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毒理学

毒理学

毒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3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8篇、会议论文321篇、专利文献3458篇;相关期刊927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07种,包括2016(第二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有害结局路径(AOP)与风险评估培训会议、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理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等;毒理学的相关文献由6322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姜允申、庄志雄等。

毒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8 占比:39.31%

会议论文>

论文:321 占比:5.15%

专利文献>

论文:3458 占比:55.53%

总计:6227篇

毒理学—发文趋势图

毒理学

-研究学者

  • 姜允申
  • 庄志雄
  • 孙志伟
  • 季宇彬
  • 于洋
  • 廖明阳
  • 张杰
  • 敖琳
  • 曹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仲晓燕
    • 摘要: 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纳米材料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生态和环境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由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处于保卫人类健康的重要位置,高校应当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预防医学本科生教学内容中及时普及纳米毒理学专业知识。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并没有接受纳米毒理学知识的系统教育。因此,亟须在教学中开展“纳米毒理学”课程,为未来纳米毒理学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并为纳米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 朱晓燃; 索菲娅; 杨振寰; 姚树坤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颗粒连续灌胃对不同性别大鼠的长期毒性,为拟定临床人体用药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95 g/kg、3.90 g/kg、7.80 g/kg的清肝化瘀颗粒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实验动物饮用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6个月。分别在给药中期(第91天)、给药末期(雄鼠第182天、雌鼠第183天)及恢复期(灌胃结束后第28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尿量及饮水量变化,检测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学指标及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实验期间均未见死亡及异常生命活动表现,摄食量、尿量及饮水量均正常,仅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在给药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第91天及给药末期,清肝化瘀颗粒各剂量组不同性别大鼠尿酮体、尿蛋白量、尿白细胞计数及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红蛋白(Hb)、血糖(GLU)、总胆固醇(TC)、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水平出现变化,但无明确的毒理学意义,灌胃结束后第28天尿液指标、血液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清肝化瘀颗粒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部分脏器系数显著增高,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可出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病变程度较轻的病理改变;灌胃结束后第28天除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甲状腺轻度病变外,其余脏器未见明显的毒性损伤。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较低,17.44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6倍)为大鼠的无明显不良影响剂量。
    • 焦春伟; 梁慧嘉; 随晶晶; 陈家明; 谢意珍
    • 摘要: 目的:评价蝙蝠蛾拟青霉-蛹虫草复方安全性与免疫增强活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微粒体酶(Ames)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血清溶血素滴度检测和脾细胞抗体生成细胞试验,观察受试物的安全性和免疫功能。结果:蝙蝠蛾拟青霉-蛹虫草复方对小鼠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20.0 g/kg bw,属无毒级物质,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及Ames试验呈阴性;细胞免疫试验中,中剂量(0.33 g/kg bw)、高剂量(0.99 g/kg bw)复方能显著提高小鼠足跖厚度差值(中剂量:p<0.05;高剂量:p<0.01);体液免疫试验中,高剂量复方能极显著提高小鼠溶血空斑数与半数溶血值(p<0.01),说明复方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结论:该复方在试验剂量内安全无毒,且具有增强免疫功效。
    • 金兰(译)
    • 摘要: 6月11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推出一个新型现代的环境设计(DfE)标志,该标志将在明年应用在消毒剂和杀菌剂等抗菌产品上。EPA的DfE标志可帮助消费者和商业购买者识别符合《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灭鼠剂法案》(FIFRA)要求在农药登记时的健康和安全标准以及其他严格标准的抗菌产品。要获得DfE标志的资格,产品中的每种成分都必须符合一套严格的化学和毒理学标准。在过去的几年中,消费者、学校和其他组织的参与度激增,他们想更多地了解其使用的产品如何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环境。发布的更新标志让购买者更容易找到获得DfE认证的产品,这反过来将激励更多公司通过该认证。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高等学校教材《生活中的毒物》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由广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55所高校75位教授、专家参编。全书包括绪论、生活中的重金属、生活中常见的农药、环境污染物、雾霾、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生物毒素、家居有毒化学物、家用卫生杀虫剂、纳米材料、辐射、生活中常见的药物毒物中毒、中草药、生活中的毒物与肿瘤、生活中毒物引起的突发性中毒、毒物的风险评估、毒理学与伦理、法律、社会问题17章内容。
    • 樊思越; 王文昊; 罗宁烽; 张天培; 王珍; 高佩佩; 龙建纲
    • 摘要: 瑞香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天然药物,临床用于脉管炎等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抗炎、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的生物活性陆续被发现,可能在老龄相关的代谢和认知功能退变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瑞香素在药动学、毒理学、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陈玲玲; 申涵露; 张东辉; 张继瑜; 周绪正
    • 摘要: 羟氯扎胺属于水杨酰苯胺类抗寄生虫类药物,主要用于牛、绵羊、山羊体内肝片吸虫的防治。左旋咪唑属于合成噻唑类化合物的衍生物,用于动物体内线虫的治疗以及免疫能力的增强。将这两种高效、低毒的化学类抗寄生虫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实现吸虫和线虫的同时控制,扩大抗虫谱,提高药效。本文就羟氯扎胺左旋咪唑复方制剂及其联合用药的临床药效、毒理学、含量分析方法、药代动力学以及残留消除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复方制剂在国内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 陈玉明; 徐光翠; 赵英政; 高丽云
    •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毒理学教学方法出现诸多改进,其中引入案例教学、推行问题导向教学、发展项目教学、倡导网络教学和开展研究性教学是5种代表性做法。文章针对这5种教学方法的起源、特点、实施要点、在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对策,以期有助于推进高等院校毒理学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 王楚盈; 张亚杰; 李玉梅
    • 摘要: 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基因式嵌入到专业课程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是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毒理学的教学中,以"基因嵌入式"为模型,挖掘以敬业教育为主线的思政元素,运用"讲、查、做、演、论"多元化方法介绍课堂教学设计,将毒理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价值的引领有机融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 张佳; 杨静
    • 摘要: 以葡萄籽-菊花-三七复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15193—2014)进行急毒、遗传毒性以及长期毒性评价,为三者复配的安全应用提供实验参考。结果表明,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最大耐受剂量(MTD)>15.0 g/kg,属无毒级别。三项遗传学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没有发现致突变作用,说明葡萄籽-菊花-三七复合物无遗传学毒性。大鼠28 d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4.0、2.0和1.0 g/kg)试验动物生长状况良好,动物体重、动物进食量以及食物利用率、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大鼠脏器系数等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大鼠组织经解剖检测均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异常。综上所述,葡萄籽-菊花-三七复合物无可见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