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
黄鳝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76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9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810篇;相关期刊561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淡水渔业、江西水产科技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民族医药传承和发展交流研讨会、2014中国(宁夏)民族医药国际论坛、2014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次学术会议等;黄鳝的相关文献由351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代勤、周文宗、陈芳等。
黄鳝
-研究学者
- 杨代勤
- 周文宗
- 陈芳
- 周秋白
- 余继升
- 邴旭文
- 阮国良
- 曾伯平
- 谢岳成
- 胡毅
- 江河
- 王树林
- 陆露
- 林易
- 王文彬
- 袁汉文
- 潘庭双
- 李明锋
- 段国庆
- 王烈华
- 丁炜东
- 凌俊
- 李伟
- 胡玉婷
- 龚世园
- 宋长太
- 苏应兵
- 尹克华
- 曹哲明
- 胡王
- 柳富荣
- 胡从玉
- 王松
- 钱长建
- 陈远见
- 李平
- 杨小林
- 储张杰
- 单金峰
- 覃宝利
- 高志慧
- 丁辰龙
- 史阳白
- 叶建勇
- 张燕萍
- 章剑
- 何绪刚
- 余军
- 刘筠
- 吴俊
-
-
陈亚强;
彭津津
-
-
摘要:
文章旨在研究用不同添加水平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黄鳝生长性能和免疫的影响,以便确定最合适的玉米蛋白粉添加比例。试验饲料用添加不同比例(0、20%、40%、60%、80%和10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饲料中鱼粉,配制为6种等氮黄鳝试验配合饲料,饲喂黄鳝8周。结果显示:当玉米蛋白粉替代水平为20%时,黄鳝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黄鳝全鱼的粗灰分和水分无显著影响(P>0.05),对黄鳝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水平不断升高,黄鳝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不断下降,葡萄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40%、60%、80%替代组黄鳝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与对照组的结果类似,说明高水平玉米蛋白粉替代比例可能对黄鳝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有影响,能提高黄鳝机体总抗氧化能力。因此,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的比例最适合范围为40%~60%。
-
-
李小勇;
王海华;
周小仁;
王梦杰;
马本贺;
刘文珍;
李萍;
吴早保
-
-
摘要:
2021年7月在江西新余和余江两个黄鳝综合试验点开展饲料替代试验,根据不同养殖户养殖习惯和养殖模式(两年段养殖和一年段养殖),分别设置新余0%(全幼杂鱼)组、50%饲料替代组、100%饲料替代组;余江30%饲料替代组、50%饲料替代组、70%饲料替代组。结果显示,50%替代组生长要优于更高比例的饲料替代组(70%或100%),而全鱼组、30%、50%组之间生长没有明显差异。结合养殖户实践经验,50%饲料替代养殖稳定,技术成熟,可进行广泛示范推广。
-
-
徐建强;
李志涛;
赵慧
-
-
摘要:
2018-2020年,笔者在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白衣庵村武汉冯家池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了黄鳝幼苗大棚培育技术试验。即5-6月购买野生幼苗规格100尾/千克左右,在双层大棚培育8~10天,使幼苗开口、体质渐壮、规格整齐。然后转入池塘网箱中养殖,大幅度提高幼苗培育成活率,为池塘网箱成鳝养殖提供了大量驯食后的黄鳝苗种,大大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的投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
吴泽昊
-
-
摘要:
安徽金寨县应用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该文介绍了黄鳝、黄颡鱼立体养殖技术,包括选择、鱼塘建设、施肥、增氧等养殖前准备,以及网箱设置、水草移植、投放鱼苗、饲养、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要点,以提高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
-
-
瞿子彭
-
-
摘要:
五月至十月的每天凌晨四五点,爷爷总是带着小黑穿过田野,跨过沟渠,走在羊肠小道上,去偏僻的小河边,去淤泥遍布的沼泽地,用他长满老茧的大手,收回前一天下午放入水中的一串串黄鳝笼。一个、两个、三个……足足三十多个。扁担两头儿挂满水淋淋、沉甸甸的黄鳝笼,爷爷将它们吃力地挑回家。
-
-
胡重华;
张文平;
周秋白;
霍欢欢;
王自蕊;
杨竹青;
万新生
-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鳝对饲料维生素A的需求量,以期为黄鳝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将体重为(7.32±0.02) g的人工黄鳝1 26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分别投喂7种不同维生素A水平(实测:3 201、3 620、4 010、4 730、6 510、9 720和16 890 IU/kg,记作L1~L7)的等氮等能饲料,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黄鳝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L2、L3和L4组FBW、WGR和SGR显著高于L1、L7组(P<0.05)。黄鳝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饲料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L4组活性显著低于L1、L7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含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L5组含量最高;L3~L5组肝脏TG和T-CHO含量显著降低(P<0.05)。L3~L5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L7组血清GLU含量最低。组织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随饲料维生素A水平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L3组肝胰脏、胃和前肠蛋白酶活性最高,L3组胃脂肪酶活性最高,L5组肝胰脏和前肠脂肪酶活性达到最高。综上所述,饲料适宜维生素A水平可提高黄鳝组织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促进黄鳝生长;通过折线回归分析饲料维生素A水平与WGR的关系,得出黄鳝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水平为3 810 IU/kg。
-
-
曹涤环
-
-
摘要:
人工养殖黄鳝,选用优质种苗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黄鳝种苗大规模生产技术难度较高,人工养殖的黄鳝苗主要依靠模拟自然生态自繁,或从稻田、河边等处捕捉幼鳝驯养,捞黄鳝卵等办法解决种苗,也可从养殖黄鳝单位购进种苗。除选购优质良种外,必须把好黄鳝的种苗质量关,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
翁晨虹;
张亚洲;
李佑杰;
许燕燕;
周秋白
-
-
摘要:
【目的】瘦素(leptin,Lep)是调节脊椎动物食物摄入和能量稳态的关键因子,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作为能量储备的内分泌指标,瘦素可通过与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结合,在摄食、能量平衡、生长生殖以及神经内分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已经提供了在硬骨鱼中存在多种Lep基因的证据,但是在黄鳝中关于Lep基因的研究还未见报道。通过对Lep/LepR系统的分子克隆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给黄鳝能量代谢稳态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以黄鳝肝脏cDNA为模板,采用巢式PCR的方法和TA克隆技术获得Lep和LepR两个基因ORF序列,对他们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分布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ep和LepR基因的ORF序列长度分别为486 bp和3537 bp,分别编码161和1178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质成熟肽的分子量分别为15.62 kDa和132.24 ku,等电点分别为5.57和4.94。三维结构模型预测显示黄鳝Lep蛋白由4个螺旋组成和其他物种Lep蛋白有很高的保守型,而黄鳝LepR包含脊椎动物LepR中一些重要的功能域,包括3个纤连蛋白III型结构域、1个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发现黄鳝Lep蛋白与斜带石斑鱼的同源性最高为90.68%,而LepR蛋白质则与大黄鱼同源性最高为78.55%。系统发育上,黄鳝Lep和LepR均与硬骨鱼棘鳍总目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分布分析表明,黄鳝Lep mRNA在胃中表达最高,在性腺、大脑和下丘脑中也有较高表达,而LepR mRNA则在下丘脑中有最高表达,其次在肝脏、大脑、性腺和胃中也有较高量的表达。【结论】通过对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分布分析可以推断它们可能在黄鳝的生殖及营养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
薛凌展;
袁茵;
毕保良;
孔令富;
严晖;
李大鹏;
高宇
-
-
摘要: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鱼类天然性逆转的生理学机制,研究通过克隆黄鳝(Monopterus albus)miR-9的前体序列,及在黄鳝受精卵中过表达miR-9的生物学研究,最终筛选得到157个基因与miR-9的过表达相关,其中松弛素信号通路(ko04926)为显著富集的KEGG条目。tektin 4基因(tekt4)、环腺苷酸环化酶合成酶2a(adcy2a)、Ⅰ型细胞骨架角蛋白13(k1c13)和视黄醇脱氢酶5(rdh5)等基因的表达量在miR-9过表达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b(fgf13b)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trhr2)等基因的表达量在miR-9过表达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rdh5基因在黄鳝眼睛中具有最高的表达水平(P<0.01),而在脑、血液、精巢和卵巢中几乎没有表达(P<0.01)。松弛素家族基因rln3a和rln3b在黄鳝成鱼中的组织表达模式类似,均在脑和精巢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推测miR-9可能与黄鳝视觉功能的发育或维持相关;miR-9可能通过松弛素信号通路调控黄鳝精巢的发育过程。研究有助于探讨miR-9对内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调控通路,为阐明黄鳝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
姜文灏;
周秋白;
王自蕊;
张文平;
胡重华;
高淼;
王颖;
彭墨;
杨鑫
-
-
摘要:
【目的】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糖源(葡萄糖、蔗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粘米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饲料的表观消化率及对黄鳝[初始质量为(21.08±0.43)g]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黄鳝。试验饲料配制,使用秘鲁鱼粉、大豆浓缩蛋白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1∶1)为脂肪源,Y2O3为外源指示剂,分别添加30%的不同糖源。试验饲料饲喂黄鳝为60 d,饲喂4周后采用虹吸法收集成型粪便用于测定。【结果】小麦粉与粘米粉组黄鳝取得较好的生长性能,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生长性能其次,但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葡萄糖组生长性能最差。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小麦粉与粘米粉组较高,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次之,葡萄糖和蔗糖组最低。各组间胃消化酶活力无影响,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力小麦粉和粘米粉组较强。葡萄糖和玉米淀粉组黄鳝肝糖原积累量低于其他5组。黄鳝摄食不同糖源饲料血糖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多数在餐后3~6 h,其中玉米淀粉、粘米粉和马铃薯组出现在3 h,蔗糖、小麦、木薯淀粉组出现在6 h,蔗糖组在摄食后3~6 h血糖浓度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葡萄糖组在1 h出现峰值,一直维持在最低水平,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饲料黄鳝血糖水平长期维持较高水平。【结论】7种饲料糖源中,小麦粉与粘米粉较适宜作为黄鳝饲料糖源。
-
-
温周瑞
- 《第七届中国兽医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分析总结了中国黄鳝的养殖现状、病害研究进展.黄鳝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2015年全国黄鳝养殖总产量为36.75万吨.随着黄鳝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日趋严重,迄今研究发现的黄鳝病害主要有细菌病、寄生虫病和真菌病,尚未见有病毒病的报道.黄鳝的细菌病主要有出血性败血症、烂尾病、肠炎、溃烂病等,病原菌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茵、迟缓爱德华民菌等.国内已报道黄鳝的寄生虫有20余种,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黄鳝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水体、季节、黄鳝个体大小与寄生虫感染率、感染强度的关系.重点介绍了主要细菌性病、寄生虫病等病害的防治技术.
-
-
-
刘庄鹏;
何志刚;
胡毅;
张俊智;
戴振炎;
李昭林;
田芊芊
- 《2015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一次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以初始体重(118.42±4.38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研究越冬对黄鳝体重、体成分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越冬显著降低了黄鳝体重、肝体比、脏体比,下降幅度分别为6.50%、32.93%、19.84%;越冬使黄鳝肝糖原(P<0.01),血清甘油三酯、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越冬极显著提高了黄鳝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1),但血清中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越冬使黄鳝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下降(P<0.05),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越冬显著提高了黄鳝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P<0.01),增加幅度分别为48.07%、44.10%、45.53%;越冬使黄鳝肌肉中SFA(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越冬大幅度降低了黄鳝的肝体比和脏体体;越冬期间黄鳝主要经肝糖原异生和利用甘油三酯来提供能量维持血糖水平;越冬对黄鳝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影响显著.
-
-
-
杨代勤;
蔡敏;
唐军
- 《2014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次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黄鳝具有特殊的性逆转生物学特性,又存在筑巢产卵、怀卵量小、繁殖时间不集中、繁殖区域要有合理密度及安全范围、雄鳝护幼行为等因素,因此,黄鳝苗种的人工繁育不同于其它鱼类的人工繁殖.基于以上情况,主要针对黄鳝仿生态人工繁殖技术而进行的研究,并结合在仙桃市的应用实践活动,系统总结黄鳝有土繁育技术,为顺利推进黄鳝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及操作依据.
-
-
朱长生;
周秋白;
江波
- 《2013第一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为了解黄鳝对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需求情况,提高亲本黄鳝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文章用三种添加有不同水平EPA和DHA(EPA和DHA为0.00%;0.33%;0.73%)的等氮等脂肪饲料喂养黄鳝(平均体重为49.50±2.25g)8周.用气相色谱法分析黄鳝组织脂肪酸含量,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黄鳝肝脏、肌肉及性腺中脂肪酸去饱和酶(FAD)和延长酶(FA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黄鳝肝脏、肌肉及性腺脂肪酸的组成与其饲料中脂肪酸的组成呈正相关;FAE在黄鳝的肝脏、肌肉和性腺中均有表达,而FAD只在肝脏中表达.表明,肝脏是EPA、DHA代谢的主要场所;LC-PUFA的合成主要受FAD的限制;黄鳝缺少DHA时,会促进FAD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EPA向DHA转变.
-
-
周秋白;
严兴洪;
朱长生;
吴华东
- 《2013第一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用6种不同脂肪源:鱼油(FO)、亚麻油(LO)、大豆油(SO)、二十碳四稀酸(ARA)+花生油(APO)、花生油(PO)和猪油(PL),配制了6组含脂量为8%的等氮(44%粗蛋白)、等能(19.4MJ/kg)饲料,喂养黄鳝10周后,其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的生长有影响.PO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最低,显著低于SO、FO组(P< 0.05);SO组的SGR显著高于除FO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黄鳝组织中的18∶3n-3和18∶2n-6含量与饲料中的对应脂肪酸含量呈线性相关,缺乏ARA的试验组黄鳝各组织中ARA的含量与饲料中的18∶2n-6含量存在弱的线性相关;但在各组织中AR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APO组(P<0.05).缺乏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LO、SO、PL、PO各组,卵巢中的EPA和DHA含量与饲料中的18∶3n-3含量呈对数函数相关;但在各组织中EPA、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FO组(P<0.05).结果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黄鳝生长重要的脂肪酸,黄鳝生长需要一个适宜的n-6-3比值;大豆油、亚麻油、猪油替代鱼油可基本满足黄鳝生长对脂肪酸的需要,其中以大豆油最佳.黄鳝可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但合成LC-PUFA的量有限.
-
-
-
万全;
王海波;
刘智
- 《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二十九次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为分析望江县网箱生态养鳝模式及技术特点,对望江县的网箱生态养鳝进行调查,重点对高士镇童领村小山片村民组和黄河村的黄鳝网箱养殖示范户进行解剖.2012年,该村民组15户黄鳝养殖户网箱养鳝约225亩,共有网箱9000只,投放鳝种45000kg,平均增重倍数为1∶3.2,产黄鳝144000kg,亩产量为640kg,亩产值43520元,总成本为4950000元,亩成本为22000元,总利润为4842000元,亩利润为21520元,投入产出比为1:1.98,养殖效益显著.
-
-
马金刚;
汪银焰;
孙建学;
彭桂元;
李利平
- 《武汉市第六届科学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池塘网箱养鳝如何达到健康、生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组进行了3年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一套相关技术规程和关键控制点.池塘网箱生态养鳝纯利达到20000元/667m2以上,投入产出比达到1:1.9,为单纯种养业效益的8-20倍以上,是稳粮增效的生态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