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泥鳅

泥鳅

泥鳅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4824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中国文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3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810篇;相关期刊865种,包括黑龙江水产、江西水产科技、科学养鱼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5年福建省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第八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2014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次学术会议等;泥鳅的相关文献由550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棠丽、孙守旗、王树林等。

泥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3 占比:61.84%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1810 占比:37.52%

总计:4824篇

泥鳅—发文趋势图

泥鳅

-研究学者

  • 孙棠丽
  • 孙守旗
  • 王树林
  • 常重杰
  • 王韶平
  • 苏加胜
  • 苏家会
  • 王卫民
  • 杜启艳
  • 曹小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崔晓琳; 丁志雯; 米浩宇; 孟文蓉; 刘姝; 杨光; 侯晓月; 董志国; 房耀维
    • 摘要: 为探究饲料添加瑞士乳杆菌HML037对泥鳅生长和抗病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对对照组和添加组的泥鳅肠道组织进行双端测序,获得40877个平均长度为1218 bp、N50为1942 bp的unigenes,序列比对分析后均得到注释。通过DEGseq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获得差异基因604个,其中326个基因显著上调,278个基因显著下调。将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到5条途径,其中氧化还原过程途径富集程度最显著,氧化还原酶活性途径次之,且参与这些途径的差异基因均上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脂肪酸延长和脂肪消化和吸收等。本试验结果可为乳酸菌在泥鳅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 何登伟; 刘长军; 马春瑜; 段景伟
    • 摘要: 泥鳅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优水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近些年来受外地低价泥鳅冲击,北方高寒地区泥鳅市场价格下滑,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北方地区泥鳅养殖增效关键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市场销路好的泥鳅种类养殖、扩大地产泥鳅苗种繁育规模、采取适宜泥鳅成鳅养殖技术模式、掌握泥鳅成鳅合适的上市时机等,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 王其增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对泥鳅的毒性效应和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4尾鲜活、体表无损伤、体形匀称、大小相似的泥鳅,随机分为4组,每组6尾,分别用福尔马林浓度为25毫克/升、50毫克/升、15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染毒,染毒分别在同一规格的塑料盆中进行。对照组以清水饲养。每一浓度组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随机取鱼2尾,然后用纱布将鱼体表的水分擦干,对其进行麻醉处理。尾静脉采血,涂片,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染毒时间的福尔马林对泥鳅血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浓度、不同时间或用不同浓度相同时间后,泥鳅血细胞数目有明显下降。结论:血细胞数目与福尔马林浓度和处理时间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性,具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
    • 蔡丽君; 郭全友; 马东林; 王海华; 杨絮; 马本贺; 黄海潮; 郑尧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下,台湾泥鳅泥鳅的形体性状、营养成分和品质差异,并探讨了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的肥满度显著高于泥鳅,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的台湾泥鳅(P.dabryanus ssp.pond-cultivated,PPOC)肥满度(1.00±0.01)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下的泥鳅(M.anguillicaudatus pond-cultivated,MPOC)(0.50±0.01)(P硬度_((PPAC)),弹性_((MPOC))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形体性状与营养品质密切相关,肥满度与体长体高比呈负相关(–0.996),与质构特征、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基于肥满度、质构等指标,PPOC最适合作为泥鳅加工原料。
    • 王自蕊; 李永安; 周秋白; 李淑瑶; 李佑杰; 张正洲; 高淼
    • 摘要: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大鳞副泥鳅泥鳅的胴体率、肥满度以及全鱼、肌肉、皮肤、肝脏、肠道、性腺等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肥满度、皮肤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背肌、腹肌、皮肤、肠道、头部等部位以及全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大于泥鳅,腹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泥鳅(P<0.05)。两种鳅的肌肉、皮肤、性腺、肠道和肝脏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和26种脂肪酸。氨基酸含量中谷氨酸含量最高,8种必需氨基酸(EAA)中,色氨酸含量最低,赖氨酸含量最高(性腺中亮氨酸含量最高)。结合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得出大鳞副泥鳅肌肉和皮肤部位的氨基酸评分均小于泥鳅,各部位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低于泥鳅。两种泥鳅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大鳞副泥鳅肝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泥鳅(P<0.05)。除亚油酸外,大鳞副泥鳅背肌、性腺和皮肤中∑PUFA的含量以及各部位的花生四烯酸含量均低于泥鳅。综上,大鳞副泥鳅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泥鳅,从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来分析,大鳞副泥鳅的蛋白质质量略低于泥鳅。大鳞副泥鳅脂肪含量更高,肉质更为油润多汁。
    • 厉高中; 沈菁; 高兴友
    • 摘要: 在水稻田四周开挖宽1.5~2.0 m、深0.3 m的蓄水环沟,开沟挖起的泥土可用来筑坝,坝高1.0 m,使之成为可蓄水0.6 m的池塘,以供养殖青虾和泥鳅。在稻田中每年种植一季早稻,于早稻生长期间,在田中放养泥鳅,实现稻鳅生态共生;早稻收获后,在田中放水养虾,实现鳅虾混养;最终实现稻虾鳅"一田三收"。经实践,稻虾鳅共生轮作生态种养模式,可实现稻田一种二养三收,获得粮食和水产双丰收,实现种养之间的生态平衡,推进和扩大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增加种养区农民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同提升。
    • 吕新河; 朱云龙
    • 摘要: 为进一步促进泥鳅蛋白及其加工食品的开发,通过体内以及体外抗氧化实验,对泥鳅蛋白多肽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泥鳅蛋白多肽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体内抗氧化实验中,多肽高剂量组中血清、肝脏、心脏的SOD活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升36.6%、28.1%、22.3%,GSH-Px活性分别提升43.2%、132.2%、92.5%,MDA水平分别降低了16.2%、18.3%、26.2%。实验说明,泥鳅蛋白多肽具有提高小鼠血清、肝脏以及心脏组织SOD活性以及GSH-Px活性,同时能够降低组织MDA水平的作用。肝脏组织切片表明泥鳅蛋白多肽对降低小鼠肝脏因氧化应激而产生的损伤具有一定效果。实验结果说明泥鳅蛋白多肽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氧化造成的损伤,并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泥鳅蛋白及其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 张恒(文/图); 陈莉莉(文/图)
    • 摘要: 泥鳅曾经因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可观,逐渐在全国形成了一定规模,养殖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这几年,泥鳅行情犹如“过山车”大起大落,价格的不稳定让这个行业备受挑战。尤其是今年,饲料涨价、塘租上涨、加上疫情反复,流通受阻,让许多养殖户苦不堪言,不得不亏本销售或者延长养殖周期。
    • 张自慧
    • 摘要: 通过在泥鳅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分析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泥鳅饵料中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最适添加剂量。选取体重相近、无病的泥鳅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0 mg/kg(对照组)、2000 mg/kg(试验1组)、2500 mg/kg(试验2组)、3000 mg/kg(试验3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饲料。试验结束后,检测泥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2组、试验3组泥鳅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3000 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显著提高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及成活率,并降低了饵料系数,改善了泥鳅的生长性能,但对泥鳅的肝体比、脏体比无影响,综合养殖成本及数据结果,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 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使用效果最好。
    • 韩语; 潘纪汶; 王昕; 杨诺; 郭桂英; 李迁; 曾纪锋; 郑继平
    • 摘要: 为查明海南和广东地区维氏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及耐药情况,从两个地区的6个泥鳅养殖场的46尾泥鳅中,采集肾脏、肝脏、皮肤溃疡部位等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通过形态与生理生化鉴定、gyrA管家基因序列分析筛选到20株维氏气单胞菌(海南源7株、广东源13株),并对其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株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中的维氏气单胞菌一致;gyrA管家基因序列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维氏气单胞菌具有90%~99%的同源性。在20株维氏气单胞菌中,气溶素、肠毒素、蛋白酶等毒力基因检出率高,其中气溶素基因和鞭毛蛋白基因检出高达100%,但热稳定肠毒素基因未检出;喹诺酮类以及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检出率均为100%,而酰胺醇类、大环类酯类和林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均未检测到。这20株维氏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红霉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等药物的耐受率达100%,对氨曲南、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等5种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试验结果可为泥鳅养殖生产中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控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