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织分布

组织分布

组织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5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7篇、会议论文105篇、专利文献138169篇;相关期刊449种,包括中药药理与临床、药物分析杂志、药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93种,包括2016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等;组织分布的相关文献由466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海霞、周远大、孟志云等。

组织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7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10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38169 占比:99.06%

总计:139481篇

组织分布—发文趋势图

组织分布

-研究学者

  • 何海霞
  • 周远大
  • 孟志云
  • 平其能
  • 杨国宇
  • 窦桂芳
  • 张振清
  • 李宏基
  • 王静
  • 侯新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燕; 王玉瑶; 张虎娟; 蔡宇宇
    • 摘要: 研究大鼠口服给药(ig)血竭(IDB)后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建立大鼠血浆和各组织中血竭素的HPLC测定方法,SD大鼠分别单次igIDB(1.0 g/kg)后,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和各组织中的血竭素质量浓度,血药浓度采用药动学程序软件DAS 2.0计算药动学参数.主要药动学参数:血竭素t_(1/2)=4.86 h,α=0.54,β=0.01,AUC_((0-t))=146434.27μg/L/h,MRT_((0-t))=4.19 h,组织分布特征为在肝、肾、心组织中分布较高.igIDB后药效物质血竭素符合药动学二室模型,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血竭素在肝肾中分布最多,心中次之,提示与其归心、肝经有关.
    • 张帅; 朱晓青; 王艳丽; 程枝梅; 李勇军; 陆苑
    • 摘要: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阿霉素(DOX)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H22移植瘤模型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25 mL/d)、PFD+DOX末次组[PFD 200 mg/(kg·d),最后一天给DOX]、DOX组(DOX 2.5 mg/kg)、PFD+多次DOX组[PFD 200 mg/(kg·d),隔日在PFD 200 mg/kg给药1 h后给予DOX 2.5 mg/kg],连续15 d;给药周期内隔天称量体重,测量瘤体体积并绘制肿瘤的生长曲线;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计算抑瘤率和PFD+DOX联用相互作用指数Q值,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H22实体瘤细胞形态,UPLC-MS/MS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浆、肿瘤、心、肝、肾组织中的DOX和阿霉素醇(DOXol)的浓度。结果PFD+DOX联用Q值为1.47,提示PFD与DOX联用对抑制肿瘤的生长有协同作用;PFD+多次DOX组与DOX组比较,脾脏指数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PFD+多次DOX组的肿瘤组织出现大面积空隙,呈现片状坏死或消融现象比DOX组更加明显;与PFD+末次DOX组相比,DOX组血清及各组织中DOX的累积含量显著升高(P<0.01),肿瘤、心、肝、肾及肺组织中DOXol的累积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在血清中未测到DOXol;与DOX组相比,PFD+多次DOX组肿瘤中DOX和DOXol的浓度增加(P<0.05),可降低心脏组织中DOXol的浓度(P<0.05)。结论PFD与DOX联合应用,对H22移植瘤小鼠有抗肿瘤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FD增加肿瘤组织中DOX及DOXol浓度有关。
    • 吴卓娜; 朱鲲鹏; 顾若兰; 孟志云; 甘慧; 朱晓霞; 李俭; 窦桂芳
    • 摘要: 目的探究[^(125)I]标记的羧肽酶G2([^(125)I]CPG2)尾静脉推注给予Wistar大鼠后的组织分布和排泄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采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大鼠尾静脉推注[^(125)I]CPG2700μg·kg^(-1)后,于0,0.08,0.5,1,2,4,14和24 h经眼眶静脉采血,用酸沉放射性计算血药浓度,分析药物浓度-时间变化和药动学参数。给药后0.5,6和24 h取大鼠全血、组织及消化道内容物,给药后5,8,15,24,41,50,73,102,159,190,211,230和286 h收集粪、尿和胆汁,并用γ计数仪测定各样本中[^(125)I]CPG2的放射性。结果大鼠尾静脉推注[^(125)I]CPG2700μg·kg^(-1)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7792±6896)μg·h·L^(-1),峰浓度C_(max)为(16894±1809)μg·L^(-1),清除率CL为(0.026±0.005)L·h^(-1)·kg^(-1),表观分布容积V_(d)为(0.16±0.04)L·kg^(-1),半衰期t1/2为(4.18±0.59)h;给药后24 h,药物暴露量胃内容物最高,脑组织最低;给药后286 h粪和尿累计排泄(87±4)%,给药后24 h从胆汁中回收到给药量的(7.77±0.54)%。结论尾静脉推注[^(125)I]CPG2后,大鼠胃内容物中[^(125)I]CPG2含量高于其他组织。排泄主要通过尿液进行,少量从粪中排泄,70%放射性在给药后24 h内排出。
    • 王艳丽; 朱晓青; 孙佳; 李勇军; 刘春花; 陆苑
    • 摘要: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ADI)对阿霉素(DOX)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阿霉素醇(DOXol)在H22肝癌模型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DOX单次给药组(SDOX组)、DOX多次给药组(MDOX组)和ADI联合MDOX组(AMDOX组)。三组小鼠均造模15d,于造模结束2 h时收集各组小鼠的血液、肿瘤、心、肝、肾、肺组织,样本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DOX和DOXol浓度,比较各组小鼠DOX和DOXol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与SDOX组比较,MDOX组小鼠各组织中DOX和DOXol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后,DOX和DOXol除了在肿瘤部位的积累量明显增加外,在其余组织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I可能是通过增加肿瘤中DOX和DOXol浓度增强抗肿瘤能力,并且通过降低心脏中DOX和DOXol浓度、降低DOX的心脏毒性。
    • 余少梅; 高银爱; 魏朝辉; 周裕和; 罗杨志; 董军; 张立强; 邓平; 胡亦清; 郑程鹏; 喻运珍
    • 摘要: 为了研究姜黄提取散中姜黄素在草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规律,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按每千克鱼体重单剂量口灌100 mg姜黄提取散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草鱼各组织中姜黄素含量,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WinNonlin5.2.1)处理药-时数据。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在0.05~5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血浆中检测限为0.02μg/L,其它组织中为0.02μg/kg,方法平均回收率为77.16%~106.10%,日间、日内误差均小于10%。姜黄素在血浆中达峰时间(T_(max))为8 h,峰浓度(C_(max))为0.406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5.947 h·μg/L,消除半衰期(t_(1/2))为21.596 h,姜黄素在组织中分布呈现出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姜黄素在草鱼血液中达峰时间长,峰浓度低,消除快,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肾脏。
    • 叶洪亮; 张金三; 金立波
    • 摘要: 钙黏蛋白-16(CDH-16)是非典型的钙黏蛋白超家族成员,其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主要分布在肾脏和甲状腺,Cdh-16转录产物也暂时性出现在小鼠胚胎时期的生殖管道和肺上皮。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CDH-16与组织完整性、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并参与维持组织正常代谢、影响癌症发生等过程,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对CDH-16的结构、功能、组织分布及其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将来更深入地探究这一蛋白在不同生物学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翁晨虹; 张亚洲; 李佑杰; 许燕燕; 周秋白
    • 摘要: 【目的】瘦素(leptin,Lep)是调节脊椎动物食物摄入和能量稳态的关键因子,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作为能量储备的内分泌指标,瘦素可通过与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结合,在摄食、能量平衡、生长生殖以及神经内分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已经提供了在硬骨鱼中存在多种Lep基因的证据,但是在黄鳝中关于Lep基因的研究还未见报道。通过对Lep/LepR系统的分子克隆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给黄鳝能量代谢稳态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以黄鳝肝脏cDNA为模板,采用巢式PCR的方法和TA克隆技术获得Lep和LepR两个基因ORF序列,对他们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分布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ep和LepR基因的ORF序列长度分别为486 bp和3537 bp,分别编码161和1178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质成熟肽的分子量分别为15.62 kDa和132.24 ku,等电点分别为5.57和4.94。三维结构模型预测显示黄鳝Lep蛋白由4个螺旋组成和其他物种Lep蛋白有很高的保守型,而黄鳝LepR包含脊椎动物LepR中一些重要的功能域,包括3个纤连蛋白III型结构域、1个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发现黄鳝Lep蛋白与斜带石斑鱼的同源性最高为90.68%,而LepR蛋白质则与大黄鱼同源性最高为78.55%。系统发育上,黄鳝Lep和LepR均与硬骨鱼棘鳍总目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分布分析表明,黄鳝Lep mRNA在胃中表达最高,在性腺、大脑和下丘脑中也有较高表达,而LepR mRNA则在下丘脑中有最高表达,其次在肝脏、大脑、性腺和胃中也有较高量的表达。【结论】通过对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分布分析可以推断它们可能在黄鳝的生殖及营养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耿倩倩; 郭萌萌; 李风铃; 刘晓玉; 吴峰; 于鑫; 翟毓秀; 谭志军
    • 摘要: 以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为试验生物,研究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贻贝组织中的分布、生物蓄积和消除动态,并探究BDE-47对贻贝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紫贻贝对BDE-47有较强的生物蓄积能力和一定的消除能力,且蓄积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浓度依赖性,消化腺和鳃是BDE-47蓄积的靶器官.蓄积和消除阶段各组织中BDE-47含量符合一阶非线性累积/衰减模型.0.01~1μg/L暴露浓度下,BDE-47在贻贝各组织中的半衰期为0.68~7.62d,生物富集系数(BCFs)为3217~140970L/Kg.BDE-47暴露引发消化腺和鳃抗氧化防御系统及组织损伤,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可作为BDE-47暴露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 李志勇; 孙发鑫; 许晓蒙; 郭文娜; 冯莹莹; 袁梦; 许卉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注射剂喜炎平(XYP)对阿奇霉素(AZM)在肺炎模型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将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ZM和/或XYP,剂量均为63.0 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LC-MS/MS法测定末次给药24 h后大鼠血浆和组织中AZM浓度,并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AZM的组织分布差异。结果显示,建立的LC-MS/MS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用于AZM浓度测定。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ZM在血浆、心、脾、肺和肾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肝脏中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XYP对AZM在肝脏的分布有显著影响,降低其在肝中的药物蓄积,可能与XYP促进AZM代谢有关,有利于减轻长期使用AZM造成的肝毒性。
    • 郭璐; 钟振东; 韩奕岑; 石毅; 杨勇; 边原; 刘晓姝; 张静; 郎琴; 钟甜
    • 摘要: 目的:利用HPLC-QqQ-MS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技术检测方法探究口服和呼吸道给药方式对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建立了检测利巴韦林的高灵敏度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经过了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的考察。用建立的方法对口服和呼吸道给药两种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呼吸道给药0-72 h血药浓度较高,药物吸收较快,呼吸道给药C_(max)(46.1±10.6)μg/L和AUC_((0-t))(276±68)μg·L^(-1)·h显著性高于口服给药C_(max)(8.9±3.8)μg/L和AUC_((0-t))(142±63)μg·L^(-1)·h。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呼吸道给药肺组织利巴韦林含量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同时呼吸道给药肝脏组织含量较低。结论:与口服给药相比,呼吸道给药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及在肺组织含量较高,揭示了吸入给药的组织靶向作用。HPLC-QqQ-MS检测方法简单有效、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鼠血浆,组织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