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7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25216篇;相关期刊434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等;骨髓基质细胞的相关文献由373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如祥、陈幸华、姜晓丹等。

骨髓基质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7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5216 占比:98.74%

总计:126818篇

骨髓基质细胞—发文趋势图

骨髓基质细胞

-研究学者

  • 徐如祥
  • 陈幸华
  • 姜晓丹
  • 邹雨汐
  • 胡蕴玉
  • 孔佩艳
  • 彭贤贵
  • 蔡颖谦
  • 刘宏伟
  • 刘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金雨; 马志军; 周小龙
    • 摘要: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45只12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每只大鼠在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出制备牙周缺损区域,然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组、BME组和BMSCs+BME组3组,每组15只.e-PTFE组大鼠牙周缺损区域经覆盖e-PTFE膜;BME组大鼠先在牙周缺损区域覆盖BME胶原膜,然后在覆盖e-PTFE膜;BMSCs+BME组大鼠先在牙周缺损区域覆盖携带BMSCs的BME胶原膜,然后在覆盖e-PTFE膜.治疗4周后,安乐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面积、新生牙周膜宽度、血清和牙周缺损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IL-6含量,牙周缺损组织M1/M2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 e-PTFE组和BME组大鼠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面积、新生牙周膜宽度、血清和牙周缺损组织IL-1β、TNF-α以及IL-6含量,以及牙周缺损组织CD16、iNOS、CD206和Arg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BMSCs+BME组大鼠体重、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面积、新生牙周膜宽度以及牙周缺损区域组织CD206和Arg1 mRNA均显著高于e-PTFE组和BME组,而大鼠血清和牙周缺损区域组织IL-1β、TNF-α以及IL-6含量以及牙周缺损区域组织CD16和iNOS mRNA显著低于e-PTFE组和B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在大鼠牙周组织缺损部位可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进而抑制牙周缺损组织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缺损组织修复.
    • 朱国强; 李袁飞; 白玉众; 吴织芬
    • 摘要: 目的 评价转染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鸵鸟钙磷陶瓷骨对狗缺损的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将转染有IGF-1基因的狗自体MSCs与鸵鸟钙磷陶瓷骨(OTBC)复合,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选用3只狗,30牙,制备相同的牙周组织缺损,然后随机分为3组:T-MSCs/OTBC组、MSCs/OTBC组和OTBC组.T-MSCs/OTBC组将IGF-1基因转染MSCs细胞复合OTBC支架置入牙周缺损区;MSCs/OTBC组将MSCs细胞复合OTBC支架置入牙周缺损区;OTBC组仅采用单纯OTBC支架.术后8周处死狗,并对术牙切片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转染有IGF-1基因的狗自体MSCs与OTBC复合后生长良好,24 h细胞即可见贴附、伸展,48 h可见细胞生长与增殖,分泌有大量细胞外基质.狗牙组织学结果可见T-MSCs/OTBC组牙周组织再生较完全,没有结合上皮长入,未发现根吸收和骨粘连;MSCs/OTBC组大部分牙周组织缺损被修复,但可见少量结缔组织长入;OTBC组仅有少量的牙周组织被修复,有纤维结缔组织和长上皮细胞长入.进一步组织学测量结果显示,T-MSCs/OTBC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以及牙周结缔组织附着量与OT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复合鸵鸟钙磷陶瓷骨能有效地促进狗牙周缺损组织再生.
    • 李雷; 杨国志; 王峰; 刘念; 张长城; 李刚; 宋晓飞; 刘瑜; 王华磊; 赵玉果
    • 摘要: 目的 探讨miR-21对骨质疏松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构建骨质疏松小鼠模型(VOX),分离、培养、纯化小鼠BMSCs并采用siPORT NeoFX转染pre-miR-21、pre-miR-negative control(pre-miR-NC)、ant-miR-21、ant-miR-negative control(ant-miR-NC)并进行RT-PCR验证,MTT法检测小鼠BMSCs增殖情况、茜素红与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小鼠BMSCs成骨能力、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成骨分化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骨质疏松症小鼠BMSCs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低于Ctrl组(P<0.05),OVX-pre-miR-21组BMSCs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细胞增殖、PCNA水平、Ki-67水平、ALP染色程度、ALP活性、茜素红染色程度、Runx2水平、Osterix水平均高于OVX-pre-miR-NC组(P<0.05),OVX-pre-miR-NC组BMSCs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细胞增殖、PCNA水平、Ki-67水平、ALP染色程度、ALP活性、茜素红染色程度、Runx2水平、Osterix水平均显著低于Ctrl-pre-miR-NC(P<0.05);OVX-ant-miR-21组BMSCs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细胞增殖、PCNA水平、Ki-67水平、ALP染色程度、ALP活性、茜素红染色程度、Runx2水平、Osterix水平均显著低于OVX-ant-miR-NC组(P<0.05),OVX-ant-miR-NC组BMSCs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细胞增殖、PCNA水平、Ki-67水平、ALP染色程度、ALP活性、茜素红染色程度、Runx2水平、Osterix水平均显著低于Ctrl-ant-miR-NC(P<0.05).结论 提高miR-21表达水平可促进骨质疏松小鼠BMSCs增殖能力与成骨分化能力.
    • 肖含先之; 汪子铃; 王亚平; 王璐
    • 摘要: 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核心成分是造血基质细胞(BMSCs),它为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与分化提供生物支架。大多数化疗药物没有靶向性,在治疗恶性肿瘤中使用这类化疗药物不仅会损伤造血细胞,也可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最终导致病人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当归多糖是传统中药当归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当归多糖对化疗药物损伤的BMSCs具有保护作用,但机制不清楚。本研究以人骨髓基质细胞株HS-5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归多糖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减轻5-氟尿嘧啶(5-FU)所致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抑制的机制。
    • 杨俊英; 李晓霞
    • 摘要: 目的:探讨BICC1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Bicc1过表达质粒Bicc1-pcDNA3.1,以pcDNA3.1为对照,分别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ST2.对两组细胞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在成骨诱导14d时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成骨分化情况,在成脂诱导5d时利用油红0染色检测脂滴形成情况;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Bicc1过表达对成骨及成脂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Bicc1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将其转染到ST2细胞后,Bicc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5.23倍(P<0.05).成骨诱导条件下,Bicc1过表达组ST2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增强,成骨相关因子Osterix、碱性磷酸酶、Osteoponti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的mRNA和/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成脂诱导条件下,Bicc1过表达组ST2细胞中脂滴形成减少,油红OD52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成脂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aP2)和adips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BICC1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
    • 叶伟; 葛忆秦; 徐侃
    • 摘要: 目的 探索骨髓基质细胞(MSCs)中线粒体转移在脑缺血后的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MSCs分离与原代培养方法,培养MSCs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取出生后第0天(P0)SD幼鼠的皮层,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并进行氧糖剥夺(OGD)处理,将含有线粒体的MSCs培养基(MCM)组和不含有线粒体的MSCs培养基(mdMCM)组与OGD神经元进行共培养,另以未经过OGD处理的神经元(Neuron组)和经过OGD处理的神经元(OGD组)作为对照;通过MitoTracker追踪线粒体,分析线粒体从MSCs向OGD神经元的转移情况;通过检测试剂盒对神经元内ATP含量和神经元活性进行分析;通过对线粒体膜电势检测,分析线粒体的功能;采用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Miro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MCAO造模和计算梗死体积,分析MSCs移植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代培养的骨髓MSCs纯度达到99﹪以上.取原代培养MSCs的培养基分别去除线粒体(mdMCM)与不去除线粒体(MCM),与OGD神经元共培养,在MCM组,观察到神经元中存在MSCs来源的线粒体;经过OGD处理的神经元,其胞内ATP水平降低至0.634±0.023,给予MCM处理后,神经元胞内ATP水平上升至1.623±0.039,当给予mdMCM处理后,神经元胞内ATP水平降低至0.645±0.011,ATP比率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13.62,P<0.01);经过OGD处理,神经元活性降低至(73.7±1.12)﹪;给予MCM处理后,神经元活升高到(83.3±1.57)﹪,当给予mdMCM处理后,神经元活性降低至(72.9±1.25)﹪,与MC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54.280,P<0.01).在未经过处理的对照组中,线粒体膜电势丢失1.7﹪;经过OGD处理后,膜电势丢失70.3﹪;添加MCM后的OGD神经元,线粒体膜电势丢失44.7﹪,与OG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添加mdMCM的OGD处理神经元,线粒体膜电势丢失67.7﹪,与OGD+MC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给予CCCP处理后的阳性对照神经元,膜电势丢失为99.3﹪.在Miro1表达干预中,空白对照组神经元胞内的ATP平均水平记为1,神经元活性为100﹪,计算其余各组相对空白对照组的ATP水平和神经元活性.在Miro1高表达组,胞内ATP水平为2.304,与对照质粒组(ratio=1.61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神经元活性检测中,Miro1高表达组相比对照质粒组(90.4﹪vs 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在MCAO手术后,小鼠的脑梗死体积达到38.4﹪,而给予MSCs后的小鼠,梗死面积降低到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MSCs来源的线粒体可以向损伤神经元转移,提升神经元胞内ATP水平和神经元活性,降低缺血损伤中小鼠的脑梗死体积.线粒体Miro1蛋白参与了线粒体向神经元转移保护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