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3年内共计119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6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16139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26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小麦条锈病的相关文献由177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占鸿、康振生、刘刚等。

小麦条锈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6 占比:6.06%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16139 占比:93.47%

总计:17266篇

小麦条锈病—发文趋势图

小麦条锈病

-研究学者

  • 马占鸿
  • 康振生
  • 刘刚
  • 徐世昌
  • 王海光
  • 王保通
  • 郑庆伟
  • 井金学
  • 黄丽丽
  • 孙振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3种锈病(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中发生面积最广,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气传叶部病害,引起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条锈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在西北、西南、黄淮等地的冬麦区流行危害,以及西北春麦区发生严重,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
    • 胡朝月; 王凤涛; 郎晓威; 冯晶; 李俊凯; 蔺瑞明; 姚小波
    • 摘要: 【目的】培育和广泛应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措施。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群体中毒性变异频繁,发生新生理小种常导致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引发条锈病大规模流行,严重威胁我国主粮安全供给。本研究通过监测和评价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对我国目前主要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情况及变化,为抗条锈病基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温室内,分别用小麦条锈菌强毒性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CYR34和弱毒性生理小种CYR17对103份抗条锈病基因载体品系接种,鉴定苗期抗病性;在条锈病常发区域四川郫都区和甘肃清水县设置鉴定圃,田间人工接种条锈菌CYR32、CYR33和CYR34小种的混合菌株,在湖北襄阳鉴定圃自然接种气传菌源,鉴定抗病基因载体品系的成株抗病性。按照0—4级侵染型分级标准调查抗病基因载体品系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表型级别。【结果】在86份全生育期抗病基因载体品系中,仅含有Yr5、Yr15和Yr45的载体品系全生育期高抗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其他品系苗期均‘丧失’了对条锈菌3个高毒性小种的抗病性,但其中30个品系如CN19(Yr41)、AUS 28183(Yr47)和CH223(Yr50)保留了成株期对条锈病的抗性。在14份成株抗性类型的载体品系中,Yeoman(Yr13)、RL 6077(Yr46)、PI 183527(Yr52)、Louise(Qyrlo.Wpg-2BS)、RIL 65(Yr36)、PI 178759(Yr59)和PI 192252(Yr62)中抗至高抗条锈病;成株期具有2个(S112)或3个(S113)温敏微效基因载体品系中抗条锈病,而仅含一个微效基因的载体品系S111中感条锈病。【结论】在所鉴定的具有单个或多个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品系中,仅有Yr5、Yr15和Yr45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抗性,但其中34.9%全生育期抗性类型品系仍保留了成株期抗锈性;小麦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和全生育期抗病基因组合能提供较稳定持久的抗锈性。
    • 段维纳; 竞霞; 刘良云; 张腾; 张丽华
    • 摘要: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能够敏感反映作物病害胁迫信息,然而冠层几何结构等因素严重影响了SIF对植被光合功能变化及其受胁迫状况的捕捉能力。为此,将能够敏感反映作物群体生物量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MERIS陆地叶绿素指数(MTCI)与SIF_(P)相融合(SIF_(P)-NDVI,SIF_(P)-MTCI,SIF_(P)-NDVI*MTCI),对比分析融合前后SIF对小麦条锈病的遥感监测精度。结果表明:(1)融合反射率光谱指数的SIF_(P)-NDVI,SIF_(P)-MTCI和SIF_(P)-NDVI*MTCI较融合前的SIF_(P)与病情指数(DI)相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O 2-B波段提高最为明显,分别提高了23.48%,33.61%和36.49%,O 2-A波段提高量最小,分别提高了2.39%,2.14%和1.51%;(2)以SIF_(P)-NDVI和SIF_(P)-MTCI为自变量,基于随机森林回归(RFR)算法构建的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模型预测DI值和实测DI值间的R^(2)较SIF_(P)分别平均提高了1.15%和4.02%,RMSE分别平均降低了2.7%和14.41%;(3)综合利用NDVI和MTCI处理后的SIF_(P)-NDVI*MTCI为自变量构建的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模型精度最优,其预测DI值和实测DI值间的R^(2)较SIF_(P)平均提高了5.74%,RMSE平均降低了22.52%。研究结果对提高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对其他作物的病害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培
    • 摘要: 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易受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危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及品质。近年,随着气候条件、菌源量、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有流行加重趋势。2021年,漯河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就小麦“两病”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积累数据,为开展小麦“两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一、小麦“两病”发生特点(一)小麦条锈病2021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早、发病普遍,但严重度低。
    • 康雪峰; 卲海婷
    • 摘要: “后疫情”时代,世界粮食发展与安全格局发生新变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好吃饭问题,成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一般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2020年和2021年,陕西省眉县小麦产区条锈病偏重流行,眉县在利用无人机飞防作业防病治病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发现在飞防时间、飞防技术、作业监管和障碍区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对策,对利用无人机开展小麦条锈病飞防作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徐晓磊
    • 摘要: 受去年罕见的秋汛影响,导致全国3.36亿亩冬小麦播种面积中,有1.1亿亩小麦比往年正常情况晚播了半个月左右,占比达1/3,晚播麦中一二类苗占的比例比往年低了2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由于去年冬季气温高、湿度大、墒情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和杂草生长也将呈偏重发生态势,今年是小麦苗情历史上最差的年份。苗情类型极其复杂,促弱转壮任务繁重、春管难度增大,给夏粮丰产丰收带来很大压力。
    • 苏畅; 户雪敏; 胡洋山; 马丽杰; 商文静; 冯小军; 胡小平
    • 摘要: 为提高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预测准确度,以2010年-2018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冬繁区和越冬区的发生县区数、发生面积、温度和降雨量为数据集,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病害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全子集回归筛选病害流行的因子集。以筛选得到的影响病害流行的5个因子,即累计发生县区数、冬繁区条锈病发生面积、1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降雨量和3月平均降雨量为自变量,采用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开展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2019年-2020年的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预测准确度均达90%以上,预测2021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分别为46.11万hm^(2)和52.85万hm^(2)。
    • 刘文政; 刘玉华; 王春海; 孙洋; 刘绍宽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以及发生规律等,分析了天津市代表性区域的气象资料及观测结果,总结出小麦条锈病在冀东平原偶发区的流行规律,提出了预测调查的方法、预报指标以及防治措施。
    • 项群沛
    • 摘要: 近几年,小麦条锈病在山东省开始流行危害。调查表明:主推品种抗性差、菌源充足、田间小气候适宜、农民对小麦条锈病防控不及时等是导致其流行的根本原因,笔者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控关键措施,以期进一步指导小麦生产。
    • 张新龙
    • 摘要: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类具有毁灭性的流行病害,导致小麦减产、品质降低,损失巨大。结合阳谷县农业生产实际,该文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发生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措施、政策措施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技术措施包括科学选择品种,及时更新换代;重视绿色防治,针对性进行化学防治;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区域之间加强联合、打造示范基地等,为当地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