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11874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家庭保健、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 等;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文献由721位作者贡献,包括寿建忠、张国辉、李志辉等。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11874 占比:99.96%

总计:612102篇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发文趋势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研究学者

  • 寿建忠
  • 张国辉
  • 李志辉
  • 郑清友
  • 何龙
  • 关亚伟
  • 刘鹏飞
  • 常鸿志
  • 张小玲
  • 张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婷; 毛思纯; 严樱菊; 沈玲
    • 摘要: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尿流改道术后夫妻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输尿管皮层造口术或回肠代膀胱术的142例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夫妻间癌症相关沟通量表(CRCP)评估夫妻支持现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MIBC尿流改道术后夫妻支持现状的相关因素。结果MIBC尿流改道术后患者CRCP总分为(16.77±5.46)分,提示中度异常。医保类型、尿流改道时间、社会支持量表总分、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是影响MIBC尿流改道术后夫妻支持现状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MIBC尿流改道术后夫妻支持现状存在中度异常,医保类型、尿流改道时间、社会支持量表总分、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 杨庆良; 陈志锋; 王军; 张海芳
    • 摘要: 目的观察钬激光剜除术联合辅助化疗及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T2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行钬激光剜除术联合辅助化疗及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的42例T2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分析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5.17±8.28)min,术中出血(10.26±3.27)mL,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及尿外渗发生;术后辅助化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骨髓抑制52.38%、消化道症状73.81%、脱发14.29%、其他并发症19.05%,无致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膀胱热灌注化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排尿刺激症状26.19%、肉眼血尿7.14%、泌尿系感染16.67%、其他并发症11.90%。术后随访12个月时,共5例患者在非手术部位发生复发,复发率为11.90%。结论钬激光剜除术联合辅助化疗及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T2期膀胱癌安全、有效。
    • 林宝东; 吴紫扬; 黄炎松; 林嘉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复发17例,复发率为18.8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是否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0 mm、肿瘤数目≥8个、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肿瘤分期T_(3)-T_(4)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肿瘤直径≥30 mm、肿瘤数目≥8个、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肿瘤分期T_(3)-T_(4)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是保护因素。
    • 施鸿金; 范志楠; 阳晶; 王金成; 陈树文; 张劲松; 王剑松
    • 摘要: 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标准治疗方式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新辅助免疫治疗已逐渐用于MIBC的治疗。ICIs可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结合发挥抗肿瘤作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等ICIs单药用于MIBC新辅助免疫治疗效果较好。ICIs可联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化疗、放射治疗(RT)等用于MIBC新辅助免疫治疗中。Nivolumab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Ipilimumab联合用药可提高MIBC患者RC治疗后PCR。Durvalumab与Tremlimumab联合治疗后MIBC患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轻。Nivolumab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存在协同抗肿瘤作用,治疗后客观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轻。Nivolumab联合RT的MIBC新辅助免疫治疗可降低患者肿瘤分期,促进免疫源性细胞凋亡及免疫标记物表达,改善患者预后。ICIs用于MIBC新辅助免疫治疗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疲劳、瘙痒、腹泻和皮疹等。
    • 董兴; 陈继峰
    •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筛查是常见的诊断方法,膀胱镜检查是金标准,确定临床分期依靠计算机扫描尿路造影(CTU)和病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以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为主,部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结合新辅助化疗实现保留膀胱功能,可以取得与膀胱全切术相近的肿瘤学预后。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风险主要与组织病理分期、分级相关。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术式,原位新膀胱术是一种可提供维持长期功能的优良尿流改道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仍是简单和安全的尿流改道术式。本文就膀胱癌诊断、筛查方法、手术指征、治疗方法及术后管理等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王秋红; 左书强; 刘坤龙; 齐艳
    • 摘要: 目的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1例,统计1年生存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等信息,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71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8.73%(63/71)。肿瘤直径、肿瘤数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有无术后辅助放化疗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的影响因素(P3 cm、淋巴结转移、肿瘤多发是患者术后1年生存的危险因素,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是术后1年生存的保护因素(P3 cm、淋巴结转移、肿瘤多发是患者术后1年生存的危险因素,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是术后1年生存的保护因素,临床在采用根治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时可据此实施防控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
    • 摘要: 研究共纳入了1370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其中353名(26%)接受了新辅助化疗。经过27个月的中位随访,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74%vs.57%,P<0.01)、3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83%vs.73%,P=0.03)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64%vs.48%,P<0.01)均更高。在单因素分析中,新辅助化疗是更高的总生存率、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预测因素,但在多因素分析中不是。
    • 王巧丽; 阚泽文
    • 摘要: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易多发,易复发,生存率低,并发症多,与吸烟、职业接触芳香烃、引用水、辐射暴露、染发剂等因素相关。膀胱癌按照肿瘤侵犯范围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rcinoma,NMIBC)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ule invasive bladder carcinoma,MIBC)。NMIBC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依据风险等级,可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不同时间间隔的全剂量膀胱内卡介苗灌注免疫治疗、膀胱内化疗等[1]。MIBC侵及肌层及其以上(pT2-pT4期),推荐使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尿道改道方式,手术耗时长、切除范围广,术后恢复时间长[2]。因此术前对膀胱癌进行精准分期非常重要。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SCTU)已广泛应用于膀胱癌的术前诊断。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探讨肿物基底长度在NMIBC组与MIBC组是否存在差异,区别于传统的肿物长径的测量方法,肿物基底长度较肿物长径相比,不受空间限制,更能代表肿物的生长状况。除此之外,探讨2组肿物强化CT差值是否存在差异,也是本文的创新点。
    • 陈思婷; 魏媛; 斯热努尔·艾合买提; 逯宋梅; 热米拉·艾海提; 张瑞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GC方案新辅助化疗2~3个周期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9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与单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62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1∶1)匹配,成功匹配39对。计算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病理降期率,并分析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计算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析OS、PFS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后39例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较化疗前缩小[(2.92±1.65)cm vs(2.34±2.29)cm,P=0.047],临床缓解率为46.2%,病理降期率为51.3%。新辅助化疗患者与单纯手术患者的1、2和3年OS和P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浸润淋巴脉管是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39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后出现Ⅲ~Ⅳ度不良反应有4例(10.3%)。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GC方案新辅助化疗能缩小肿瘤体积,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和病理降期率。GC方案患者耐受良好,是临床上安全的膀胱癌新辅助化疗方案。
    • 毕永启; 邢影; 朱玉清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对氧化应激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诊治的8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全切组)和膀胱部分切除术(部分切除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7 d氧化应激反应[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预后(并发症、术后1 a复发率)情况。结果 部分切除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全切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切组(P0.05)。结论 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相较于膀胱全切术,创伤小,有利于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