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草果

草果

草果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66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72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致富天地、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4年年会、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等;草果的相关文献由1181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林、代敏、张继华等。

草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9 占比:58.4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75%

专利文献>

论文:272 占比:40.84%

总计:666篇

草果—发文趋势图

草果

-研究学者

  • 赵林
  • 代敏
  • 张继华
  • 段应涛
  • 王维
  • 刘艳红
  • 雷恩
  • 尹晓妍
  • 李睿
  • 田十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天磊; 吉训志; 庞永青; 闫林; 秦晓威; 何玉仙
    • 摘要: 草果中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使用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ISQ GC-MS)对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不同海拔地区的草果果实、茎段、叶片3个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组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地区的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含量占比存在差异;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占比也存在差异。各个部位中占比最高的均为桉叶油醇。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叶片中醇类物质占比最多,茎秆中烯类物质占比最多,果实中占比最多的是烯类。其中卯照村(1 627 m)叶片和茎秆中醇类物质占比高于其他地区,卯照村(1 627 m)果实中烯类物质占比高于其他地区。选取含量较高的4个挥发性成分与5个地区草果样品的海拔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海拔对草果叶片与茎秆中桉叶油醇影响最大,对果实中β-蒎烯影响较大。
    • 解立斌; 陈佳; 剧慧栋; 胡连霞; 韩爱云; 俞龙泉
    • 摘要: 目的:研究草果甲醇溶出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高血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法(PNPG),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进行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试验,评估草果甲醇溶出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构建异常血糖小鼠模型,在高脂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100、200 mg/kg的草果甲醇溶出物干预6周,评估草果甲醇溶出物对小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当草果甲醇溶出物溶液浓度为500 mg/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到63.72%。草果甲醇溶出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145 mg/mL。在经灌胃低、高剂量组的草果甲醇溶出物干预2周后,小鼠空腹血糖开始降低并维持稳定,草果低、高剂量组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在干预6周后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草果甲醇溶出物可明显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并能明显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水平。
    • 和耀光; 罗云美
    • 摘要: 草果是多年生常绿丛生姜科豆蔻属草本植物,适宜海拔 1200~2000 m、温度17~19 °C的区域生长。草果果实精油常用于医药行业和香料加工,干果可作调味香料和中药使用,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1 选地整理优先考虑山谷坡地、溪边及疏林等含有丰富腐殖质及质地疏松的沙壤土。选地后清理杂草及灌木,过密乔木林地要砍掉多余林木、清除林间杂草,荫蔽度50%~60%为宜。
    • 杜丽霞; 姜子涛; 周烜
    • 摘要: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调味香料草果中提取了多酚类化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草果多酚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为探针,在未涉及复杂费时的单体分离的前提下,对多酚提取物中每个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草果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0°C、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10 min,草果多酚类化合物的得率为11.13%;鉴定出3种多酚类化合物为原儿茶醛、汉诺基诺醇和双氢杨梅树皮素二聚体;在草果多酚类化合物中起主要抗氧化作用的是主成分汉诺基诺醇,其他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低,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起辅助作用。
    • 白晓甜; 南征; 宋超群; 刘世林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南征教授运用达原饮中"槟榔-草果-厚朴"三味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槟榔、草果、厚朴三味药的药物成分,并进行成分相关靶点检索;收集本病相关靶点;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对"药物-疾病-靶点"的生物过程和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结果:槟榔-草果-厚朴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quercetin)、和厚朴酚(honokiol)、厚朴酚(Magnolol)、(+)-表儿茶素(ent-Epicatechin)、原花青素B1(Procyanidin B1)等。槟榔-草果-厚朴治疗本病的关键靶点为AKT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TP53(细胞肿瘤抗原p53)、IL6(白介素6)、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其发挥作用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是PI3K-Akt、HIF-1、MAPK、FoxO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槟榔、草果、厚朴三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作用机制,为导师南征教授"调散膏、达膜原"之法治疗本病提供相关药理佐证。
    • 师聪; 陈学红; 解春芝; 李璐璐; 尼再中
    • 摘要: 以草果为原料,测定5种不同低共熔溶剂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通过总还原能力及对DPPH·、ABTS^(+)·、·OH、NO_(2)^(-)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探讨总黄酮和总多酚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乙二醇低共熔溶剂草果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氯化胆碱—草酸低共熔溶剂草果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不同低共熔溶剂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草果提取物中总多酚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NO_(2)^(-)清除率呈显著相关,为草果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 冯勇; 任政伟
    • 摘要: 草果不仅是重要的调味料,也是我国高寒山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糖和提高机体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草果一般是将果实晒干或者烤干之后储藏于仓库,但是最佳的储藏时间目前尚未明确,而且在不同的储藏过程、储藏环境中微生物的变化也尚没有相关研究。该研究基于此,对2018-2021年3个不同储藏草果的仓库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储藏时间下草果中的活性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仓库中,微生物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微生物的种类基本保持一致,另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草果中的活性酶将会降低,所以草果不适合长期储藏。
    • 胡一凡; 高晓余; 刘磊; 赵存朝; 田洋; 范源洪
    • 摘要: 草果是药食兼用的中药材和香料植物之一,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胃肠、通便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对于草果功能性新产品的研发却鲜有报道,在市场上也极其少见,又因含片具有便于携带和食用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草果为主要原料制作水提物,喷雾干燥后添加一定的辅料,以感官评分为依据,利用单因素和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工艺配方,并测定其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研制一款风味独特的新型草果含片。通过实验探究新型草果含片的最佳工艺流程和最优配方。新型草果含片的最佳工艺流程为:沸水中加入草果粉煮3min(粉∶水=1∶10),尼龙网过滤(重复3次),浓缩滤液,喷雾干燥后得到草果水提物,原辅料混合,制粒,干燥,造粒,过筛(100目筛网),添加硬脂酸镁,压片成型。新型草果含片的最佳配方为:草果水提物含量为25 g,蜂蜜粉含量为100 g,百香果含量为150 g,β-环状糊精含量为15 g,麦芽糊精含量为50 g,白砂糖粉含量为200 g,硬脂酸镁含量为10 g。此条件下制得的草果含片不仅保留了草果的独特风味,且口感细腻、微甜,食用方便,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一款对草果开发利用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新型产品。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对草果含片的保健功效及具体有效成分进行进一步地探究,对草果功效及成分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对草果的精深加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黄培池
    • 摘要: 优选草果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考察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CO_(2)流量4个因素对草果挥发油得率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方程及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确定优化组合条件。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时间88min、萃取温度56°C、萃取压力27 MPa、CO_(2)流量25L/h,在此条件下的草果挥发油得率为3.07%。对羟自由基的IC_(50)为6.872mg/mL,对DDPH自由基的IC_(50)为6.023mg/mL。优化后的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可行、可靠,所得草果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为草果挥发油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 包玲凤; 杨群辉; 张庆; 施竹凤; 杨明英; 杨济达; 朱红业; 何永宏; 杨佩文
    • 摘要: 【目的】明确云南省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3种叶部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草果叶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云南省怒江州草果种植基地内发现的3种真菌性病害,通过单孢分离培养获得CG-N01、CG-N02、CG-N03 3个菌株,分别测定其致病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孢子形态,依据多基因序列分析(rDNA-ITS、LSU、tub2和tef-1α)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CG-N01、CG-N02、CG-N03形态分别符合梨孢属(Pyricularia costina)、茎点霉属(Phoma matteuciicola)、炭疽属(Colletotrichum simmondsii)种属典型特征;菌株CG-N01的rDNA-ITS、LSU和tef-1α的序列长度分别为489、901、475 bp(登录号分别为MN596209、MN689811和MN696687),菌株CG-N02的rDNA-ITS、LSU和tef-1α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17、997、529 bp(登录号MN596212、MN650644和MN696686),菌株CG-N03的rDNA-ITS、tub2和tef-1α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60、926、738 bp(登录号MN596210、MN650645和MN696688);纯化病原菌株分别与梨孢属(P.costina)、茎点霉属(P.matteuciicola)和炭疽属(C.simmondsii)具较高同源性。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菌株CG-N01在温度28°C、光照黑暗交替、pH 6.0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菌株CG-N02和CG-N03在温度25°C、光照黑暗交替、pH 8.0条件有利于产孢。【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炭疽属(C.simmondsii)可侵染草果植株并引起草果炭疽病,并对草果叶斑病、叶瘟病和炭疽病病原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为草果病害的多样性研究和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