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氯化镧

氯化镧

氯化镧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7454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激光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2012环境健康与药物安全性全国学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等;氯化镧的相关文献由69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平、刘强、戴育成等。

氯化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7454 占比:99.27%

总计:27656篇

氯化镧—发文趋势图

氯化镧

-研究学者

  • 王小平
  • 刘强
  • 戴育成
  • 李国辉
  • 曹勇
  • 汪泱
  • 吴燮卿
  • 李洁
  • 钟晓春
  • 王丽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2022年3月14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12项稀土相关国家标准计划的公示,其中8项是关于新产品(如氯化镧、无水氯化钕、固态储氢用稀土系贮氢合金、锆酸钆镱粉末、硅酸镱粉末)及测试方法的内容,4项是关于稀土镁硅铁合金、稀土硅铁合金、稀土元素及非稀土杂质钍、铀含量的测定内容。
    • 夏骏; 楼波; 廖宇燊; 杨维枝; 黎俊杰
    • 摘要: 将LaCl_(3)浸渍到膨胀蛭石中,制备了一种以多孔材料为载体的复合材料,在反应器内对材料的水合释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膨胀蛭石的孔隙结构为LaCl_(3)的液解提供了的承载空间,单次循环复合材料的质量储热密度最高可达1084.2 kJ/kg,体积储热密度94.09 kWh/m^(3);但6次循环后,复合材料的储热密度下降了43%,这主要是由于部分LaCl_(3)泄露堵住蛭石的孔隙所致。
    • 臧旖欣; 于婷婷
    • 摘要: 目的:研究氯化镧基托对义齿性口炎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实验方法检测氯化镧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添加氯化镧的树脂基托对这种菌的抗菌性能。结果:氯化镧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5mg/mL,MBC为5.00mg/mL。抗菌剂浓度为2%时,抗菌树脂基托对白色念珠菌抗菌率为90%,表示有抗菌作用;浓度为2.5%的抗菌树脂基托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达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镧基托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 宋学锋; 丁浩
    • 摘要: 以粉煤灰为前驱体、偏硅酸钠为激发剂,通过化学发泡原理制备富含类沸石相的粉煤灰基多孔地质聚合物;以多孔地质聚合物为基本骨架,经水热转化、LaCl_(3)负载改性制备自支撑多孔吸附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BET)、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手段对所得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其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氯化镧溶液浸渍自支撑多孔吸附材料,可将La^(3+)成功负载于多孔吸附材料上;当氮溶液和磷溶液pH值为6、氨氮初始浓度为25 mg/L、磷初始浓度为30 mg/L、固液比(吸附材料与氮磷水样质量比)为1∶15时,LaCl_(3)@Zeolite自支撑多孔吸附材料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和100%,且其静态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 张远琴
    • 摘要: 本文采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电解质中氯化钾、氯化钠钠、氯化镁和氯化钙四元组分含量。通过系列实验,探讨了火焰温度及分析谱线选择等仪器测量参数的选择;通过仪器自动优化功能,对火焰测量参数(燃气流量、助燃比、燃烧头高度)进行优化,并以氯化镧为干扰消除剂,消除钾、钠的电离干扰及NH和SiO对钠和镁的分子吸收光谱干扰。通过精密度和加标回收实验表明,各元素测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回收率在93%~103%。
    • 缪羽; 王慧娟; 韩赫
    • 摘要: 目的:评价氯化镧对正畸粘接剂的抗菌性能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在正畸粘接剂中分别添加1%、2%、3%、4%、5%的氯化镧为实验组A~E组,未添加氯化镧正畸粘接剂为对照组F组,采用抑菌环法和菌液OD值测量法检测抗菌性能,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量粘接强度,脱粘接后对牙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计分,分析粘合树脂发生断裂的位置。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抑菌环;E组OD540值最小,抗菌性最强,但不持久;随着氯化镧的添加比例增加,实验组A~E组的剪切强度呈下降趋势;氯化镧的添加不影响ARI计分结果。结论:氯化镧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正畸粘接剂的抗菌作用,但抗菌性不持久;添加了氯化镧的正畸粘接剂粘接强度有所降低,但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7~9MPa[1])内,且不会增加牙釉质损伤的风险。
    • 缪羽; 王慧娟; 韩赫
    • 摘要: 目的:评价氯化镧对正畸粘接剂的抗菌性能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在正畸粘接剂中分别添加1%、2%、3%、4%、5%的氯化镧为实验组A~E组,未添加氯化镧正畸粘接剂为对照组F组,采用抑菌环法和菌液OD值测量法检测抗菌性能,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量粘接强度,脱粘接后对牙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计分,分析粘合树脂发生断裂的位置.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抑菌环;E组OD540值最小,抗菌性最强,但不持久;随着氯化镧的添加比例增加,实验组A~E组的剪切强度呈下降趋势;氯化镧的添加不影响ARI计分结果.结论:氯化镧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正畸粘接剂的抗菌作用,但抗菌性不持久;添加了氯化镧的正畸粘接剂粘接强度有所降低,但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7~9MPa[1])内,且不会增加牙釉质损伤的风险.
    • 李东翰; 段佳玉; 于璐; 杨晨; 王婧; 温相朋
    • 摘要: 针对氧化降解法制备的液体端羧基氟橡胶,创建硼氢化钠(NaBH_(4))/氯化镧(LaCl_(3))还原体系,对其羧基进行高效还原,转化为具有更高反应活性的羟基.采用红外光谱(FT-IR)、氢谱核磁(^(1)H-NMR)、氟谱核磁(^(19)F-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化学滴定法对原料和产物的分子链结构、数均分子量(M_(n))和官能团含量进行分析和表征,同时针对其反应机理、反应选择性进行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其热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系统考察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还原体系的比例对羧基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以NaBH_(4)/LaCl_(3)为还原体系能够有效还原液体端羧基氟橡胶中的羧基,该反应较温和、反应选择性高、副反应少,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25°C,热分解温度(t d)为241°C,羧基转化率可达85%.
    • 谷超; 韩瑞兰; 赵璐璐; 李刚; 高原; 王胜男; 李晓佳; 元晓荣; 王琪雯; 包勒朝鲁
    • 摘要: 目的:探讨氯化镧对高磷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TT法筛选氯化镧作用浓度及时间的基础上,将人VSMCs分为对照组(1 mmol/L磷溶液)、氯化镧高浓度对照组(1 mmol/L磷溶液+60μmol/L氯化镧)、模型组(3 mmol/L磷溶液)、氯化钠组(3 mmol/L磷溶液+180μmol/L氯化钠)、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动剂+氯化镧组(3 mmol/L磷溶液+1μg/mL脂多糖+60μmol/L氯化镧)、阳性对照组(3 mmol/L磷溶液+100μmol/L焦磷酸钠)和氯化镧低、中、高浓度组(3 mmol/L磷溶液+15、30、60μmol/L氯化镧),采用茜素红S染色法和Von Kossa染色法检测经磷溶液作用6 d、相应药物作用2 d后各组细胞的钙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 p65、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平滑肌22α(SM22α)、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中TRAF6、IκBα、BMP-2、SM22α、Run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化镧高浓度对照组细胞没有出现钙化,模型组和氯化钠组细胞均出现明显钙化且光密度(OD)值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质中TRAF6、BMP-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和Runx2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核中NF-κB p65、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质中IκBα、SM22α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化镧各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的钙化均明显改善,OD值均显著降低,上述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逆转(P<0.05或P<0.01).与氯化镧高浓度组比较,NF-κB信号通路激动剂+氯化镧组细胞出现明显钙化,OD值显著升高,细胞质以及细胞核中上述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氯化镧可抑制高磷诱导的VSMCs钙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李东翰; 段佳玉; 于璐; 杨晨; 王婧; 温相朋
    • 摘要: 针对氧化降解法制备的液体端羧基氟橡胶,创建硼氢化钠(NaBH4)/氯化镧(LaCl3)还原体系,对其羧基进行高效还原,转化为具有更高反应活性的羟基.采用红外光谱(FT-IR)、氢谱核磁(1H-NMR)、氟谱核磁(19F-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化学滴定法对原料和产物的分子链结构、数均分子量(Mn)和官能团含量进行分析和表征,同时针对其反应机理、反应选择性进行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其热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系统考察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还原体系的比例对羧基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以NaBH4/LaCl3为还原体系能够有效还原液体端羧基氟橡胶中的羧基,该反应较温和、反应选择性高、副反应少,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5°C,热分解温度(td)为241°C,羧基转化率可达8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