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生长率
特定生长率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310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海洋科学、淡水渔业、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等;特定生长率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涛、杨振才、白海锋等。
特定生长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3106篇
占比:99.83%
总计:133331篇
特定生长率
-研究学者
- 张涛
- 杨振才
- 白海锋
- 周文宗
- 周玮
- 张硌
- 李涛
- 杨其彬
- 江世贵
- 高红莉
- 黄建华
- 丁刚
- 吴志宏
- 庄平
- 林黑着
- 王芳
- 白庆利
- 章龙珍
- 谢全森
- 邱丽华
- 任维美
- 何培民
- 刘建勇
- 吴海一
- 周发林
- 姜巨峰
- 孟彦
- 尹家胜
- 张家松
- 李洪涛
- 王颖
- 田海峰
- 肖汉兵
- 董双林
- 詹冬梅
- 邓吉朋
- 高志
- 么宗利
- 于佐安
- 于洪贤
- 付志茹
- 付成东
- 佟广香
- 俞晓平
- 倪蒙
- 冯广朋
- 冯骞
- 冯鹏霏
- 刘士学
- 刘天红
-
-
严巨海
-
-
摘要:
在鲈鱼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 g/kg、3.0 g/kg、5.0 g/kg、7.0 g/kg的酵母水解物,研究鲈鱼饵料中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鲈鱼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鲈鱼的生长性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试验2组、试验3组鲈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试验3组鲈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饵料中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鲈鱼的存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但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鲈鱼的存活率最高,为100.00%;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水解物对鲈鱼的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也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综合养殖成本及数据结果,在鲈鱼饵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对鲈鱼生长性能有理想的效果。
-
-
苗德霞;
陈嘉豪;
闫密;
王建华;
李雪;
隆小华;
朱明
-
-
摘要:
研究了盐度对台湾泥鳅幼鱼的耐受性、生长存活及呼吸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生态急性毒理学方法,确定试验鱼在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值分别为17.156‰、16.087‰、15.541‰和15.109‰。并以此为依据将生长和呼吸代谢实验的盐度梯度设置为0、3‰、6‰、9‰和12‰,研究幼鱼在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60 d生长情况、6 h耗氧率及72 h排氨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台湾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其中,幼鱼特定生长率从高到低的盐度组依次为:3‰>0>6‰>9‰>12‰;耗氧率峰值在试验开始时出现在盐度3‰组,24 h时出现在盐度6‰组;而排氨率峰值以盐度3‰组为最高。综上提示,台湾泥鳅具有一定的盐度耐受性,盐度6‰以内适宜其生长,而盐度3‰显著促进其生长和代谢。因此,在泥鳅苗种培育阶段适当提高养殖水体盐度,能够有效提高幼鱼的成活率和增长率,从而提高台湾泥鳅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
-
郭春苹
-
-
摘要:
探讨鲤鱼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柠檬酸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柠檬酸的最适添加剂量。选取400尾体重相近、无病的鲤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包含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鲤鱼。试验鲤鱼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组)、0.1%、(试验1组)0.2%(试验2组)、0.3%(试验3组)的柠檬酸的基础饵料。预试验10天,正式试验56天。试验结束后,检测鲤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鲤鱼的试验末重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0.30%、9.69%(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鲤鱼的增重率比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0.81%、13.14%、11.69%(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4.67%、6.00%、5.33%(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鲤鱼的饵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8.33%、7.05%(P<0.05)。在鲤鱼饵料中添加0.2%和0.3%的柠檬酸可以显著改善鲤鱼的试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饵料系数,柠檬酸在鲤鱼饵料中的最适添加量为0.2%。
-
-
李守柱
-
-
摘要:
通过在鲤鱼饵料中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束后,检测鲤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显示:试验0.85%组和试验0.95%组鲤鱼的增重率比0.75%组显著提高了16.71%、18.94%(P0.05)。结果表明,鲤鱼饵料中蛋氨酸水平为0.85%~0.95%可以显著改善鲤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肥满度,改善了鲤鱼的生长性能。
-
-
黄星美;
赵旺;
李长林;
邓正华;
张钰伟;
温为庚;
马振华;
于刚
-
-
摘要:
为提高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繁育的成活率,为热带海参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探讨了盐度对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影响。观察记录了21 d内不同盐度下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的生长与发育情况,通过测定分析了盐度对其体长、胃宽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耳状幼体阶段,33和36盐度组海参幼体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30盐度组幼体胃宽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24、33和36盐度组,P<0.05);而盐度为27~30时,玉足海参幼体胃的发育和成活率最佳;盐度为27~30时,玉足海参大耳幼体球状体结构发育更加强壮、突出,其整体形态更加强健、清晰;因此,玉足海参浮游幼体发育最适盐度为27~30。
-
-
-
于宇;
李冰;
郭广鑫;
任贻超
-
-
摘要:
为开发大红海参人工养殖技术,采用海带粉、鼠尾藻粉和仿刺参复合饲料3种常见饵料投饲大红海参,分析各组大红海参的生长及体壁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从营养组成角度筛选适于大红海参人工养殖的饵料成分。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投饲组大红海参体壁脂肪酸组成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红海参体壁n-6和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与饵料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大红海参能够通过以上两种短链脂肪酸合成长链的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投饲海带粉组的大红海参特定生长率最高,同时体壁含有更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投饲复合饲料的大红海参具有最高的n-3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及n-3不饱和脂肪酸/n-6不饱和脂肪酸。从体壁脂肪酸含量水平分析,海带粉比鼠尾藻粉更适合大红海参的人工养殖,以海带为基础原料且具有更高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复合饲料,能为大红海参提供更均衡的营养。
-
-
唐伟东
-
-
摘要:
试验以禾花鱼为受试对象,探讨使用发酵豆粕替代其基础饵料中的豆粕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400尾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禾花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禾花鱼饲喂基础饵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25%、50%、75%的发酵豆粕饵料(使用发酵豆粕替代豆粕)。结果表明,在禾花鱼饵料中使用发酵豆粕替代50%~75%的豆粕可以显著提高禾花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降低饵料系数,改善禾花鱼的生长性能。
-
-
张自慧
-
-
摘要:
通过在泥鳅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分析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泥鳅饵料中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最适添加剂量。选取体重相近、无病的泥鳅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0 mg/kg(对照组)、2000 mg/kg(试验1组)、2500 mg/kg(试验2组)、3000 mg/kg(试验3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饲料。试验结束后,检测泥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2组、试验3组泥鳅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3000 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显著提高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及成活率,并降低了饵料系数,改善了泥鳅的生长性能,但对泥鳅的肝体比、脏体比无影响,综合养殖成本及数据结果,在泥鳅饵料中添加2500 mg/k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使用效果最好。
-
-
曹辉
-
-
摘要:
为研究鲈鱼幼鱼饵料中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鲈鱼饵料中维生素D的最适添加水平。选取1500尾体重相近、无病的鲈鱼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饵料中添加0 IU(试验1组)、300 IU(试验2组)、600 IU(试验3组)、900 IU(试验4组)、1200 IU(试验5组)、1500 IU(试验6组)维生素D的饲料。试验结束后,检测鲈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4组、试验5组、试验6组鲈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5);试验4组、试验5组、试验6组鲈鱼的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5);饵料中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对鲈鱼幼鱼的存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但试验5组鲈鱼幼鱼的存活率最高,为84.21%。在鲈鱼幼鱼饵料中添加900~1500 IU/kg的维生素D可以显著改善鲈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改善了鲈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但对鲈鱼幼鱼的存活率无影响,以1200 IU/kg维生素D的使用效果最好。
-
-
-
姜巨峰
- 《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为研究盐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及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盐度(0~30)环境下养殖的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盐度组脊尾白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15、20盐度组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随环境盐度升高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粗蛋白含量随环境盐度升高而升高(P<0.05);粗灰分含量随盐度升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脊尾白虾肌肉粗蛋白含量在盐度15时为18.02,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与盐度20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风味氨基酸总量,15~30盐度组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且盐度组15~30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此,脊尾白虾淡化养殖最低盐度应该保持在15以上,以保证其风味.
-
-
-
-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8.06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存活率的、高生长率的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方法,包括步骤:(1)鱼卵孵化;(2)选择水泥育苗池;(3)将初孵仔鱼转移至育苗池中,入池第二周起,将水温升至25.5~27.5°C,海水以0.5~1盐度/天的幅度上升至盐度35.5±0.6;30日龄后,将水温升至27.5~28.5°C,海水以0.5~1盐度/天的幅度上升至盐度40.3±0.5;60日龄后,水温恢复22~25°C,海水以1~1.5盐度/天的降幅度淡化至盐度32.5±0.6;(4)鱼苗入池2~3天后投喂饵料,饵料为罗非鱼受精卵和轮虫;入池第二周起,增加轮虫的密度,加入卤虫无节幼体;30日龄后,饵料为桡足类幼体、丰年虫和小虾苗投喂;60日龄后,饵料为微颗粒饲料和小虾苗;本发明的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方法,可有效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率,从而实现规模化的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
-
-
-
-
-
-
-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8-09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存活率的、高生长率的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方法,包括步骤:(1)鱼卵孵化;(2)选择水泥育苗池;(3)将初孵仔鱼转移至育苗池中,入池第二周起,将水温升至25.5~27.5°C,海水以0.5~1盐度/天的幅度上升至盐度35.5±0.6;30日龄后,将水温升至27.5~28.5°C,海水以0.5~1盐度/天的幅度上升至盐度40.3±0.5;60日龄后,水温恢复22~25°C,海水以1~1.5盐度/天的降幅度淡化至盐度32.5±0.6;(4)鱼苗入池2~3天后投喂饵料,饵料为罗非鱼受精卵和轮虫;入池第二周起,增加轮虫的密度,加入卤虫无节幼体;30日龄后,饵料为桡足类幼体、丰年虫和小虾苗投喂;60日龄后,饵料为微颗粒饲料和小虾苗;本发明的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方法,可有效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率,从而实现规模化的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