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物递送系统

药物递送系统

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93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885068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国际药学研究杂志、药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药学会第十三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文献由15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灿、亚当·B·麦卡洛、克里斯多夫·R·福克等。

药物递送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85068 占比:100.00%

总计:3885233篇

药物递送系统—发文趋势图

药物递送系统

-研究学者

  • 张灿
  • 亚当·B·麦卡洛
  • 克里斯多夫·R·福克
  • 史蒂文·威廉·巴德尔特
  • 吉米·L·瓦尔德
  • 唐纳德·巴斯比
  • 基思·P·科格勒
  • 尹德胜
  • 张英鸽
  • 彼得·V·舒尔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珍; 刘宏宝
    • 摘要: 背景: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在体内可很快被清除,很难以足够的量到达肾脏,而且存在全身副反应及反复发作等问题,纳米粒子在靶向输送药物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注其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的研究不断增多。目的:归纳总结纳米粒子肾靶向的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涉及纳米粒子肾靶向性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研究,英文检索词为“Nanoparticles,kidney target”,中文检索词为“肾靶向”。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结果与结论:①纳米粒子携带负电荷、纵横比较高的、水溶性较强、柔韧性高、密度高、一定剂量、静脉给药途径、仿生功能化模拟、表面修饰适配体抗体等片段都是增加肾靶向积聚的因素。②影响被动靶向的因素尺寸和电荷与肾脏自身的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有关。③影响主动靶向的因素和纳米粒子与适配体、抗体片段、肽相连接有关,潜在机制是这些聚合物与肾小管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以达到主动靶向的目的。④影响纳米粒子肾靶向循环半衰期因素的潜在机制包括:纳米粒子进入体内可实现内小体/溶酶体逃逸;纳米粒子紧凑折叠的结构暴露酶/蛋白减少,肝脏隔离,形成蛋白质晕圈机会减少;水溶性强的可以被共轭或吸收到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电晕,提供空间稳定;柔韧性更强的丝状纳米粒子与流体对齐,柔性尾部逃避巨噬细胞的接触,并被水动力剪切力所吸引,从而逃脱内化;密度较高的纳米粒子循环更慢,导致较慢的肾清除;静脉给药途径、丝氨酸修饰都可以增加纳米粒子在肾脏的靶向积聚。⑤虽然肾靶向纳米粒子在非肿瘤肾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急性肾损伤、肾纤维化、多囊肾、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治疗中都已有初步的研究,但均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未来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大的挑战。
    • 曹意; 蒋晨
    • 摘要: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种特殊结构,其优良的屏障特性能够保护大脑免于血液循环中有害大分子及病原体的侵害.然而,这一屏障同时也限制了药物递送的效果,并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胶质瘤等脑部疾病的新药开发过程中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突破使得各类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靶向递药领域被用做药物载体,经各种途径辅助药物实现BBB的跨越.本文主要通过阐述BBB的复杂成分和特殊特性,以理解跨越BBB的难点及可能途径;同时还介绍了目前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NPs的3种主要类型:聚合物型(polymeric-based)、仿生型(biomimetic-based)及无机型(inorganic-based)NPs;在靶向递药策略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吸附介导(adsorptive-mediated)、载体介导(carrier-mediated)及受体介导(receptor-mediated)的胞吞作用,并在文末对脑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刘健
    • 摘要: 基因治疗是针对基因异常相关疾病的终极治疗技术,各种具有不同机制的核酸药物的出现为基因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存在体内稳定性差、难以高效进入靶细胞等问题,核酸药物需要载体的帮助而进入目标细胞并到达特定的胞内位置,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核酸递送系统是基因治疗的基石.与病毒载体相比,非病毒载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转染效率较低.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非病毒载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进入临床研究的数量逐渐增多.本文简要介绍基因治疗中的核酸药物及其递送载体,对非病毒核酸药物递送技术的瓶颈及进展做综合评述.
    • 王丹凤; 吴玉姝; 翁甜欣; 王璐; 刘敏
    • 摘要: DNA作为生物界中用于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以DNA为模板自组装的DNA纳米结构在无转染剂时能顺利通过细胞膜,且高效无毒.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DNA纳米结构还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和精确的可寻址性,体内稳定性和易于修饰等优点.近年来,随着DNA纳米结构的发展,其特异性的靶向识别能力以及高载药量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又因为高效无毒的特点,因此被作为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这篇文章综述了DNA纳米结构用作抗癌药物靶向递送载体的优势,总结了DNA纳米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介绍了DNA纳米结构作为药物载体控制药物释放的方法和安全性评价,最后对DNA纳米结构的发展前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 贾璐畅; 杨永广(指导); 孙天盟(指导)
    • 摘要: 目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继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又一类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及优势的抗肿瘤疗法。多种类型的免疫治疗药物相继涌现,但药物的体内递送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较差的肿瘤渗透性和较低的肿瘤细胞摄取率等。随着近年来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能够提高免疫治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滞留、蓄积、渗透及靶细胞摄取,并实现其在肿瘤胞外基质或肿瘤细胞内的可控释放,提高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率,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并阐述了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也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巫瑶; 于洋; 朱玲; 王霞; 万莉红
    • 摘要: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直径约40-100 nm的盘状囊泡,具有天然脂质双分子层,其内包含了复杂的RNA和蛋白质。大多数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能产生外泌体,这些外泌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在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天然内源性纳米级载体,外泌体具有毒性小、稳定性好、、渗透性好、靶向归巢性强、能透过血脑屏障、可包载的物质种类多等特点,故可能成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本文主要介绍外泌体的基本性质、制备、载药方式,并归纳了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 刘琳玲; 李鹤; 巫瑶; 万莉红; 蒋维; 朱玲
    • 摘要: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scorbic palmitate,L-AP)是L-抗坏血酸的重要衍生物,由于脂溶性基团的加入使L-AP结构具有两亲性的特点,为其在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构效基础。研究表明L-AP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望成为氧化应激及炎症相关疾病的重要候选药物。本文就L-AP目前的作用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剂型等进行综述。
    • 何流; 谭洁; 罗斌华
    • 摘要: 超声造影剂是指在超声成像中用来增强成像对比度的诊断药物。目前常用的超声造影剂是微泡,由于其粒径在微米级别范围内,它只能进行血管内成像;而粒径更小的纳米泡能穿透肿瘤血管壁的间隙,实现血管外肿瘤组织的成像,具有更大的科研前景与医用价值。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纳米泡在磁共振成像、药物递送系统及开放血脑屏障等方面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纳米泡在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纳米泡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完善。
    • 翟瑞东; 刘哲鹏; 赵守进
    • 摘要: 传统的紫杉醇制剂为注射剂,使用Cremophor-EL和乙醇以提高其溶解度,会导致严重的超敏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尽管新一代的紫杉醇制剂Abraxane不含Cremophor-EL和乙醇,但是仍需要通过频繁的静脉输注来实现治疗,并且制备与保存过程极其昂贵。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与静脉给药相比,口服给药可以使患者自行给药,降低了卫生保健成本并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因此口服紫杉醇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与挑战性。本综述主要介绍了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多种紫杉醇的口服给药递送系统以及口服紫杉醇的挑战。
    • 马彬; 董健; 杨紫霞; 宁美英
    • 摘要: 近年来女性生殖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针对女性疾病达到治疗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阴道环是一种由弹性体制成的环状药物递送系统,能够避免口服制剂的首过效应并实现长期药物缓释作用,以局部给药阴道黏膜收的方式,提高药物吸收速率,降低副作用,增加患者使用依从性,亦不需要专业人士操作.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阴道环已被应用在避孕、激素替代疗法、辅助生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方面,本文旨在介绍阴道环结构,按疾病区分,归纳总结阴道环在生殖健康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女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