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谢异常

代谢异常

代谢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0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4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44105篇;相关期刊418种,包括健康大视野、中国社区医师、中国疗养医学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协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2015年器官移植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等;代谢异常的相关文献由1899位作者贡献,包括俞捷、李锋、杨兴鑫等。

代谢异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4 占比:1.48%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44105 占比:98.43%

总计:44808篇

代谢异常—发文趋势图

代谢异常

-研究学者

  • 俞捷
  • 李锋
  • 杨兴鑫
  • 田慧
  • 范建高
  • 顾雯
  • 东尾侃二
  • 侯丽辉
  • 侯冬青
  • 吴兆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晓炳; 刘秀; 于慧春; 高健雄; 崔海亮; 杨春梅; 孔德玉; 黄军平; 李贺
    • 摘要: 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是垂体细胞合成、分泌的多功能激素,除影响生殖系统外,还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参与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随年龄增长,中枢神经垂体功能减退,FSH、LH合成与分泌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等老化相关疾病关系密切,调节FSH、LH可能成为相关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目前,其确切病理生理作用还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与老化相关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甘鸿; 彭素芳; 陆峥; 吴彦; 易正辉; 杨道良; 朱光; 屠一敏; 张成芳; 潘丽红; 施冬青; 高存友; 张展星; 吴宇杰; 管晓波; 江海峰; 赵敏
    • 摘要: 目的:探讨上海市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伴代谢异常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8月上海市11家精神专科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与饮酒史)及临床资料[首发年龄、病程、服用抗精神病药情况、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代谢综合征(MS)标准对入组者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评估入组者代谢异常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生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筛查36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63例患者资料不全不纳入分析。3461例患者中,各项代谢指标正常2357例(代谢正常组);1267例(36.61%)≥1项代谢指标异常(代谢异常组),其中726例(20.98%)符合MS诊断标准,临界状态378例,1项代谢指标异常125例。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异常及MS患病风险高。
    • 韩沐真
    • 摘要: 最近,我脸上长了不少青春痘,连累面部、颈部长了一些痤疮。这让我感到非常自卑、很想逃避,不想见人。请问:脸上长了青春痘该怎么办?青春痘和痤疮本质上是一个病,脸上长了青春痘和痤疮,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关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另外,经常熬夜也会打乱机体生物节律,造成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促使皮脂腺分泌大量油脂。同时,皮肤缺水又会造成角质代谢异常、堵塞毛孔、最终诱发痤疮。
    • 温利丹; 赵双俏; 冯磊; 李晓红
    •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生殖功能障碍疾病,临床特征包括生殖障碍和代谢异常两大方面。临床发现PCOS以肥胖型多见,且常常合并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月经的产生及孕育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所以脾肾两虚是肥胖型PCOS生殖障碍的根本原因,痰湿血瘀是导致其生殖障碍及代谢异常的主要病理因素。文中从“脾肾两虚,痰瘀互结”论肥胖型PCOS辨治,临证以健脾补肾为主,佐以化痰除湿、活血通络。辨证施治与周期序贯疗法结合,有效改善生殖障碍及代谢异常,临床疗效显著。
    • 邹煦; 谷荣娜; 张晗
    • 摘要: 目的对代谢异常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指导,评价其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探索非药物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一次性募集代谢异常患者,通过医学检查、体适能测试,开具个体化运动处方。通过微信群管理与现场运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动干预,运动形式为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结合,共12周。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BMI、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计算并比较代谢综合征严重度积分(metabolic syndrome severity score,MSSS)、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干预前后变化。结果共招募109例代谢异常患者参与研究,完成12周干预者107例,其中男性43例(40.2%),女性64例(59.8%),平均年龄42.6±9.3岁。运动干预后空腹血糖[5.1(4.7~5.5)mmol/L vs.5.4(5.0~6.0)mmol/L,P<0.01]、LDL-C[2.8(2.4~3.6)mmol/L vs.3.2(2.7~3.7)mmol/L,P=0.04]、TC[4.8(4.3~5.4)mmol/L vs.5.6(4.6~5.8)mmol/L,P=0.01]、TG[1.3(0.9~1.7)mmol/L vs.1.5(1.1~2.3)mmol/L,P<0.01]等代谢性指标水平显著下降。MSSS[-1.8(-3.6~0.1)vs.-0.4(-2.7~1.5),P<0.01]、VAI[1.4(1.0~2.1)vs.1.8(1.2~3.0),P<0.01]较运动干预前均显著下降。结论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通过现场与互联网线上指导、督促患者执行处方的运动干预方法可以作为改善代谢异常的治疗手段之一。
    • 摘要: 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6小时的人比能保证6~8小时睡眠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高2倍。《科学报告》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亦发现,睡眠质量差可使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增加141%.睡眠缺乏导致的血压升高、代谢异常以及身体的炎症反应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 赵小霞; 苏卫东; 魏群; 赵秉刚
    • 摘要: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基本情况、血糖、血脂和尿酸代谢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相关数据,包括性别、患病年龄、月份、昼夜等一般情况,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将患病年龄范围分13个年龄段,根据代谢异常组合分组,分析代谢异常与上述一般情况分布差异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36例患者,男性554例(75.27%),女性182例(24.73%),患者年龄范围29-99岁,平均发病年龄(64.39±11.81)岁,男性(62.15±11.15)和女性(71.42±11.04)患者平均发病年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t=-10.758,P=0.000)。各年龄段分布中男性和女性患者间(χ^(2)=78.798,P=0.000),男性患者间(χ^(2)=423.869,P=0.000)及女性患者间(χ^(2)=99.895,P=0.000)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在12个月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4.54,P=0.951)、男性患者间(χ^(2)=30.878,P=0.001)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患者间(χ^(2)=15.538,P=0.159)分布差异无显著性;24小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13.751,P=0.934),男性患者间(χ^(2)=77.497,P=0.000)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患者间(χ^(2)=26.977,P=0.257)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男性患者在8:00-11:00、15:00-16:00、21:00左右是发病高峰时段。男性患者间(χ^(2)=125.903,P=0.002)代谢指标完全正常者与代谢指标异常者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患者间(χ^(2)=72.772,P=0.387)代谢指标完全正常者与代谢指标异常者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在男性存在昼夜和季节节律,且男性AMI与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有关,与尿酸未发现相关,血脂异常以HDL-C异常多见。女性AMI发生未发现与代谢异常相关。
    • 陈泽宇
    • 摘要: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以及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引起白内障。想要预防白内障,笔者建议可常吃以下几种食物:黑芝麻其不仅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还含有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铬等,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等保健效果,是滋补身体不错的食物。
    • 叶洪亮; 张金三; 金立波
    • 摘要: 钙黏蛋白-16(CDH-16)是非典型的钙黏蛋白超家族成员,其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主要分布在肾脏和甲状腺,Cdh-16转录产物也暂时性出现在小鼠胚胎时期的生殖管道和肺上皮。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CDH-16与组织完整性、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并参与维持组织正常代谢、影响癌症发生等过程,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对CDH-16的结构、功能、组织分布及其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将来更深入地探究这一蛋白在不同生物学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张毅; 周华梅
    • 摘要: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并不鲜见。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大血管并发症引起的血栓事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增强、纤溶障碍及高敏性血小板共同导致的血栓前状态与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高敏性血小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2型糖尿病特征性的代谢异常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氧化应激、系统性炎症反应、肥胖及血脂异常。这些代谢异常共同作用诱导形成高敏性血小板,常规抗血小板药物对糖尿病患者体内这一特征性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有限。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体内高敏性血小板的形成机制可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