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同生境

不同生境

不同生境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专利文献36361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四川动物、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不同生境的相关文献由4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权秋梅、罗志文、黎云祥等。

不同生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36361 占比:99.68%

总计:36476篇

不同生境—发文趋势图

不同生境

-研究学者

  • 权秋梅
  • 罗志文
  • 黎云祥
  • 倪红伟
  • 吾玛尔·阿布力孜
  • 康华靖
  • 张文辉
  • 沙伟
  • 王晓琦
  • 陈子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孝初; 王盼; 康华靖; 郭书亚; 周钰鸿; 潘德月; 陈子林; 肖琛闻
    • 摘要: 为探明棘茎楤木和树参的适宜光强及不同生境下的光合生理特征,研究棘茎楤木和树参对林窗(A)、 林缘(B)和林下(C)3种生境下的光合生理响应,以期更好地林下推广种植.结果表明,在光强较高的A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的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均较低.结合光响应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棘茎楤木和树参在A生境下出现了光抑制现象.而C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的最大光合速率显著较高,分别为19.325和12.451μmol·m-2·s-1;同样,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均为最高(P<0.05),分别为145.263和99.053μmol·m-2·s-1.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强响应的拟合结果表明,棘茎楤木和树参的光饱和点分别约为900和800μmol·m-2·s-1.由此可见,棘茎楤木和树参均属于半阳生树种.另外,不同生境下棘茎楤木和树参叶片的光补偿点均较低,其范围分别为19.590~28.392μmol·m-2·s-1和13.200~23.829μmol·m-2·s-1,说明两者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因此,棘茎楤木和树参适合林下种植.建议在浙中低海拔山区种植时,生境光强为800~900μmol·m-2·s-1最为适宜.
    • 尹鑫; 薛乾鑫; 郝婷; 冯楷斌; 王洪乐; 王民乐; 许利平
    • 摘要: 以承德地区野生北柴胡为试材,通过样方调查对不同生境中柴胡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野生柴胡驯化扩繁及野生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拔变化影响柴胡种群分布及表观形态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野生柴胡株高、叶宽、小总苞片可以解释72.4%的野生柴胡根部颜色信息,野生柴胡花柄长、根部颜色、叶长可以解释94.7%的野生柴胡叶形信息,野生柴胡叶形、具花数可以解释59.5%的野生柴胡伞幅信息。因此,在野生优质柴胡资源驯化时,就地保护驯化扩繁,更有利于保护野生柴胡资源种群的优势性状。
    • 韩福贵; 满多清; 郑庆钟; 肖斌; 张裕年; 付贵全; 杜娟
    • 摘要: 为了给石羊河流域柽柳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以石羊河流域4种类生境型柽柳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土壤水分、盐分,分析了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柽柳群落中共有植物22种,分属9科20属,其中灌木植物最多,为8种(5科6属),其次是多年生草本,为7种(4科7属),一年生草本为7种(3科7属),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6.36%,31.82%,31.82%。(2)柽柳群落中,固定盐碱沙地密度最大,盐碱地和退耕湿地次之,丘间低地最低;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盖度差异显著(p盐碱地>固定盐碱沙地>退耕湿地(p<0.05),丘间低地群落优势度指数低于盐碱地和固定盐碱沙地、退耕湿地,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丘间低地Pielou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4)在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范围内,盐减地和固定盐碱沙地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退耕湿地和丘间低地,总体呈现出先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不同生境柽柳群落组成物种稀少,结构简单,种群物种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群落组成物种中,灌木种类最多,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种类相同。丘间低地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生境类型,退耕地最低,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相反,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表现出非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韩晓云; 郭鹏; 周亚星乔; 刘凤至; 谭佳欣; 罗志文
    • 摘要: 对申家店林区早春不同生境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早春申家店林区不同生境的植物,并进行多样性分析。本研究记录了申家店林区不同生境内早春植物22科38种,隶属36属,共887株,其中优势种8种。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阔叶林,最低的是针阔混交林;优势度指数(D)最高的是阔叶林,最低的是针阔混交林;均匀度指数(J)最高的是草甸,最低的是针阔混交林。相似度最高的是草甸和阔叶林,相似度最低的是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根据申家店林区内不同生境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分析了植物与昆虫、植物与大型真菌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对于开发申家店林区的植物资源,保护早春野生植物的群落多样性,分析申家店林区的植物与昆虫、植物与大型真菌等相互间的关系,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雷芳
    • 摘要: 为了提高青海云杉采种林抚育水平和产种量,调查研究不同生境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与产种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速效氮含量、含水量与青海云杉结果植株比例、单株球果数、单株产种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8;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青海云杉结果植株比例、单株球果数、单株产种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0.97;土壤类型、地形地貌与结果植株比例、单株球果数、单株产种量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参考相关性研究结论,建议从施肥、控水、园地选择等方面促进青海云杉种子早产和丰产。
    • 焦德志; 钟露朋; 张艳馥; 潘林; 杨允菲
    • 摘要: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个体可以表现出形态特征的分异和物质分配的权衡与调整。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殖株和营养株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量分配的异速关系。结果表明:在9月末,盐碱生境、旱生生境、湿生生境和水生生境芦苇分株的生长表现出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株高和株重均以盐碱生境最小,水生生境最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分别为1.3—3.3和1.8—5.1,分株生长在种群间的变异度高于种群内,与营养株相比,生殖株的变异度较低;分株的支持分配与生产分配的比值为1.8—4.2,生产分配以盐碱生境最高,以水生生境最低,而支持分配和生殖分配表现与生产分配相反的序位;生殖株的花序长和花序重与株高间呈直线函数形式增长,株高和株重低于种群平均值的20%和35%的分株不进行有性生殖;叶重、叶鞘和茎重以及分株重与株高间呈幂函数形式的异速生长关系。植物通过改变个体的形态特征以及调整构件间生物量分配适应不同环境,而受遗传因素控制的构件间生长关系却相对稳定。
    • 郑旭灵; 魏文涛; 张潇月; 岳楷; 吴福忠
    • 摘要: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对照地表环境,研究了溪流和间歇性溪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累积损失特征。结果表明:(1)3种生境中凋落叶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在分解过程中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溪流中降低程度最大,损失率达92.18%;水溶性氮含量在溪流和间歇性溪流释放时间提前,其变化程度相对较小;相比于地表和间歇性溪流,溪流中的凋落叶水溶性磷含量在分解过程中持续降低,损失率达86.75%。(2)相对于地表,溪流和间歇性溪流显著促进了凋落叶中的水溶性有机碳、氮、磷的释放速率,表明源头溪流持续流动的水体促进凋落叶水溶性组分的释放。(3)尽管3种生境中凋落叶水溶性有机碳、氮、磷元素的损失率共同受到温度、降水、环境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但源头溪流持续流动的水流和间歇性溪流频繁的干湿交替促进凋落叶水溶性组分的释放。研究结果为揭示亚热带山地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碳氮磷在不同生境中的释放动态提供基础数据。
    • 段兆忠; 牛庚杰; 昌秦湘; 郭丽丽
    • 摘要: 文章旨在对绵核桃古树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和肥力综合评价,为绵核桃古树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方面提供参考。以左权县不同生境下的核桃古树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化学指标,对其进行丰缺诊断,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各个样点主成分得分以及土壤养分综合得分。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下核桃古树的土壤特征差异明显;第一主成分以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为主;第二主成分以碱解氮、有效磷、水分为主。4棵不同生境的绵核桃古树所生长的土壤肥力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1#绵核桃古树>2#绵核桃古树>4#绵核桃古树>3#绵核桃古树。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是影响绵核桃古树土壤综合肥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通过降维,在土壤养分上提供指导作用,同时还应结合生境类型,综合对绵核桃古树提供保护。
    • 仇晓玉; 徐知远; 土艳丽; 罗建
    • 摘要: 印加孔雀草是中国西藏新近入侵种,其危害已初见端倪,但我国鲜有对其入侵机理的研究.为探究印加孔雀草在异质环境下的种群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一步深入了解其生存策略和易入侵生境.该研究在菜园、果园、路边、荒地和河滩等五种典型入侵生境内对其花果期的种群构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计算了表型可塑性指标值.结果表明:(1)印加孔雀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基本规律为茎>花果>叶>根,在路边最大,菜园最小,两地间各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路边>果园>河滩>菜园,根冠比表现为菜园>荒地>河滩>路边>果园.(4)印加孔雀草各构件之间、各构件与总生物量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现了其整体协调的生存策略.上述结果表明,印加孔雀草能通过各构件生物量的调整来适应异质生境,具有较高的可塑性;高繁殖输出和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性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
    • 徐玲; 陈凯; 艾薇
    • 摘要: 对高黎贡山不同海拔的3种生境中进行生态调查,分析不同生境间各生态因子的差异,并探讨生态因子对绿僵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生境6月(夏季)和10月(秋季)的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差异极显著,且与绿僵菌物种丰富度相关性极显著,温度较高的生境绿僵菌资源较丰富,说明环境温度是影响高黎贡山绿僵菌分布的主导因子;空气湿度2个季节的生境间差异都为极显著,与绿僵菌丰富度也极显著相关;土壤湿度在雨水较丰富的6月生境间差异不显著,而10月为差异极显著,与绿僵菌丰富度极显著相关,说明环境湿度也是影响高黎贡山绿僵菌分布的重要因子;土壤pH值在6月和10月的生境间差异都不显著,与绿僵菌丰富度也都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高黎贡山土壤pH值属于绿僵菌的适生范围,对绿僵菌的分布影响不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