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1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水利工程、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725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湿地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2009全国湿地规划生态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研讨会、2008年水生态监测与分析学术论坛等;扎龙湿地的相关文献由546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士国、臧淑英、王永洁等。

扎龙湿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 占比:3.3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8725 占比:96.55%

总计:9037篇

扎龙湿地—发文趋势图

扎龙湿地

-研究学者

  • 许士国
  • 臧淑英
  • 王永洁
  • 焦德志
  • 王昊
  • 章光新
  • 邓伟
  • 于洪贤
  • 周林飞
  • 孙彦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锦程
    • 摘要: 火烧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在湿地发生的火灾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对湿地的景观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基于遥感数据,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扎龙湿地火灾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以及2004年,2005年,2007年三期扎龙湿地的景观格局数据,对火灾进行火烧强度分级,得出火烧等级分布图,计算出景观指数以及稳定性指数,并分析出火干扰条件对湿地的景观格局的影响。结论表明:①扎龙湿地大约80%的火灾都发生在核心区东部以及扎龙湿地南部,火灾主要发生芦苇湿地区域。②芦苇湿地以及草甸草原稳定性指数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低于0.27;农田的稳定性指数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高于0.27。③2004年扎龙湿地整体稳定性指数偏低;2005年火灾后,湿地的稳定性指数处在较高水平,为0.265;而在2007年整体景观稳定性又降低了0.059。
    • 孔子强; 张玉红
    • 摘要: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研究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该文选择扎龙湿地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对扎龙湿地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次,借助障碍度模型,探讨扎龙湿地生态承载力演变的主要障碍因素;最后利用GM模型,预测其未来9年的生态承载力结果.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生态承载系统一直处于中承载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自然环境和地物覆盖2个因素层为制约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GM预测结果,未来9年,扎龙湿地生态承载力指数随年份增加而升高,生态状况持续向良性转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 何文嘉; 张玉红
    • 摘要: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程度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把握湿地的生态安全程度,可以对人类额干扰提出预警,对湿地的科学管护提供依据.以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在对扎龙湿地进行景观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损失度、干扰度的脆弱度指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扎龙湿地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并将研究区的安全程度分为高生态安全、较高生态安全、中等生态安全、较低生态安全和低生态安全5个等级.结果表明:1981~2020年间,扎龙湿地的湿地景观在逐步碎化之后有趋于整合的趋势,研究区内景观多样性不断减小,景观分布状态趋于不均衡.高生态安全和较高生态安全区域面积下降,低生态安全和较低生态安全的区域有所上升,研究区内40年来整体的景观生态安全度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为湿地的管理提供依据.
    • 焦德志; 钟露朋; 张艳馥; 潘林; 杨允菲
    • 摘要: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个体可以表现出形态特征的分异和物质分配的权衡与调整。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殖株和营养株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量分配的异速关系。结果表明:在9月末,盐碱生境、旱生生境、湿生生境和水生生境芦苇分株的生长表现出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株高和株重均以盐碱生境最小,水生生境最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分别为1.3—3.3和1.8—5.1,分株生长在种群间的变异度高于种群内,与营养株相比,生殖株的变异度较低;分株的支持分配与生产分配的比值为1.8—4.2,生产分配以盐碱生境最高,以水生生境最低,而支持分配和生殖分配表现与生产分配相反的序位;生殖株的花序长和花序重与株高间呈直线函数形式增长,株高和株重低于种群平均值的20%和35%的分株不进行有性生殖;叶重、叶鞘和茎重以及分株重与株高间呈幂函数形式的异速生长关系。植物通过改变个体的形态特征以及调整构件间生物量分配适应不同环境,而受遗传因素控制的构件间生长关系却相对稳定。
    • 李扬; 刘平
    • 摘要: 扎龙湿地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以全域旅游作为视角,通过营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整合湿地旅游资源、降低生态负面损失以及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等方面,分析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环境,针对生态旅游提出发展思路.
    • 宫兆宁; 陆丽; 金点点; 邱华昌; 张强; 关晖
    • 摘要: 地表蒸散发量是影响湿地水热平衡的主要因素,也是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对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确定和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利用2002、2010、2016年34景Landsat影像,基于时序NDVI数据对湿地下垫面物候特征的定量表征,准确获取了扎龙湿地保护区3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信息.选用物理基础较好且应用广泛的SEBAL模型,估算了湿地的瞬时蒸散发量,并结合站点气象数据,实现了湿地蒸散发量在时间尺度上的扩展,分别得到日、月、年尺度的湿地蒸散发量,深入探究了扎龙湿地蒸散发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从湿地湖泡需水量、植物需水量及生物栖息地需水量3个方面,定量估算出扎龙湿地3个时期的现状生态需水量.研究发现:扎龙湿地的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以芦苇沼泽、草地和耕地为主,其中芦苇沼泽分布占绝对优势,且2002-2016年持续增加了205.82 km2;草地、耕地呈持续减少态势,分别减少了119.35 km2和95.96km2,表明2002-2016年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呈恢复态势;湿地保护区蒸散发量年内均大致呈单峰型分布,符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规律,在年际上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年蒸散发量由2002年的518.87mm增加到2016年的625.98mm,增加了20.64%.为满足湿地内的生态消耗,总体上2002-2016年湿地的生态需水量也相应的增加,保护区适宜生态需水量的变动范围为5.40亿-7.08亿m3,可以维持湿地湖泊、植被、动植物栖息地的健康态势.维持核心区健康状态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变化范围为2.71亿-3.32亿m3.随着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基于蒸散发量反演的湿地生态需水量估算将更加实用和准确,为湿地保护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补水方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 王世茹
    • 摘要: 走到哪里,我都喜欢去博物馆,为的是从图片和实物中了解城市文化。有一次出席一个活动,先去扎龙湿地看丹顶鹤,然后去参观齐齐哈尔博物馆,对卜奎这座三百年古城加深了物象的了解,风刮卜奎风始啸,血沃龙沙血未央。参观结束的时候,买了一本书《退食说故》,想慢慢咀嚼文字,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 杨佳明; 祝招玲
    • 摘要: 扎龙湿地保护区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该文章在生态旅游背景下对扎龙湿地的开发策略展开了研究,目的是改变目前扎龙湿地保护区游玩项目单一的问题.通过创新的生态旅游项目、围绕着鹤文化引入创意产业和打造特色民宿小镇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加深游客对鹤文化的了解.
    • 王晓波; 苗壮
    • 摘要: 文中介绍了扎龙湿地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功能,详述了对扎龙湿地水环境水生态的现状调查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水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 焦德志; 钟璐朋; 王晶晶; 刘家宝; 何贵芳; 尹靓茹
    • 摘要: 为探讨生境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旺盛期的7月,4个生境中芦苇株高、株重及构件重均以水生生境最大,盐碱生境最小,生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