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膀胱癌
浅表性膀胱癌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47701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实用癌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四届学术大会等;浅表性膀胱癌的相关文献由854位作者贡献,包括伦雪萍、刘文政、崔庆明等。
浅表性膀胱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7701篇
占比:99.92%
总计:448046篇
浅表性膀胱癌
-研究学者
- 伦雪萍
- 刘文政
- 崔庆明
- 张晓童
- 朱刚
- 李健
- 沈建强
- 闫伟
- 马庆欢
- 于永刚
- 于管天
- 付水
- 任启明
- 任涛
- 何毅
- 冯友亮
- 凌锋
- 刘为池
- 刘刚
- 刘平
- 刘涛
- 刘黎涛
- 刘龙
- 删蒋
- 向军
- 吴万青
- 吴军
- 周鹏
- 姜睿
- 孙颖浩
- 安宇
- 宋立军
- 师磊
- 廖松柏
- 张元芳
- 张芳
- 徐卫东
- 曹沪春
- 曾敏
- 曾翔
- 朱良振
- 李小金
- 李映川
- 李跃
- 杨伟
- 杨增悦
- 杨庆
- 杨菲
- 毕缓
- 汪全安
-
-
刘耀;
邵绍丰;
李嘉诚;
蔡江怡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电切术(HOL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短、中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2月本院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39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实验组行HOLBT。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TNF-α、IL-6、IL-10水平,随访2年,对比两组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天血清TNF-α、IL-6水平较术前升高,IL-10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实验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HOLBT,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膀胱冲洗及尿管留置时间,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且对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
-
林巧威;
李龙辉;
黄铭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结合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TURBT治疗)和观察组(30例,TURBT术后24 h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前8周,1次/周,后改为1次/月,用药至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血清VEGF、FGF、sICAM-1水平,术后2年生存情况,术后1、2年的复发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血清VEGF、FGF、s ICAM-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使用TURBT术结合吡柔比星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促进患者疾病缓解,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
-
曹静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的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QOL)自评量表评估]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血清VEGF、FGF、sICAM-1及MM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QOL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出院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异常生化指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
-
桂琦;
黄雪强;
张奎;
刘太阳;
文秀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和表柔比星在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热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两组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表柔比星和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瘤标志物[重组人Dickkopf蛋白1(DKK1)、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膀胱癌特异性量表(BCI)]。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sICAM-1、sVCAM-1、CRP、DKK1、CYFRA21-1、VEGF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ICAM-1、sVCAM-1、CRP、DKK1、CYFRA21-1、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BCI量表各领域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BCI量表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后表柔比星和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热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高效杀灭肿瘤细胞,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术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
-
张红伟
-
-
摘要: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7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DK1)]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8例,缓解率为54.29%,控制率为77.14%;实验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6例,疾病进展2例,缓解率为77.14%,控制率为94.29%。实验组的缓解率与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EGF、DD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D3+(71.54±7.03)%、CD4+(46.12±3.87)%、CD8+(23.78±5.00)%、CD4+/CD8+(1.16±0.14)均优于对照组的(63.23±6.34)%、(31.65±3.01)%、(30.51±4.03)%、(0.83±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值得推行。
-
-
顾德伦
-
-
摘要: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SBC)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有效性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SB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在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倒入40 mg丝裂霉素后灌注,1次/周,连续治疗8周后,改为1次/4周,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在5%的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倒入30 mg吡柔比星后灌注,时间、频率、疗程均同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前MMP-9、VEGF和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MP-9、VEGF和sICAM-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应用于SBC患者中效果较好,能抑制肿瘤的扩散和侵袭,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
-
-
刘猛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TURBT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优于开腹膀胱肿瘤切除术,能够减轻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其生命质量.
-
-
冯友亮
-
-
摘要:
目的:分析等离子电切术后二次电切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首次接受电切术后,单纯使用丝裂霉素实施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首次进行等离子电切术之后1个月利用同样的方式于肿瘤原发位置再次开展电切术.对比两组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G2、G3级肿瘤复发率以及总体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来讲,为其开展经尿道二次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
强永春;
李佳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老年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摸球法将82例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在TURBT术后,分别给予吡柔比星、吉西他滨实施膀胱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同时期肿瘤标志物与相关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0.4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TURBT术后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延缓患者病情发展进程,降低肿瘤细胞活力,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复发率较低.
-
-
冯友亮
-
-
摘要:
目的 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8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以及观察组86例.对照组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疾病.观察组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疾病.分析结果.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手术进行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5年内疾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来讲,为其开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手术历时短,出血量低,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
-
曾晔;
赖海标;
钟亮;
黄智峰;
吴松;
李森;
赖伟业
- 《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30例膀胱癌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术后两周起定期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基础上,于术后1周开始给于十全大补丸(北京同仁堂,国药准字Z11020069),9 g/次,3次/d,共6月。结果:治疗组无肿瘤复发23例,7例复发,复发率为23.3%,无1例患者死亡,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膀胱癌正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重要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