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5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一次学术会议
2015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一次学术会议

2015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一次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5-10

主办单位:;湖南省水产学会;;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会议文集:2015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对人体有温补健身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小的养殖热潮.我县从2008年开始把发展泥鳅养殖作为全县渔业发展的重点,先后推广了稻鳅、藕鳅、小网箱养殖等模式,并已建成两个规模化泥鳅繁殖场.为了探索更多的养殖方式,2012潼南县水产中心在其试验示范场进行了虾池套养泥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本文依据稻虾共生、生态互补的原理,对稻虾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病害防治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对正在进行稻虾种养的农户给予提示.
  • 摘要:自EM技术问世以来,已经在养殖、环保、种植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EM生物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EM菌中,具有多种多样功能广泛的的细菌依靠相互间协同作用,增殖关系形成一个组成复杂、结构稳定的微生物群落,能迅速分解有机物,并代谢出抗氧化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而它在种植业、养殖业和环境保护领域都能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几种代表性的微生物如:1.光合细菌类,利用太阳能将硫氢或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和CO2、氮等混合在一起合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类,生物活性物(激素)等,从而提高产品质量;2.醋酸杆菌,是氮素合成中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它从光合作用微生物中摄取糖类、固定氮,然后将固定的氮部分作为养分,部分再还给光音细菌,醋酸杆菌和光台细菌形成共生结构;3.放线菌,将光合细菌生成的氮素作为基质使放线菌数目增加,放线菌对有机物有很强的降解能力,部分高温放线菌能耐55~65°C的高温,放线菌能生成抗生系,可增强动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性;4.乳酸菌。将摄取光合细菌生产的物质,分解在常温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使未腐烂的有机物发酵,转化成有效的养分;5.酵母菌。可产生出促进细菌分裂的生物活性物质,同时,酵母菌还对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增殖的基质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冬去春来,由于越冬冻伤或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的机械损伤,及越冬后,鱼类经过漫长的越冬期,脂肪消耗较大,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而同时鱼塘各种水生生物繁殖加快,危害鱼类的病菌寄生虫开始呈蔓延传播之势,因此,春季是淡水养殖鱼类鱼病多发季节.春季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全年渔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本文将重庆地区春季影响最为严重的四类鱼类多发疾病——暴发性出血病,小瓜虫病,水霉病,肠炎病的症状、治疗及春季池塘常规范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 摘要: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俗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通过三组鳜鱼精养塘对不同苗种来源及苗种疫苗免疫养殖模式、方式试验比较和探讨,以及周边精养塘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流行病学调查,南方鳜鱼苗种养殖发病死亡率高达36.8%以上,长江亲本繁殖的后代苗种养殖发病率为7.9%以上,而南方鳜鱼苗种养殖在病害流行季节前15-20天,通过疫苗注射,养殖发病死亡率显著减少,尤其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有较强的抗病力.江苏省鳜鱼养殖近年来发展较快,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濒发,发病死亡率极高,已成鳜鱼养殖持续发展的瓶颈,采用疫苗注射方式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免疫在江苏省尚为首例,因此,积极开展鳜鱼病害检疫,改良鳜鱼苗种,推动鳜鱼疫苗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是发展鳜鱼健康、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 摘要:2013-1014年进行了罗氏沼虾池套养泥鳅试验,苗种放养分为两种:一种为放养鳅种,规格230尾/Kg,放养量2413尾/亩-5270尾/亩;另一种为放养亲鳅,规格40尾/Kg,雌雄比例1∶1,放养量为40尾/亩-45尾/亩.平均每667m2收获罗氏沼虾265kg、泥鳅27kg,纯效益5133元.罗氏沼虾最高产量580kg/667m2,最低产量("铁壳虾")183kg/667m2,泥鳅最高产量57kg/667m2,最低产量13kg/667m2.表现为罗氏沼虾产量较低时("铁壳虾")泥鳅产量较高,罗氏沼虾产量较高时泥鳅产量较低,两者相互弥补产量不足.该模式罗氏沼虾和泥鳅可发挥其不同的生态位效应,比单养罗氏沼虾效益提高800元/667m2.放养鳅种存在成本较大、来源不稳定的缺陷,与放养亲鳅相比效益无明显优势.
  • 摘要:近几年,鲫鱼鳃出血病给江苏省异育银鲫以及异育银鲫"中科3号"养殖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由于其病原为鲤孢疹病毒Ⅱ型(CyHV-2),传染快,死亡率高,目前又无有效防治药物,因此,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本试验采用的合理降低苗种放养密度、生态健康养殖是有效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也是发病快、传染性高的暴发性流行性病害,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又称虹彩病毒,也是鳜鱼养殖致命的杀手.本试验采用的合理降低苗种放养密度,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也是有效预防该病的方法之一.通过两个养殖品种混养苗种放养模式探索,利用两者苗种的不同放养时间和投喂的不同饲(饵)料品种,既有效控制了病毒性病害发生、流行,又实现了池塘健康、高产高效养殖,为江苏省淡水养殖主要品种异育银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鳜鱼养殖提供了新的养殖思路.
  • 摘要:广西大力发展水电水能,形成了许多库区.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江河大水面及其水生生物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丰富群众的菜蓝子,笔者于2012~2013年在广西梧州市长洲水利枢纽库区开展网箱草鱼健康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采取精饲料和青饲料配合投喂,力求营养均衡,根据草鱼的口裂大小投喂适口的青饲料,定量、定时投喂。在养殖中,应把好“三关”:一是放养关,二是免疫关,三是治疗关。
  • 摘要:本文从全雄黄颡鱼繁殖的催产药物、效应时间、雌雄配比、水温等方面对全雄黄颡鱼人工繁殖生产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繁殖技术的关键及存在问题.
  • 摘要:嵩明白鱼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催产效果好;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效果差.水温16°C时,受精卵孵化时间96小时,孵化积温1536度·小时。
  • 摘要:沙蚕是一种海产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行多毛目,沙蚕科,围沙蚕属.体呈长蠕虫形,体长27cm,体宽1cm,横断面为圆形或略扁,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蟥".[1]沙蚕被称为"万能钓饵"可用于垂钓,也可以作为鳗养殖及其他特种水产养殖业的配合饵料添加剂,同时在东南沿海地区沙蚕还是人的滋补食品,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日本利用沙蚕提取约物治疗恶性肿瘤在临床已有所突破;我国台湾认为沙蚕对补阴虚、平喘止咳有较好效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都对沙蚕的人工养殖和育苗做了大量的研究,养殖技术不断创新.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本人在广西钦州通过进行沙蚕无土化养殖环境水质的生物控制技术,成功地研发一套沙蚕无土化育苗和高效健康无土化养殖技术。
  • 摘要:红安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是典型丘陵地貌,全县有水面24.3万亩,笔者个人认为其中可养殖水面可达20万亩.红安这个山区县的渔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个方面,在这里还显得不够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无论就产值、面积还是从业人数,都不及我县大农业中其他产业.那么,我县渔业到底有没有发展潜力呢,笔者认为我县渔业还是大有前途的.要加强执法力度,为渔业生产保驾护航,打响品牌战,发展健康养殖大渔业,打好我县渔业娱字关,为渔民增收加动力,搞好渔业技术培训,壮大渔业生产队伍。
  • 摘要:休闲景观渔业是近年新常态下兴起的新型消费业态和重要民生产业,是渔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推进现代渔业、优化渔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从优化发展布局、彰显地域特色、保护渔业资源、创优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使现代休闲渔业步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活力强劲的良性健康轨道,从而促进现代渔业跨越发展.
  • 摘要:罗非鱼作为世界性的养殖品种,具有肉质好、肌间刺少、生长快等多种优势,近些年,罗非鱼主养区由于长期高密度养殖,病害频发,尤其是罗非鱼链球菌病来势汹汹,给整个产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内陆省份,罗非鱼相对于鲫鱼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也是池塘垂钓的一个重要品种,在湖南等内陆地区适当发展罗非鱼产业,将罗非鱼养殖产业由华南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有利于整个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可降低病害发生可能性,也可为养殖地区增加新的养殖品种,丰富群众膳食结构,提高养殖效益。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湖南发展罗非鱼养殖产业,需要注意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苗种,市场,养殖模式,管理和培训。
  • 摘要:本文通过对涟源市休闲渔业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涟源市休闲渔业发展起点低、经营模式落后、环境污染较严重、缺乏政策扶持等.并从发展生态渔业的生态效应、转变经营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涟源市发展现代休闲渔业的对策和建议.
  •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渔业发展前景可观.本文通过对山区休闲渔业类型、休闲渔业的市场行情分析及预测和发展休闲渔业的条件的阐述,借鉴了现有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展山区休闲渔业,要完善发展规划,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强化管理、制订优惠政策,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加强宣传,提高山区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以期对山区休闲渔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所帮助.
  • 摘要:近年来各种渔业养殖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养殖成本逐年增大,常规水产养殖效益连年下滑.本文通过对通海休闲渔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把现有的渔业资源、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合理利用,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渔业产业链,发展休闲渔业,为渔民、渔业创造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 摘要:长期以来,水产养殖专业由于一直采用统编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走多数学生厌学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专业实际需求出发,针对现状重新准确定位课程,筛选出适合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框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性教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近年来,休闲观光渔业在长沙市悄然兴起,发展迅速,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成为渔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针对我市休闲渔业发展问题,为落实省渔业工作部署,打造长株潭休闲渔业产业带,促进我市休闲渔业的长足发展,提出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回归“渔业”本位,做强“渔业”产业,严抓管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协会发展。
  • 摘要:石蛙学名棘胸蛙(paa spinosa)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蛤等,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生长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香爽口,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称,是湘西民间历代相传"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滋补强身珍贵野味,也是皮用、食用、药用为一体的特色新品种.本文介绍了石蛙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雌雄鉴别、繁殖习性等生物学特性,探讨了人工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养殖、成蛙养殖等养殖方法,最后提出了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 摘要:松浦镜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利用德国镜鲤第四代选育系(F4)与散鳞镜鲤杂交而成功选育得到的一个镜鲤新品种.据介绍松浦镜鲤与常规养殖的鲤鱼品种相比,具有体型完好、含肉率高、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易垂钓、易起捕,人工驯化程度高、养殖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2014年,重庆综合试验站按照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年工作要求,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入100万尾新品种松浦镜鲤水花在巴南、璧山、合川、潼南四个区县做了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示范面积50亩以上。其中璧山区和巴南区各30万尾,潼南县与合川区各20万尾。总体试验效果良好,尤以潼南县鱼种站的试验结果最具代表性,因其操作规范、记录详实、成本核算准确被选为本文论述主体。
  • 摘要: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鱼类发育遗传学研究团队历时10余年研发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于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据介绍:异育银鲫"中科3号"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寄生于肝脏造成肝囊肿死亡的碘泡虫病发病率低等特点.异育银鲫"中科3号"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经试验“中科3号”耐低氧,在标准化鱼池配备增氧机的条件下,亩产可达2000kg以上,适合搞密度养殖。通过在不同地区的养殖对比发现,在潼南县的养殖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体重、体长生长指标优于湘云鲫,而在璧山、巴南和合川的养殖中发现湘云鲫的生长指标优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分析原因可能是某些条件的改变产生了生长上的差异,有待进一步对比试验和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从各区县反映的情况看湘云鲫近两年来不知什么原因,生长优势已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不知是不是种质退化造成。从饵料系数来看,异育银鲫“中科3号”,经潼南县鱼种站养殖试验,净产异育银鲫中科3号744.6kg和湘云鲫112.2kg,用去“通威”牌32%以上粗蛋白的浮性鱼种饲料1100kg,饵料系数为1.28(天然饵料未扣除),按当时的价格饲料成本为5.38元/kg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异育银鲫“中科3号”能适应重庆的气候和养殖条件,与普通鲫鱼相比生长优势明显,在巴南和璧山区的试验对比中,同等情况下鱼种期间生长速度快近15%左右。与湘云鲫比较鱼种期间长势较为稳定,规格整齐,由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在体型、体色更接近本地鲫鱼,比起湘云鲫和湘云鲤更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高1-2元/kg,养殖效益相对较高,可以代替湘云鲫大面积推广。
  • 摘要:采用人工催产技术对42尾雄性及32尾雌性养殖的昆明裂腹鱼(Schizo thorax grahami)进行催产试验研究.结果如下:42尾雄性亲鱼顺利排精,32尾雌性亲鱼顺利排卵;对雄性亲鱼进行人工采精,获成熟精液360ml;对雌性亲鱼采用手术取卵,获成熟卵10.75L(50.20万粒);以干法和半干法授精,获授精卵27.10万粒,授精率53.98%;用瓶式自动孵化器孵化,孵化鱼苗11.32万尾,孵化率41.77%.
  • 摘要: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对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野生鱼种进行人工驯化养殖,并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工催产,进行干法授精,采用塑料大盆静水孵化或配置漂浮孵化盘微流水孵化方式,取得了驯养成活率达83.1%,繁殖受精率达95.3%,平均孵化率达78.3%,至2013年4月底孵化出鱼苗约18.7万尾的良好效果.
  • 摘要:近年来,我市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名特优水产养殖,养殖品种多样化,养殖方式规范化,养殖效益多元化,已逐渐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要以现代养殖技术为依托,以水产养殖协会和合作组织为主要发展形式,以鲜鱼、观赏鱼、鮊鱼为主导产品,科学建立从苗种培育、养殖生产到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名特优水产优势产业链,注重生态环境,保障质量安全,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产量,突出产品特色,提升市场占有力和竞争力,推进名特优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摘要: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期待,水产健康养殖已是水产业发展必然趋势,为切实达到生态、安全、高效的养殖目标,提高健康养殖管理水平,本文探讨了一条适合于长沙市水产健康养殖发展的管理模式,即:服务、宣传、监管"三品"模式,以服务为基础,宣传为引导,监管为抓手,推广健康养殖行为,规范安全生产方式.
  •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催生了部分物质生活已经丰富的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观赏鱼产业就是这种需求的产物,因此它必定会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而逐步壮大.在经济发达的城郊地区建立观赏鱼产业园,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纳入当地政府进行合理规划,利用现代营销服务平台和技术充分挖掘产业潜力,观赏鱼产业发展一定会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亮点.
  • 摘要:关于饮用水源类的东江湖,到底能不能放鱼或是放鱼好还是不放鱼好呢?本论文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其中不仅可以放鱼,而且通过科学放鱼能净化水质,达到鱼水和谐、鱼水互利、鱼水共赢目的,实现渔丰水好人满意.为此,将东江湖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总结成《湖南东江湖推广净水渔业技术的实践与思考》,旨在与同行交流、完善、提高,供参考与借鉴.科学投放鱼类品种,是实施净水渔业技术的物质基础准确掌控渔业规模,是发挥净水渔业技术的效果保障及时收获鱼类产品,是推广净水渔业技术的根本目的科学创新渔业方法,是完善净水渔业技术的唯一途径。
  • 摘要:水产品消费是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发现保障水产品消费安全需要从生产者、经营者、监管者及消费者等方面全面考虑,即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监管者应明确职责监管到位,消费者应积极主动参与,甄别真假信息,科学理性的对待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树立消费信心,进行生态消费,促进水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摘要:福建省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洋经济又是福建省发展的主要动力."十一五"以来,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工程建设、海上船舶运输、内陆和沿海工业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使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污染,污染渔业水域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一次污染可给当地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及渔业生产造成了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巨大损失.福建海洋与渔业司法鉴定中心自2006年建立以来,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已成为司法鉴定的主要案件之一,到目前为止已调查鉴定40多起较大的由污染或非污染引起的事故.海洋、内河及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发生时,如何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和鉴定,是案件的调解处理和最终诉诸法律时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承接案件的司法鉴定人,在接受污染事故这类案件的调查鉴定时,须掌握好比较关键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问题。
  • 摘要:社区支持渔业是一种籽消费者与渔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现代渔业生产方式,不仅能发挥其水产品供给功能,而且集休闲、生产、消费、食品安全等于一身,成为发展现代渔业的有力推手,成为促进渔业产业化发展,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社区支持农业的方法来定义社区支持渔业的概念,对社区支持渔业的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并分析社区支持渔业的功效,再就发展社区支持渔业的对策进行浅议.提出政府要有政策扶持,构建诚信体系,重视对渔农的培训,打造合理的营销方式,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证体系。
  • 摘要:2014年,将广西的菲牛蛭引种入贵州开展驯养试验,对菲牛蛭的摄食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其中Ⅰ组摄食系数最大,为0.89±0.60,Ⅱ组下降最快,为0.54±0.45,Ⅲ-Ⅳ组下降减缓,分别为0.37±0.26、0.24±0.18.2)引种菲牛蛭平均快速代谢期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延长,Ⅰ组平均快速代谢期最短,为3.30±0.82天,Ⅱ-Ⅳ组相近,约为6-7天.3)引种菲牛蛭增重率随体重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其中Ⅰ组增重率最大,可达626.67%,Ⅱ组增重率下降最快,增重率为263.96%,Ⅳ组增重率最小,仅有64.01%.4)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的饲料系数分别为209.57%、225.59%、237.12%和294.65%.研究表明,Ⅰ-Ⅳ组引种菲牛蛭饲料系数有着增加的趋势;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在体重小于1g、1-4g、4-10g、大于10g等几个生长阶段有明显差异,投喂周期存在差异,可以以此作为菲牛蛭分级饲养的依据.
  • 摘要:以西洞庭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鲤鱼(Cyprinus carpio)、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4种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湿式消解法,并分别用石墨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不同组织进行重金属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污染程度与食用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在鱼体内的蓄积量存在组织特异性和种间差异.Cd、Pb在四种鱼体中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草鱼、鳊鱼、翘嘴红鲌中Cd所占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比例均超过10%,草鱼中Pb所占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比例均超过10%,可认为食用该区域草鱼、鳊鱼、翘嘴红鲐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 摘要:本文分别研究了在22±1°C水温下不同浓度丁香酚:0.05mg/L、0.08mg/L、0.1mg/L、0.2mg/L和1mg/L对泥鳅成鱼麻醉效果的影响;0.1mg/L丁香酚麻醉浓度下不同暴露空气时间:3min、5min、7min、9min、11min、13min和15min对泥鳅复苏时间的影响;0.1mg/L丁香酚麻醉浓度下不同环境温度:18°C、20°C、22°C、24°C、28°C和30°C对泥鳅麻醉及复苏时间的影响.并根据鱼体在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把麻醉过程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试验结果表明:0.1mg/L浓度的丁香酚是安全麻醉浓度,麻醉时间为2.40min,复苏时间为4.37min,麻醉剂量与麻醉时间呈负相关;泥鳅在0.1mg/L丁香酚麻醉后暴露空气的最长安全时间为11min,13min后便出现死亡,复苏率为67.7%,15min时泥鳅全部死亡,复苏率为0%,暴露空气时间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温度对泥鳅麻醉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当温度逐渐上升时,泥鳅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当温度下降时,泥鳅所需复苏时间逐渐延长,复苏时间则缩短.
  • 摘要:通过在池塘内建设循环流水水槽3条330m2,开展循环流水养殖草鱼的试验与示范,实现池塘亩均产量2905.5kg,其中槽内草鱼实现137.9kg/m2,鱼种成活率达95%左右,池塘饵料系数达1.37,饵料转化利率较高,亩均效益达5285.2元.同时,通过配置集污槽和放养鲢鱼、鳙鱼、鲫鱼,可以实现残饵粪便的集中收集和综合利用,是一种可推广的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
  • 摘要: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清水蟹、螃蟹等,属大型食用蟹类,因其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上品、筵席佳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河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有所下滑,尤其是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价格一路走低,而品质优、规格大的河蟹在市场博弈中已占据了明显的特色优势,不仅销路好,而且价格也一直坚挺.因此,养殖者已不再追求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的传统养殖模式,而是向大规格(雌150克以上、雄200克以上)、高品质、高效益的生态养殖新模式转变,这对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以下五个方面——蟹池条件、生态环境营造、苗种放养、技术管理、成品捕捞等介绍池塘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以期望与了养殖者共同分析、探讨、提高.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引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单位面积上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了目前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于是,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日渐重要.广西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山区小坑塘、山泉常流水以及青饲料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以养殖草鱼为主的模式.该养殖模式采用中药防病方式,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程采用山泉流水和青饲料养殖,不放化学肥料和化工药品,不投人工饲料,因此养殖出的鱼产品品质高、绿色无污染、无泥腥味.本文从池塘要求、鱼种要求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广西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并从发展状况、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广西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契合当前绿色环保的生态养殖理念,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推广应用的前景较大.
  • 摘要:为保护、开发和利用星云白鱼资源,于2005年建立了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收集从星云湖捕获的星云白鱼原种2000尾,开始进行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亲鱼培育和大水面增殖等试验.人工驯养后获得原种亲本1400尾.到2014年,累计繁殖星云白鱼水花鱼苗236万尾,培育夏花鱼种100.8万尾,育成大规格鱼种70万尾,向星云湖放流鱼种3.1万尾,向2座水库放流鱼种2万尾,获得子二代亲本40000尾,育成了较大规模的子二代亲本群体,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人工繁育、养殖技术.
  • 摘要:广西渔业资源环境日益破坏,渔业养殖面积日益缩减,新形势下的渔业发展方式必须转型,文章阐述在新形势下发展渔业循环经济的意义、主要模式以及广西本身具备的有利条件,并提出发展渔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和对策,为广西发展渔业循环经济提出几点思考,旨在为广西发展渔业循环经济提供一些依据和方式方法.发展渔业循环经济,是渔业生产、资源、环境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发展的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渔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通过结构优化、规范经营、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途径,逐步扩大渔业生产规模,加强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内在联系,形成渔业产业联动机制,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在发展的理念上,要改变过去重眼前轻长远、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增长方式。在发展功能上,要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资源环保型渔业技术。同时,积极发展现代生态渔业,特别是提高养殖业工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 摘要:本文主要对肌醇对水生动物的影响以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肌醇(myo-inositol,MI)作为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能够促进脂肪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鱼类生长.
  • 摘要:小水体养殖,由于生物的代谢作用,氨氮积累过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由于难以得到几乎检测不到氨氮的养殖水体,现在的研究对氨氮在鱼病诱发上的决定性作用并没有足够认识,本研究通过在池塘现场培养硝化细菌和饲喂强度控制,成功建立池塘中氨氮的积累浓度梯度,观察到任何可检测到的氨氮,如果维持时间够长,均可诱发鱼病,时断时续及检测不到氨氮的池塘,不会发生鱼病;当氨氮维持10-15天后,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肝胆综合症等鱼病均会出现,因此,只要能够控制氨氮在基本检测不出的范围,这些鱼病就不会发生,本研究为鱼病的防控方法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 摘要:根据2014年对草海的资源调查,对该湖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分布和多样性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浮游植物7门171目2亚目33科49属109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共36种,占总数的33.03%;硅藻门次之,5目8科11属共33种,占总数的29.66%;蓝藻门3目5科12属24种,占22.02%;甲藻门1目1亚目2科2属6种,占5.50%;裸藻门为1目1科1属5种,占4.59%;隐藻门1目1科1属4种,占3.67%,金藻门1目1科1属1种,占0.92%;草海浮游植物平均数量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5×106个/L和3.85mg/L.优势度分析显示,优势种为:小环藻,优势度分别为0.027.与2005年相比,主要种类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绿藻为主,硅藻次之,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显示,草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变化在1.76-3.25和0.26~0.48之间,表明草海现水体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
  • 摘要:2014年4月~2014年8月间,在江苏溧阳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作母本,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作父本,进行了8批次大规模的杂交人工繁殖生产试验.共催产雌鱼35327尾,获卵5763.05万粒.同时杀雄鱼取精50尾,并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获受精卵3568.77万粒.采用人工脱黏及孵化桶流水孵化方法,共孵化出杂交黄颡鱼苗2061.93万尾.平均催产率80%(40%~95%),平均受精率61.9%(30%~70%),平均孵化率为57.8%(52%~65%).平均个体绝对生殖力为2039粒(750粒~2700粒).
  •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物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食物短缺、食物安全等问题的日益突出,食物主权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淡水渔业近三十余年的发展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不仅拓展了食物来源,增加了就业机会,也为国家食物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从鱼类种质、养殖技术、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淡水渔业已经具备了的食物主权的特征,提出"十三五"期间构建和维护我国淡水渔业食物主权至关重要,并进一步就系统构建我国淡水渔业食物主权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包括:加强大宗淡水鱼类种质开发、构建具有食物主权的养殖模式、发展淡水渔业协同产业集聚群、提升淡水渔业养殖品议价权、重视淡水渔业走出去战略等措施.
  • 摘要:云南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并有大量的土著种和特有种.由于水环境破坏、滥捕酷鱼等因素影响,导致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甚至灭绝的危险.云南省现有各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1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5个,但相对于境内丰富的水生生物和极其严重的水生生物生存状况而言,水生生物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域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和保育的研究,加强宣传,基因保存等角度提出了保护建议。
  • 摘要:传统渔业过度依赖渔业资源,不免造成"公地悲剧".休闲渔业是破解传统渔业困境的最佳路径,是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针对传统渔业与休闲渔业的开发路径约束构建动态微分博弈函数,结合转型因子、折旧因子与贴现因子对其两者开发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并从发展休闲渔业战略所产业渔业经济收益分析得知,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型是大势所趋,且转型速率恒为正,并与转型因子、折旧因子与贴现因子大小相关,存在一条稳定的开发路径,促使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型,渔业经济发展达以鞍点均衡.
  • 摘要:本文依据稻虾共生、生态互补的原理,对小龙虾生物学特性、稻虾共生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进行了综合研究,以期达到高产高效、有机稻虾在全国适宜稻田中推广生态种养目的.
  • 摘要:水产养殖用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重点介绍了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中哪些药物能用,哪些药物不能用,哪些药物限量用,以及药物限量标准、常用药物的用量、常用药物的体药期、执业渔医制度、处方渔药的分类和品种,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购买和使用渔药的质量控制措施、养殖用药记录要求等内容.通过对水产养殖过程用药的规范进行汇总、归纳、分类、分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无公害水产品检查员、生产单位内检员、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执法和执行的依据.
  • 摘要:走海水养殖大产业发展之路是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产业转变养殖方式和模式、实现渔业强区的必要发展战略.为此,本文对广西海洋养殖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发展海水养殖大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提出了北部湾海水养殖大产业发展构架.坚持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为原则,以全方位、高起点布局和引导,实施海水养殖"四化",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做大做强广西北部湾渔业.
  • 摘要:在8-11°C的自然水温条件下,研究出膜至27日龄的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结果表明:银鲑卵黄囊期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有关运动、摄食和感觉等功能器官存在异速生长的现象.其中头长和尾长为正异速生长,为头部和尾部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躯干长为负异速生长,有效减小了头部和尾部的距离,使身体运动更加协调;吻长和眼径为正异速生长,提高了仔鱼的摄食能力;背鳍、腹鳍、臀鳍、尾鳍为正异速生长,提高了仔鱼的运动能力;眼后头长在5日龄,积温为出膜后44°C·d出现生长拐点,异速生长指数减小,但仍为正异速生长,出膜后前5日眼后头长的快速生长为鳃的发育提供了空间;脂鳍在13日龄,积温为出膜后123.5°C·d出现生长拐点,异速生长指数减小,但仍为正异速生长,表明银鲑的脂鳍可能具有与运动相关的功能.银鲑卵黄囊期仔鱼运动、摄食和感觉等器官的快速发育,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与早期生存相关的能力,提高了仔鱼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 摘要:异源四倍体鲫鲤这一新的物种,不仅仅是经远缘杂交产生的,同时也经历了多倍化的过程,因此对其基因组结构变化的研究颇有意义.BAC克隆插入有长片段的DNA,单个克隆可包含完整的基因(包括两端的调节区),因此由BAC克隆所组成的BAC文库是研究基因组的极佳材料.本研究随机挑取400个已构建成的异源四倍体鲫鲤BAC丈库克隆进行末端测序和20个BAC克隆进行全长测序,获得了597个BAC末端,其中两端都测到的成对末端有282对,同时得到了19个BAC全长序列.所有BAC序列(包括末端和全长)总长度为1116.249kb,据此推算异源四倍体鲫鲤基因组的GC含量为37.31%,在RepeatMasker软件中被标记的重复元件的比例为16.88%.将19个BAC全长序列放入软件FGENESH查找出22个功能基因,再将这22个基因序列分别与红鲫和鲤鱼的基因组比对获得了各基因在其原始亲本红鲫和鲤鱼中的同源基因.通过这22个功能基因在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原始亲本之间的比较分析,展示了异源四倍体鲫鲤基因组结构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摘要:通过调查湘江长沙段大型底栖动物组成,并结合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分析,对湘江长沙段水质评价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底栖动物检出共计4门21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门类分别为7种和8种,占38.09%和33.33%,以环棱螺、水蚯蚓为优势物种.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结合水质理化指标对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三个不同时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湘江长沙段水质以枯水期水质最差,大型底栖动物水质的评价结果与水质理化指标评价基本相符.
  • 摘要:在10-22°C的自然水温条件下,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银鲑性腺分化的特征,实验147天,取样周期为7天,结果表明:银鲑卵巢的细胞学分化发生在出膜后58天,积温为出膜后579°C·d,标志为初级卵母细胞的出现;卵巢的解剖学分化发生在出膜后69天,积温为出膜后692°C·d,标志为卵巢腔的形成.精巢的细胞学分化发生在出膜后108天,积温为出膜后1246°C·d,标志为初级精母细胞的出现;精巢的解剖学分化发生出膜后69天,积温为出膜后692°C·d,标志为输精管的形成.银鲑卵巢分化时间比精巢早11天,积温少113°C·d.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采用药物法进行银鲑性别控制的时间应在卵巢分化以前.
  • 摘要:为研究羊栖菜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酚浸出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羊栖菜多酚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C,乙醇浓度为40%,浸提时间46min,液料比20∶1,羊栖菜多酚的浸出率为4.048%;粗提液经XDA-7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其纯度为61.86%;羊栖菜多酚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6.65、6000和125.42μg/mL,总抗氧化能力为65.04U/mg.该结果表明羊栖菜多酚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 摘要:本文通过2001~2006现场测定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即福建近海带鱼、白姑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调、条尾绯鲤、大头狗母、长蛇鲻、多齿蛇鲻、花斑蛇鲻、多鳞鱚、银鲳、黄鲫、兰圆鲹、金色小沙丁鱼、鲐鱼、竹荚鱼、颌圆鲹、大甲鲹、羽鳃鲐、扁舵鲣、乌鲳、鳓鱼、斑鰶、剌鲳、金线鱼、小黄鱼等26种鱼类29个种群和先前历次渔业资源调查所测定的大黄鱼、细鳞三鳞鲈、真鲷、星斑裸颊鲷、红鳍裸颊鲷、叶鲷、黑鲷、脂眼凹肩鲹、沟鲹、乔氏台雅鱼、大头白姑鱼、黄带付鲱鲤、胡椒鲷、六指马鲅、黄鳍鲷、鲻鱼、棱鮻、前鳞鲻、硬头鲻、海鲢、裘氏小沙丁、长颌棱鳀、黄吻棱鳀、花鰶、赤鼻棱鲲等25种鱼类26个种群,共计51种鱼类55个种群生物学资料,采用鱼类种群生物统计量的一系列计算模式,研究各种群的群体结构(长度、体重、年龄)生长参数(渐近长度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t0、体重拐点年龄tr)和死亡参数(残存率S、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开发比率E).最后确定最佳捕捞长度、最佳捕捞体重和最小可捕长度、最小可捕体重.为修订我省水产资源繁重保护条例的相关内容,提供充足而有科学的依据.还对25种鱼类28各种群的经济鱼类的生态学参数的变化和种群变动及其变动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了福建近海及各渔场的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开发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渔业管理策略与措施,以确保近海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海域生物多样性的永续延存.
  • 摘要:传统进化观点认为,多倍化和杂交被认为是推动物种进化的重要动力,现阶段,关于多倍体杂交物种中的表达分化研究主要来至于植物研究领域.在低等脊椎动物中,杂交物种中的分化基因组的基因表达和发育调控一直缺少研究.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yprininae,2n=48),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rinae,2n=48),及其杂交三倍体后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获取了0.229亿reads,总共42.23Gbp数据.研究中,总共获取了157,878条拼接片段,其中注释到的基因数目为15,444个.然后,检测了杂交三倍体相对于二倍体父母本表达量发生变化的情况,确定了三倍体鱼中剂量补偿机制的存在,它导致了三倍体表达量下降到二倍体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还观察到了新基因的出现和表达沉默的现象.之后,基于三倍体后代与二倍体父母本相对表达量情况,建立了新的模型来确定部分同源序列表达的偏向方向和程度的情况.结果表明,在三倍体子代中,全基因表达水平是偏向于母本草鱼表达的情况.部分同源表达的可选性调控表明在杂交三倍体中的转录网络是由调控和表观遗传共同作用的.进一步而已,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为探究三倍体的生长性状和潜在机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三倍体独特的调控模式研究表明了基因组在开始融合阶段会导致多样化表达模式的出现,这将提高三倍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摘要:以初始体重(118.42±4.38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研究越冬对黄鳝体重、体成分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越冬显著降低了黄鳝体重、肝体比、脏体比,下降幅度分别为6.50%、32.93%、19.84%;越冬使黄鳝肝糖原(P<0.01),血清甘油三酯、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越冬极显著提高了黄鳝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1),但血清中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越冬使黄鳝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下降(P<0.05),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越冬显著提高了黄鳝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P<0.01),增加幅度分别为48.07%、44.10%、45.53%;越冬使黄鳝肌肉中SFA(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越冬大幅度降低了黄鳝的肝体比和脏体体;越冬期间黄鳝主要经肝糖原异生和利用甘油三酯来提供能量维持血糖水平;越冬对黄鳝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影响显著.
  • 摘要: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国家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福建是渔业经济大省,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围绕渔业投入品、水产品生产环节,深入开展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强化监督抽查,加大执法查处,进一步规范水产品育苗、养殖环节用药行为,扎实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稳步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是由于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广大从业者质量意识淡薄、法律法规及体制存在缺陷等问题,有必要在提高全民水产品安全意识、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行业指导、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信息监管系统、建立行政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我省渔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