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毒性

遗传毒性

遗传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5篇,主要集中在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0篇、会议论文196篇、专利文献15329篇;相关期刊533种,包括癌变·畸变·突变、中国新药杂志、生态毒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20种,包括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变、致畸学术讨论会等;遗传毒性的相关文献由4379位作者贡献,包括文海若、王雪、宋捷等。

遗传毒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0 占比:8.38%

会议论文>

论文:196 占比:1.16%

专利文献>

论文:15329 占比:90.46%

总计:16945篇

遗传毒性—发文趋势图

遗传毒性

-研究学者

  • 文海若
  • 王雪
  • 宋捷
  • 常艳
  • 周长慧
  • 胡燕平
  • 王欣
  • 杨旭
  • 王子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雨; 潘进芬; 魏铭; 王晓冰
    • 摘要: 为了解DOM与AgNPs的相互作用及其对AgNPs毒性的影响,本文以菲律宾蛤仔为受试生物、以水环境广泛存在腐殖酸(Humic acid,HA)为代表性有机质.通过贝类体内抗氧化系统的生物标志物(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响应,研究了HA对AgNPs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A显著增加了AgNPs的稳定性,抑制了AgNPs的聚集.Ag-NPs(20μg·L-1)暴露3 d后,蛤仔鳃组织中Ag的蓄积显著上升,并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AgNPs暴露第3、7天,不同浓度的HA条件下,鳃组织中Ag的蓄积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地低于无HA存在的AgNPs暴露组.CAT活性和MDA含量仅在无HA存在的AgNPs暴露组出现显著升高,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表征DNA损伤程度的Olive尾矩(OTM)和尾长(TL)在无HA存在的AgNPs暴露组中随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HA显著降低了AgNPs的对鳃组织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HA通过增加AgNPs在介质中的稳定性而显著地抑制了鳃组织对Ag的蓄积,从而减弱了Ag-N Ps对鳃组织的氧化胁迫和遗传毒性.结果证明了有机质含量等环境理化条件对纳米毒性存在显著影响.
    • 郑小娟
    • 摘要: 目的:玫瑰花复合煎剂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对小鼠免疫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以15000 mg/(kg·BW)剂量玫瑰花复合煎剂给予小鼠灌胃,观察动物在一周内的活动及中毒情况,考察小鼠是否有死亡现象,并进行大体解剖观察病理改变;在加S9与不加S9混合液的条件下进行Ames试验,以2.5、5.0、10.0 g/(kg·BW)玫瑰花复合煎剂灌胃小鼠,进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保健功能试验:以300、600、1200 mg/(kg·BW)剂量组连续灌胃小鼠30天,另设玫瑰花组和蒸馏水阴性对照组,测定脏器/体重比值,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耳肿胀法),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Jerne改良玻片法)以及NK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测定法),以考察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结果:急性经口毒性实验中,小鼠一般表现和行为均未见异常且无死亡;三项遗传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遗传毒性;增强免疫力实验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玫瑰花复合煎剂300、600、1200 mg/(kg·BW)各剂量组的小鼠左右耳片重量差值、溶血空斑数有显著性差异(P <0.05);600、1200 mg/(kg·BW)剂量组小鼠NK细胞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玫瑰花组小鼠左右耳片重量差值、溶血空斑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玫瑰花复合煎剂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属无毒级,且无遗传毒性;玫瑰花与黄精组成配伍联合应用其增强免疫功能较玫瑰花单方更加显著。
    • 任思瑞; 周鸿媛; 刘榕; 郭婷; 张宇昊; 马良
    • 摘要: 粮食及其制品会受到多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粮食真菌毒素现已被证实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如细胞毒性、发育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等,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甚至还会对间接或未接触毒素的子代产生不良影响,但目前有关继代毒理学数据极为缺乏。本文主要阐述了粮食中常见真菌毒素对亲本世代及其子代生殖系统/能力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简述了不同毒素诱导生殖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并提出展望,旨在全面了解粮食真菌毒素的生殖发育及遗传毒性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粮食真菌毒素的健康风险评估,合理制定相关限量标准与法规,指导公共卫生健康并开展主动防治与干预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王敬亭; 赵田田; 赵泽浩; 周长慧; 李嫚琪; 杨紫轩; 何伟伟; 常艳
    • 摘要: 目的采用人源化肝细胞HepG2细胞与3D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建立3D肝细胞模型,用不同的模式化合物分别建立3D肝细胞微核组学试验方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cytome,CBMN-cyt)及3D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方法采用无支架培养方式,选取球体外观、球体内部细胞存活率、Ⅰ和Ⅱ相代谢酶基因表达及肝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表达作为检测指标评估球体生长特性,确定3D肝细胞球体最佳培养条件,并探索3D肝细胞模型用于体外微核组学试验和体外彗星试验的适用性。结果3D肝细胞模型的最佳培养条件为5×10^(3)个细胞/20μL/滴接种,培养7 d。采用体内外微核阳性化合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初步建立了3D肝细胞微核组学方法,可成功检测出MMC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与2D肝细胞模型结果对比,3D肝细胞模型在检测微核和核芽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采用已知体内外彗星试验阳性化合物甲基磺酸甲酯(methyl methanesulfonate,MMS)建立了3D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MMS在低细胞毒性下可使3D肝细胞的尾DNA%显著性增加,且3D肝细胞模型对MMS遗传毒性检测灵敏度高于2D细胞。结论建立的3D肝细胞模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在体外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示3D肝细胞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在早期药物的遗传毒性筛选和追加试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唐慧; 王默; 李伟; 张静; 周雯; 程东
    • 摘要: 旨在对复方翅果油(翅果油+葡萄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法观察复方翅果油的急性毒性,选择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遗传毒性,通过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复方翅果油对雄、雌小鼠的MTD均大于20.0 g/kg;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各剂量组未观察到有明显的亚急性毒性。上述结果说明复方翅果油属无毒级,无明显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
    • 熊明朋; 刘宁; 龚玮; 刘波
    • 摘要: 目的:研究某中药育发液在体外哺乳动物微核试验中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MTT试验确定育发液的细胞毒性;采用中国仓鼠肺细胞株(CHL)细胞暴露在5.000μL/mL、2.500μL/mL、1.250μL/mL的育发液浓度下,分加S_(9)活化系统和无活化系统,培养3 h和24 h方案,进行体外微核试验。结果:MTT试验中,各剂量组在有活化系统和无活化系统的情况下,细胞毒性均小于10%;在体外微核试验中,供试品各剂量组在有活化系统和无活化系统情况下,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各剂量组的育发液对CHL细胞致突变性为阴性。结论:育发液在5.000μL/mL、2.500μL/mL、1.250μL/mL的情况下,对哺乳动物细胞没有致突变性,表明无遗传毒性
    • 赵昕; 陈宣齐; 张燕翔; 李雅轩
    • 摘要: 为了研究辣条的食品安全性,利用微核检测技术,分析不同稀释倍数的辣条提取液对蚕豆根尖的遗传毒理作用.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1~5组(按稀释倍数由高到低排序),分别给予等体积的H_(2)O、5 mg/L环磷酰胺和稀释200~0倍的辣条提取液处理蚕豆根尖,并取根尖细胞进行观察,对不同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实验1~5组均可诱导微核产生,具有一定遗传毒性;实验2、3和4组的微核数显著增加(t=1.96、2.49和3.42,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和2组遗传毒性具有显著差异(t=−2.34和−2.07,P0.05).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辣条提取液诱导产生的微核数随溶液稀释倍数的降低而增加,并呈现剂量效应.
    • 蒋波; 张玲; 张佩; 彭兰; 杨柳; 王旖; 曾荣荣
    • 摘要: 目的考察3D打印多孔钽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参照GB/T 16886.12标准制备3D打印多孔钽浸提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样品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分别采用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检测样品浸提液的遗传毒性。结果样品浸提液作用于小鼠成纤维肌L929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均大于75%,细胞毒性均为1级。样品浸提液作用于中国仓鼠肺CHL细胞后,在活化(加S9试剂,下同)和非活化条件下均未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极性和非极性样品浸提液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均未引起5种试验菌株(TA979,TA98,TA100,TA102,TA1535)回变菌落数增加,且极性和非极性样品浸提液均未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结论3D打印多孔钽浸提液未见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相关评价方法可为医用增材类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提供参考。
    • 侍雯婧; 张吉芊竹; 朱江波; 张晓芳; 王瑞娜; 戴小宇; 任丽君; 田逸君
    •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苯海拉明咖啡因复方(盐酸苯海拉明/咖啡因质量比为1/2.4)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培养中国仓鼠肺(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ICR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检测盐酸苯海拉明咖啡因复方的遗传毒性。Ames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为指示菌株,设0.5、5、50、500、5000 mg/皿共5个受试剂量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设低、中、高(分别为8.45、16.9、33.8 mg/mL)3个剂量组;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采用ICR小鼠经口灌胃的方式一次给予盐酸苯海拉明咖啡因复方,设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为21.59、43.17和86.35 mg/k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es试验结果提示在0.5、5、50、500、5000 mg/皿剂量下,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无致突变性(P>0.05)。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提示在终浓度8.45、16.9和33.8 mg/mL剂量组,在加与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培养CHL细胞24 h和4 h的条件下均未诱发染色体畸变(P>0.05)。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在21.59、43.17和86.35 mg/kg剂量下对ICR小鼠诱发的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盐酸苯海拉明咖啡因复方不具有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 杨玉; 黄雅理; 林飞; 汤龙
    • 摘要: 目的:观察抗肿瘤创新药血清胸腺因子9肽是否存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小鼠、大鼠和Beagle犬一次性注射给予70.0 mg/kg血清胸腺因子9肽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组合进行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一次性注射给药后3种动物精神好、行为正常,均未出现兴奋或抑制体征,均未发现动物急性毒性表现;Ames试验在1~5000μg/皿浓度各菌株的平均回变菌落数均与溶剂对照组相似,未见明显增加(P>0.05);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在1400~5600μg/mL剂量范围内染色体畸变率均≤3%,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试验在17.5~70.0 mg/kg剂量组的微核细胞率均0.05)。结论:小鼠、大鼠和Beagle犬对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最大耐受剂量>70.0 mg/kg,按体质量计算相当于临床人拟用量的930倍;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见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