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医学

纳米医学

纳米医学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一般工业技术、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50816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科学与财富、脊柱外科杂志、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2004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急危重症论坛等;纳米医学的相关文献由450位作者贡献,包括奇云、纪小龙、杨国忠等。

纳米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0816 占比:99.92%

总计:251027篇

纳米医学—发文趋势图

纳米医学

-研究学者

  • 奇云
  • 纪小龙
  • 杨国忠
  • 梁兴杰
  • 靳刚
  • 丘立标
  • 修瑞娟
  • 刘傥
  • 刘建娣
  • 华中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珍; 刘宏宝
    • 摘要: 背景: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在体内可很快被清除,很难以足够的量到达肾脏,而且存在全身副反应及反复发作等问题,纳米粒子在靶向输送药物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注其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的研究不断增多。目的:归纳总结纳米粒子肾靶向的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涉及纳米粒子肾靶向性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研究,英文检索词为“Nanoparticles,kidney target”,中文检索词为“肾靶向”。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结果与结论:①纳米粒子携带负电荷、纵横比较高的、水溶性较强、柔韧性高、密度高、一定剂量、静脉给药途径、仿生功能化模拟、表面修饰适配体抗体等片段都是增加肾靶向积聚的因素。②影响被动靶向的因素尺寸和电荷与肾脏自身的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有关。③影响主动靶向的因素和纳米粒子与适配体、抗体片段、肽相连接有关,潜在机制是这些聚合物与肾小管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以达到主动靶向的目的。④影响纳米粒子肾靶向循环半衰期因素的潜在机制包括:纳米粒子进入体内可实现内小体/溶酶体逃逸;纳米粒子紧凑折叠的结构暴露酶/蛋白减少,肝脏隔离,形成蛋白质晕圈机会减少;水溶性强的可以被共轭或吸收到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电晕,提供空间稳定;柔韧性更强的丝状纳米粒子与流体对齐,柔性尾部逃避巨噬细胞的接触,并被水动力剪切力所吸引,从而逃脱内化;密度较高的纳米粒子循环更慢,导致较慢的肾清除;静脉给药途径、丝氨酸修饰都可以增加纳米粒子在肾脏的靶向积聚。⑤虽然肾靶向纳米粒子在非肿瘤肾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急性肾损伤、肾纤维化、多囊肾、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治疗中都已有初步的研究,但均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未来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大的挑战。
    • 何祥; 荆慧
    • 摘要: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一种非侵入性新型肿瘤治疗方式,通过利用光热转换剂(photothermal agent,PTA)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外部光源照射下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杀伤肿瘤细胞,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相比,PTT具有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快速发展的纳米医学带动了PTA的进步,且PTA作为PTT产生作用的核心部件,其水溶性、生物安全性、光热转换效率等特性直接影响了PTT的效果。此外,PTT还可以联合化疗、光动力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协同治疗肿瘤。本文对PTA进行总结,并就PTT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综述等,并以影像医学、心脏介入、纳米医学为办刊特色。本刊热忱欢迎校内外医学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 李昌; 杨中楷; 董坤
    • 摘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时代背景下,新兴技术识别有助于把握前沿技术及其走向,有助于科学规划科技战略。本研究在界定新兴技术定义和属性基础上,依据新兴技术的属性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新颖性、传承性、关注性、引领性和无序性等多维属性变化特征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并通过纳米医学领域的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新兴技术并具备细粒度展示技术内容和发展脉络的功能。
    • 杨烁
    • 摘要: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这是湖南人林翰的人生格言。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他开创性地将二维结构纳米材料带入生物医学领域,创造了深远的学科交叉价值;将铁死亡概念的适用性推广至非铁基元素诱导的类铁死亡过程,为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多基础研究理论和数据。随着科研舞台的不断拓展,他的才华和能力必将更多地展现在祖国科技建设的道路上。
    • 周佳; 曹省; 郭瑞强
    •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可以长期隐匿存在,直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猝死。如何有效利用影像方法监测As发生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分子影像技术和纳米医学在As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已成为一大热点。本文对纳米医学和分子影像技术在As疾病中的诊断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综述等,并以影像医学、心脏介入、纳米医学为办刊特色。本刊热忱欢迎校内外医学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 雍媛; 谢佳妮; 徐琦琦; 吕明珠; 王欢; 刘成辉
    • 摘要: 近年来,癌症作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诊疗一体化)在临床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癌症治疗在临床上任然面临诊断与治疗手段相分离、模式单一、效果差等关键瓶颈问题.因此,如何构建一种集肿瘤诊疗一体化和联合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药物,依然面临许多挑战.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钨基抗肿瘤纳米药物为癌症的诊疗一体化提供了新机遇.文章结合钨基抗肿瘤纳米药物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的优势和潜能,概括了钨基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主要类型,简述了钨基抗肿瘤纳米药物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和展望了钨基抗肿瘤纳米药物在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 李高明; 郭云琦; 巩军丽; 张贵祥; 史向阳; 沈明武
    • 摘要: 纳米医学的发展拓展了生物医学的研究范畴,尤其是在肿瘤的精准诊疗领域担当了重要角色。在各种纳米材料中,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是一种典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胶体稳定性、较大的荷载量、易功能化修饰等优点,在肿瘤的诊疗领域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结构精巧、性能优良、副作用小的LDH基纳米平台在这一领域被报道。介绍了LDH纳米颗粒的结构与性质,总结了LDH基纳米平台的构建策略,概述了近5年LDH基纳米平台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还讨论了LDH基纳米平台向临床医学及精准治疗应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引起研究者对LDH基纳米平台在肿瘤诊疗领域更广泛的研究兴趣。
    • 摘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综述等,并以影像医学、心脏介入、纳米医学为办刊特色。本刊热忱欢迎校内外医学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投稿者请注意以下事项:1.来稿请使用在线投稿系统(http://www.ddxbyxb.cn),本刊不接收纸质稿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