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74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67830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首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国际学术会议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相关文献由1937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够梅、杏玲芝、吴开杰等。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67830 占比:99.92%

总计:968576篇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发文趋势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研究学者

  • 乔够梅
  • 杏玲芝
  • 吴开杰
  • 张华
  • 王刚
  • 范晋海
  • 贺大林
  • 何峰
  • 刘俊江
  • 张海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柏松; 陈锦华; 陈剑晖; 周凯; 罗炜; 郑松
    • 摘要: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行二次电切手术的意义,以及影响肿瘤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20年3月接受二次电切的NMIBC患者10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及术后初次复发时间,通过χ^(2)检验、Ridit分析、Log-rank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二次电切术后肿瘤残留阳性率为28.2%(29/103),其中Ta期阳性率为23.1%(6/26),T_(1)期为29.9%(23/77);单发肿瘤二次电切阳性率为30.2%(13/43),多发肿瘤为26.7%(16/60);2例初次电切为Ta期的病例,二次电切上升为T_(1)期。随访结束时,共有18例复发,其中3例进展为肌层浸润膀胱癌,已行根治手术。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多发是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二次电切有助于清除NMIBC患者初次电切术后的残留肿瘤,从而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进展;肿瘤多发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 佟江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60例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住院指标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52.29±10.53)ml,少于对照组的(94.39±28.6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P=0.554>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能够达到与开放性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微创优势,患者术后疼痛轻、出院早、恢复快。
    • 钟辛; 李方; 李冠奕; 许晖; 吴上超; 牛文斌; 杨增祥; 袁源湖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入院治疗的膀胱癌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运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对照组运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复发率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冲洗所需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但对照组IL-6、IL-10、TNF-α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电切术均可用于非肌层膀胱肿瘤的治疗,铥激光整块切除术后并发症较低,对炎症因子水平影响较小,术后复发率较低。
    • 王鹏岩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因子水平。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6,P=0.6923);试验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CD3^(+)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患者可更有效抑制其机体炎症反应,纠正免疫失衡,降低患者疾病复发风险,且不影响安全性。
    • 刘华; 李松鸽; 张刘彦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8例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7天,两组患者SOD、GSH-Px、VEGF、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P﹤0.01),MDA、IGFBP3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SOD、GSH-Px、IGFBP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DA、VEGF、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尿道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明显改善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稳定氧化应激指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与开腹手术治疗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 王卫妮; 姚敏
    • 摘要: 目的探讨递进式目标护理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递进式目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膀胱痉挛程度及应激指标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并发症情况、运动情况、治疗情况、心理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轻度、重度膀胱痉挛占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递进式目标护理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中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徐洪宇; 周婉; 崔传威
    • 摘要: 目的:探讨围术期专科质控康复护理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0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围术期专科质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住院时间、手术费用、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NRS评分、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各项营养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专科质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疼痛,缩短膀胱冲洗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改善患者营养水平,在保证住院疗效的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杨庆良; 陈志峰; 王军; 张海芳
    • 摘要: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NMIB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TURBT治疗。术后随访2年,统计患者复发情况,根据结果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168例NMIBC患者有34例出现复发,占比为20.24%(34/168)。未复发组中再发、T1分期、肿瘤低分化、多发肿瘤占比均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状况为再发、T1分期、肿瘤低分化、多发肿瘤是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NMIBC患者TURBT术后仍有一定复发情况,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再发性肿瘤、T1分期、肿瘤低分化、多发肿瘤。
    • 陈文强; 李俊; 杨丁源; 王寓; 邱明星
    • 摘要: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静脉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基础上局部加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TURBT治疗的123例膀胱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止血药物用药途径的不同,分为局部组45例,静脉组34例,联合组44例。对比三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尿液转清时间、带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24 h下腹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膀胱痉挛症状评分、血红蛋白(Hb)下降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带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24 h膀胱痉挛症状评分、术后Hb下降值均明显短于全身组和局部组(P0.05)。结论在TURBT术后,静脉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同时局部使用矛头蝮蛇血凝酶能减少术后出血,缩短带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减轻下腹部疼痛感受,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
    • 刘耀; 邵绍丰; 李嘉诚; 蔡江怡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电切术(HOL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短、中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2月本院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39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实验组行HOLBT。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TNF-α、IL-6、IL-10水平,随访2年,对比两组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天血清TNF-α、IL-6水平较术前升高,IL-10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实验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HOLBT,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膀胱冲洗及尿管留置时间,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且对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