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1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505篇;相关期刊666种,包括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当代医药、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文献由35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士敬、等、刘建红等。
谷丙转氨酶
-研究学者
- 刘士敬
- 等
- 刘建红
- 常重杰
- 夏晓华
- 李华清
- 蔡新霞
- 何保山
- 冯恭文
- 吴为民
- 吴昌烈
- 周爱玉
- 周继远
- 岳伟伟
- 李俊
- 李娜
- 李梦军
- 李毅
- 李玉
- 洪源
- 熊正英
- 王毓平
- 王艳
- 王贵强
- 王迅
- 许丽萍
- 赵鸿
- 邓永琼
- 郑岚
- 郭宗明
- 饶莉
- 高耀明
- 冀平光
- 冯子硕
- 刘敏
- 刘春秀
- 刘颖
- 吴晓曼
- 孙茹
- 张丽
- 张孝山
- 张彬彬
- 张敏
- 张林霞
- 张维东
- 张菲
- 张静
- 徐承孝
- 朱正兰
- 李军
-
-
刘盼;
杨慕;
贾成霞;
张清靖;
曲疆奇
-
-
摘要:
分别在15°C和26°C下将恩诺沙星以10 mg/kg质量浓度对西伯利亚鲟口灌给药,测定给药后0.125、0.25、0.5、1.0、1.5、2、4、6、8、12、18、24、36、48、60、72、96 h和120 h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显示,两个温度下给药后,各时间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有所升高。15°C下,在6~24 h,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36~120 h(除72 h外)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又显著高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0.25~4 h和36~120 h肝脏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26°C下,6~120 h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在0~0.5 h,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而1.5~120 h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高于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试验结果显示,口灌恩诺沙星后,血清和肝脏中转氨酶类(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表现为逐渐升高至一定水平后缓慢下降和维持平稳,但26°C下18~36 h时间段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的活性,说明肝细胞已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下,以10 mg/kg剂量给药,恩诺沙星对西伯利亚鲟血清和肝脏无明显毒性作用。该试验结果将为恩诺沙星在西伯利亚鲟养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
-
刘晓萍;
黄义双;
黄卫东;
周涛
-
-
摘要:
目的 利用常见实验室检验结果建立区别重症肺炎与普通肺炎的模型,为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决策。方法 收集住院肺炎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最终诊断分为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统计分析检查结果,建立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720例患儿:重症肺炎174例,普通肺炎546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0%)和验证组(30%)。发现年龄≤12.5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4%、C-反应蛋白≥4.9 mg/L,白蛋白≤37.7g/L、乳酸脱氢酶>504.5 U/L、谷丙转氨酶≥21.5 U/L等是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显示模型预测性能良好。结论 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重症肺炎,使用该模型可以确定重症肺炎的风险。
-
-
赵婷婷;
朱金朋;
韩遵文;
田蕾
-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蛋氨酸水平在预测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11例实验对象,其中选取我院12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其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其中轻组43人,中组46人,重组35人;另外选择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上述4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及蛋氨酸(MET)水平,以此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轻、中、重度3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ALT、AST、ALP、TBIL及M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肝损伤程度加重,血清MET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为0.911,86%,98%;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MET与ALT、AST、ALP、TBIL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3 d后,轻、中、重度肝损伤组的ME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 w后,治疗有效者的MET指标低于治疗无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蛋氨酸水平可作为药物性肝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可作为预测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
刘轩
-
-
摘要:
目的分析丙肝病毒RNA(HCV-RNA)与丙肝抗体(HCV-Ab)在丙肝诊断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天津市东丽医院收治的286例丙肝疑似病例,采集其空腹静脉血进行HCV-RNA、HCV-Ab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2项检测均为阳性的患者占33.22%,HCV-RNA阳性、HCV-Ab阴性患者占35.66%,HCV-RNA阴性、HCV-Ab阳性患者占24.13%;单HCV-RNA阳性患者多于单HCV-Ab阳性患者(P<0.05);HCV-RNA检验的诊断符合率高于HCV-Ab检验,漏诊率低于HCV-Ab检验(P<0.05);HCV-RN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HCV-Ab检测(P<0.05);不同HCV-RNA检测水平下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T指标随着HCV-RNA检测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而ALB指标随HCV-RNA检测水平升高而下降。结论HCV-RNA检验在丙肝中的诊断价值高于HCV-Ab检验,且HCV-RNA定量检测对患者肝功能损伤也具有一定检验价值。
-
-
庞丽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用于诊断肝硬化疾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肝病组,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于院内接受体检的14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及肝病组中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蛋白(TP)等生化指标水平,分析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对肝硬化的检测结果,并计算不同生化指标诊断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病组患者AST、TBiL、ALP、ALT水平均高于健康组,CHE、ALB、TP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肝硬化组患者AST、TBiL、ALP、ALT水平均高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CHE、ALB、TP水平均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低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均P<0.05);各项生化指标对肝硬化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其中ALB、CHE诊断肝硬化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临床可通过生化检验中的肝功能指标鉴别诊断肝硬化疾病,其中ALB、CH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能够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应用价值较高。
-
-
谢文强
-
-
摘要: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治疗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以可吸收羊肠线进行埋线,同时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只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每日1次治疗。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期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血清转氨酶、血脂、脂肪肝程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脂肪肝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转氨酶、血脂均有降低,总体体重有减轻,但观察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脂肪肝程度及血脂等指标,恢复患者肝功能。
-
-
刘虹
-
-
摘要:
目的:对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复检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立低危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科学指导及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省血液中心5项血液检测不合格献血者4000名的临床资料,对部分不合格献血者再次复检,分析结果。结果:430000名献血者中,5项血液检测项口不合格献血者为4000名,占9.30%;谷丙转氨酶(ALT)单一检测项目、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不合格者分别为2190名(51.00%)、785名(1.80%)、335名(0.08%)、465名(1.08%)、105名(0.02%)。合并2项或以上检测项口不合格者120名,占0.03%;HBsAg、ALT单项检测阳性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时,需做好献血者的回访以及血液复检工作,减少假阳性筛查结果,进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献血者流失。
-
-
黄熙琳
-
-
摘要: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及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HBV感染孕妇,按治疗方法将入选者分为常规保肝治疗组(常规保肝治疗,40例)、TDF治疗组(TDF治疗,42例)。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婴儿出生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DF治疗组不同孕周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常规保肝治疗组(P<0.05);分娩后6个月,TDF治疗组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血红素(TBIL)水平低于常规保肝治疗组(P<0.05);TDF治疗组婴儿出生时、出生后6个月HBsAb阳性率高于常规保肝治疗组;出生后6个月,TDF治疗组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常规保肝治疗组(P<0.05);TDF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常规保肝治疗组(20.00%)(P<0.05)。结论:TDF用于治疗HBV感染孕妇,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HBV-DNA转阴率,从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ALT复常,同时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
谢幼华;
陈捷亮;
王勇翔;
袁正宏
-
-
摘要:
2022年3月31日,苏格兰首先报告了5例患有不明原因重症肝炎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4月15日就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发布指导性意见,对确诊病例、可疑病例和流行病学相关病例进行了定义。截至4月21日,已有12个国家报告169例确诊病例,从1月龄至16岁不等。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或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500 IU/L,多数患儿有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和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大多数患儿无发热。17例接受了肝移植,至少报告1例死亡。考虑到流行病学特点和患儿的临床特征,感染性因素导致该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排除了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并提示腺病毒可能与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有关,但其他感染性因素或环境因素仍不能完全排除。本文对此次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发展情况及其可能病因进行了介绍。该疾病存在输入性风险,我国应对此早做准备。
-
-
徐大志;
温如燕;
李相玲;
余浚龙
-
-
摘要:
目的检测双黄连冻干粉中的成分含量并探讨双黄连冻干粉及其成分与头孢拉定合用对人肝细胞(HL-7702)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双黄连冻干粉主要成分黄芩苷、汉黄芩素、绿原酸、连翘苷的含量。取双黄连冻干粉以及双黄连冻干粉中各主要成分单独或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分别分组进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后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HPLC检测细胞中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L-7702细胞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中,黄芩苷含量最高,汉黄芩素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黄芩苷组、连翘苷组、汉黄芩素组人肝细胞(HL-7702)中AST、ALT表达下降(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中各组实验结果相似。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绿原酸组、绿原酸+头孢拉定组(0.046 mg/mL)与连翘苷+头孢拉定组(0.046 mg/mL)中ATP表达下降(P0.05);低剂量组中黄芩苷组ATP、ADP表达增加(P0.05),双黄连不同剂量组以及与头孢拉定合用组HO-1、COX-2表达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中各成分对肝细胞存在影响,其中黄芩苷影响显著,与头孢拉丁合用时增加头孢拉定对肝细胞的影响。
-
-
倪雪;
葛淼;
井静;
李鹏;
韦德智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为研究中国健康成年人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的空间区域变化规律,揭示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rn 方法:搜集中国102个单位108199例成年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其中男性60242例(55.7%),女性47957例(44.3%),采用相关分析、岭回归估计以及趋势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谷丙转氨酶(ALT)与地理因子之间的规律,并得到了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的模拟方程,利用模拟方程在已知某地地理因子的条件下,可以推断出当地的谷丙转氨酶参考值.rn 结果:1)ALT与经度、海拔等6项地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关系;2)我国健康成年人的ALT值西部高于东部,并且全国可分为三大区域.rn 结论:谷丙转氨酶参考值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且呈一定的规律分布.
-
-
李鹏;
葛淼;
井静;
韦德智;
倪雪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为研究中国健康成年人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的区域变化规律,揭示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rn 方法:搜集中国102个单位108199例成年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其中男性60242例(55.7%),女性47957例(44.3%),采用相关分析、岭回归估计以及趋势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谷丙转氨酶(ALT)与地理因子之间的规律,并得到了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的模拟方程,利用模拟方程在已知某地地理因子的条件下,可以推断出当地的谷丙转氨酶参考值.rn 结果:1)ALT与经度、海拔等6项地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关系;2)中国健康成年人的ALT值西部高于东部,并且全国可分为三大区域.rn 结论:谷丙转氨酶参考值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且呈一定的规律分布.
-
-
欧阳后先
- 《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于其测量准确性高、速度快、消耗试剂量小,现已在各级医院、防疫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得到广泛使用.本科室于2014年购进一台Beckman-Coulter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了解仪器检测性能和仪器项目检测顺序设置的合理性,对该仪器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谷丙转氨酶的仪器项目检测顺序会影响肌酐检测.本研究以项目检测顺序这一不同的角度对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评估,这就使得实验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常规检验生化标本多以项目组合检测为主),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实验虽然对不同项目检测顺序进行了比较,认为谷丙转氨酶试剂可能对肌酐检测产生严重干扰,但未对其试剂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做进步论证;下一阶段将在这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
-
安阳养生班科研组
-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试验采用的是改良的赖氏法测定生成物丙酮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生成棕红色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以丙酮酸钠标准曲线为工作曲线,求得正常组.意识使其反应快组、反应慢组各有吸光值对应的酶活力.看意识对ALT催化反应的影响,进而看意识对酶活力的影响.
-
-
-
李常青;
李小晕
- 《全国第二十五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对D-氨基半乳糖氨(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NIH小鼠60只,随机分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齐墩果酸片治疗组;加味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和齐墩果酸片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天,末次给药1小时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D-GalN800mg/Kg,24小时后采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加味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齐墩果酸片组比较,加味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ALT、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加味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可明显降低D-GalN所致肝损伤小鼠ALT活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作用机制与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
-
Xiayun Dai;
戴霞云;
梁娇君;
Jiaojun Liang;
Dongmei Guo;
郭冬梅;
Lei Ni;
倪蕾;
Zhiwei Pan;
潘志伟;
Wangzhen Zhang;
张望珍;
Zhenlong Chen;
陈振龙;
李济超;
Jichao Li;
罗永斌;
Yongbin Luo;
Guilin Yi;
易桂林
-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分析职业性铅暴露对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两阶段前瞻性研究设计,分别以142名铅酸蓄电池厂作业工人和167名血铅水平≥400μg/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职业性铅暴露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改变的影响.空气中铅和血铅浓度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ALT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 结果:2012和2015年,血铅水平在高暴露组、低暴露组和对照组中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4.2012年研究对象的血铅水平与2012-2015年ALT的增加量呈显著关联性,血铅水平每升高1ug/L,ALT升高的改变量增加0.04U/L(P<0.001).此外,在2006-2015年间因血铅高于400ug/L而多次接受驱铅治疗的患者中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和工龄后,入院血铅水平与ALT水平升高有显著关联性(P<0.001).与其第一次住院入院时相比,最后一次住院时ALT水平显著升高(P=0.002). 结论:职业性铅暴露可导致血清ALT水平逐渐升高,且其对ALT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接触时间越长,浓度越高,损伤越严重.应加强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的铅接触,避免多次铅水平超标.
-
-
Song Hui;
宋辉;
Zhao Hui;
赵辉;
Qiang Yan;
强艳;
Liu Herong;
刘贺荣;
Qiu Fangyuan;
邱方园;
Li Xuanzhu;
李宣珠
-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慢性职业心理应激与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60岁的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中选择622例无血缘关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以及60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慢性职业心理应激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等研究慢性职业心理应激与转氨酶活性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AST、ALT平均水平和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381,-5.485;χ2=11.168,34.302;均P0.05),合计人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05;χ2=6.398,均P0.05).偏相关结果显示,应激总分与AST呈正相关(r=0.071,P=0.013)、与ALT无相关性(r=-0.044,P=0.120),AST与ALT呈正相关(r=0.736,P=0.00),控制年龄、性别、民族、吸烟、饮酒、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后,应激总分与AST呈正相关(r=0.069,P=0.016)、与ALT无相关性(r=-0.042,P=0.141),AST与ALT呈正相关(r=0.730,P=0.00). 结论:慢性职业心理应激与血清AST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随着慢性职业心理应激水平升高,血清AST水平升高,慢性职业心理应激是引起血清AST水平升高的因素之一.
-
-
哈拉提;
努尔比亚;
王淑霞
- 《2015慢性病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新疆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健康管理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检查、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体重指数(BMI)检查在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治的差异性.选择2012年-2013年在本院体检中心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检查的人群3488例,分为无脂肪肝(2654例),轻度脂肪肝(382例),中度、重度脂肪肝3组(452例),完善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检查、AST ALT BMI检查.组间比较用F检验,各变量比较间用F检验,统计学结果分析提示各变量间有差异,不同组间各变量变化有差异.
-
-
段雪飞;
张曦;
李蕴铷;
金承刚;
李洪杰;
范小玲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用药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203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用药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患者选择口服核苷或干扰素两类抗病毒药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分别对可能的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抗病毒治疗用药选择显著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和医生诊病时间以及谷丙转氨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