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芯片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59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生物化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27617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等;蛋白质芯片的相关文献由1422位作者贡献,包括靳刚、李宾、张涛等。

蛋白质芯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7617 占比:99.81%

总计:228052篇

蛋白质芯片—发文趋势图

蛋白质芯片

-研究学者

  • 靳刚
  • 李宾
  • 张涛
  • 彭永济
  • 任一萍
  • 王战会
  • 张春秀
  • 陆祖宏
  • 唐祖明
  • 杜冠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冰洁; 檀鑫; 鄢健; 王雪; 赵长稳; 王媛; 杜杰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一步式心血管疾病标志物蛋白质即时检测(POCT)芯片系统。方法利用光化学反应,在环烯烃共聚物薄片(COC)上合成具有抗非特异性吸附的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层,在接枝后的表面进行非接触式的喷墨打印,形成抗体微阵列。使用紫外光进行引发,探索了不同光照时间和不同聚合物单体浓度下改性COC薄片表面的接触角角度以及聚合物接枝密度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光化学反应改性后COC薄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并对比了光化学反应改性前后薄片表面的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情况。进一步探索了合适的抗体喷墨打印浓度及辅剂条件,并在接枝后的表面打印了心血管损伤生物标志物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的固定型捕获抗体和荧光标记的可溶解型抗体。结果当聚合物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0%,光照时长为4 min时,接触角降到最低为38.5°,接枝密度达到最大为68.47μg/cm^(2)。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表征均证明了PEGMEMA层的成功引入。表面接枝PEGMEMA层降低了COC薄片的非特异性蛋白吸附量。当固定型捕获抗体为80 mg/L时,固定效率最高。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相比,海藻糖作为辅剂时可溶解型检测抗体与固定型捕获抗体的识别效率更高。当ST2为10 mg/L时,可以观察到溶解后固定斑处有检测抗体结合。结论通过光化学反应,在COC薄片表面接枝了抗非特异性吸附的PEGMEMA,在接枝后的薄片表面喷墨打印检测所需的抗体试剂,用简易快捷的方法制备形成了一种能够实现一步式检测的蛋白质芯片,可灵活应用于多种场景下心血管疾病标志物蛋白的快速检测,助力心血管精准医学发展。
    • 杨雷; 王筠; 金美玲; 帅迪全; 蔡慧; 叶伶; 李水明; 沈波
    • 摘要: 哮喘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造成因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为提高这两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运用蛋白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哮喘患者、ABPA患者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血清蛋白质;经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筛选出具有诊断价值的候选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利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质谱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候选靶标进行单一样本扩大数量和验证;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候选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有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ABPA组有1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与哮喘组比较,ABPA组有1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MRM法的验证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的SERPINF2、C6和HABP2蛋白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ABPA组的SERPINF2和F10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ABPA组与哮喘组比较,CPN2和IGLL5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ELISA法验证结果表明:ABPA患者血清的CSF1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哮喘患者的,而TNFRSF10C蛋白质水平明显高于哮喘患者的.ROC曲线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差异蛋白质C6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4,敏感度为73.3%,特异性为99.9%,ABPA组F10的ROC曲线AUC为0.871,敏感度为80.0%,特异性为85.7%;与哮喘组比较,ABPA组中CPN2和IGLL5联合诊断的AUC为0.867,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80.0%.由此可见,新筛选出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与哮喘或ABP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潜能.
    • 王晨; 蒋晨; 李博
    • 摘要: 蛋白质组学不断发展,需要我们更新技术,以便更大规模、高效地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芯片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蛋白质芯片由载体、以及载体上的固定蛋白组成,是对蛋白质进行高通量检测的新技术。由于蛋白质芯片操作简单,可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且检测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从蛋白质芯片的介绍、应用、前景与展望三个方面对蛋白质芯片展开综述。
    • 陈凡; 何建安; 董瑞玲; 杨凡; 刘厚明; 顾大勇; 王伟
    • 摘要: 输入性疟疾已是我国疟疾防控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对入境人员进行疟疾快速筛查是急需解决的难题.蛋白质芯片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通量筛选和诊断,本研究尝试构建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蛋白芯片用于恶性疟疾的快速检测.采用聚乙二醇高分子处理的特异性吸附表面,以恶性疟疾特异性抗原富组氨酸蛋白Ⅱ (Histidine-rich protein Ⅱ,HRP2)作为捕获探针,建立疟疾的微阵列芯片,并对芯片的最佳抗原固定浓度,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以及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该芯片可成功应用于恶性疟疾的筛查,具有无标记、即时快速的特点,与荧光定量PCR法相比,两种方法在敏感度和特异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为一步研制疟疾分型鉴定蛋白质芯片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对入境人员进行疟疾快速筛查.
    • 蔡苏娜; 李强; 周慧; 许雨墨; 宋静; 甘超; 戚之琳; 齐世美
    • 摘要: 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白杨素抗炎抗氧化作用中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0、5、10、15、30、60、120、240μg/mL白杨素处理RAW264.7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白杨素预处理细胞2 h,加入脂多糖(100 ng/mL)分别刺激0、10、30 min,1、2、4、8、16 h,运用蛋白质芯片进行相关信号分子的筛选.用白杨素(10、30、60μg/mL)孵育细胞2 h后,加入脂多糖刺激18 h,ELISA法检测IL-6,MCP-1和TNF-α的释放量;Griess法检测NO浓度;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ROS水平.设立空白对照组,白杨素(60μg/mL)单独处理组,脂多糖(100 ng/mL)单独刺激组,以及白杨素和脂多糖联合处理组,RT-PCR法检测iNOS和COX-2的mRNA的表达量.分别用脂多糖(100 ng/mL),N-乙酰-半胱氨酸(NAC)(20μmol/L)或白杨素(10、30、60μg/mL)单独或共处理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通路p-AKT、p-PRAS40、p-mTOR、mTOR、p-P70S6k、p-S6RP、S6RP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杨素剂量在60μg/mL内,对细胞活力基本无影响(P>0.05);白杨素能够降低脂多糖刺激诱导的IL-6,MCP-1,TNF-α和炎症介质NO的释放量(P<0.01),抑制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1);蛋白质芯片筛选结果提示,脂多糖能够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而白杨素抑制其信号分子的活化,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蛋白质芯片的结果(P<0.01);白杨素显著下调内源性ROS的生成;运用NAC清除细胞内ROS后,炎症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量下调(P<0.05),而AKT/mTOR通路的活化被阻断(P<0.05).结论 白杨素通过抑制上游信号分子ROS的合成,进而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核糖体的翻译过程,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发挥抗炎作用.
    • 杨健; 周晶晶; 周佳; 朱雪泉; 孙作厘
    • 摘要: 目的 探讨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91例作为抑郁症组,另选取同期从社会招募的9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悬浮芯片技术检测受试者血浆中31种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不同炎症因子对于抑郁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抑郁症组21.98%的患者有家族史.31种炎症相关因子只有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在抑郁症组中低于对照组(P<0.05).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联合诊断抑郁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42(95%CI 0.561~0.723),敏感度为47.2%,特异度为80.9%.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浆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明显降低,可作为抑郁症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但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徐建新; 吕胜启; 朱涛; 方登攀
    • 摘要: 目的 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弱精子症患者精浆中的相关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45例弱精子症男性患者和3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精液样本,离心获得精浆,运用CM10芯片结合蛋白组学技术对两组精浆样本进行检测,筛查蛋白质峰,经过归一化处理,比较两组间蛋白质图谱表达差异.结果 在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50000Da范围内,CM10蛋白质芯片上共检测到118种有差异的蛋白峰,其中4种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精子症组较正常生育男性精浆蛋白质相比,弱精子症组有2处蛋白峰表达降低(P<0.05),其蛋白质质荷比(M/Z)为6811.14、15520.4;弱精子症组较正常组有2处蛋白峰表达增高,M/Z为2760.30、14772.0.结论 弱精子症患者精浆中差异蛋白质的发现,其含量变化对探究弱精子症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郭姗姗; 李赛洋; 林永豪; 胡会; 李玲玲
    • 摘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手段研究各种生物学过程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趋势.而差异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整理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简要概述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如差异凝胶电泳技术、同位素代码标记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的近期发展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