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1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10641篇;相关期刊339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等;芍药甘草汤的相关文献由1880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宛如、常青、赵军宁等。

芍药甘草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1 占比:8.09%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0641 占比:91.48%

总计:11632篇

芍药甘草汤—发文趋势图

芍药甘草汤

-研究学者

  • 蔡宛如
  • 常青
  • 赵军宁
  • 陈曦
  • 何坚
  • 何金军
  • 宋军
  • 戴瑛
  • 朱广伟
  • 王晓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凯; 张蓉
    •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味的效果。方法:50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对比不同方案应用效果。结果:经12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3周和10周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po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小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治疗中,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病情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味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相关症状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 李斌杰; 周晓芳; 黄自冲
    • 摘要: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0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芍药甘草汤加减+针刺治疗)50例和对照组(冰敷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治疗)5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血清疼痛物质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可明显改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疼痛物质水平相关。
    • 张书富
    • 摘要: 耄耋之年的黄女士患有“不宁腿综合征”,双下肢夜间抽筋十余年,服用美多芭、卡马西平等西药,无明显疗效。中医师根据《伤寒论》第29条,通过芍药甘草汤治疗,一周后复诊告知未再发作。刚过而立之年的陈老师产后3天出现狂躁、失眠、胸闷心烦等产后血虚多郁的表现,中医师结合《伤寒论》第107条,给予患者柴胡加龙牡汤合桃核承气汤治疗,两个月后痊愈。
    • 梁媛; 吴浩源; 张馨月; 梁健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癌癌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芍药甘草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检索肝癌、癌痛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0获取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肝癌、癌痛靶点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肝癌-癌痛靶点网络并行网络拓扑分析。使用STRING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分析,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筛选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针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芍药甘草汤活性成分93种及其对应靶点231个,获得肝癌相关靶点1498个、癌痛相关靶点1873个。取交集后获得交集靶点125个,芍药甘草汤作用于肝癌癌痛靶基因的映射率为5.1%。芍药甘草汤中治疗肝癌癌痛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等;关键靶点有原癌基因JUN、肿瘤坏死因子、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剂3、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C基序趋化因子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肿瘤蛋白P53等。交集靶点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芍药甘草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原癌基因JUN、肿瘤坏死因子、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剂3等相关靶点,影响AGE-RAGE、IL-17、HIF-1等通路,阻止肝癌细胞增殖,减少致痛介质释放,缓解因肿瘤生长引起的牵涉痛及炎性因子相关性疼痛,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癌痛的目的。
    • 何利; 付志丽; 熊燕; 赵坤; 杨滔; 杨玲; 刘文
    • 摘要: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抗胃溃疡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制备11批芍药甘草汤,以无水乙醇造模法制备胃溃疡大鼠模型,以胃康灵为阳性对照,考察各批芍药甘草汤对模型大鼠胃组织中防御因子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攻击因子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11批芍药甘草汤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对指认共有峰。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芍药甘草汤抗胃溃疡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11批芍药甘草汤均可显著降低胃溃疡模型大鼠胃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增加NO、EGF、SOD的含量(P<0.01),对胃溃疡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1批样品的图谱中共有23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对,共指认了7个共有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峰5)、芍药内酯苷(峰9)、芍药苷(峰10)、甘草苷(峰12)、芹糖异甘草苷(峰14)、异甘草苷(峰15)、甘草酸(峰22)。7个指认共有峰和药效指标的平均关联度均大于0.6,其中又以峰22(甘草酸)、峰10(芍药苷)、峰12(甘草苷)的平均关联度较大,分别为0.807、0.772、0.770。结论芍药甘草汤抗胃溃疡作用是多个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甘草酸、芍药苷、甘草苷可能是其主要的药效贡献成分。
    • 杨进; 王静; 赵玉华; 李陈渝
    • 摘要: 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抗感染、保肝、双向性调节等作用,可通过缓解肌肉痉挛、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等相关机制来达到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目的。目前,关于芍药甘草汤治疗RLS具体机制的报道相对较少,缺乏基础实验研究,探究其分子机制难度较大,也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及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逐步形成RLS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并制定疗效评价标准等;也可通过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方式,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研究进一步分析RLS的相关分子机制。
    • 邹陶媛; 宁云红; 郭承伟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芍药甘草汤主要活性成分治疗葡萄膜炎的作用机制,并选择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所介导T细胞转化后的效应分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进行验证。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库(BATMAN-TCM),筛选芍药甘草汤成分、靶点和葡萄膜炎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成分疾病靶点网络、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后使用软件插件ClueGO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混合完全弗氏佐剂及结核杆菌皮下注射复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模型,HE染色检测视网膜炎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FN-γ、IL-10含量。结果:芍药甘草汤中47种候选成分(白芍35种、炙甘草12种),涉及治疗葡萄膜炎作用靶点164个,拓扑分析关键靶点33个。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芍药甘草汤治疗葡萄膜炎可能与细胞对活性氧的反应、多种细胞增殖与分化、一氧化氮与神经递质等分子的代谢调节、IL-6的细胞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途径、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芍药甘草汤可缓解大鼠视网膜炎症,降低炎症评分(P<0.01),减少IFN-γ和增加IL-10的含量(均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治疗葡萄膜炎过程涉及多个重要炎症与免疫通路,这将成为研究其作用机制的重要参考。
    • 惠晨阳; 李晓东; 李恒飞; 肖明中
    • 摘要: 目的:为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及药物研发提供古代文献证据支持。方法:对芍药甘草汤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统计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中药剂量、炮制方法、制法服法等。结果:整理后共获得芍药甘草汤相关古代文献原文信息740条,涉及中医古籍237本,分析发现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方剂组成为芍药、甘草2味药材,主治病证包括伤寒伤阴后的小便数、脚挛急,及腹痛、小肠咳、湿热脚气等。结论:后世医家对芍药甘草汤注解、应用及发挥诸多,所撰医籍上及西晋,下抵明清,不乏有加减应用者,扩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 张杨; 沈文娟; 谢晶日; 王静滨; 刘朝霞; 孙涛; 田淇元; 刘莎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优势。经方芍药甘草汤可从酸甘化阴、敛木扶土、气血相生、降逆通腑4个方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芍药甘草汤具有镇痛抗炎、抗凋亡、修复肠黏膜屏障、恢复免疫平衡等作用,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本文从理论、药理及临床全方面阐释芍药甘草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结果,提出特色诊疗思路,为该经典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支持和文献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