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8篇、会议论文583篇、专利文献184272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河北中医、江苏中医药、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05种,包括第三次全国温病学论坛、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等;中药配伍的相关文献由3242位作者贡献,包括段金廒、王宪龄、钟赣生等。

中药配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8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583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184272 占比:99.20%

总计:185753篇

中药配伍—发文趋势图

中药配伍

-研究学者

  • 段金廒
  • 王宪龄
  • 钟赣生
  • 沈洪
  • 王永炎
  • 高源
  • 刘仁慧
  • 刘佳
  • 柳海艳
  • 邓常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秦冬; 王璠; 狄永良
    • 摘要: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从某院处方系统中提取2020年1月至6月含附子的内服处方(不含酒药及膏方),对药物名称、分类、性味归经等进行规范。统计处方中附子超剂量及其高频配伍情况,并对高频配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该院附子超剂量处方率为6.99%;附子配伍中药共209味,累计频次3328次;与附子配伍≥30次的有28味,累计频次1889次;配伍频次较高的有黄芪(136次)、白术(126次)、甘草(121次)、茯苓(106次)、白芍(105次)等,功效以补虚药(32.14%)、解表药(17.86%)为主,药性以温性(60.71%)为主,药味以甘味(32.61%)、辛味(30.43%)为主,归经以脾经(22.67%)、肝经(17.33%)为主;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中,高频药物均可聚为3类。结论该院附子使用基本合理。附子为毒性中药,使用时应严谨辨证,合理配伍,准确煎煮,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 杨莹; 蔡晓雯; 吴晓玮
    • 摘要: “十八反”是中药“七情”配伍中“相反”的具体体现。“七情”配伍中的“相反”是指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在与其他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原则上在进行中药配伍时应避免出现“相反”的情况,但相关的医案及文献资料指出,“十八反”并非完全禁忌,将一些“反药”配伍使用有时可治疗特殊疾病。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中医药文献,摘录、梳理了关于中药配伍中“十八反”的相关内容,对其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柴枝楠;
    • 摘要: 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吃过中草药或中成药,但知道中药配伍的"七情"理论和中药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歌的人恐怕是寥寥无几。现代临床药理学认为,联合使用抗生素可以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增强作用、相加作用.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而神奇而古老的中药在联合应用时也可出现不同的效果。
    • 张晓芳; 刘慧娜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煎组、合煎组与空白对照组,并进一步按煎煮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7只。单煎组各亚组分别给予煎煮60、90、120、150、180min的合并水煎液,合煎组中各亚组分别给予煎煮60、90、120、150、180min的合煎液,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给药后大鼠排便情况(首粒排便时间、24h内排便颗粒数);检测给药后的血清胃泌素(GAS)及血浆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内皮素(ET)水平;检测给药后的大鼠心功能[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左室内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变化情况;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单煎组、合煎组各亚组的首粒排便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单煎组、合煎组与空白对照组各亚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炮附子配伍大黄可缓解阳虚型便秘模型大鼠的排便困难情况、改善胃肠道功能、心功能,且合并煎煮120min时既有较佳的疗效,对心脏的毒性较小。
    • 黄浩贤; 万利花; 瞿溢谦; 曹灵勇; 林树元
    • 摘要: [目的]研究经方治疗血痹及其病传中芍药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上应用芍药提供思路。[方法]整理《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等中医古籍中对血痹和芍药的论述的记载,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讨血痹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芍药除血痹的功效,探讨芍药在血痹及其病传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血痹包含津血亏虚、水饮充盛、风邪犯表三方面的病机,芍药除血痹的功效主要是和营除痹、化瘀除痹、利水除痹这三个方面。芍药配伍桂枝,突出和营除痹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痹本病;配伍饴糖,突出养营除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痹病传虚劳;配伍大黄,化瘀除痹,治疗血痹病传入里;配伍茯苓,利水除痹,治疗血痹病传累及水分。所举两则验案皆属于血痹病传,第一则病传入里,为太阴中风证及血瘀化火证,治以化瘀清热除痹,方拟桂枝加芍药汤;第二则累及水分,属营血不足、血瘀水停证,治以养营利水除痹,方拟当归芍药散改汤。两则验案均收获良效,进一步验证了芍药除血痹的功效。[结论]芍药配伍不同药物能够突显不同功效,在血痹及其病传中使用得宜,可收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高毅超; 王泓午
    • 摘要: 目的收集整理胸痹患者的诊疗信息,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胸痹的证治规律。方法对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2008例胸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频数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证型、药物等情况,关联规则分析患者的症状、舌像、脉象与药物的相关性,复杂网络功能分析主要证型的核心用药及中药配伍规律。结果2008例患者中男837例,女1171例,年龄42~91岁;胸痹患者以心血瘀阻证(38.00%)、心气阴两虚证(26.49%)、心肾阳虚证(20.07%)和痰阻心脉证(15.44%)多见;心血瘀阻证的核心药物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气阴两虚证的核心药物为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茯苓等;心肾阳虚证的核心药物为附子、党参、茯苓、白术、白芍等;痰阻心脉证的核心药物为瓜蒌、薤白、半夏、茯苓、桃仁等。结论胸痹患者主要证型的核心用药不同,主要的症状与治疗该证型主方的用药和对应病因病机的用药相关联。从各个证型用药情况来看,虽然主要表现症状相差不大,但是用药风格迥异。因此,不能忽视中医学整体观,割裂症状与舌象、脉象等的关系而进行辨证分型,遣方用药。
    • 武文星; 郭盛; 尚尔鑫; 朱悦; 李全; 王恒斌; 段金廒
    • 摘要: 目的:对历代本草及古今方剂中有关补骨脂的药性、功效记述及其组方配伍用药特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以期深入探究其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借助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文献数据库,收集历代本草及古今方剂中补骨脂的论述,采用频数统计分析、Apriori算法对补骨脂方剂进行分析处理、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结果:补骨脂为古波斯国外来药材,后引种于我国并归化为传统中药;补骨脂药用始载于《雷公炮炙论》,言其“性本大燥、毒”,后世本草多提示补骨脂性燥,需经炒、盐炙或酒炙等炮制后使用;历代本草对其药性记载相似,为辛、苦、温,功效为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同时提示,补骨脂恶甘草,忌铁、芸苔及诸血;阴虚火旺、湿热等患者不宜使用等。经数据挖掘发现补骨脂常与当归、杜仲等补虚药组方,以提高补益气血之功效;与肉桂、附子、小茴香等温里药配伍,以增强温补肾阳的功用;与胡桃肉配伍,得以水火相济,以图延年益气,补添筋骨之目的。结论:基于上述古今知识挖掘分析,阐明了补骨脂的产地出处、饮片炮制、合理伍用、禁忌警示等,为中药补骨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引。
    • 杨小又; 刘艺; 赵芮; 陈秋朴指导:李兆福
    • 摘要: 李兆福教授对风湿痹病的治疗,用药灵活多变,强调药性应与病证相符,尤其对花类药物的运用经验丰富,认为花类药物质轻透散,药性温和,常用的有红花、金银花、玫瑰花、凌霄花、旋覆花、丁香、菊花、密蒙花、玉米须、合欢花、梅花、野菊花等。李教授注重花类药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充分发挥花类药物的药效特性治疗风湿痹病。
    • 张乾
    • 摘要: 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兵保持枸杞菊花配茶的习惯。这其中就涉及一个中医配伍问题。所谓配伍,就是指两味以上药物合用,中药配伍成方剂应用于临床。配伍目的是使药物更好发挥其疗效,因而配伍关系问题对于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药配伍应用"七情"之说,出自《神农本草经》,分别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要想达到治疗或食养效果,必须掌握药物与食材性味以及相互配伍可能产生的种种结果。
    • 江利; 梁晟楠; 王海清; 郭子湖; 王永华
    • 摘要: 目的 研究极具地域特色的秦岭七药之穿山龙为主组成的穿龙汤复方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穿龙汤各味草药中候选活性成分.利用系统打靶(SysDT)和加权系综相似度算法(WES)鉴定各味中药的靶点,并构建分子-靶标网络.进一步,整合网络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工具揭示这些潜在药理学靶点所涉及的生物过程和通路.选取穿龙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β-谷甾醇进行小鼠体内实验验证,采用完全弗氏佐剂(0.02 mL/只)进行慢性炎症模型构建.随机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β-谷甾醇组(35 mg/kg)、地塞米松组(15 mg/kg),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7 d.利用HE染色观察各组滑膜炎性程度变化;RT-PCR方法检测小鼠踝关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结果 筛选出穿龙汤中候选活性成分27个和药理学靶点148个.整合网络分析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穿龙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薯蓣皂苷类、β-谷甾醇、川牛膝甾酮类、忍冬苷、金粉蕨素等可通过调节PI3 K-AKT通路、TN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等达到调节骨细胞增殖与凋亡、抗炎和免疫抑制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组滑膜层增厚,炎性浸润增加,予以β-谷甾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后,小鼠滑膜炎性程度有明显改善,且TNF-α、IL-6的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这与系统药理学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系统药理学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结论 穿龙汤复方中不同草药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作用机制上各有侧重,尤其是与TNF-α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