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叶部病害

叶部病害

叶部病害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30605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中国植保导刊、种业导刊、果农之友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生物肥料研究开发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等;叶部病害的相关文献由87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坤宇、刘刚、张国栋等。

叶部病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0605 占比:99.76%

总计:130918篇

叶部病害—发文趋势图

叶部病害

-研究学者

  • 王坤宇
  • 刘刚
  • 张国栋
  • 王玉堂
  • 刘忠强
  • 潘守慧
  • 王开义
  • 王志彬
  • 王晓锋
  • 郭世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3种锈病(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中发生面积最广,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气传叶部病害,引起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条锈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在西北、西南、黄淮等地的冬麦区流行危害,以及西北春麦区发生严重,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
    • 李美君; 陈小姝; 赵跃; 刘海龙; 吕永超; 宁洽; 张志民; 高华援
    • 摘要: 本研究以30个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探究了花生叶部病害的消长规律及不同花生品种(系)的抗病性。从2020年8月初至9月中上旬收获,每隔7d调查一次,采用双对角线的5点法进行取样调查,共计调查6次,计算病情指数及相对抗病指数。通过调查可知:褐斑病发病最早,在8月初即有病斑发生;黑斑病发病最晚,8月末才零星发生。通过对病害动态分析可知,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感病株数均随花生的生长而逐步增加,8月下旬病害迅速发展,在8月末至9月初,病情指数显著增加,9月上旬达到病害高发期。不同的花生品种(系)对叶部病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本次调查,供试花生品种(系)中发现抗褐斑病品种(系)4个,抗网斑病品种(系)11个,对褐斑病和网斑病的兼抗品种(系)有3个,分别是F1822、冀花914和花育64。
    • 邵明月; 张建华; 冯全; 柴秀娟; 张凝; 张文蓉
    • 摘要: 植物病害准确检测与识别是其早期诊断与智能监测的关键,是病虫害精准化防治与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深度学习应用于植物病害检测与识别中,可以克服传统诊断方法的弊端,大幅提升病害检测与识别的准确率,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收集和介绍了部分公开的植物病害图像数据集,然后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植物病害检测和识别中的研究应用进展,阐述了从早期检测和识别算法到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和识别算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算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调研了相关研究文献,提出了光照、遮挡、复杂背景、病害症状之间相似性、病害在不同时期症状会有不同的变化以及多种病害交叠共存是目前植物病害检测和识别面临的主要挑战。并进一步指出,将性能更好的神经网络、大规模数据集和农业理论基础相结合,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指出了多模态数据可以用于植物早期病害的识别,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可为植物病害识别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 魏红妮; 王逸聪
    • 摘要: 缩叶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主要危害桃树幼嫩叶片,严重时还会危害嫩枝、花及果实等。它是一种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季节性病害,发病主要与早春桃树萌芽展叶时的天气情况密切相关。低温、多雨、潮湿的天气容易发病,这种天气延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病菌越冬孢子的萌发,侵染时间也就越长。发病严重时,会引起植株减产甚至死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早春低温多雨天气来临时,应及时落实预防措施,正确用药,抓住防治最佳时机。
    • 周淑平; 车升国; 秦秀娟; 翟文鹏; 周加星
    • 摘要: 苹果叶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已影响到本地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黄河滩区苹果主要的叶部病害诊断特征、发病规律以及主要的防控措施,为本区域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 徐振南; 王建坤; 胡益嘉; 张智聪; 赵旭东; 杨琳琳; 李文峰
    • 摘要: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在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中结构复杂、参数庞大,难以实现在移动设备上的良好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的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采集马铃薯叶部病害图像样本,再运用GrabCut算法进行图像分割;再基于MobileNetV3构建病害识别基础模型,并通过调整模型结构及宽度系数α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最后运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将预训练参数迁移至优化模型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马铃薯健康、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及其他病害叶部图像识别准确率为98.00%,模型权重仅为0.68 MB,识别速率为0.014 s/幅。本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叶部病害识别在移动设备上应用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 赵胜花; 秦强; 刘丽洁; 刘静
    • 摘要: 松针红斑病又称红带状斑病、叶枯病,是全球天然松林和人工松林中最具破坏性的叶部病害之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松针红斑病在北美洲松树种植园中首次作为一个严重问题出现。松针红斑病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松属植物种植的限制因素,在中国及欧盟被列为检疫性病害。该病1980年在我国大、小兴安岭林区被首次发现,现已达到流行程度,并扩展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地。
    • 韦红霞
    • 摘要: 甜樱桃叶片大,对外界环境及营养条件反应比较敏感,生长前期若不加强保护,在后期雨水偏多的情况下,叶部病害极易发生,造成早期落叶现象,影响第二年的产量。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大樱桃常见叶部病害主要有三类,即细菌、真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病毒病,现分别就叶部常见的主要病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 范燕; 赵雪飞; 刘晓光
    • 摘要: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叶部病害是制约花生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阐述了花生主要叶部病害的种类、症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抗性基因的定位、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以及药剂防治筛选等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花生叶部病害的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
    • 包玲凤; 杨群辉; 张庆; 施竹凤; 杨明英; 杨济达; 朱红业; 何永宏; 杨佩文
    • 摘要: 【目的】明确云南省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3种叶部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草果叶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云南省怒江州草果种植基地内发现的3种真菌性病害,通过单孢分离培养获得CG-N01、CG-N02、CG-N03 3个菌株,分别测定其致病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孢子形态,依据多基因序列分析(rDNA-ITS、LSU、tub2和tef-1α)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CG-N01、CG-N02、CG-N03形态分别符合梨孢属(Pyricularia costina)、茎点霉属(Phoma matteuciicola)、炭疽属(Colletotrichum simmondsii)种属典型特征;菌株CG-N01的rDNA-ITS、LSU和tef-1α的序列长度分别为489、901、475 bp(登录号分别为MN596209、MN689811和MN696687),菌株CG-N02的rDNA-ITS、LSU和tef-1α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17、997、529 bp(登录号MN596212、MN650644和MN696686),菌株CG-N03的rDNA-ITS、tub2和tef-1α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60、926、738 bp(登录号MN596210、MN650645和MN696688);纯化病原菌株分别与梨孢属(P.costina)、茎点霉属(P.matteuciicola)和炭疽属(C.simmondsii)具较高同源性。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菌株CG-N01在温度28°C、光照黑暗交替、pH 6.0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菌株CG-N02和CG-N03在温度25°C、光照黑暗交替、pH 8.0条件有利于产孢。【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炭疽属(C.simmondsii)可侵染草果植株并引起草果炭疽病,并对草果叶斑病、叶瘟病和炭疽病病原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为草果病害的多样性研究和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