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蝌蚪

蝌蚪

蝌蚪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7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5篇;相关期刊587种,包括青少年日记、学前教育:幼教版、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等;蝌蚪的相关文献由163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丕鹏、杨富亿、郭艳红等。

蝌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0 占比:84.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85 占比:15.72%

总计:1177篇

蝌蚪—发文趋势图

蝌蚪

-研究学者

  • 李丕鹏
  • 杨富亿
  • 郭艳红
  • 陆宇燕
  • 王亮
  • 王跃招
  • 耿宝荣
  • 季瑞南
  • 林植华
  • 蒋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陈姣姣; 林玲; 郑金香; 陈琳慧; 耿宝荣
    • 摘要: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两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和噻虫嗪)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es)蝌蚪的急性毒性,以及对蝌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噻虫嗪对镇海林蛙蝌蚪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96 h-ρ_(LC50))分别为215.83、232.43 mg·L^(-1);二者的毒性皆为低毒级别.在啶虫脒和噻虫嗪作用下,镇海林蛙蝌蚪的SOD活性和T-AOC在短时间和低质量浓度下上升,随着农药质量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其活性受到抑制而逐渐下降.随农药质量浓度上升,MDA含量总体上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啶虫脒和噻虫嗪会改变镇海林蛙蝌蚪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一定的毒害作用.
    • 刁迎珠; 伍亮; 李雅琦; 郭飞燕; 史爽; 王萍; 鲍传和; 张志强
    • 摘要: 微塑料(MPs),尤其是纳米级可通过生物毒性效应影响蝌蚪健康,是继气候变化、紫外线辐射和致病菌外,导致两栖动物种群数量衰退的另一潜在致危因素。本文介绍了MPs的定义、赋存方式及其尺度效应,总结了MPs在蝌蚪体内的摄入、积累和清除情况,从形态表型、行为特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角度概述了MPs对蝌蚪健康的危害。在水陆转换的生态学背景下和特定年龄阶段的生活史背景下,围绕免疫功能的可塑性和可供蝌蚪研究使用的免疫学参数,提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 陈宣樾; 熊忆茗; 秦占芬
    • 摘要: 鱼类是化学物质水生生物毒性测试的物种,同时两栖动物的蝌蚪也作为水生态风险的受体被关注。笔者利用文献报道的蝌蚪和鱼类的96 h半致死浓度(96-h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96 h-LC_(50))的数据比较2类生物对化学物质急性毒性的敏感性。首先从常用数据库中检索到371篇相关文献,然后对同一化学物质的多个LC_(50)取几何平均值,获得了98种化学物质对2类生物LC_(50)的配对数据。对配对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转换后2类物种的96 h-LC_(50)显著相关(Pearson’s r=0.839,P<0.01)。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对2类生物的LC_(50)进行毒性分级,发现58种(59.2%)物质对蝌蚪和鱼类的急性毒性等级相同,26种(26.5%)物质对鱼类的毒性等级高于蝌蚪,14种(14.3%)物质对鱼类的毒性等级低于蝌蚪。进一步对配对LC_(50)的比值进行分析,发现71种(72.5%)物质对2类生物的LC_(50)的差异在1个数量级以内,16种(16.3%)物质对鱼类的LC_(50)比蝌蚪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仅有11种(11.2%)物质对蝌蚪的LC_(50)比鱼类低一个数量级以上。总体来看,蝌蚪对大部分化学物质急性毒性的敏感性与鱼类相当或者更低,仅有大概10%的化学物质,蝌蚪对其的敏感性比鱼类更高。因此,鱼类急性毒性的数据基本可以概括对两栖动物蝌蚪的急性毒性。
    • 裴跃斌; 王宏元; 梁刚
    • 摘要: 为揭示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变态发育中舌鳃骨的形态变化,采用改良的Toyal骨骼双染色法对Gosner(G)26~46期中国林蛙蝌蚪舌鳃骨进行染色,并观察、比较和采集图像。结果显示,中国林蛙蝌蚪的舌鳃骨由角舌骨、关联骨、鳃下骨板和鳃篮4部分构成。在变态发育中,舌鳃骨始终以软骨状态存在。G26期蝌蚪的舌鳃骨已具备完整结构,G26~G38期舌鳃骨各部分呈等速率生长,至G38期舌鳃骨达到最大;G39~G41期舌鳃骨开始自行吸收,形态略变小;G42期舌鳃骨形态已有较大变化;G43~G46期舌鳃骨的角舌骨、关联骨和鳃下骨板均发生变形与重塑,鳃篮逐渐消失,舌鳃骨发育为成体舌骨。为了适应生理功能的变化,中国林蛙蝌蚪舌鳃骨的形态结构经历了由小到大、又由大变小、最终在舌鳃骨原来位置重塑出成体舌骨的发育过程。
    • 徐桂花
    • 摘要: 寻常的一个下午,窗外是沙沙的雨声,走廊上有一个装着蝌蚪的鱼缸,几个孩子围在那里观察,发现蝌蚪好像长出了短短的腿。不远处的图书角里,有几个孩子或站或坐,拿着自己选的绘本正在阅读。辰辰突然大声念了出来:“一本……会咬人的……书!咦,这本书会咬人?”其他几个孩子听了辰辰的话,都好奇地靠过来,我也被吸引了过去,和大家一起,充满期待地等着辰辰翻开这本书。
    • 李馨雨; 魏顺鑫; 张雨娟; 钟栎; 夏雪梅; 冯俊宁; 刘琦; 袁洁; 陈凤仪; 唐家兴; 陈贵英
    • 摘要: 为了探究水域三氯生(TCS)污染对峨眉林蛙Rana omeimont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峨眉林蛙蝌蚪(G22期)为试验对象,进行了96 h急性毒性实验和21 d慢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中每隔24 h记录蝌蚪的死亡数;慢性毒性实验分别于饲养0 d、7 d、14 d、21 d测定蝌蚪的体质量、全长、头体长、尾长、吻长和眼间距。结果表明:96 h-LC_(50)为266μg·L^(-1)、96 h-SC为89μg·L^(-1),可知TCS对峨眉林蛙蝌蚪为高毒化合物,强烈影响其生长发育。慢性毒性实验暴露21 d,30μg·L^(-1)、60μg·L^(-1)、90μg·L^(-1)、120μg·L^(-1)浓度的TCS极显著抑制蝌蚪的体质量增长,60μg·L^(-1)、90μg·L^(-1)、120μg·L^(-1)浓度的TCS极显著抑制蝌蚪的吻长增长。建议减少TCS污水排放,控制水体中TCS浓度。
    • 王馨
    • 摘要: 没有在池塘抓过蝌蚪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当我们满心欢喜地把蝌蚪带回家,以为能养出一只只大青蛙时,却发现蝌蚪摇身一变,成了长相可怖的"癞疙宝"(川渝方言)。它们体态丰满,满身瘤状凸起,还会分泌毒液。这些看上去丑丑的家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却是多福的象征。不是所有蟾蜍都叫"癞疙宝"在距今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早期的两栖动物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始陆栖生活。这些困难是它们对自己身体结构的改造,如呼吸、循环系统以及四肢、皮肤等。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我们能够发现其改造的痕迹:蝌蚪完全不能离开水,要靠鳃呼吸,而蛙类或蟾蜍却可以靠肺呼吸。
    • 张吉萍
    • 摘要: 村子外面有一条小溪。溪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细沙和蝌蚪。岸边那一片高大的杨树林,像一队威武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条幽静的小溪。
    • 龚韫韬
    • 摘要: 簌簌的春风拂过脸颊,那些柔弱的、绵软的樱花花瓣便在风中飞舞,而后,那些落在石子路上的,水泥地上的,甚至草地上的零碎花瓣都会被慢慢卷入水潭中。潭中的蝌蚪三五成群,欢快地在落花中穿梭,悠游自在,刺痛了我的神经。我孤独地靠在一棵老樱花树下面,看那些蝌蚪亲昵地碰着头,一团团亲密地聚在一起,来参加游园活动的同学们正结伴玩捉人游戏。
    • 宁梅红; 迟鸿; 陈毓; 杨波; 武正军; 黄华苑
    • 摘要: 以猫儿山小鲵Hynobiusmaoershanensis蝌蚪为实验对象,人工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的特征与出现的问题.结果显示,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猫儿山小鲵蝌蚪发育正常,孵出时蝌蚪前肢芽凸起但未分化,约17 d前肢发育完成,约30 d后肢发育完成,从孵出到变态期可划分为4期,历时102 d,较其他小鲵属Hynobius物种慢.人工饲养投喂食物建议以新鲜丰年虾Artemiasalina、鲜红虫为主,辅以碎蛋黄和蚯蚓.用0.000 4%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猫儿山小鲵蝌蚪30 min可以有效抑制水霉病的感染与传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