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9811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生态毒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六届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12环境健康与药物安全性全国学术年会、中国毒理学会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等;慢性毒性的相关文献由1019位作者贡献,包括单正军、卜元卿、姜锦林等。

慢性毒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9811 占比:98.59%

总计:20095篇

慢性毒性—发文趋势图

慢性毒性

-研究学者

  • 单正军
  • 卜元卿
  • 姜锦林
  • 席贻龙
  • 张淑华
  • 李学锋
  • 李袭丽
  • 续卫利
  • 乔敏
  • 刘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安雪花; 李冬雪; 代德茂; 余世锋; 赵美芹; 吴声敢; 赵学平
    • 摘要: 为评价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A-2、AB-1 dimer、AB-1、AB-11、B-1、B-3、Target 1(B-2)、Met-1]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丁氟螨酯及其8种代谢物对大型溞48 h暴露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丁氟螨酯对大型溞的21 d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丁氟螨酯、Target 1(B-2)和Met-1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0115、>0.0315、>0.0328 mg·L^(-1),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的活动无影响;B-1和B-3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均大于133 mg·L^(-1),属于低毒;A-2、AB-1 dimer、AB-1、AB-11的48 h-EC_(50)分别为7.20、0.000127、1.71、0.316 mg·L^(-1),分别属于中毒、剧毒、中毒和高毒。丁氟螨酯对大型溞的21 d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大于0.0178 mg·L^(-1),说明其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无显著抑制效应。基于48 h-EC_(10)(10%抑制浓度)和48 h-EC_(50)计算急慢性毒性比(ACR),A-2、AB-1 dimer、AB-1、AB-11的ACR值范围为0.235~1.60,远小于推荐值(100)。综上,丁氟螨酯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但代谢物中的A-2、AB-1 dimer、AB-1和AB-11会抑制大型溞急性活动,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为丁氟螨酯的水生态风险评价和该类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基础数据。
    • 赵倩; 戚钱菊; 郭家骅; 李琦
    • 摘要: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尤其是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杀虫剂,因能显著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其潜在生态毒性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溞类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更易受到水体中残留的杀虫剂类EDCs的影响,其毒性效应在水生生态系统毒理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杀虫剂类EDCs对溞类产生的生长发育毒性和生殖毒性,从酶活性变化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并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揭示其毒性作用机制,发现杀虫剂类EDCs通过扰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并展望了杀虫剂EDCs在联合毒性、多代效应的研究前景,旨在为研究杀虫剂类EDCs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朱小雨; 任王成; 叶小青
    • 摘要: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用品,随着其生产和使用量的日益增长,在过去几十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PPCPs以慢性毒性为主,经过长期积累才会表现出相应病症,因此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对其基本性质、人类暴露的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人体中几种典型的PPCPs及其残留浓度对人类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并根据目前对PPCPs研究进展进行了风险评估,提出了展望。
    • 王艺霖; 范俊韬; 王书平; 黄国鲜; 闫振广
    • 摘要: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 chemicals,EDCs)繁殖毒性实验的周期长、费用高,导致水生生物繁殖毒性数据相对匮乏,限制了EDCs的生态风险评估和管理。毒性数据的预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毒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在综述国内外利用机器学习预测化学物质的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与线性神经网络(linear neural network,LNN)模型,根据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方法对黑头软口鲦(Pimephales promelas)繁殖毒性数据集构建了毒性效应二元分类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与评估。文献分析可知,在使用机器学习预测化合物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中,SVM应用最广泛,其次是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等;预测急性毒性的研究要多于慢性毒性;分子描述符的筛选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通常为经验与算法相结合,其中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相关的分子描述符一般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得到4种描述符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描述符分别与原子质量、极化率、电离势和键序有关;SVM对训练集与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91与0.88,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的训练集与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与0.88;LNN对训练集与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均为0.82,AUC分别为0.87与0.88,表明2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泛化与预测能力。SVM的结果优于LNN,表明SVM更适合小样本数据建模。本研究结果可为EDCs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及毒性数据的丰富提供重要补充,为EDCs生态风险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 柳新菊; 俞瑞鲜; 吴声敢; 安雪花; 吕露; 王菲迪; 赵洋; 赵学平
    • 摘要: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毒副作用逐渐表现出来,但对蚕桑业的潜在不利影响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为了明确甲氧虫酰肼在蚕区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对蚕业生产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量喷雾法评价了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初级风险评估。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二龄幼虫168 h-LC 50为0.134 mg·kg^(-1)(以单位桑叶质量计),属于剧毒级别。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药剂浓度≥1.04×10^(-2)mg·kg^(-1)时,二眠和三眠蚕体质量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P1)。因此,鉴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具有极高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且生态风险为不可接受,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当禁止其在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使用风险,以免该药剂对蚕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 李馨雨; 魏顺鑫; 张雨娟; 钟栎; 夏雪梅; 冯俊宁; 刘琦; 袁洁; 陈凤仪; 唐家兴; 陈贵英
    • 摘要: 为了探究水域三氯生(TCS)污染对峨眉林蛙Rana omeimont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峨眉林蛙蝌蚪(G22期)为试验对象,进行了96 h急性毒性实验和21 d慢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中每隔24 h记录蝌蚪的死亡数;慢性毒性实验分别于饲养0 d、7 d、14 d、21 d测定蝌蚪的体质量、全长、头体长、尾长、吻长和眼间距。结果表明:96 h-LC_(50)为266μg·L^(-1)、96 h-SC为89μg·L^(-1),可知TCS对峨眉林蛙蝌蚪为高毒化合物,强烈影响其生长发育。慢性毒性实验暴露21 d,30μg·L^(-1)、60μg·L^(-1)、90μg·L^(-1)、120μg·L^(-1)浓度的TCS极显著抑制蝌蚪的体质量增长,60μg·L^(-1)、90μg·L^(-1)、120μg·L^(-1)浓度的TCS极显著抑制蝌蚪的吻长增长。建议减少TCS污水排放,控制水体中TCS浓度。
    • 王云泽; 袁思亮; 孔任; 钱址松; 李博群; 刘春生
    • 摘要: 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HDPP)是一种典型的有机磷酸酯阻燃剂,近年来在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组织中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为探究低浓度EHDPP对浮游动物的发育和生殖毒性及母体传递效应,以0、0.1、1、10和100μg/L的EHDPP对甲壳类浮游生物大型溞进行三代慢性暴露,研究EHDPP暴露对大型溞生殖、发育及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研究发现100μg/L EHDPP慢性暴露下F0大型溞体长下降,F1新生儿体长下降并出现雄性个体.继续开展F1和F2大型溞的21 d连续多代暴露试验,并设置恢复组(无EHDPP暴露)进行大型溞的21 d恢复实验.结果发现100μg/L EHDPP恢复组和连续暴露组中F1大型溞的体长均受到显著抑制,F2中均观察到雄性个体出现,说明EHDPP对大型溞生长的影响持续到了F2代.基因表达结果显示,EHDPP暴露下调了细胞循环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了幼年激素酯酶基因的表达量,说明EHDPP可能通过引起细胞周期紊乱和激素水平变化进而干扰大型溞正常的生长生殖.综上所述,EHDPP长期暴露引起了大型溞的发育毒性和生殖毒性,并能对大型溞后代造成持续性影响.
    • 杨璐; 石佳奇; 陈樯; 龙涛
    • 摘要: 石油烃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是污染地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过程中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远比单一污染物的评估复杂和困难。但我国缺乏针对性的评估方法,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误区。因此,对于石油烃概念、性质的归纳总结以及对其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石油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不同馏分性质间的关系,回顾并分析了其分析测试方法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要求及优缺点,提出了指示剂法与分馏法相结合采用典型样品馏分占比进行总体评估的工作方法,进而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建议。
    • 杨璐; 石佳奇; 陈樯; 龙涛
    • 摘要: 石油烃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是污染地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过程中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远比单一污染物的评估复杂和困难.但我国缺乏针对性的评估方法,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误区.因此,对于石油烃概念、性质的归纳总结以及对其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石油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不同馏分性质间的关系,回顾并分析了其分析测试方法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要求及优缺点,提出了指示剂法与分馏法相结合采用典型样品馏分占比进行总体评估的工作方法,进而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建议.
    • 许琴; 刘江伟; 王玮; 董翔; 李建瑛; 是文辉; 刘晓禄; 刘爱中; 马娜; 宋来阳
    • 摘要: 目的 观察耐辐射奇球菌R1(Deinococcus radiodurans R1,DRR1)对SD大鼠的慢性毒性.方法 将高浓度(109/mL,LDRH组)和低浓度(107/mL,LDRL组)的DRR1活菌以及高浓度(109/mL,BDRH组)和低浓度(107/mL,BDRL组)的细菌破碎物以1 mL/100 g体质量的剂量灌胃SD大鼠,同时以灌胃相同体积的TGY琼脂培养液(含0.5%胰蛋白胨、0.1%葡萄糖和0.3%酵母提取物)作为对照组(TGY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0d.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0.15mL/100g体质量腹腔注射麻醉,收集血液及脏器标本,检测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主要脏器经体积分数为10%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每组其余8只大鼠于停药14 d后作相同处理,观察DRR1的延迟毒性.实验期内观测大鼠行为、摄食量和体质量等一般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DRR1活菌及DRR1破碎物给药30d后,停药即刻及停药14d后,未见各组大鼠的运动、呼吸异常,未观察到反应迟钝、瞳孔改变、眼球凸出、皮肤颜色改变等异常现象,口、耳、鼻、眼角均未见异常分泌物,排便及形态正常;摄食量、体质量变化和脏器系数与TGY组比较,均无显著改变;白细胞数在给药30d时显著下降(P<0.05),停药14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无显著变化,血小板数也无显著变化.停药后即刻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尿酸(UA)、尿素(UREA)、血糖(Glu)、镁(Mg)和磷(P)含量无显著变化,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在LDRH组显著升高(P<0.05);经14d恢复期后,AST、CK降至恢复期TGY组水平,CK-MB仍高于恢复期TGY组(P<0.05);恢复期的LDH水平与停药即刻比较,显著增高(P<0.05),与恢复期TGY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与TGY对照组比较,给药30d时血清离子浓度在各给药组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停药14 d后,LDRH组血清Cl-、Ca2+降低,Na+、pH值升高(P<0.05);对心、肝、肺和肾的病理学观察均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结论 DRR1活菌及其细菌破碎物对大鼠无实际毒性,该实验为DRR1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