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耗氧率

耗氧率

耗氧率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734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0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00884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中国高端养鱼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4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次学术会议等;耗氧率的相关文献由1920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双林、王春琳、唐保军等。

耗氧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0884 占比:99.64%

总计:201607篇

耗氧率—发文趋势图

耗氧率

-研究学者

  • 董双林
  • 王春琳
  • 唐保军
  • 徐善良
  • 林志华
  • 柴雪良
  • 王芳
  • 单乐州
  • 曹振东
  • 付世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帅; 詹泽荣; 车鉴; 颉海波; 魏海峰; 李正炎; 刘长发
    • 摘要: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作者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10、20、50、100、150μg/L的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中,检测4种代表性多环芳烃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浓度多环芳烃的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单位体质量仿刺参耗氧率受三甲基菲浓度影响最大,其相关方程为y=4.8971x+1.2267,R^(2)=0.8945;单位体质量仿刺参排氨率随4种多环芳烃浓度的增加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且在菲胁迫下,其排氨率波动幅度最大,在菲质量浓度为20μg/L时达到最大值22.87μg/(g·h);O︰N比在4种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的作用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整体随暴露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受二甲基蒽浓度影响最大,其相关方程为y=0.3471x+0.3967,R^(2)=0.8435。上述实验结果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仿刺参的毒性作用机制探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苗德霞; 陈嘉豪; 闫密; 王建华; 李雪; 隆小华; 朱明
    • 摘要: 研究了盐度对台湾泥鳅幼鱼的耐受性、生长存活及呼吸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生态急性毒理学方法,确定试验鱼在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值分别为17.156‰、16.087‰、15.541‰和15.109‰。并以此为依据将生长和呼吸代谢实验的盐度梯度设置为0、3‰、6‰、9‰和12‰,研究幼鱼在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60 d生长情况、6 h耗氧率及72 h排氨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台湾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其中,幼鱼特定生长率从高到低的盐度组依次为:3‰>0>6‰>9‰>12‰;耗氧率峰值在试验开始时出现在盐度3‰组,24 h时出现在盐度6‰组;而排氨率峰值以盐度3‰组为最高。综上提示,台湾泥鳅具有一定的盐度耐受性,盐度6‰以内适宜其生长,而盐度3‰显著促进其生长和代谢。因此,在泥鳅苗种培育阶段适当提高养殖水体盐度,能够有效提高幼鱼的成活率和增长率,从而提高台湾泥鳅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 马元; 张兴志; 何苹萍; 官俊良; 韦嫔媛; 张立; 李蔚; 朱鹏; 许尤厚; 严雪瑜; 陈晓汉; 彭金霞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氧浓度胁迫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摄食和代谢的影响。【方法】比较0.5、1、2、3 mg/L等低氧和常氧条件下,香港牡蛎的摄食率(I)、个体摄食率(Iind)、单位体质量的摄食率(Imass)、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急性低氧和48 h持续低氧对香港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结果】不同低氧条件下,香港牡蛎各项指标均随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质量浓度的下降而降低,并且急性低氧处理组摄食和代谢强度下降幅度均大于持续低氧48 h组。急性低氧组溶解氧浓度与摄食率的相关关系为I1=31.225 lnρ(DO)+35.509,R^(2)=0.9805,Iind、Imass、R0、R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07~4.8×10^(8)个/(只∙h)、7×10^(7)~4.8×10^(8)个/(g∙h)、0.1~0.7 mg/(g∙h)、4~25μg/(g∙h)。持续低氧48 h组溶解氧质量浓度与摄食率的相关关系为I2=36.439 lnρ(DO)+19.163,R^(2)=0.8397,Iind、Imass、R0、R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10^(8)~5.3×10^(8)个/(只∙h)、1.1×10^(8)~4.8×10^(8)个/(g∙h)、0.2~0.8 mg/(g∙h)、18~32μg/(g∙h)。【结论】香港牡蛎的摄食和代谢受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影响,氧质量浓度越低,摄食和代谢水平越低,经低氧环境适应48 h后,摄食和代谢能力可产生一定水平恢复,但仍低于常氧水平。
    • 罗辉玉; 吴水清; 林金波; 何丽斌; 陈新明; 牛文标; 王庆; 郑乐云
    • 摘要: 为探究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灰海马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设置13、18、23、28、32°C5个温度梯度,用大(L)、中(M)、小(S) 3种体质量分别为(3.63±1.42)、(1.23±0.22)、(0.47±0.24)g的灰海马进行代谢试验。试验结果:在13~32°C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灰海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种体质量的海马在水温28°C时耗氧率均达到最大值;同一温度条件下,灰海马的体质量越大,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越低;灰海马的窒息点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但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灰海马体质量越大,其窒息点越低。结果表明,灰海马养殖的最适水温在28°C左右,养殖和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水体溶解氧在1.6 mg/L以上。
    • 蒋飞; 徐嘉波; 施永海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水温对金钱鱼幼鱼呼吸和代谢活动规律的影响,为其适宜养殖水温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静水密闭式方法,在盐度5条件下,以体质量(8.84±0.32)g/尾的金钱鱼幼鱼为试验对象,设置15,20,25,30和35°C不同养殖水温处理,测算并分析不同处理金钱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代谢率、排泄率、氧氮比、呼吸温度系数(Q_(10)值)、排泄Q_(10)值、窒息点及其变化规律,以明确金钱鱼幼鱼适宜的养殖水温。【结果】养殖水温为15~30°C时,金钱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30°C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46 mg/(g·h)、3.81μg/(g·h)、6.29 J/(g·h)和0.09 J/(g·h),35°C时均开始下降。在15~35°C养殖水温内,金钱鱼幼鱼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升高,氧氮比为71.76~261.04;呼吸Q_(10)值平均为2.50,20~25°C的呼吸Q_(10)值为1.22;排泄Q_(10)平均为2.23,25~30°C养殖水温的排泄Q_(10)值为1.10。【结论】盐度5条件下,金钱鱼幼鱼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能量,15~30°C为其适宜养殖水温,其中最适养殖水温为20~30°C。
    • 周建聪; 蔡利; 杨静茹; 林先鑫; 顾志峰; 石耀华; 刘春胜
    • 摘要: 为了揭示温度和氨氮浓度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耗氧率(R_(O))与排氨率(R_(N))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密闭流水法分析了不同温度和氨氮浓度条件下,3种规格红螯螯虾(小规格为S组、中规格为M组和大规格为L组)R_(O)和R_(N)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温度对红螯螯虾R_(O)和R_(N)影响显著(P<0.05),在温度为15°C~35°C时,R_(O)随温度升高而增加,35°C时,红螯螯虾的R_(O)达到最大值;其中,S组的R_(O)为0.777 mg/(g·h),显著大于其他2个组(P<0.05)。红螯螯虾R_(N)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C时达到最大值;其中,S组的R_(N)为0.061 mg/(g·h),显著大于其他2个组(P<0.05)。温度对红螯螯虾的氧氮比(O/N)值有显著影响(P<0.05)。氨氮浓度对红螯螯虾的R_(O)和R_(N)影响显著(P<0.05),在氨氮浓度为0~16 mg/L时,二者均随氨氮浓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氨氮浓度为8 mg/L时,红螯螯虾的R_(O)达到最大值,S、M和L组R_(O)值分别为0.663、0.332和0.195 mg/(g·h);当氨氮浓度为12 mg/L时,R_(N)达到最大值,S、M和L组R_(N)值分别为0.123、0.049和0.034 mg/(g·h),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氨氮浓度对3种规格红螯螯虾的O/N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温度条件下,红螯螯虾R_(O)和R_(N)的Q10变化范围分别为1.102~3.361和0.346~3.417,且分别在25°C~30°C和30°C~35°C时达到最小。
    • 董兰芳; 许明珠; 李世才; 曾梦清; 陈瑞芳; 刘海娟
    • 摘要: 为研究盐度和温度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幼鲎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测定盐度和温度对两阶段幼鲎(1龄和2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盐度5-40、温度25-37°C时,中国鲎1龄幼鲎的耗氧率为19.50-29.70μg/(g·h),2龄幼鲎为35.37-56.12μg/(g·h);随着盐度的升高,1龄和2龄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龄幼鲎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值出现在盐度35和盐度30试验组,2龄幼鲎最低值则均出现在盐度20试验组,盐度与耗氧率、排氨率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回归方程;温度为25-33°C时,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两阶段幼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33°C试验组,当温度继续升高到37°C时,幼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温度与幼鲎耗氧率、排氨率之间的关系也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不同盐度下幼鲎的O/N大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1龄幼鲎O/N最大值出现在盐度30试验组,2龄幼鲎最大值出现在盐度20试验组,不同温度下1龄和2龄幼鲎的O/N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以上研究表明,中国鲎幼鲎的耗氧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其代谢主要由蛋白分解供能;盐度和温度对幼鲎的代谢均有显著影响,高盐或低盐情况下幼鲎的代谢率显著高于适宜盐度条件,温度高于33°C时幼鲎的代谢率不升反降。
    • 张扬; 江天棋; 姜亚洲; 凌建忠; 孙鹏; 唐保军
    • 摘要: 为研究干露对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稚贝生理代谢的影响,利用差减法测定了干露2、4、8、12、24、36、48、72 h后毛蚶稚贝的失水率,以及干露0、2、6、12、24、48 h后全组织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显示,持续干露48 h后稚贝失水率达32.4%,死亡率超过33.3%;PK、SDH、ACP活力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24、12、6 h达到最大值;SOD和HK的活力分别在6~24 h、6~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ATP含量在干露后迅速升高,12 h后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稚贝可能由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为评估毛蚶稚贝干露胁迫后耗氧率和滤水率的恢复情况,将干露48 h的毛蚶稚贝再放入20°C水中,测定放回后6、12、24、48 h的滤水率和耗氧率。结果显示,滤水率在24 h前维持在较低水平,其后持续显著上升;耗氧率在12 h达到最小值后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干露12~24 h是毛蚶稚贝代谢和相关酶活力变化较大的时期;毛蚶稚贝可调整摄食和生理代谢水平,使机体在干露胁迫后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毛蚶干露胁迫响应机制提供参考,对毛蚶的养殖和苗种运输也有指导作用。
    • 陈雪; 冯文荣; 周立水; 丁秀芳; 梁猛; 唐永凯
    • 摘要: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代谢规律,为其幼蟹养殖条件的优化和种苗繁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密封静水式试验,探究不同温度(10、15、20、25、30°C)和pH(6.0、7.0、8.0、9.0)对不同规格[大规格组(L)的体质量21.68±3.58 g,中规格组(M)的体质量11.31±0.29 g,小规格组(S)的体质量5.84±0.33 g]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温度和pH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M组>L组。随着pH的升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排氨率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pH 6.0~9.0的范围内,幼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温度和pH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窒息点有显著影响,幼蟹在10°C下的窒息点显著高于15~30°C下的窒息点;在pH 6.0~9.0的范围内,幼蟹的窒息点均随pH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S组幼蟹的窒息点显著高于M组和L组。在10~30°C范围内,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氨商和能量代谢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随pH的升高,幼蟹的氨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能量代谢率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温度和pH变化对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幼蟹呼吸代谢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C,适宜生长pH为8.0,过高或过低均会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机体造成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及存活。
    • 吕国华; 张婷; 姚静婷; 丁图强; 徐东坡; 占明飞; 顾若波; 徐跑; 马学艳; 金武; 东新旭; 闻海波
    • 摘要: 为了探究在滨海NaCl型盐碱地或滩涂养殖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幼蚌的可能性,采用等对数间距法进行了幼蚌(湿体质量为2.63 g±0.47 g)在淡水(0.20)和高盐度(2.00、3.31、3.70、4.24、4.92、5.82、7.00)急性胁迫下的存活试验,选择96 h半致死盐度(LC 50)的50%作为可驯化盐度,采用室内静水法测定了该盐度下幼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排粪率等,并建立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盐度为2.00时,幼蚌在72 h时开始出现死亡,盐度为7.00时,幼蚌在48 h内全部死亡,96 h LC 50为4.47;选择可驯化盐度为2.23,与淡水组相比,在高盐度(2.23)应激下,幼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滤水率和排粪率显著升高(P0.05);在高盐度(2.23)应激下,幼蚌用于呼吸代谢和摄食代谢的能量明显增加,呼吸能(R)、排泄能(U)和排粪能(F)占摄食能(C)比例增大,而生长能(P)占摄食能比例明显下降,淡水状态和高盐度(2.23)应激下的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100 C=57.22R+9.49U+9.05F+24.23P和100C=62.55R+13.99U+12.05F+11.41P。研究表明,橄榄蛏蚌幼蚌对钠盐耐受性较差,高盐度对橄榄蛏蚌呼吸代谢和摄食代谢均有显著影响,养殖幼蚌的滨海NaCl型盐碱地或滩涂水域盐度应小于2.2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