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性机制

抗性机制

抗性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28468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昆虫学报、生物技术通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等;抗性机制的相关文献由114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希武、陈捷、C·弗兰切斯基等。

抗性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2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28468 占比:98.74%

总计:28832篇

抗性机制—发文趋势图

抗性机制

-研究学者

  • 高希武
  • 陈捷
  • C·弗兰切斯基
  • E·德古沙尔梅特
  • G·赞巴尔迪
  • J-P·沙里耶
  • T·切基尼
  • Y·沙勒捷
  • 刘西莉
  • 郑庆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珂慧; 郭超; 刘艳丽; 王靖楠; 王超
    • 摘要: 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兼具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且具广谱高效、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在害虫防治中具有很好应用前景。但随着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广泛应用,多种害虫已对其产生了抗性。对比了不同生物农药作用机制和多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的主要杀虫谱,总结近年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不同害虫防治的抗性发展状况、代谢及靶标抗性机制与其在防治储粮害虫、农业害虫、卫生害虫等方面应用研究进展,分析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多杀菌素类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和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 任艺慈; 刘喜存; 王文英; 霍建中; 郭春江; 赵卫星
    • 摘要: 西瓜是消暑佳果,为葫芦科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的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世界第一位。植物病毒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病毒复制速度快且能破坏寄主免疫功能,一旦发病则损失严重。病毒病可使西瓜叶片皱缩、植株矮化,严重影响果实发育、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绝收,是危害西瓜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中以预防为主。综述了西瓜抗病毒病种质资源利用、抗病毒病机制、防治手段等内容,为多种途径创制西瓜抗病毒病资源、诱导西瓜提高抗病性,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西瓜病毒病、有效防控病毒病提供参考。
    • 摘要: 本刊2022年总体选题思路:突出创新性、前瞻性,以报道农牧业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新工艺、新成果、新产品为主线,加大对前沿领域、关键领域的科研创新及重点科研项目和自主创新成果的报道力度。报道要点如下:1.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新型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发掘、创制、保存、评价与利用;植物泛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2.作物分子遗传育种;作物分子设计育种。3.作物抗逆、肥料高效利用及超高产基因发掘;作物生理调控机制研究。4.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和简化栽培技术研究。5.作物病虫害发生机制、作物的抗性机制研究及主效抗性基因的发掘;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制和农药减施技术研究。
    • 张梦龙; 程新杰; 岳红亮; 施伟; 孙明法; 朱国永
    • 摘要: 褐飞虱作为水稻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叶鞘组织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严重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甚至导致绝收。目前水稻生产中主要以化学防治治理褐飞虱,但是成本昂贵,并且污染环境,易使褐飞虱产生抗药性。选育抗虫品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须要不断发掘和克隆抗虫基因,然后根据定位到的抗性位点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导入水稻品种中,从而选育出聚合多基因的广谱抗性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基因的定位进行归纳总结和已经图位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的功能进行简述,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选育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 王玛丽; 李奇; 杨佳佳; 廖敏; 操海群; 赵宁
    • 摘要: 看麦娘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甲基二磺隆是防治小麦田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的重要除草剂。该研究团队前期在安徽省凤台县小麦田采集到疑似抗性种群看麦娘(AHFT-01),为明确其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发生情况及潜在的抗性机制,采用温室盆栽法在整株水平上测定了该种群对甲基二磺隆及其他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敏感性水平,并对看麦娘抗性和敏感种群ALS基因不同拷贝的全长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和比对。结果显示:相比敏感种群AHHN-02,疑似抗性种群AHFT-01已对甲基二磺隆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其抗性倍数为28.50;ALS基因序列比对发现,AHFT-01种群植株ALS1基因第197位氨基酸发生了纯合突变,氨基酸密码子由脯氨酸(CCC)突变为苏氨酸(ACC),且突变频率高达100%。此外,AHFT-01种群看麦娘同时对其他ALS抑制剂类的咪唑乙烟酸、啶磺草胺及氟唑磺隆产生了不同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8.18、10.15和10.13;并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唑啉草酯产生了低水平的多抗性(抗性倍数为2.27),但对精噁唑禾草灵、烯草酮及光合系统II(PSII)抑制剂类除草剂异丙隆仍较为敏感。研究表明,ALS1基因第197位氨基酸突变是导致AHFT-01种群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王超; 李新安; 刘恩良; 高海峰; 张云慧; 李祥瑞; 朱勋
    • 摘要: 麦蚜是危害我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产的主要害虫,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力强以及远距离迁飞等特点,不仅直接吸食小麦汁液,还传播多种植物病毒,每年造成小麦减产10%~30%。目前对麦蚜的防控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化学杀虫剂长期或不合理的使用,多地麦蚜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从麦蚜抗药性测定方法、抗性水平及交互抗性、代谢和靶标抗性机制、以及麦蚜抗药性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麦蚜的防治及杀虫剂的持续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 于晓玥; 马洪文; 杨永杰; 张建萍; 陆永良; 唐伟
    • 摘要: 为了明确宁夏稻区稗草对五氟磺草胺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宁夏地区6个稗的原变种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crus-galli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测定了每个种群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序列和ALS酶离体活性,以及P450抑制剂马拉硫磷对稗草种群抗性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相比,5个疑似抗性种群对五氟磺草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10.18倍~32.71倍),其中抗性种群N14,N22,N27和N51的ALS 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N53的197位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敏感种群N43没有发现突变位点,五氟磺草胺对抗性种群ALS酶的IC_(50)均明显高于敏感种群,马拉硫磷对五氟磺草胺有增效作用,可提高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综上所述,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产生抗性是由于靶标基因ALS突变,同时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也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增强有关。
    • 摘要: 浙江大学园林植物育种与应用团队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研究所夏宜平教授领衔,主要开展百合、石蒜等球根花卉,鸢尾、芍药等宿根花卉,以及杜鹃花等我国原产重要观赏植物的种质创新、发育与抗性机制研究,并致力于花境与花园的植物景观配置理论与实践研究。自夏宜平教授于199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已有百余毕业生遍及国内外。
    • 刘西莉; 苗建强; 张灿
    • 摘要: 随着现代高活性的选择性杀菌剂的研发和广泛使用,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这已成为植物病害化学保护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阐释了抗药性相关术语的定义,概述了病原菌的抗药性现状,并从自然选择和诱导突变两种学说的角度分析了抗药性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抗药性群体流行与病原菌自身特点、杀菌剂类型和作用机制等影响因子密切相关,综述了抗药性风险评估、抗药性机制、抗药性进化以及抗药性常规和分子检测方法等内容。最后,提出了抗药性治理的目标和策略,即根据抗药病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设计抗药性治理短期和长期策略,特别是需进一步加强对新药剂和新防治对象开展抗药性风险评估、制定抗药性管理策略、建立再评价机制等。综上,明确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发生发展特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对进一步开展植物病害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周锋; 周焕焕; 崔叶贤; 胡海燕; 刘起丽; 刘润强; 吴艳兵; 李成伟
    • 摘要: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了进一步明确禾谷镰刀菌对苯基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产生抗性的机制,本文以前期室内通过药剂驯化方式得到的4株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高水平抗性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318.2~782.9之间)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生物测定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开展了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禾谷镰刀菌抗咯菌腈突变体对小麦幼穗的致病力降低了约50%,部分菌株(2XZ-4R)甚至完全丧失了对小麦的致病能力;抗性突变体对渗透胁迫(0.5 mol/L NaCl,1.0 mol/L MgCl_(2),1.0 mol/L葡萄糖或1.0 mol/L甘露醇)高度敏感,且菌丝生长抑制率较敏感菌株降低约50%以上,表明其环境适合度显著下降。同时,抗性突变体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较敏感菌株均升高2倍以上。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供试抗性突变体中候选靶标基因(FgOs1和FgOs5)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推测FgOs1和FgOs5可能参与了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抗性的形成过程。总之,该研究探究了禾谷镰刀菌抗咯菌腈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深入揭示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抗性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