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膀胱灌注

膀胱灌注

膀胱灌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1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9442篇;相关期刊51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现代护理论坛、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膀胱灌注的相关文献由439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艳、王涛、乔够梅等。

膀胱灌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1 占比:8.1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9442 占比:91.79%

总计:21182篇

膀胱灌注—发文趋势图

膀胱灌注

-研究学者

  • 刘艳
  • 王涛
  • 乔够梅
  • 王丽
  • 王伟
  • 刘敏
  • 叶章群
  • 曾甫清
  • 杨罗
  • 付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浩贤; 凌峰; 黄军成; 莫方胜; 罗裕春; 陈洪铭; 赖本辉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6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实施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指标。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23±2.46)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9.32±1.06)d。其中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尿道狭窄情况,占比5.00%,后经定期扩张治疗后痊愈,其余57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4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占比68.33%;15例患者偶尔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占比25.00%,经复查后膀胱镜黏膜恢复正常;4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占比6.67%,其中3例患者于术后6~12个月发生非灌注后血尿症状,1例患者无症状定期复查,经膀胱镜检查发生复发类型为原位复发,经活检病理确认后再次对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并且于术后为患者更换灌注药物,之后对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 李国栋; 马晓; 倪梦嗔
    • 摘要: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术后根治性调强放疗中膀胱灌注指导和精准定时饮水对膀胱充盈稳定性的效果。方法收集接受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膀胱灌注指导,观察组除了给予膀胱灌注指导外,在治疗前行精准定时饮水干预和充盈训练。观察两组第1次放疗前及第1次放疗后的饮水量、尿量、膀胱充盈稳定性及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放疗前饮水量少于对照组,放疗结束时尿多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膀胱充盈稳定性好14例(63.64%),观察组膀胱充盈稳定性好21例(95.45%),观察组膀胱充盈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放射性肠炎0级14例,1级6例,2级2例;观察组放射性肠炎0级21例,1级1例;两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精准定时饮水干预和膀胱充盈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膀胱充盈稳定性,在预防放射性肠炎方面优势明显。
    • 王卫妮; 马显红
    •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护理模式在膀胱灌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膀胱灌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开展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道狭窄、膀胱刺激征、胃肠道反应、尿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灌注患者展开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林宝东; 吴紫扬; 黄炎松; 林嘉玲
    • 摘要: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在膀胱肿瘤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73例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块状切除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诱导及维持灌注,观察组77例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块状切除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以及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2、IFN-γ水平、KPS评分高于对照组,VEGF以及术后灌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肿瘤患者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块状切除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可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 谭斌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46例患者参与临床试验,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23例。给予对比组单一膀胱灌注治疗,给予观察组中药干预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密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2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复发率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治疗中应用中药联合膀胱灌注方案可取得显著效果,既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又能避免灌注不良反应,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王鹏岩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因子水平。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6,P=0.6923);试验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CD3^(+)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患者可更有效抑制其机体炎症反应,纠正免疫失衡,降低患者疾病复发风险,且不影响安全性。
    • 陈保春; 田龙江; 刘利峰; 王晓鹏; 郭岩松
    • 摘要: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灌注联合2μm激光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观察组(45例)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联合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住院、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及尿液核基质蛋白22(NMP22)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和肿瘤进展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住院、尿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XCL5及尿NMP2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进展率低于对照组,无复发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联合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可降低血清CXCL5及尿NMP22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胡泽琳; 陈爱荣; 王春亮
    •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癌症,一线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最常见的预防复发和进展的方法是通过膀胱内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药物。然而,费用昂贵、不同程度的药物相关副作用及人群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膀胱癌的协同药物。目前,二甲双胍抗肿瘤研究的流行病学、体内外实验研究已成为新的方向和学术热点。本研究综述二甲双胍减少糖尿病患者膀胱肿瘤的患病及复发风险,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生长,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等抗肿瘤的相关机制及二甲双胍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期望为二甲双胍防治膀胱肿瘤的深入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杨洁; 郝晶; 谷孝靖; 李林
    • 摘要: 目的:探讨PERMA干预模式对膀胱癌化疗病人负性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2月在唐山工人医院泌尿外科和唐山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灌注化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4例病人。对照组采用泌尿系统疾病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案。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病人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总体幸福感。结果:两组病人SAS得分及SDS得分随时间变化先升高后下降,GWB得分随时间变化大致先下降后升高,SAS得分、SDS得分、GWB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案能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 于泳
    • 摘要: 目的通过膀胱灌注两种黏膜保护剂戊聚糖多硫酸钠(pentosanpolysulphate,PPS)及透明质酸联用替代葡萄糖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层,研究大鼠膀胱间质炎模型中大鼠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肥大细胞(mastcells,MC)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成年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IC组,干预IC1组,干预IC2组,干预IC3组,每组6只。空白组:经尿道膀胱灌注生理盐水,不做任何处理。IC组:经尿道膀胱灌注硫酸鱼精蛋白、脂多糖、氯化钾溶液,排尽药物后用磷酸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冲洗。干预IC组:C1组(联合用药组)在IC组的基础上,拔除尿管4 h后应用透明质酸、PPS;C2组(透明质酸组)在IC组的基础上,拔除尿管4 h后应用透明质酸;C3组(戊聚多硫酸钠组)在IC组的基础上,拔除尿管4 h后应用PPS。1周后处死3组大鼠,取膀胱组织送病理。结果空白组膀胱黏膜和黏膜下层都无破损,IC组及IC干预组膀胱黏膜均可以看出明显损坏,且黏膜层存在连续性破损伴黏膜下层脱落的情况,组内大鼠可以明显看出膀胱壁组织存在大面积的出血、充血情况。空白组膀胱黏膜固有层(2.64±1.02)/HP逼尿肌(0.99±0.63)/HP、浆膜层(2.36±0.97)/HP与IC组相比MC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MC观察研究发现,空白组膀胱黏膜处有较少MC存在,IC组MC有明显增生出现,而不同方式干预的3个干预组膀胱黏膜也发生较明显的MC增生情况,且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G替代的黏膜保护剂能够降低大鼠的炎症反应,即减少大鼠膀胱黏膜及膀胱肌层MC。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