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膀胱肿瘤
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1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79575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当代医药、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2010年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男科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等;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相关文献由46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伟、关云哲、刘军等。
浅表性膀胱肿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9575篇
占比:99.96%
总计:479762篇
浅表性膀胱肿瘤
-研究学者
- 徐伟
- 关云哲
- 刘军
- 刘锟为
- 叶敏
- 周元亮
- 姚远
- 崔桂花
- 张志华
- 张朝晖
- 张楠
- 张选满
- 朱明达
- 朱翮嘉
- 李如亮
- 李容杭
- 李春平
- 杨勇
- 杨明辉
- 杨爱东
- 王焱旻
- 胡新红
- 蔡松良
- 赵延春
- 邓声治
- 丁光海
- 丁勍
- 丁强
- 万建省
- 乐洋
- 乔庐东
- 乔新
- 乔羽
- 买合木江·肉孜
- 于安仲
- 于洋
- 付琳
- 任鹏
- 伍骏锋
- 何利华
- 何国伟
- 何江波
- 余承洸
- 余金良
- 党向阳
- 冯东
- 冯伟
- 冯岗
- 冼杰
- 刘世学
-
-
孙勉勤
-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选择60例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入组成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选择的不同均分为两组,分别是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0人和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实验组30人,通过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治疗之后,将手术的时间长短、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的时间长短明显比对照组的短、术中的出血量比对照组的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的低,两组以上三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更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的优点,值得使用并推广.
-
-
吕建阳;
李振国;
陈林;
张文;
刘殿刚
-
-
摘要: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对老年浅表性膀胱肿瘤(SB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患者复发风险、生存时间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进行TURBT术的SBC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柔比星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联合组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时间、近期疗效、血清学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E-钙粘素(E-cadherin)、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CA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个月,联合组患者累计复发率低于吡柔比星组(P<0.05).联合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高于吡柔比星组(均P<0.05).联合组sICAM-1、FGF、MMP-2、MMP-9、VEGF水平均低于吡柔比星组,E-cadherin、hepaCAM水平均高于吡柔比星组(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临床收益率均高于吡柔比星组(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吡柔比星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可降低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
-
-
周元亮
-
-
摘要:
目的探究浅表性膀胱肿瘤实施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的疗效。方法将该院自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2例。参照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aFGF为(6.28±0.72)pg/L、bFGF为(7.24±0.95)pg/L、VEGF为(20.21±2.63)pg/L,低于参照组的(11.25±1.12)、(12.83±1.49)、(31.85±3.95)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1、20.501、15.896,P<0.00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参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3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参照组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0.007)。结论经尿道电切术与吡柔比星灌注联合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
周元亮
-
-
摘要:
目的 探究浅表性膀胱肿瘤实施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自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2例.参照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aFGF为(6.28±0.72)pg/L、bFGF为(7.24±0.95)pg/L、VEGF 为(20.21±2.63)pg/L,低于参照组的(11.25±1.12)、(12.83±1.49)、(31.85±3.95)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1、20.501、15.896,P<0.00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参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0,P=0.03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参照组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2,P=0.007).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与吡柔比星灌注联合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
周宇
-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的疗效.方法:以2020年1月到2020年1月收诊的77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48.4±10.2)min,手术中没有出现膀胱穿孔.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其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33.89%.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方案效果比较理想,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治疗时间短,手术没有出现并发症,复发率比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
-
开凯;
汤海;
郭一俊;
沈俞;
周任远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8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电切术组(37例)和等离子整块剜除术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管时间、膀胱穿孔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膀胱功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等离子整块剜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电切术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短于电切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PCT、CRP、TNF-α、SOD、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PCT、CRP、TNF-α、SOD水平均明显上升,Cor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等离子整块剜除术组患者PCT、CRP、TNF-α、SOD水平均明显低于电切术组,Cor水平明显高于电切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两组患者IPSS评分、Qma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不影响患者膀胱功能,且有着一定的安全性.
-
-
李东风;
陈燕忠;
韩军
-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盐酸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盐酸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年和2年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术后12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3,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年和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5.71%和20.00%;研究组分别为2.85%和5.71%,在治疗后2年的复发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8,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盐酸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可减少灌注不良反应,同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
-
邹如雄
-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浅表性膀胱肿瘤病人,时间:2017-12~2019-12,样本量为78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分配所有病人。予以对照组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发热、膀胱刺激、尿路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情况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2例,较对照组总发生9例少,统计学差异显著;观察组残余尿量为(17.82±1.68)mL、最大尿流率为(17.29±1.61)mL/s、IPSS评分为(6.25±0.61)分,与对照组作对比,统计学有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29±4.14)min、术中出血量为(8.65±0.82)mL、住院时间为(4.72±0.45)天,与对照组作对比,统计学有意义(P <0.05)。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病人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能减少创伤,促使膀胱功能快速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应用价值较高。
-
-
-
-
-
汤正岐;
郑超;
殷峰彦
- 《第四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气化电切加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rn 方法:对154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1.0-2.0cm 正常膀胱粘膜,深达浅肌层。手术切割完毕,用无菌蒸馏水多次灌注冲洗膀胱,术后第一周用丝裂霉素C(MMC)3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4周1次,卡介苗(BCG)120mg 灌注膀胱,持续1年以上。rn 结果:本组15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穿孔,出血量较少,均未输血。术后无尿路感染、继发性出血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联合灌注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血尿、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下降。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7年,复发21例,复发率13.6%,均行再次气化电切治疗。rn 结论:经尿道气化电切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易于掌握及推广。
-
-
张国颖;
雷永虹;
王启林;
秦扬;
赵斌;
白宇;
杨勇;
杨宏
- 《“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rn 研究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rn 方法:rn 选取70例首次接受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周进行1次灌注治疗,6周后延迟至每月1次,治疗1年,观察组术后5周左右进行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后续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大量出血、电切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rn 结果:rn 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仅有8例患者复发,占2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8.5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rn 与传统的电切术相比,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肿瘤的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
杨长庆;
刘滴;
杨佐炎;
易飞;
邓国;
王良;
李博;
伍骏锋;
吴才丽;
詹文
- 《“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rn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rn 对9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的方式,运用钬激光(HOLBT)治疗40例、选择性绿激光(PVBT)治疗32例、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治疗22例,对三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术中操控准确度、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手术时间、术后继发出血、肿瘤复发等指标进行比较.rn 结果:rn 三种手术方法对膀胱表浅性肿瘤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OLBT组及PVBT组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PKR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8例,其中膀胱穿孔2例.术中出血及术后继发出血情况:PKRBT组>HOLBT组>PVBT组.术中操控准确易控:PVBT组优越HOLBT组及PKRBT组.较小肿瘤(直径<2cm)手术时间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大肿瘤(直径大于2cm)手术时间PKRBT组明显优于HOLBTA组PVBT组(主要是肿瘤组织清除时间).rn 结论:rn 浅表性膀胱肿瘤PVBT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较HOLBT和PKRBT更好,尤其在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越性.
-
-
张捷
- 《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应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出血少、手术速度快、患者痛苦小、康复快、安全性大等优点,但接受手术的患者多数年龄较大、应变能力差,常存在有显性或隐性的疾病,因此,手术室护士在术中如何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作好各项监护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