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0444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四川动物、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次学术会议、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二十九次学术会议、2011年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大鳞副泥鳅的相关文献由649位作者贡献,包括常重杰、杜启艳、凌去非等。

大鳞副泥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0444 占比:99.80%

总计:110664篇

大鳞副泥鳅—发文趋势图

大鳞副泥鳅

-研究学者

  • 常重杰
  • 杜启艳
  • 凌去非
  • 孙守旗
  • 赵振山
  • 南平
  • 王卫民
  • 孙棠丽
  • 李彩娟
  • 李殿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艳丽; 吕惠蓉; 李海东; 高阳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温度对大鳞副泥鳅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本文设置高温组(G1)、对照组(F)和低温组(G2)三个组别,利用控制变量法养殖大鳞副泥鳅14d后,取其肠道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泥鳅肠道的菌群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温或低温可能会使其肠道内致病菌丰度增加,破坏原有平衡状态,而适宜水温有利于维持泥鳅肠道健康。研究为通过控制养殖水温防控大鳞副泥鳅细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持。
    • 蔡明成; 孙翰昌; 谢明地; 李淳鸿添; 赵胤年; 樊汶樵; 杨帆
    • 摘要: 为探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将初始重一致的大鳞副泥鳅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于12个水箱中,每箱20尾。采用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4d(S2F4)、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6d(S2F6)、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8d(S2F8)和持续投喂(对照组)4种投喂模式,投喂30d,并于第0、第15和第30天收集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对末体长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S2F8处理组末体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饥饿再投喂处理时间增长,S2F6和S2F8组肝脏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在第15天,S2F8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2F6和S2F8组肝脏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2F6和S2F8组肝脏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30天,S2F6和S2F8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2F6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2F6和S2F8组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肠道消化酶研究发现,投喂时间对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在第30天时,S2F6和S2F8组肠道脂肪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可激发大鳞副泥鳅补偿生长,引起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其中S2F8组补偿生长最显著,且肠道消化酶活性变化程度较小。因此,为保证饲养效果,推荐使用S2F8投喂模式。
    • 马本贺; 王海华; 马爱军; 黄智慧; 李燕华; 王梦杰; 孙志宾
    • 摘要: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C)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C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C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26°C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C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C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C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C。
    • 王自蕊; 李永安; 周秋白; 李淑瑶; 李佑杰; 张正洲; 高淼
    • 摘要: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胴体率、肥满度以及全鱼、肌肉、皮肤、肝脏、肠道、性腺等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肥满度、皮肤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背肌、腹肌、皮肤、肠道、头部等部位以及全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大于泥鳅,腹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泥鳅(P<0.05)。两种鳅的肌肉、皮肤、性腺、肠道和肝脏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和26种脂肪酸。氨基酸含量中谷氨酸含量最高,8种必需氨基酸(EAA)中,色氨酸含量最低,赖氨酸含量最高(性腺中亮氨酸含量最高)。结合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得出大鳞副泥鳅肌肉和皮肤部位的氨基酸评分均小于泥鳅,各部位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低于泥鳅。两种泥鳅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大鳞副泥鳅肝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泥鳅(P<0.05)。除亚油酸外,大鳞副泥鳅背肌、性腺和皮肤中∑PUFA的含量以及各部位的花生四烯酸含量均低于泥鳅。综上,大鳞副泥鳅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泥鳅,从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来分析,大鳞副泥鳅的蛋白质质量略低于泥鳅。大鳞副泥鳅脂肪含量更高,肉质更为油润多汁。
    • 陈建华; 李雪; 赵建; 朱洪赓; 王海华; 朱明
    • 摘要: 为了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胚胎及仔鱼对盐度的适应性,将发育至原肠期的胚胎分别放置于盐度为0、2、4、6、8、10的水体中培育,统计胚胎的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仔鱼的畸形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及卵黄囊吸收率,并测定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显示:1)盐度为2~4时,胚胎孵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初孵仔鱼的畸形率随盐度升高而逐渐增加;3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仔鱼成活率则随盐度升高逐渐降低;3)初孵仔鱼全长随盐度升高先下降后上升,而3 dah仔鱼的则随盐度升高而下降,其特定生长率和卵黄囊吸收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4)随盐度升高,SAI先升后降,盐度为4时达最大。综上,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及仔鱼生长的适宜盐度为0~4。
    • 马本贺; 王海华; 万育辉; 段元星; 柯传段; 李左宏; 陈翠云
    • 摘要: 江西作为我国重要的渔业大省,水产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底蕴。2020年江西省泥鳅产量为7.9万吨,台湾泥鳅是其中的主导品种。金红色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种群的体色变异群体,经系统选育后获得了体色性状可稳定遗传的大鳞副泥鳅新品系“赣红1号”,其色彩亮丽、体态优美、营养丰富,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作为观赏鱼,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泥鳅“赣红1号”大规模繁殖及池塘育苗技术未见报道,本研究开展了相关试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旨在为金红色大鳞副泥鳅养殖推广提供参考。
    • 李雪; 赵建; 王玮欣; 朱洪赓; 陈建华; 朱明; 王海华
    • 摘要: 为研究盐度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Na^(+)-K^(+)-ATP酶(NKA)、抗氧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8、12共3个盐度组和1个淡水对照组,以全长(17.60±0.69) cm、体重(35.51±5.30) g的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象进行14 d胁迫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升高使大鳞副泥鳅的鳃Na^(+)-K^(+)-ATP酶活力上升;7 d时盐度8和12组Na^(+)-K^(+)-ATP酶活性均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淡水对照组(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于胁迫12 h和2 d时达到最大值;3个盐度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6 h和12 h均有所升高,且盐度12组显著高于淡水对照组(P<0.05)。盐度4、8和12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在1 d和7 d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淡水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显示,盐度12组的鳃小片间距变大,泌氯细胞数量增多,上皮层被破坏甚至出现溶解现象;肝细胞空泡化严重,血窦扩张范围增大,并出现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核偏移、溶解。研究表明,大鳞副泥鳅对水体盐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但盐度达到12时会对其鳃和肝组织结构造成一定损伤。
    • 何泽贺; 肖宇; 刘建朝; 桑亚新; 孙纪录
    • 摘要: 为开发大鳞副泥鳅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鳞副泥鳅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考察泥鳅蛋白的单一酶解方式和复合酶解方式对产生ACE抑制肽的影响,并使用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一步证实不同酶解方式对泥鳅蛋白的水解效果.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蛋白富含疏水性氨基酸(39.823%)、支链氨基酸(18.102%)以及芳香族氨基酸(8.216%),是制备ACE抑制肽的良好来源.脯氨酸蛋白酶、α-胰凝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单一酶解泥鳅蛋白,酶解产物的最高ACE抑制率分别是81.01%、64.91%和87.84%,最高水解度分别为1.48%、9.04%和28.29%.使用碱性蛋白酶与脯氨酸蛋白酶对大鳞副泥鳅蛋白进行分步酶解与同步酶解,同步酶解方式可以产生更高活性的ACE抑制肽,最高的ACE抑制率为90.14%,IC50为0.491 mg/mL.
    • 张云龙; 商泽昊; 王光毅; 米笛; 尤昆
    • 摘要: 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分别暴露于30 mmol/L NH4C1溶液和空气中,以评价氨和空气暴露对其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暴露并未引起大鳞副泥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显著变化,仅空气暴露12h后,大鳞副泥鳅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和空气暴露均显著降低了大鳞副泥鳅肝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且在暴露72 h后升高(P<0.05).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含量在氨和空气暴露组中均呈现先显著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氨和空气暴露对大鳞副泥鳅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无显著影响(P>0.05),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均明显降低,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 esterase,AChE)活性均显著上升.综上所述,在氨和空气暴露的初期,大鳞副泥鳅体内出现了明显的氧化反应;而在暴露一段时间后,体内的氧化反应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大鳞副泥鳅肝脏中SOD、CAT、GST及GSH-Px等抗氧化酶系统并未被成功激活.
    • 陈鸿禄; 易少奎; 李军涛; 王卫民
    • 摘要: 基于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19个自然群体共646个个体的外部可量性状进行形态学比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前驱长(DAC)/体长(LB)与纬度呈负相关(r=-0.782),尾柄长(LCP)/体长(LB)与纬度呈正相关(r=0.83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形态学无显著差异,同时松辽流域与其他流域在全长(LB)、尾柄长(LCP)以及前驱长(DAC)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松辽流域和南方水系的判别准确率为100%,两者之间没有错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1贡献率为38.1%,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大鳞副泥鳅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的62.9%,这3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在体高(HB)、体宽(WB)、尾柄高(HCP)、尾柄宽(LCP)。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七大流域大鳞副泥鳅大致分为南北两大支。南方水系和北方水系大鳞副泥鳅在外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差异,根据75%识别和划分规则,认为松辽流域和南方水系部分群体的大鳞副泥鳅形态学差异可能达到亚种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