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核

微核

微核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9篇;相关期刊643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癌变·畸变·突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第九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第五届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等;微核的相关文献由4309位作者贡献,包括曹佳、孟紫强、陈少华等。

微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4 占比:95.0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79 占比:4.54%

总计:1741篇

微核—发文趋势图

微核

-研究学者

  • 曹佳
  • 孟紫强
  • 陈少华
  • 仪慧兰
  • 薛开先
  • 李宏
  • 夭建华
  • 常重杰
  • 李雪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英慧; 刘君
    • 摘要: 为了研究铅、钙复合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采用2.5×10^(-4)mol/L PbCl_(2)和不同浓度的CaCl_(2)溶液培养蚕豆种子,以蒸馏水培养作为对照,培养4~7 d后,每天随机取根尖固定、染色、压片后镜检,观察微核和染色体畸变,计算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研究结果表明,1×10^(-3)~1×10^(-2) mol/L CaCl_(2)能有效消除蚕豆的铅中毒症状,降低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其中5×10^(-3)~1×10^(-2) mol/L CaCl_(2)的效果非常明显。但CaCl_(2)浓度过高,不利于去毒害,尤其是2.5×10^(-2)~4×10^(-2) mol/L CaCl_(2)会抑制蚕豆根生长,降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研究认为,CaCl_(2)在一定浓度范围能有效消除蚕豆的铅中毒症状,降低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 赵昕; 陈宣齐; 张燕翔; 李雅轩
    • 摘要: 为了研究辣条的食品安全性,利用微核检测技术,分析不同稀释倍数的辣条提取液对蚕豆根尖的遗传毒理作用.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1~5组(按稀释倍数由高到低排序),分别给予等体积的H_(2)O、5 mg/L环磷酰胺和稀释200~0倍的辣条提取液处理蚕豆根尖,并取根尖细胞进行观察,对不同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实验1~5组均可诱导微核产生,具有一定遗传毒性;实验2、3和4组的微核数显著增加(t=1.96、2.49和3.42,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和2组遗传毒性具有显著差异(t=−2.34和−2.07,P0.05).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辣条提取液诱导产生的微核数随溶液稀释倍数的降低而增加,并呈现剂量效应.
    • 张睿凤; 张忠新; 柴栋静; 孟倩倩; 原雅艺; 柴栋良; 杨彪; 段志凯; 党旭红
    • 摘要: 目的:比较中子、^(137)Csγ射线及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微核、核质桥和核芽的影响。方法:将两名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中子、^(137)Csγ射线和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组,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不同处理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核质桥率以及核芽率的差异;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经中子、^(137)Csγ射线和混合照射后的CB微核率高于对照组,经中子和混合照射后的CB微核率高于^(137)Csγ射线照射组,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后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中子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诱导的核质桥率和核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核率为生物终点,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引起的损伤严重,说明混合照射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 蒋德娟; 赵涵; 刘承军; 姚叶豹; 王松雷; 王晓婷
    • 摘要: 对2021年在本院体检的某核电站858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细胞率为4.57‰,微核率为4.89‰;不同年龄段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差异显著,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放射工龄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差异显著,且随放射工龄延长呈递增趋势。结果提示,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与管理,重点关注放射工龄长、高龄和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
    • 张佩毅; 文万信; 张羽慧
    • 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医学专业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频率与未暴露组相比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英文数据库截止2021年7月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筛选有关医学工作者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由2名评估人员独立筛选得出,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1054篇,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暴露组899人,对照组739人。分析结果显示:辐射暴露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频率均值明显高于未暴露组,总效应值为4.32,95%CI=3.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1,P<0.001)。按照每年0~10 mSv、10~20 mSv、20~60 mSv辐射剂量进行亚组分析,辐射剂量为0~10 mSv的暴露组(n=593)外周血淋巴细胞MN频率均值大于未暴露组(n=445)(MD=4.15,95%CI=2.01~6.29,Z=3.80,P<0.001),辐射剂量为10~20 mSv的暴露组(n=557)外周血淋巴细胞MN频率均值大于未暴露组(n=515)(MD=4.64,95%CI=2.22~7.07,Z=3.75,P<0.001),辐射剂量为20~60 mSv的暴露组(n=257)外周血淋巴细胞MN频率均值大于未暴露组(n=220)(MD=5.57,95%CI=3.12~8.02,Z=4.45,P<0.001)。结论暴露水平较低模式下(<100 mSv),医学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导致微核形成的频率高于对照组,MN病率与剂量无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频率可以作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敏感指标。
    • 赵骅; 陆雪; 蔡恬静; 田梅; 刘青杰
    • 摘要: 目的:探索年龄、性别因素对我国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自发率的影响,为核质桥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98例健康成人,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0.7±12.6)岁。按年龄分为20~29岁组(22人)、30~39岁组(23人)、40~49岁组(25人)和50岁以上组(28人)。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2 mL,采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培养细胞40 h后,加入松胞素B(终浓度为10μg/mL),继续培养至68 h收获细胞。每个受试者观察1000个双核细胞,分析核质桥、微核及核芽的数量。结果:核质桥总体自发率为每个细胞0.56‰,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不同年龄组间,核质桥自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49岁年龄组核质桥自发率最高,显著高于20~29岁组(U=2.31,P0.05),在不同年龄组间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健康人群中的核质桥自发率较低,不受性别因素影响,在20~49岁范围内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 刘冰; 高志丹; 陈晨; 许杰; 刘全斌; 廖远祥; 郝永建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放射技术应用已覆盖工业、医疗、交通、金融、体育、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1]。放射线能够引起物质发生电离辐射,包括高速带电粒子α粒子、β粒子、质子等以及X射线、γ射线等不带电粒子;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接触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 孙美君; 孔杭如; 赵珈莹; 张伊瑾; 林丽颖; 郭东北; 李蕾
    • 摘要: 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制备橄榄叶提取物(olive leaf extracts,OLE),测定其多酚含量,并研究OLE对辐射小鼠的防护作用.给予小鼠不同剂量OLE(150、500、1000 mg/kg)后,1 Gy X射线全身辐照小鼠,测定辐射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骨髓细胞微核率和肝脏Bcl-2与Bax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OLE中的多酚含量丰富,高达(57.55±2.98)mg/g,可有效提高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与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成,调控肝脏凋亡蛋白的表达,对辐射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 武怡荷; 杨继业; 陈书明; 张希春; 陈亚伟; 王军艳; 赵苏苏; 吕冰
    • 摘要: 为研究复方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药效机理及安全性,首先用0.25、0.5、1.0 g/mL复方中药药液以及0.2 mg/mL氟苯尼考药液对从大肠杆菌病鸡中分离的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再将830羽大肠杆菌病鸡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30羽鸡)不予治疗,其余4组(每组200羽鸡)分别用上述剂量复方中药以及氟苯尼考进行饮水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测定各组鸡红细胞免疫,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该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0.5、1.0 g/mL复方中药体外抑菌效果强于0.25 g/mL复方中药,弱于氟苯尼考组;0.5、1.0 g/mL复方中药组明显增加病鸡治愈率(68%、69%),且高于氟苯尼考组(62%);0.5、1.0 g/mL复方中药组鸡红细胞C3bR花环率分别为14.1%±0.7%、14.5%±0.8%,显著高于氟苯尼考组;用该复方中药对小白鼠经口给药,LD50>5000 mg/kg,5000 mg/kg复方中药量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0.5 g/mL复方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病疗效最佳,可能的机理是其起抑菌作用的同时增强了鸡红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该复方中药安全无毒.
    • 赵骅; 蔡恬静; 陆雪; 田梅; 刘青杰
    • 摘要: 目的 探索优化胞质分裂阻滞实验方案用于辐射诱导核质桥分析的可行性,为以核质桥为指标进行生物剂量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2 Gy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1 Gy/min)照射人离体外周血(设0 Gy对照),照射后28 h在细胞样品中加入终浓度为6μg/ml的松胞素B,培养48、56、68和72 h后收获;或照射后加入终浓度为0.6、1、2、6、10 μg/ml的松胞素B,培养68h后收获.应用胞质分裂阻滞法进行标本制备,分析单核细胞、双核细胞、多核细胞的比例,以及辐射诱导核质桥率及微核率.结果 对不同细胞培养时间,随细胞培养时间的增加,0和2 Gy核分裂指数和双核细胞比例具有升高的趋势;2 Gy核质桥率无明显变化规律(0.0230~ 0.0330/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浓度松胞素B处理组,随松胞素B浓度的增加,0和2 Gy时核分裂指数和双核细胞比例有所升高;2 Gy核质桥率无明显变化规律(0.023 0~0.047 0/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μg/ml组相比,10 μg/ml组微核率显著降低(U=2.74,P< 0.01).结论 不同细胞培养时间组和不同松胞素B浓度组的辐射诱导核质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当缩短细胞培养时间可提前得到核质桥分析结果;培养开始加入松胞素B可简化实验步骤,但可供分析的细胞数过少,用于剂量估算的可行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