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行为
摄食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26012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2015年福建省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摄食行为的相关文献由90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永健、张秀梅、丁张妮等。
摄食行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012篇
占比:98.83%
总计:26321篇
摄食行为
-研究学者
- 徐永健
- 张秀梅
- 丁张妮
- 左伟勇
- 王东
- 王国杰
- 王新安
- 韩正康
- 马爱军
- 于千桂
- 刘鹰
- 吴遵霖
- 吴鼎勋
- 周惠嫦
- 庄志猛
- 张勤
- 张晓
- 张玉
- 张盘德
- 曹军
- 李炎璐
- 李秋
- 柴敏娟
- 梁鹏
- 江钟立
- 汪安泰
- 王丽娜
- 王永明
- 王红
- 申屠基康
- 申玉春
- 贺丹军
- 辛正
- 邢乐仁
- 闫剑群
- 陈丽珊
- 陈楠生
- 陈超
- CHEN Li-shan
- S·R·布卢姆
- WANG Dong
- XIN Zheng
- ZHANG Pan-de
- ZHANG Xiao
- 乔波
- 于宏
- 何大仁
- 何欢
- 关献涛
- 刘佳
-
-
黄志涛;
何佳;
宋协法
-
-
摘要:
针对水产养殖中的精准投喂问题,以大西洋鲑(Salmo salar)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鱼体运动特征和图像纹理特征的鱼群摄食活动强度量化方法,进行鱼类摄食行为识别研究.利用自适应背景差分及光流法得到运动鱼体的速度、转角,并通过信息熵统计速度和转角的分布,之后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对比度、相关性和逆差距5个图像纹理特征值.最后,结合鱼体运动特征及图像纹理特征,对鱼类摄食行为进行识别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4畅17%,相较于单一特征检测本研究的检测精度更高.
-
-
贾雪蓉;
王泽文;
李翔;
牟涛;
马季子;
彭敏;
夏亚倩;
张龙江;
徐格林
-
-
摘要:
目的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登记于南京卒中登记系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1例,均经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结果评估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根据CTA半定量计算得出钙化积分,依此将60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颈动脉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及无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患者均完成了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FFQ;共298条项目)调查,排除了FFQ中主要食品项目缺失(主食等9个大项中用以计算营养素的项目缺失超过10%,或影响总能量摄入的主食项目缺失),及能量摄入极端值者(成年男性能量摄入>4200 kcal/d或3500 kcal/d或0.05)。(2)以存在颈动脉钙化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9.6%(OR=1.096,95%CI:1.074~1.118,P<0.01);有糖尿病史患者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1.879倍(OR=1.879,95%CI:1.267~2.788,P=0.002);维生素C摄入量每增加1 mg/d,患者发生颈动脉钙化的风险降低0.5%(OR=0.995,95%CI:0.993~0.998,P=0.002)。结论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适当增加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能会延缓动脉钙化的发生,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与动脉钙化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
-
王亚玲;
张涛;
徐斌;
卢圣锋;
傅淑平;
刘辰辰
-
-
摘要:
摄食行为是生物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器官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进食行为[1]。因机体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导致体内能量代谢失衡,从而引发肥胖已成为共识;同时,在有关肥胖的基础[2]和临床[3]研究中也发现体重增加通常伴随着摄食行为的异常,包括摄食总量增加及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偏嗜等,说明摄食行为与肥胖之间具有相互调控的关系,即摄食行为不当为肥胖的重要诱因,肥胖亦可引发机体摄食行为的异常。
-
-
王昱;
徒文静;
张萍;
方健;
史一;
刘晓雯;
金泓丞
-
-
摘要:
背景饮食是影响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因素,而饮食限制是IBD患者常见饮食管理问题之一,但目前国内关于IBD患者饮食限制行为的研究鲜见。目的了解IBD患者饮食限制现况并分析其饮食限制种类的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南京市4家综合性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和肛肠科进行实地调研,选取自愿接受调研的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IBD患者一般资料与疾病相关情况、饮食限制行为、接受饮食指导情况;IBD患者饮食限制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调查问卷622份,其中有效问卷6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7%(608/622)。最终纳入的608例IBD患者中562例(92.4%)存在1种或1种以上的饮食限制,平均饮食限制种类为6.9种。不同性别、体质指数、居住状态、经济负担、IBD类型、病程、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是否接受过饮食指导、营养师饮食指导、胃肠病医生饮食指导的IBD患者饮食限制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0.697)、体质指数(β=0.777)、居住状态(β=1.141)、并发症发生情况(β=0.884)是IBD患者饮食限制种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BD患者饮食限制情况较普遍且严重,而性别、体质指数、居住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是IBD患者饮食限制种类的影响因素。
-
-
陈晓琳
-
-
摘要:
目的探究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模式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厦门市某医院收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模式,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膳食摄入行为及卵泡发育体积、卵泡数量、子宫内膜厚度、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膳食摄入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卵泡发育体积小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卵泡数量少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自理能力、身体状态、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摄食行为、卵巢功能、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
王晓冰;
潘进芬;
王雨;
魏铭
-
-
摘要:
为了探究纳米银(Ag NPs)长期暴露下对海洋浮游动物的毒性效应,本研究通过以海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g NPs对连续三个世代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寿命、首次带卵时间、首次产幼时间和总后代数的影响,并通过产幼大小来明确非混交卵时期的发育情况以及通过摄食实验来探究Ag NPs对各世代轮虫能量摄入的影响。结果表明:Ag NPs对褶皱臂尾轮虫的24h-LC_(50)和48h-LC_(50)分别为18.7和3.4mg·L^(-1);不同浓度Ag NPs对各世代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同一世代中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不同世代中,随着世代数的增加对其各生活史特征抑制效应显著增强。通过测量子代体长和进行摄食实验,结果发现能量的摄入不足和分配不均可能导致子代轮虫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其敏感性增强。
-
-
李济泽;
位威;
张凯凯
-
-
摘要:
利用机器视觉系统获取养殖鱼摄食图像纹理特征来识别养殖鱼群的摄食行为。从养殖鱼摄食图像上直接提取能表征鱼群摄食行为的20维特征,通过归一化、PCA降维和支持向量机训练获得养殖鱼摄食行为识别模型,以实现对养殖鱼摄食行为的识别。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平均精确度为92.3%、假负率7.34%、假正率4.15%,为指导养殖鱼智能投饵提供了参考。
-
-
隋金柱;
田云臣;
李振忠;
祝臻业
-
-
摘要:
饲料投喂是影响水产养殖效率和成本的主要因素,判断、分析鱼类摄食行为是进行智能投饲的前提。介绍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摄食行为研究以及利用声学、水质参数变化开展智能投饲技术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利用图像处理、饵料残留反馈、鱼群摄食声音监测对鱼群摄食行为进行分析及智能投饲的研究进展,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今后可以将机器视觉、声学和水质参数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摄食强度评估,以实现智能投饲。
-
-
葛彪;
夏玥;
王东
-
-
摘要:
Spexin又称神经肽Q(neuropeptide Q,NPQ),是一种新型内源性神经肽,广泛表达于人、啮齿动物、鱼类等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Spexin在调节摄食行为、脂代谢、减轻体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pexin与肥胖的发病相关,本文就Spexin与脂代谢相关性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改善及治疗肥胖提供新方向。
-
-
-
-
-
-
ZHANG Xiao;
张晓;
WANG Yong-ming;
王永明;
WANG Dong;
王东;
XIN Zheng;
辛正
- 《第六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取食的饲料对德国小蠊摄食行为的影响,从食源方面探讨德国小蠊逐步取代美洲大蠊的原因.方法:单纯摄食法,形状选择摄食法和Y型嗅觉仪试验方法.结果:单纯摄食试验2~12d,德国小蠊对美洲大蠊取食饲料(饵料B)的摄食量显著大于新鲜饲料(饵料A),是饵料A的33.48倍(P<0.001);试验14~26d,对两种饵料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28~36d,对饵料A的摄食量显著高于饵料B,是饵料B的3.02倍(P<0.02).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显示德国小蠊对饵料B100%呈正趋性.而形状试验结果显示形状对德国小蠊摄食量没有明显影响(P>0.07).结论:德国小蠊对美洲大蠊取食食源的高度适应性,增强了德国小蠊生存的机会.
-
-
申屠基康;
徐永健;
丁张妮
- 《宁波市第九届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从行为角度出发,设置了5、10、20、30和40五个盐度梯度,探讨了盐度因素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摄食行为、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蟹在盐度为20和30时,每日的总摄食时间为(73.2±22.65)min,每次持续约25min;在该两个盐度下的摄食频率和总摄食时间都显著高于低盐度(5和10)处理;在盐度20时,5d内所有幼蟹都脱壳生长,脱皮率大大高于其他盐度处理,同时成活率达到100%,与盐度30处理相似,却大大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盐度20时,也有最高的饲料摄食量,为(0.1908±0.0113)g/gBW,平均增重为(0.796±0.128)g,增重率为87%~96%,经计算食物转化率为1.20±0.09.实验还发现,盐度20与30处理间这些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大大低于其他盐度处理(P>0.05).消化酶的最高活性表现和保护性酶(SOD、PO、C AT)的最低活性表现也证实盐度20处理中幼蟹的生长状态最佳.
-
-
许诺;
林少珍;
齐闯;
徐善良
- 《宁波市第十届学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为研究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视觉器官发育与生态习性及摄食行为之间的关系,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条件下的褐菖鲉仔、稚鱼的视觉器官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褐菖鲉为卵胎生鱼类,其视觉器官的分化速度较一般鱼类快,从母体产出时,仔鱼视网膜神经细胞层和原始晶状体已形成;1日龄仔鱼的视网膜分化为6层,晶状体出现纤维化,直径约72μm,仔鱼开始具有一定趋光性;2日龄仔鱼视网膜分化完成,可见10层结构,巩膜出现,与仔鱼开口摄食相适应,游泳能力增强;5~7日龄晶状体直径达99μm,晶状囊形成;17日龄,仔鱼角膜结构分化完成,脉络膜趋于完善;37日龄稚鱼的视觉器官各部分已经发育完全.
-
-
张春禄;
陈超;
李炎璐;
王鲁;
陈世峰;
张梦琪;
邵彦翔;
大田智;
盐崎雅史
- 《2015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黄鳍鲷(Sparus latu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鲷科(Sparidae),广东俗称黄墙,福建俗称黄翅.其肉质鲜嫩,富有营养,是沿海主要的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黄鳍鲷广泛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和中国沿海,喜欢栖息于岩礁海区,一般不做长距离洄游;属于广温型鱼类,可生活在4~35°C的水温中,且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均能存活;以沙蚕、藻类、小型甲壳类、贝类和有机碎屑等为食.近年来,随着黄鳍鲷商品鱼需求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苗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野生苗种的来源却极不稳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