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量
摄食量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443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92篇;相关期刊205种,包括致富天地、钓鱼、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防治糖尿病交流大会暨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研讨会、首届两岸三地水族馆发展论坛、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等;摄食量的相关文献由909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军、徐艳文、杨保国等。
摄食量
-研究学者
- 汪军
- 徐艳文
- 杨保国
- 郁文生
- 刘文娟
- 周文宗
- 孙东红
- 张云广
- 张君
- 张爱丽
- 徐在宽
- 徐珞
- 王瑞元
- 邹宁
- 郭学武
- 钟福生
- 陈琼姜
- 顾刘金
- 任卫东
- 任维美
- 何国芳
- 侯和菊
- 冯国明
- 刘广斌
- 刘恩孚
- 刘振湘
- 包洁
- 华雪铭
- 吕建华
- 周洪琪
- 娄淑杰
- 孙向荣
- 孙国祥
- 小威廉·L·哈斯勒
- 山本章造
- 廖永岩
- 张云丽
- 张天文
- 张开刚
- 方怀义
- 施高茂
- 朱丽秋
- 李伟峰
- 李军
- 李勇
- 李静静
- 杨安妮
- 杨校华
- 杨海明
- 杨石龙
-
-
张玉斌;
鹿玉龙;
孙修云
-
-
摘要:
2021年6月9日,笔者接诊洪泽湖西岸的龙集镇一例河蟹腐壳病病例,该病蟹甲壳上有明显枯黄色斑点,严重者步足也有黄斑。据养殖户介绍病蟹在池中表现为摄食量明显减退,体型瘦小,不能正常脱壳。笔者初步诊断是河蟹腐壳病,同时到发病塘口进行了现场调查,并采集发病池水样和具有典型症状的河蟹病样到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
-
刘永奎;
林玉良;
余露军;
冉春丽
-
-
摘要:
随着塘租、人工费、饲料费等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为了盈利,提高了养殖密度。不少草鱼养殖户反映在养殖后期,随着存塘量增加,前两餐鱼的吃料情况较差,投喂5~10分钟,就有一半左右的鱼离开食场;后两餐虽然没有前两餐严重,但也会出现在投料过程中部分鱼离开食场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池塘溶氧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经分析发现食场溶氧过低是导致鱼吃料差的原因。为解决食场溶氧低问题,本文通过在试验塘食场附近加装1台水车式增氧机,对食场溶氧及草鱼吃料改善效果进行分析,以便在高密度养殖池塘进行推广应用。
-
-
时冬头
-
-
摘要:
春季气温不稳定,尤其在降温降水期间,可能会使河蟹养殖池塘水中浮游生物培育困难,水草生长发育慢,水中有害虫菌增多,塘内青苔滋生较快,河蟹摄食少,体能消耗大……河蟹养殖户可依据自身塘中状况,做好管理:巡塘坚持每天晚上巡查养殖池塘,特别是在河蟹蜕壳期间,观测其活动、蜕壳和摄食情况,如果河蟹蜕壳伤亡多,活动量小,摄食量少,并有上岸现象,应抓紧补足蟹苗。
-
-
无
-
-
摘要:
6月进入夏季,水生动物摄食量加大,养殖水体中残饵和排泄物逐渐增加,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我们对6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并结合近期部分养殖区域斑点叉尾鮰和对虾大量死亡情况,提出了夏季防病措施,供参考。
-
-
-
-
摘要:
本刊讯6月10日,2022年夏季水生动物主要疾病防控技术直播大讲堂在线开播。夏季来临,水生动物摄食量加大,养殖水体中残饵和排泄物逐渐增加,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为做好夏季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扩散、控危害,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致力水产品保供给、固安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业界权威专家,分别就虾类、淡水鱼类夏季易发疾病防控技术,水产养殖防病机制建设及疫苗开发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
-
朱东敏;
朱东烨;
楼宝
-
-
摘要:
本文以罗氏沼虾种虾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喂与剩余采食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罗氏沼虾早晚两餐饲喂不同饵料的摄食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早餐和晚餐对于鲜活类和蔬菜类饲料更加喜食,配合饲料、胡萝卜、鸡蛋糕、螺蛳肉4种不同饵料的早餐最佳的摄入量分别为5.71 g·kg^(-1)、6.12 g·kg^(-1)、5.73 g·kg^(-1)、6.82 g·kg^(-1),而4种饵料的晚餐最佳投喂量分别为10.71 g·kg^(-1)、32.14 g·kg^(-1)、23.41 g·kg^(-1)、35.71 g·kg^(-1)。说明罗氏沼虾种虾的主要摄食时间为晚餐,且罗氏沼虾种虾对不同的饵料采食量有显著变化,与配合饲料和鸡蛋糕相比较,罗氏沼虾对胡萝卜、螺蛳肉摄食量更大。
-
-
刘飞;
甘奇超;
袁渊;
王伟;
黄强
-
-
摘要:
为了解不同地理区域日本医蛭在高密度人工养殖下的生长和免疫性能,在水温20~24°C条件下,研究不同地理区域日本医蛭在人工养殖下的成活率、体重增重率和饵料摄食量。结果表明:种源山东等地日本医蛭(黄苗)成活率最高,为(98.56±0.76)%,种源东北地区日本医蛭(黑苗)成活率最低,为(84.37±4.41)%;种源东北地区日本医蛭(黑苗)体重增重率最高,为(703.26±11.35)%,种源江西部分地区日本医蛭(白苗)体重增重率最低,为(422.24±11.25)%;种源东北地区日本医蛭(黑苗)饵料摄食量最多,为(17.34±0.58)L,种源江西部分地区日本医蛭(白苗)饵料摄食量最少,为(14.47±0.51)L。
-
-
高晓建;
张晓君;
姜群
-
-
摘要:
四、铁壳虾(生长缓慢综合征)1.主要症状铁壳虾是养殖户对性成熟早、壳硬、长不大的罗氏沼虾的一种俗称。具体表现是虾长至5厘米后蜕壳间隔时间延长,生长明显变慢,一些6~7厘米、甚至不足5厘米的虾就已达到性成熟,虾壳变硬,雌虾抱卵,雄虾长出“大而长”的大爪,比正常性成熟的虾规格小得多,一般情况下摄食量下降,但也有“不少吃却长不大”的现象。
-
-
赵汉斌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新药研发团队发现,中药草果具有新型降糖活性成分。这个发现不但为新型降血糖先导分子的发现提供了化学和药理学依据,还为拓宽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药物发掘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纪军研究组首次发现草果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且对小鼠摄食量、体重无明显影响。
-
-
徐艳文;
黄邦凡(图)
-
-
摘要:
一、天气的选择初春时节天气虽然还比较冷,但气温较冬天要高得多,一般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平均气温都在6°C〜8°C左右。这时的鲫鱼,由于气温、水温都还较低,鱼儿仍处在半冬眠状态,摄食量很少。
-
-
马迎春;
吕栋
- 《中国药学会第四届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研究七味温阳胶囊药物提取浸膏粉长期毒性的试验情况.方法:按照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Wistar大鼠给予不同浓度的受试物,灌胃3个月处死1/3,灌胃6个月处死1/3,其他大鼠在停药15天后处死.结果:各组大鼠活动正常,无动物死亡;高、中及低剂量组对大鼠体重增长、摄食量等项指标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未出现毒性生反应.
-
-
YANG Hai-li;
杨海丽;
AN Juan-ji;
安娟姬;
SUN Chao;
孙超;
XU Bao-ji;
徐宝基
- 《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下丘脑腹内侧核(VMH)表达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摄食量和能量平衡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首先用Sf1-Cre小鼠与Bdnflox/lox杂交,然后得到在胚胎时期特异性敲除VMH区域Bdnf的转基因小鼠Sf1-Cre;Bdnflox/lox,此时,Bdnf敲除后并没有影响小鼠体重变化.其次用Cre病毒注射成年小鼠的VMH区域,得到成年时期VMH区域Bdnf基因敲除小鼠,此时小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日摄食量也显著增加.最后证明小鼠的肌肉能量消耗降低,个体能量消耗升高,同时自主运动减弱.综上所述,VMH区域BDNF在调节小鼠摄食量和能量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BDNF对小鼠摄食量和能量平衡体重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
Wen xiuying;
文秀英;
Zhang yue;
张悦;
Wang Chang;
王畅
- 《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防治糖尿病交流大会暨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本实验观察决明方对肥胖大鼠摄食量的影响,检测经决明方治疗后大鼠结肠Peptide YY(PYY)的表达情况,以期阐明决明方调节食欲治疗肥胖症的机理.rn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高脂饮食制备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决明方组8只,二甲双胍组8只,灌胃给药;模型组及正常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治疗8周.测量大鼠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肪酶.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附睾脂肪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测量脂肪细胞大小;取结肠组织、提取RNA,采用RT-PCR检测PYY mRNA表达.rn 结果:决明方组体重降低,摄食量减少,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 P<0.05);决明方组脂肪细胞减小(P<0.01);血清TG与T-CH降低(P<0.01),ATGL增高(P<0.01).结肠组织中,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YY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决明方组PYY mRNA显著升高(P<0.01).rn 结论:本实验进证实决明方能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减小增大的脂肪细胞,改善脂代谢,并发现决明方能明显减少肥胖大鼠的摄食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PYY mRNA的表达有关.
-
-
-
-
王勤国;
宋新然;
韩家波;
张胜久
- 《首届两岸三地水族馆发展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斑海豹是唯一一种能在中国繁殖的鳍足类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及渔业资源衰竭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正遭受威胁.探讨斑海豹每天的能量及野外食物量需求有助于更加全面的了解其野外生存状态,为物种就地保护提供依据.通过理论推导(野外个体),结合实际食物摄入测定(豢养个体),对斑海豹每天的能量消耗进行估算,进而推断野生斑海豹的食物需求量.结果发现:豢养斑海豹的能量消耗要明显小于野外个体;不考虑年龄和繁殖影响时,豢养雌雄个体体重间无显著性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P>0.05).豢养斑海豹每天的能量代谢:1龄个体约12360.8kJ,2龄个体约14781.2kJ,3龄以上根据体重不同能量消耗为10702.5~29588.3kJ;野外个体每天最低能量代谢约为:1龄8687.9kJ,2龄13071.7kJ,3龄以上16489.0~41494.6kJ.
-
-
李勇;
孙国祥;
柳阳;
高婷婷;
于凯松;
刘佳亮
- 《第三届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在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20±0.48)kg/m2],设置4个温度梯度(14°C,16°C,18°C,21°C,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重(371.68g±43.15g)的大菱鲆进行56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研究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温度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P<0.05)影响.(1)在14~18°C范围内,大菱鲆摄食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温度为21°C时,该组日均摄食量与其他三组相比出现显著性(P<0.05)下降.A、B、C三组的日均摄食量分别显著(P<0.05)高于D组25.65%、32.26%及45.08%.(2)大菱鲆生长和存活率随温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B、C三组增重率分别比D组提高75.23%、91.05%及121.18%,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34.29%、80.00%及102.86%.(3)在14~18°C范围内,大菱鲆胃蛋白酶比活力首先随温度增加而增大,当超过18°C时,出现显著性(P<0.05)下降.A、B、C三组的胃蛋白酶比活力分别较D组高116.74%、139.68%及202.64%.各组肠脂旨肪酶比活力并无显著性(P>0.05)差异.肠淀粉酶比活力则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组分别高于C组10.81%、显著(P<0.05)高于B组59.74%、极显著(P<0.01)高于A组115.79%.本研究表明,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大菱鲆摄食、生长和消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18°C,适温范围内的最大摄食率为0.52%~0.55%.温度对胃蛋白酶比活力及肠道淀粉酶比活力影响显著(P<0.05).建议在适温范围内(16~18°C),封闭循环水养殖300~600g体重大菱鲆的最佳投饲率为0.57%~0.61%.
-
-
孙国祥;
李勇;
田喆;
刘鹰;
高婷婷;
柳阳
- 《第三届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在封闭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1±0.51)kg/m2],设置4个流速梯度(200L/h,400L/h,600L/h,800L/h,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重(200.3g±7.6g)的大菱鲆进行42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5尾鱼,研究流速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生长、摄食以及水质氮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大菱鲆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摄食量随流速增大先快速上升后缓升趋稳,饲料系数则相反.A、B、C三组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分别显著高于D组30.77%~52.31%、17.30%~22.05%;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D组13.83%~22.34%.②养殖水体中总氨氮、非离子氨及亚硝酸氮浓度随流速的增大先快速下降后缓降趋稳.A、B、C三组水质总氨氮浓度均显著低于D组53.70%~79.07%.③根据流速对特定生长率、水体总氨氮二者的影响,得出养殖的生态适宜流速为625L/h(1.56 tank volumes/h);再结合流速对水循环动力的影响,得出养殖的生态经济适宜流速为480L/h(1.20 tank volumes/h).
-
-
林飞;
粱怿;
周立娜;
徐康森
-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
| 2009年
-
摘要:
背景与目的:观察海狗油脂肪乳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rn 材料与方法: 大鼠妊娠D15至哺乳D21,连续皮下注射给予250、500和1000mg/kg剂量的海狗油脂肪乳,同时设0.9%氯化钠注射液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和胎仔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等项指标。rn 结果: 给药后F0代母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摄食量显著减少,未见生殖、胚胎毒性反应;F1代仔鼠的出生体重和哺乳期体重增长减慢,生理达标、新生反射等具有发育迟缓;对停药后F1代大鼠的体重增长、摄食量、脏器系数、同笼交配率、妊娠率及胚胎发育全过程未见明显生殖、发育等毒性变化。rn 结论: 海狗油脂肪乳可使母鼠和F1代仔鼠体重增长缓慢,生理发育迟缓,但不影响F1代仔鼠器官发育、生殖能力以及停药后体重增长和摄食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