特性
    • 樊利虹; 王之盛; 左之才; 才冬杰; 易军; 马晓平; 苟丽萍; 王巍
    • 摘要: 为探究分离自四川南充、宜宾和什邡3个地区肉牛呼吸道的皮特不动杆菌之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实验对5株皮特不动杆菌分别进行了细菌染色、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聚类分析以及MLST分型等研究。结果显示,5株分离自肉牛呼吸道皮特不动杆菌的菌体形态和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均相似;5株菌的生化特性并非完全一致,主要表现在ZZCSF1807-9的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试验为阳性,丙二酸盐为阴性,与其余4株菌相反;16S rDNA系统进化树显示,5株菌均聚集在同一分支,而gyrB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ZZCSF1807-9与其余4株菌未在同一分支,存在进化距离;MLST分型结果显示,ZZCSF1807-9为ST214型,而另4株菌均与ST321型最为接近。上述结果表明,来源于呼吸道疾病肉牛的5株皮特不动杆菌在生化特性表型和gyrB基因,以及MLST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发生这些差异是否与各菌株的环境适应或因毒力变化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梁洲瑞; 汪文俊; 刘福利; 张朋艳; 袁艳敏; 姚海芹; 孙修涛; 王飞久
    • 摘要: 通过探讨半叶紫菜华北变种(Pyropia katadae var.hemiphylla)丝状体在不同铁浓度下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孢子囊枝形成率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含量、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规律,以期获得适宜其生长及孢子囊枝形成的铁浓度范围,并初步揭示其在不同铁浓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0.040 mg/L铁浓度下,半叶紫菜华北变种营养藻丝有较高的RGR、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_(v)/F_(m))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表明此铁浓度可促进营养藻丝的光能转换效率和光保护能力的提高,并利于其生长。高铁浓度(0.160~0.800 mg/L)组的营养藻丝RGR显著降低,而贝壳丝状体孢子囊枝形成率显著增加,表明高铁浓度抑制了藻丝的营养生长,而促进了藻丝营养生长状态向发育状态的转变。贝壳丝状体的孢子囊枝比例与F_(v)/F_(m)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营养藻丝向孢子囊枝转变后,贝壳丝状体的光能转换效率显著提高。铁的添加使藻丝中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增加,而类胡萝卜素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与ROS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藻丝的抗氧化系统可对铁介导的过量ROS作出积极应答,以平衡ROS的产生和清除。本研究可为半叶紫菜华北变种的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 王丽坤; 金振华; 张备; 李烨; 张国华; 鹿凌岩; 张莹; 冯万宇; 史同瑞
    • 摘要: 为有效防治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无菌采集疑似葡萄球菌病例牛的肝、脾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革兰形态染色镜检、生化特性试验以及致病性试验。通过对菌株基因测序,遗传进化树的构建,鉴定该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针对该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多粘菌素、环丙沙星等耐药,对丁胺卡那高度敏感。
    • 向科发; 万静静; 张慧敏; 史小飞; 秦臻; 刘霞
    • 摘要: 代谢稳态是机体生存必需的基础性功能。α_(1)-酸性糖蛋白(AG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糖基化程度高达45%,具有高亲和力、低容量的特性。虽然AGP的生物学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证明它可以调节免疫和代谢,并在携带药物转运,维持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AGP的结构特征、生化特性,以及AGP的表达调控和代谢调节作用,提示其可能是代谢通路上的一个潜在关键因子,成为代谢性疾病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霍诗天; 焦厚琪; 李清; 兰江风; 顾泽茂; 刘学芹
    • 摘要: 为了净化水产养殖环境,减少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感染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导致的大量死亡,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试验。2018年5月从湖北省公安县某养殖场采集到一批患病的克氏原螯虾,解剖后发现病虾的肝胰腺肿大发黄,肠道内无食物,有类似肠炎症状,从肝胰腺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经TCBS培养,得到光滑蔓延生长的菌落,呈蓝绿色斗笠状,菌落大小不一。显微观察发现细菌形态为棒状或弧状,长短不一,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形态单一;通过分析其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副溶血弧菌并命名为Vp-2,其与弧菌属种类同源性最高,并与菌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DQ068942.1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利福平、磺胺异恶唑、庆大霉素耐药。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Vp-2的理化特性基本与标准菌株一致。人工回感试验表明,发病克氏原螯虾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类似,解剖发现死亡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肿大发黄,肠道内有炎症现象,并从中分离到该菌。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克氏原螯虾有致病性,生产中可用氟苯尼考、四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 林泽永; 梁倩雯; 苏燧; 古彩婷; 郭洁儿; 骆雨雨; 李云
    • 摘要: 短乳杆菌是应用于食品发酵中的重要菌株,噬菌体污染是导致发酵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食品发酵生产有着巨大的危害。从发酵泡菜水中分离纯化短乳杆菌烈性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性质。利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和纯化噬菌体,通过负染色电镜形态和核酸类型鉴定。采用核酸内切酶处理后电泳鉴定核酸类型、基因组大小和包装机制。通过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实验测定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温度和pH等物理化学因素及常见消毒剂对其存活的影响。分离纯化到1株烈性噬菌体,命名为ΦB23。其由多面体结构的头部和弯曲的长尾构成,ΦB23基因组为双链DNA,大小约为52.4 kb,包装机制为黏末端连接。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为30 min,裂解期为90 min,裂解量为(103.2±9.0)pfu/cell。常用的巴氏灭菌温度为63°C和72°C,分别处理10 min和5 min能较好地灭活;在pH 3.0~8.0保持稳定,75%乙醇处理10 min能使其丧失活性,500 mg/L次氯酸钠处理5 min能完全灭活。ΦB23鉴定为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的噬菌体,表征并分析了ΦB23的生化特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短乳杆菌噬菌体侵染机制和制定有效的噬菌体防治方法提供了基础。
    • 李畅洋; 高炳南; 任雨龙; 张昊; 孙瑜; 魏笑; 王秋菊
    • 摘要: 【目的】通过对瘤胃液中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研究,为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1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的瘤胃液,通过涂布、特性培养、纯化等步骤获得单一菌株,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DNA的PCR扩增。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后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种类。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0~48 h的培养测定其生长特性,并进行耐酸碱和耐胆盐试验。【结果】通过涂布分离菌株得到20株分离菌,经PCR扩增后测序发现20株菌属于7种不同的菌,大致确定L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K7为枯草芽孢杆菌、S7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C2为地衣芽孢杆菌、M7为马链球菌、F7为弗氏酸柠檬杆菌、T7为吉氏库特菌。通过生长曲线可以看出,7株菌分别在24~36 h达到最快生长期。M7和K7对酸有较强的耐受性,而S7、C2和F7对酸性较为敏感,C2对碱的耐受性最强,而T7对胆盐的耐受性最强,S7对胆盐最不耐受。【结论】本研究从瘤胃中分离得到的7个菌株对酸碱和胆盐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以及最适生长周期。
    • 苟鼎; 张腊梅; 黄红琴
    • 摘要: 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对花椒叶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结果表明主要有挥发油、酰胺、糖类、黄酮类、多酚等物质。通过对花椒叶提取液进行多种生物特性实验测定,表明其在体内外抗氧化性,抑菌性,酶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存在明显作用能力。文章展现了多种花椒叶成分如黄酮类成分的检测提取方法和含量比例检验结果,交叉验证了成分含量结果的稳定性,合理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