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羟基喜树碱

羟基喜树碱

羟基喜树碱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6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54959篇;相关期刊475种,包括临床肿瘤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中国癌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等;羟基喜树碱的相关文献由3736位作者贡献,包括方芸、侯振清、胡巍等。

羟基喜树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6 占比:2.25%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54959 占比:97.64%

总计:56289篇

羟基喜树碱—发文趋势图

羟基喜树碱

-研究学者

  • 方芸
  • 侯振清
  • 胡巍
  • 陈秀珍
  • 姚阳
  • 祖元刚
  • 秦叔逵
  • 钱晓萍
  • 刘宝瑞
  • 孙元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文忠; 丘晓丹; 肖杭; 庄翌; 程光
    • 摘要: 为了研究羟基喜树碱脂质体连续4周静脉滴注给予Beagle犬后产生的重复给药毒性作用,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将30只Beagle犬按照体质量和性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羟基喜树碱脂质体(0.3、0.6和1.2 mg/kg剂量)组、市售羟基喜树碱注射液1.2 mg/kg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对半,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给药2 d停药2 d,共连续滴注4周,恢复期为2周。临床观察,检测体质量、摄食量、心电图、临床病理及组织病理学各项指标,全面评价Beagle犬重复给药后产生的毒性反应。结果发现:制备的羟基喜树碱脂质体重现性较好,其剂量相关性地引起Beagle犬食欲不振、呕吐、流涎、体质量减轻、稀便腹泻等消化道毒性反应;在0.6和1.2 mg/kg剂量下引起Beagle犬血液学、血生化部分指标的异常改变,对红细胞和粒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理结果显示,1.2 mg/kg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对给药部位(皮肤)、腺垂体、大肠、胸骨、睾丸有一定损伤作用。同等剂量的注射用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和市售羟基喜树碱注射液毒性表现及程度相当。注射用羟基喜树碱脂质体毒性靶器官主要为消化道和睾丸,但毒性可逆,停药即可恢复。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对犬的无毒性剂量大约为0.3 mg/kg,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3倍,与市售羟基喜树碱注射液相比具有更大的治疗窗口。
    • 列静怡; 曾靖敏; 赵炳权; 王岩; 王婴
    • 摘要: 目的 优化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及Box 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药物在水合介质的质量浓度、包封温度、卵磷脂与药物质量比、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等因素对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优化其制备工艺;并通过电镜、粒径分布、电位等对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优化工艺为:药物在水合介质的质量浓度为0.12 mg/mL,包封温度为48.64°C,卵磷脂与药物质量比为14.07∶1,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2.23∶1。制备得到的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包封率预测值为98.29%,实际包封率为95.97%;粒径为193.1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21;Zeta电位为-33.1 mV。结论 建立的脂质体制备工艺简便、包封率稳定,适用于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制备。
    • 林柳任; 窦晨; 郑永仁; 马云淑; 孙赟; 程欣
    • 摘要: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并探讨其靶向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和市售羟喜树碱注射液(4 mg/kg,以羟基喜树碱计),在给药后5、30、60、120、240、360、480、600、720 min时于眼底静脉丛取血500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含量,以DAS 3.0等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另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分别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和市售羟喜树碱注射液(0.6 mg/kg,以羟基喜树碱计),在给药后30、60、120、240 min时于腹主动脉取血并摘取心、肝、脾、肺、肾、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及组织中羟基喜树碱的含量,考察其分布特征及靶向性.结果: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和市售羟喜树碱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均符合二室模型,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AUC0-720 min和AUC0-∞分别为市售羟喜树碱注射液的1.89和1.87倍,MRT0-720 min和MRT0-∞为2.74和3.00倍,t1/2β为2.75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0 min时,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和注射液在肺中浓度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逐渐向肝部位积累,在60 min时肝药浓度达到最高.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在肝的相对摄取率最大(6.28);以肝为靶向器官,其在心、脾、肺、肾、脑和血浆中的靶向效率均大于羟喜树碱注射液;给药后30~120 min,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在心、肺(除给药后30 min外)、肾、脑、血浆中的选择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羟喜树碱注射液(P<0.05或P<0.01).结论: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提高了其血药浓度、延长了其体内作用时间,且肝靶向性显著.
    • 范子琪; 徐勤; 秦金保; 陆信武
    • 摘要: 羟基喜树碱(HCPT)作为有效的广谱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存在水溶性差、生理pH不稳定性及体内非特异性分布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药物配制和给药过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案,各种纳米递送系统可通过表面修饰及配体偶联靶向传递,实现药物高包封率和高细胞摄取效率.因此,基于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的出现为提高HCPT制剂的溶解性、渗透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逆转耐药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 吕建阳; 李振国; 陈林; 张文; 刘殿刚
    • 摘要: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对老年浅表性膀胱肿瘤(SB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患者复发风险、生存时间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进行TURBT术的SBC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柔比星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联合组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时间、近期疗效、血清学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E-钙粘素(E-cadherin)、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CA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个月,联合组患者累计复发率低于吡柔比星组(P<0.05).联合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高于吡柔比星组(均P<0.05).联合组sICAM-1、FGF、MMP-2、MMP-9、VEGF水平均低于吡柔比星组,E-cadherin、hepaCAM水平均高于吡柔比星组(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临床收益率均高于吡柔比星组(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吡柔比星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可降低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
    • 魏英; 王靳琎; 黄慧敏; 陈琴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专利药羟基喜树碱戊二酸单脂(HCPT-GCM)的体外抗肝癌活性.方法 50. 0 μM的HCPT-GCM和羟基喜树碱(HCPT)分别作用于肝癌 H22细胞0. 5 h、4 h,1份进行 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H22细胞对2种药物的摄取情况;1份收集细胞并裂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物浓度,计算细胞摄取的药物量.以HCPT为阳性对照,不同浓度的HCPT-GCM作用于肝癌H22细胞48 h后,细胞计数 Kit-8试剂盒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选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的几个浓度的HCPT-GCM作用于肝癌H22细胞24 h,收集细胞,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HCPT-GCM处理组细胞内蓝紫色荧光颗粒较HCPT处理组多;HCPT-GCM处理组细胞内药物浓度较 HCPT处理组高(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的 HCPT-GCM和 HCPT对肝癌 H22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药物浓度为0. 5、1. 0、2. 5、5. 0 μM时,HCPT-GCM对肝癌 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较HCPT强(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0、2. 5、5. 0 μM的HCPT-GCM对H22的细胞周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期增加,G2期减少,细胞阻滞在S期.结论 HCPT-GCM较HCPT更易通过细胞膜,对肝癌H2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HCPT-GCM作用于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停止于S期,干扰DNA的复制,这是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
    • 顾宏卫; 管怀进
    • 摘要: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体外对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加入不同浓度的HCPT(1μg/mL、2μg/mL、4μg/mL),分别培养24h和48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HCPT(1μg/mL、2μg/mL、4μg/mL)能诱导巩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和对照组相比).结论:HCPT能诱导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
    • 韩宝来; 李禄辉; 刘伟芬
    • 摘要: 目的 利用槲皮素的抗耐药性,制备一种抗耐药的槲皮素和羟基喜树碱杂合纳米混悬剂.方法 首先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筛选槲皮素和羟基喜树碱联合用药比,再以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为稳定剂,采用微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槲皮素和羟基喜树碱杂合纳米混悬剂.通过动态光散射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线粉末衍射等对纳米混悬剂的粒径、电位、形态、晶型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紫外法分析纳米混悬剂的溶血性,并采用桨法研究纳米混悬剂的体外溶出.结果 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和电位分别为(216.3±5.93)nm、(0.197±0.035)mV,透射电镜成像显示为不规则形态,相对于2种原料药,纳米混悬剂中药物的晶型可能发生了改变.其贮存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均良好,且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溶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2种药物的溶出速率(均P<0.05).结论 本研究筛选的最佳联合用药比可显著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抗肿瘤效果,制备的羟基喜树碱与槲皮素杂合纳米混悬剂具有良好的制剂学性质,可用于该杂合纳米混悬剂在增效减毒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