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4988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成药、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08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相关文献由3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艳君、季涛、蔡慧珍等。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49884 占比:99.99%

总计:1549988篇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发文趋势图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学者

  • 杨艳君
  • 季涛
  • 蔡慧珍
  • 高建德
  • 麻成金
  • 黄群
  • 乔婧
  • 代义强
  • 冯磊
  • 刘小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秋林; 杨正明; 陈雨; 文秋姝; 张亚琴; 李思佳; 刘震东; 陈兴福
    • 摘要: 为探索氮、磷、钾肥配施对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得出暗紫贝母优质高产的氮、磷、钾肥配施方案,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5年生暗紫贝母的田间施肥试验,测定了药材产量和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生物碱含量等指标。使用DPS解析的数据建立了氮、磷、钾与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的函数模型,通过F检验,分析了回归方程和各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利用模型分析了氮、磷、钾肥对产量、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使用统计频数法、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综合各项指标获得最优施肥方案。施用氮、磷、钾肥可影响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本研究施肥水平下各因素对产量和总灰分的影响表现为:K_(2)O>N>P_(2)O_(5),对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生物碱的影响表现为:N>P_(2)O_(5)>K_(2)O。随着N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总生物碱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P_(2)O_(5)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P_(2)O_(5)低K_(2)O或高P_(2)O_(5)高K_(2)O均有利于暗紫贝母产量的形成,低N低P_(2)O_(5)或高N高P_(2)O_(5)均有利于增加暗紫贝母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K_(2)O对产量和总灰分的影响最大,N对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生物碱的影响最大。通过试验得到的暗紫贝母优质高产的施肥方案为N 163.82~190.77 kg/hm^(2)、P_(2)O_(5)541.75~720.25 kg/hm^(2)、K_(2)O 337.49~454.52 kg/hm^(2)。
    • 胡一凡; 高晓余; 刘磊; 赵存朝; 田洋; 范源洪
    • 摘要: 草果是药食兼用的中药材和香料植物之一,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胃肠、通便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对于草果功能性新产品的研发却鲜有报道,在市场上也极其少见,又因含片具有便于携带和食用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草果为主要原料制作水提物,喷雾干燥后添加一定的辅料,以感官评分为依据,利用单因素和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工艺配方,并测定其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研制一款风味独特的新型草果含片。通过实验探究新型草果含片的最佳工艺流程和最优配方。新型草果含片的最佳工艺流程为:沸水中加入草果粉煮3min(粉∶水=1∶10),尼龙网过滤(重复3次),浓缩滤液,喷雾干燥后得到草果水提物,原辅料混合,制粒,干燥,造粒,过筛(100目筛网),添加硬脂酸镁,压片成型。新型草果含片的最佳配方为:草果水提物含量为25 g,蜂蜜粉含量为100 g,百香果含量为150 g,β-环状糊精含量为15 g,麦芽糊精含量为50 g,白砂糖粉含量为200 g,硬脂酸镁含量为10 g。此条件下制得的草果含片不仅保留了草果的独特风味,且口感细腻、微甜,食用方便,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一款对草果开发利用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新型产品。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对草果含片的保健功效及具体有效成分进行进一步地探究,对草果功效及成分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对草果的精深加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陈癸伶; 马佳佳; 孙佳石; 张金苏; 李香萍; 徐赛; 张希珍; 程丽红; 陈宝玖
    • 摘要: 为得到GdTaO_(4):RE/Yb(RE=Tm,Er)系列最大特征发光强度的上转换荧光粉,通过试验优化设计建立了980 nm激光激发下荧光粉发光强度与其稀土掺杂浓度的回归方程,其中Tm^(3+)/Yb^(3+)样品结合均匀设计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Er^(3+)/Yb^(3+)样品则利用均匀设计和三次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分步寻优.检验并求解回归方程,分析浓度与发光强度关系,结果表明RE^(3+)(RE=Tm,Er)和Yb^(3+)浓度变化均对发光强度影响显著,且在试验空间中存在光强极值点.同条件下再次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最优发光样品.分析最优样品X射线衍射(XRD)图谱,结果表明样品均为纯相,Li+助熔剂掺杂会抑制反应杂相的产生,稀土的掺入使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且不改变峰形.分析激发功率与发光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Tm^(3+)/Yb^(3+)共掺的蓝光发射为三光子过程,Er^(3+)/Yb^(3+)共掺的绿光发射为双光子过程.分析样品温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各样品发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表明各样品发生温度猝灭,由此计算了样品的激活能.
    • 孙明茹
    • 摘要: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中,通过控制原料处理阶段的豆粕润水量、盐水的添加温度和发酵过程温度,使原料中蛋白质适度变性,提高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本文以氨基酸态氮为考察指标,选取豆粕润水量、盐水的添加温度和发酵过程温度3个试验因素,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豆粕润水量(x)为50%,盐水的添加温度(x)为53.1°C,发酵过程温度(x)为44.3°C。经过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可靠性。
    • 胡以华; 张取仁
    • 摘要: 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纯N施用量、K_(2)O施用量对留叶枝棉花籽棉产量与霜前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_(2)O施用量对籽棉产量影响很小,纯N施用量与籽棉产量呈直线回归关系;种植密度和纯N施用量存在反向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籽棉产量,在纯N施用量较少时增加种植密度能增产,当纯N施用量较多时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对增产有利。K_(2)O施用量增加可提高霜前籽棉产量,但过量施用会降低霜前籽棉产量;种植密度与纯N施用量也存在反向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霜前籽棉产量,在纯N施用量较少时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霜前籽棉产量,当增加纯N施用量较多时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能提高霜前籽棉产量。根据模拟仿真试验,本试验在籽棉产量3750~4125 kg/hm^(2)与霜前籽棉产量3000~3300 kg/hm^(2)、籽棉产量4125~4500 kg/hm^(2)与霜前籽棉产量3300~3600 kg/hm^(2)、籽棉产量>4500 kg/hm^(2)与霜前籽棉产量>3600 kg/hm^(2)条件下,其产量与品质兼顾的优化措施组合方案分别为种植密度29831~31938株/hm^(2)、纯N施用量266.95~304.88 kg/hm^(2)、K_(2)O施用量185.71~213.62 kg/hm^(2),种植密度27022~31424株/hm^(2)、纯N施用量259.08~334.17 kg/hm^(2)、K_(2)O施用量166.95~218.39 kg/hm^(2),种植密度17870~20310株/hm^(2)、纯N施用量444.42~488.35 kg/hm^(2)、K_(2)O施用量144.24~209.71 kg/hm^(2)。
    • 杨艳君; 陈林晶; 李洪燕; 赵红梅; 邵青玲; 杨雪飞
    • 摘要: 白掌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为观赏性花卉,为了提高其产量和质量高效地获得优良种苗,本研究以白掌叶片为材料,对其培养体系进行建立及优化.以MS为基础培养基,采用三因素(6-BA、2,4-D、NAA)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白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继代增殖三个阶段的生长调节剂的20种组合配方,对其进行培养.生根培养以1/2 MS为基础培养基,对比了两种生长调节剂IBA(0.1 mg·L-1、0.2 mg·L-1、0.3 mg·L-1)和NAA(0.1 mg·L-1、0.2 mg·L-1、0.3 mg·L-1)及添加活性炭0.5 g·L-1对其生根率的影响,从而优化得出各阶段最佳的配方.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优激素浓度配比为6-BA 1.01 mg·L-1+2,4-D 0.073 mg·L-1+NAA 0.535 mg·L-1;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优激素浓度配比为6-BA 1.893 mg·L-1+2,4-D 0.254 mg·L-1+NAA 1.607 mg·L-1;继代增殖的最优激素浓度配比为6-BA 0.917 mg·L-1+2,4-D 0.016 mg·L-1+NAA 0.097 mg·L-1,筛选出生根培养的最优配方为1/2 MS+NAA 0.2 mg·L-1+0.5 g·L-1活性炭,从而建立了白掌组织培养体系,优化了白掌各阶段的培养基配方,为白掌的大量繁殖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高昱昕; 栗硕; 舒斌; 张姣; 杜双田
    • 摘要: 优良袋料栽培配方是金耳增产增效的关键因素,为探究金耳袋栽高产配方,缩短金耳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及子实体品质,试验以麸皮、豆粕、玉米粉、木屑、棉籽壳为研究因素,以金耳子实体鲜质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混料比率及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常规熟料栽培,构建研究因素与金耳子实体鲜质量的数学模型,探索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金耳栽培基质中添加麸皮、豆粕、玉米粉均能提高其产量,其影响规律符合二次曲线规律,木屑不利于金耳产量的提高;结合当前原料价格选出金耳栽培的适宜配方,即麸皮10.30%,豆粕2.29%,玉米粉9.15%,木屑49.57%,棉籽壳26.69%,生石膏1%,蔗糖1%.采用该配方每袋可产金耳子实体264.62 g,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左宪强; 田洪岭; 郭淑红; 许陶瑜; 吴昌娟; 裴帅帅; 王秋宝
    • 摘要: 针对影响绿茶品质的主要因素:摊青、杀青、揉捻、烘干进行了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影响茶叶品质的主次顺序是杀青>揉捻>烘干>摊青,最佳优化加工工艺组合:摊青1.1h,杀青268.5°C,揉捻24.4 min,烘干79.5°C,Ymax=90.445.为桔梗叶绿茶的优化加工提供了工艺技术和理论依据.
    • 倪赛; 刘银春; 李健; 李肖鹤; 朱向东
    • 摘要: [目的]优化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PA-33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桔青霉PA-33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桔青霉PA-33发酵所需最适基础培养基、碳氮源和无机盐,并利用响应面法设计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在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频率分析法优化其最适发酵条件组合.[结果]经优化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液219.91 g·L?1、甘露醇34.11 g·L?1、黄豆粉6.25 g·L?1;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 mL、接种量3.5%(Φ)、发酵温度28°C,摇床转速150 r·min?1、发酵时间12 d.优化后发酵液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直径为28.99 mm,较优化前抑菌圈直径(18.73 mm)增加了10.26 mm.[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频率分析法优化发酵工艺,显著提高了桔青霉PA-33发酵液的抗菌活性,为该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