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味觉

味觉

味觉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42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生理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33篇;相关期刊718种,包括医药前沿、美食、餐饮世界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Summit Forum in 2011 & the Second Design Academic Conference of Chinese Worldwide (IDM 2011)(2011国际创新设计与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世界华人设计学术研讨会)、2007年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等;味觉的相关文献由18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东、J·E·阿德勒、S·佐祖利亚等。

味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9 占比:82.9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233 占比:16.40%

总计:1421篇

味觉—发文趋势图

味觉

-研究学者

  • 李晓东
  • J·E·阿德勒
  • S·佐祖利亚
  • 刘洪臣
  • 邓少平
  • 闫剑群
  • S·奥康奈尔
  • 刘熙
  • 王佳珺
  • L·斯塔谢夫斯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春强; 张建勋; 杨伟平; 席年生; 崔凯; 申玉军
    • 摘要: 为了解干燥工序对卷烟风格的影响,开展了5种典型烟叶模块经回潮后不同干燥方式及加工强度工艺试验,并对样品风格特征进行了感官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干燥加工处理均引起生青气减少,除部分低强度干燥外均引起焦香增加、果香降低;云南、福建烟叶模块清香和巴西烟叶模块酸味、苦味有所减少;河南、贵州烟叶模块干草香、坚果香有所增加。(2)松散回潮与真空+松散回潮处理样品甜香、清香、焦香、坚果香、果香、树脂香、枯焦气有显著性差异;滚筒干燥和气流干燥样品坚果香、木质气、焦香、木香有显著性差异。(3)滚筒干燥脱水量与生青气、清香、果香、甜香负相关,与枯焦气、焦香正相关;气流干燥脱水量对风格的影响与滚筒干燥基本类似,并与干草香、甜味负相关。
    • 刘文倩; 谢丹丹; 岳元媛; 王茹
    • 摘要: 为研究市场上不同食盐样品的味觉特征,文章采用SA402B味觉分析系统,分别对不同成分食盐样品进行电子舌量化评定及感官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子舌分析结果与感官品评结果基本一致,但电子舌能更准确地量化各味觉指标,为准确评估食盐的味觉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方法。
    • 摘要: 据近日发表在英国《化学感官》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科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拔智齿可以改善味觉,而且该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20年来,研究人员跟踪评估了1255名患者的化学感官检查数据,其中891名拔掉了智齿。研究人员要求这些患者品尝四种不同浓度的含有蔗糖、氯化钠、柠檬酸和咖啡因的溶液,然后对患者感知到的甜、咸、酸、苦不同口味的程度进行评级。
    • 周冉
    • 摘要: 人类在判定食物合不合胃口时,通常将嗅觉和味觉结合在一起考虑。古代中国人把甜、酸、苦、咸、辣共称为五味,有“五味调和百味香”之说,这个香味说的是嗅觉香,也是味觉之香。食物入口前以嗅觉为主导,如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写:“佳肴到鼻,色臭便有不同……其芬芳之气亦扑鼻而来。”香气能刺激更大的食欲,而食物一旦入口,感知的就是香味了。
    • 唐义诚; 樊春雷
    • 摘要: 流言:“色香味俱全”是人们对食物的美好评价。食物的品相以及人们身处的用餐环境对食欲有着较大影响。可见,味蕾也是“颜值控”。真相:眼睛--最重要的“味觉”器官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味觉”器官,能影响人们的味觉体验。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皮质中有超过一半的区域都参与了视觉处理,而负责味觉的区域却只占大脑皮质的1%~2%。
    • 马青诏(文/摄影)
    • 摘要: 人们对于味觉可以有着跨越时空的体会。就像小时候吃过的一种食物,时隔二三十年后再吃到,即使关于那时其他事情的记忆都已经消散,这个味道依旧能记得很清楚。又或像去北方上大学的我,吃早点时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面食,包子、馒头、煎饼……会想吃家乡的饵块,我的味觉总是比情感更先一步体味到思乡之情。饵块,是云南贵州特有的传统食品。有人曾考证过“饵块”这两个字的出处,认为以《周礼》注:“饵,筋腱也。”最接近事实。因为饵块非常柔韧,吃来颇有嚼头,的确有嚼牛筋腱的感觉。古代饵的制法和现今相同,《急就篇》有“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了一条:“溲米面蒸之则为饵”;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说“粉米蒸屑”,先将稻米蒸熟再捣碎,这样较好的保持了稻米的筋芡和色泽。
    • 赵孟斌; 张琦梦; 宋明月; 刘果; 曹庸; 高向阳
    • 摘要: 味觉是人类感知生物摄取能的重要环节,胃肠道亦存在味觉感知现象。本文从胃肠道味觉受体、胃肠道味觉感知通路及肠-脑轴味觉信号传导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胃肠道中味觉感知表明胃肠道中存在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T1R)1、T1R2、T1R3、味觉受体第二家族亚型(taste receptors type 2,T2Rs)等味觉受体,且肠道味觉物质刺激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肽YY(peptide YY,PYY)等脑肠肽激素,与味觉信号在神经元的传递有关;肠道中鲜味物质谷氨酸钠显著激活大脑缰核、杏仁核和下丘脑亚核的神经网络,表明肠-脑轴味觉感知是基于胃肠道受体及脑肠肽、神经元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共同调控,从而提出肠-脑轴味觉信号传导机制假说,认为甜味受体T1R2/T1R3和鲜味受体T1R1/T1R3具有相似的信号传导通路,味觉物质作用于肠道后,与肠道中相应的味觉受体结合,激活磷脂酶-β2(phospholipase C-β2,PLC-β2),释放Ca^(2+),引起肠道内环境的变化,刺激肠内分泌细胞分泌PYY、CCK等激素,被肠神经元突触特异性识别,将味觉信号传导至大脑神经中枢;而谷氨酸代谢型受体4(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4,mGluR4)和苦味受体T2Rs信号传导通路则是通过激活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使细胞质内3’,5’-环腺苷酸(3’,5’-cyclic adenylic acid,cAMP)浓度降低,从而解除环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cNMP)的抑制作用,从而释放Ca^(2+)。基于肠-脑轴味觉偏好,为味觉发生改变的患者开发治疗新药物、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对肠-脑轴味觉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将为胃肠道生理的神经控制提供分子框架、精准控制人体对味觉营养物质的生理反应,并对味觉物质在肠-脑轴中的摄入、代谢、调节等及开发新的味觉感知途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李秀冬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味觉动态变化及味觉重度损伤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某院收治的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味觉测试试剂对患者放疗前后味觉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0例患者在放疗2周时味觉总评分均出现下降,并于放疗6周时味觉损伤严重程度达到峰值;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味觉总评分开始回升,于放疗后3个月时接近放疗前水平。年龄、并发症及舌根V30是引起味觉重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中鼻咽癌患者放疗2周时味觉均出现下降;放疗结束后味觉总评分开始回升,于放疗后3个月时接近放疗前水平。年龄、并发症及舌根V30是影响味觉重度损伤的主要因素,提示针对以上因素制订干预措施,缓解味觉损伤或降低味觉损伤率。
    • 陈琳; 何淑贞
    • 摘要: 目的探讨味觉和嗅觉刺激能否改善早产儿肠内营养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25例,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双数为对照组62例,遵循NICU常规喂养和护理方法,单数为干预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次NICU住院患儿集中喂养前给予嗅觉和味觉刺激。观察两组早产儿在管饲喂养过渡时间、管饲喂养量、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和出院时体重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早产儿管饲喂养过渡时间、管饲喂养量、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给予早产儿味觉和嗅觉刺激能提高早产儿乳汁喂养耐受性,并缩短早产儿进入全肠道喂养的时间。
    • 江津津; 贾强; 李轩; 王佳燕; 梅舒茵
    • 摘要: 为探究益生菌固体饮料的滋味特性及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以市售9种益生菌固体饮料为样本,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各项味觉指标,尤其是甜度和酸度的差异,发现“苦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均是益生菌固体饮料有效的味觉指标。由36名志愿者组成感官评价小组,对上述味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合智能分析结果和评价员评分结果发现电子舌多个传感器对整体滋味偏甜的样品应答明显,可以规避感官评价员感官分析时味蕾对过甜样品麻木的问题。智能分析结合评价员感官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市场推广,对推动产业发展有较大帮助,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