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逆转

性逆转

性逆转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37548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股市动态分析、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2015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等;性逆转的相关文献由41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广丽、刘晓春、李恒德等。

性逆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7548 占比:99.96%

总计:437713篇

性逆转—发文趋势图

性逆转

-研究学者

  • 李广丽
  • 刘晓春
  • 李恒德
  • 林浩然
  • 蒋丽
  • 邹记兴
  • 刘汉勤
  • 王清印
  • 肖亚梅
  • 钱国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延; 高娃
    • 摘要: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黄腊丁等,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杂交黄颡鱼是由雌性普通黄颡鱼(P.fulvidraco)8和雄性瓦氏黄颡鱼(P.vachelli)古杂交繁殖的子代,其中全雄黄颡鱼是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通过雌核发育、测交等手段获得全雄子代,因其个体大、抗病强、长速快、料比低、亩产高,故深受养殖群体欢迎。自2017年之后,广东多家黄颡鱼孵化场及浙、鄂、湘等部分大型孵化场大规模繁育全雄苗供国内各区域养殖。
    • 欧密; 赵建; 罗青; 刘海洋; 黄容; 汪亚平; 陈昆慈
    • 摘要: 鳢(Chann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鳢普遍存在显著的性别二态性,雄性个体生长速度快、个体大、饲料系数低,因此,全雄单性养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阐述了全雄乌斑杂交鳢性别控制育种过程:利用性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和生殖内分泌调控技术创制超雄斑鳢新种质,开展母本乌鳢2代群体选育,然后超雄斑鳢与选育的母本乌鳢杂交获得集性控、选育和杂交技术一体的全雄乌斑杂交鳢——“雄鳢1号”。生产性能对比试验表明,“雄鳢1号”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饲料系数低、养殖适应范围广。鳢性别控制育种研究不仅促进了鳢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为其他鱼类性控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加速鱼类单性育种进程。
    • 徐红琴; 马慧妹; 曾起; 胡蓓娟; 盛军庆; 洪一江
    • 摘要: 为探究温度对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性腺发育的影响,研究连续两年对池蝶蚌性腺进行雌雄同体现象筛选及跟踪观察,并采用5个温度诱导池蝶蚌生殖滤泡分化。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池蝶蚌的性腺进行qRTPCR检测,同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性别决定关键基因Dmrt1进行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6月龄池蝶蚌出现了雌雄同体现象,28月龄的雌雄同体蚌到30月龄左右会出现不同性别的分化(77.8%分化为雄蚌,16.7%维持雌雄同体现象,5.5%分化为雌蚌)。在不同温度刺激下,14月龄池蝶蚌出现了雌雄同体和性逆转现象。32°C刺激,14月龄雄蚌出现12.5%雌雄同体;27°C刺激,14月龄雄蚌和27月龄雄蚌分别出现37.5%和12.5%性逆转;23°C刺激,14月龄雌蚌出现14.29%性逆转;19°C刺激,14月龄雌蚌出现25%性逆转。qRT-PCR结果显示:Dmrt1在胚胎及6、27月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期,32°C刺激,在27月龄雄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温度,19°C刺激,在14、27月龄雌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温度;Fem1b、Fem1c的时空表达趋势基本一致,与Tra2a大体一致,在5、32月龄与Sox9相互抑制;19°C、23°C和27°C刺激,Fem1b、Tra2a和Sox9三个基因在14月龄雄蚌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温度,且23°C刺激,Sox9在27月龄雄蚌中表达也显著高于其他温度;Foxl2在27°C下的27月龄雌蚌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温度。Tra2a、Fem1b、Fem1c、Sox9和Dmrt1五个基因在不同月龄的雌雄同体蚌内表达有显著差异,Foxl2在雌蚌和雌雄同体蚌内表达显著高于同期雄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显示,Dmrt1 mRNA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中。综上所述,温度影响池蝶蚌生殖滤泡的分化,27°C及以上的高温容易诱导雄蚌向雌蚌逆转或产生雌雄同体现象,23°C及以下的低温容易诱导雌蚌向雄蚌逆转;并且温度很可能是通过调控Dmrt1等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调节生殖滤泡分化的。
    • 薛凌展; 袁茵; 毕保良; 孔令富; 严晖; 李大鹏; 高宇
    • 摘要: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鱼类天然性逆转的生理学机制,研究通过克隆黄鳝(Monopterus albus)miR-9的前体序列,及在黄鳝受精卵中过表达miR-9的生物学研究,最终筛选得到157个基因与miR-9的过表达相关,其中松弛素信号通路(ko04926)为显著富集的KEGG条目。tektin 4基因(tekt4)、环腺苷酸环化酶合成酶2a(adcy2a)、Ⅰ型细胞骨架角蛋白13(k1c13)和视黄醇脱氢酶5(rdh5)等基因的表达量在miR-9过表达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b(fgf13b)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trhr2)等基因的表达量在miR-9过表达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rdh5基因在黄鳝眼睛中具有最高的表达水平(P<0.01),而在脑、血液、精巢和卵巢中几乎没有表达(P<0.01)。松弛素家族基因rln3a和rln3b在黄鳝成鱼中的组织表达模式类似,均在脑和精巢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推测miR-9可能与黄鳝视觉功能的发育或维持相关;miR-9可能通过松弛素信号通路调控黄鳝精巢的发育过程。研究有助于探讨miR-9对内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调控通路,为阐明黄鳝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徐思琪; 张世勇; 段永强; 张文平; 王明华; 边文冀; 陈校辉
    • 摘要: 研究以人工配合饲料为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_(2))载体,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开口仔鱼连续饲喂27d进行雌性性别诱导,探究斑点叉尾鮰XY雄鱼雌性化的合适17β-E_(2)剂量。60日龄测量并统计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数据、存活率,解剖观察性腺结构,结合遗传性别鉴定结果计算性逆转率,并通过组织切片分析各组试验鱼中XX和XY雌鱼卵巢发育情况。270日龄检测XY雌鱼和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卵巢和肌肉等组织中17β-E_(2)含量。研究进一步地采用qRT-PCR检测270日龄雌雄性别分化基因foxl2和dmrt1在XX和XY雌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各组XY雌鱼的比例和卵母细胞数量均随17β-E_(2)剂量的提高而增加,且核仁数量也随之增多,而核质比相应减小;各组XY雌鱼的体重和体长随着17β-E_(2)剂量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但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变化;各组XY雌鱼与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17β-E_(2)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卵巢中17β-E_(2)含量与添加剂量呈正相关;雌性性别分化基因foxl2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雄性性别分化基因dmrt1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建立了17β-E_(2)诱导XY雄性斑点叉尾鮰雌性化方法,为后续全雄斑点叉尾鮰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 徐思琪; 张世勇; 张文平; 刘洪岩; 王明华; 钟立强; 边文冀; 陈校辉
    • 摘要: 【目的】在性别分化前利用高温诱导斑点叉尾鮰性别逆转,探究雄性斑点叉尾鮰雌性化的合适水体温度。【方法】设置(30±0.5)°C(T-30,CK)、(33±0.5)°C(T-33)和(36±0.5)°C(T-36)3个温度组对1dah试验鱼进行为期30 d的温度诱导。对卵巢已分化成型的60日龄试验鱼测量并统计生长数据、存活率、卵巢形成比例,同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结果计算各组的性逆转率。分别在解剖学和组织学水平观察各组试验鱼的性腺结构和卵母细胞发育水平。进一步采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雄性性别标志基因dmrt1和雌性性别标志基因foxl2在150日龄XX雌鱼、XY伪雌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T-30组、T-33组和T-36组试验鱼的存活率分别为95.33%、91.33%、82.67%;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组试验鱼的体长、体重先增加后减小,T-30组、T-33组和T-36组试验鱼的体长分别为9.13 cm、10.14 cm、8.80 cm;T-30组、T-33组和T-36组试验鱼的体重分别为6.31 g、9.76 g、6.11 g;T-30组、T-33组和T-36组试验鱼的卵巢形成比例分别为51.00%、66.67%、77.67%。性逆转效果评估结果显示:T-30组XX雌鱼和T-33组、T-36组伪XY雌鱼卵母细胞以Ⅱ期卵母细胞为主,T-30组中XX雌鱼和T-36组XY伪雌鱼出现Ⅲ期卵母细胞;T-33组中XY伪雌鱼出现卵巢发育缓慢、轮廓不清、与体腔黏膜相连的现象。对斑点叉尾鮰性别相关基因检测显示:foxl2基因在XY雌鱼中被激活,dmrt1基因在XY雌鱼中的表达被抑制。【结论】对性别分化前的斑点叉尾鮰持续进行高温诱导,可以使斑点叉尾鮰的生理性别向雌性化方向分化。
    • 齐飘飘; 陈敏; 于跃; 常乐怡; 李亚宁; 王凌宇; 袁勇超; 樊启学; 沈志刚
    • 摘要: 研究以性染色体类型已确定且已有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温与皮质醇诱导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XX个体雄性化组织学进程研究,以期为环境应激诱导鱼类雄性化提供研究基础.通过对每尾鱼采用性别特异性标记鉴定遗传性别(XX或XY)及组织学鉴定生理型性别,仅经过24d的处理(12—35日龄),高温或皮质醇便能诱导XX遗传型个体雄性化.在此过程中,部分XX遗传型个体卵母细胞受到抑制,之后发育成带有卵巢腔的精巢结构.62日龄时,XX伪雄鱼性腺较正常XY雄鱼大,XX伪雄鱼体重与正常XY雄鱼相近,而显著大于未发生性逆转的XX雌鱼.122日龄时,XX伪雄鱼从62日龄带有卵巢腔的精巢结构发育成具有典型的精小叶结构样精巢,且都具有生理性雄鱼特有的生殖突,推测这些雄鱼可能具有与正常雄鱼类似的生殖能力.部分XX个体对高温处理不敏感,没有发生性逆转,温度处理反而加快了卵巢发育的进程,这些个体对高温的耐受性和另外一些发生性逆转的个体对温度的敏感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徐文刚; 刘立明; 唐永政; 王九龙; 于文松; 征矢野清; 邹华锋
    • 摘要: 为调查日本长崎市沿岸海域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体长、年龄与性成熟、性逆转之间的联系,于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逐月对随机捕获的黑边石斑鱼,测定其体长、体质量、年龄、性别、性腺发育成熟度和性腺指数(GSI),并分析其血清中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黑边石斑鱼雌性个体的成熟比例和GS I在调查年7月均达到峰值,推断在研究海域其性成熟期在7月.3龄黑边石斑鱼中开始出现成熟雌性个体,体长在24.5 cm左右;随着体长的增加,成熟个体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表明其初次性成熟年龄在3龄.此外,3龄和4龄雌性成熟个体的E2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成熟个体(P<0.05),表明E2在诱导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黑边石斑鱼在体长35.7 cm左右、9龄时检测到间性个体;在体长36.7 cm左右、7~12龄时检测到雄性个体.综上所述,日本长崎市沿岸海域黑边石斑鱼性成熟期在7月且与E2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其初次性成熟年龄在3龄,性逆转在7~12龄.研究结果可为黑边石斑鱼资源保护及人工繁殖等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和理论依据.
    • 周家辉; 杜金星; 姜鹏; 邵嘉棋; 白俊杰; 李胜杰
    • 摘要: 为探索建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理雄鱼诱导技术,以出膜后15d体长(15.1±0.09) mm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含有17α-甲基睾酮(MT)的日粮饲喂60 d.饲料MT添加量分别为0 mg/kg (MT0)、50 mg/kg (MT50)和100 mg/kg (MT100),分析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表明,MT50和MT100组大口黑鲈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低于MT0组(P<0.05),MT50和MT100组的雄性率均为100%,显著高于MT0组(45%);性腺组织切片显示,MT诱导获得的生理雄鱼性腺结构与MT0组雄鱼相似.性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MT50和MT100组生理雄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MT0组雌鱼(P<0.05),MT50组生理雄鱼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MT100组(P<0.05),与MT0组雌鱼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与MT0组雌鱼相比,MT50和MT100组生理雄鱼性腺中Dmrt1和Gsdf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Foxl2和Cyp19a1a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研究结果表明,MT添加投喂能有效诱导出膜后15d的雌性大口黑鲈转为生理雄性个体,适宜添加量为50~100 mg/kg.本研究为大口黑鲈全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