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1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505篇;相关期刊666种,包括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现代药物与临床、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文献由35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士敬、等、刘建红等。

谷丙转氨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1 占比:70.02%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2.80%

专利文献>

论文:505 占比:27.18%

总计:1858篇

谷丙转氨酶—发文趋势图

谷丙转氨酶

-研究学者

  • 刘士敬
  • 刘建红
  • 常重杰
  • 夏晓华
  • 李华清
  • 蔡新霞
  • 何保山
  • 冯恭文
  • 吴为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盼; 杨慕; 贾成霞; 张清靖; 曲疆奇
    • 摘要: 分别在15°C和26°C下将恩诺沙星以10 mg/kg质量浓度对西伯利亚鲟口灌给药,测定给药后0.125、0.25、0.5、1.0、1.5、2、4、6、8、12、18、24、36、48、60、72、96 h和120 h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显示,两个温度下给药后,各时间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有所升高。15°C下,在6~24 h,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36~120 h(除72 h外)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又显著高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0.25~4 h和36~120 h肝脏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26°C下,6~120 h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谷草转氨酶;在0~0.5 h,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而1.5~120 h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高于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试验结果显示,口灌恩诺沙星后,血清和肝脏中转氨酶类(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表现为逐渐升高至一定水平后缓慢下降和维持平稳,但26°C下18~36 h时间段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脏中的活性,说明肝细胞已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下,以10 mg/kg剂量给药,恩诺沙星对西伯利亚鲟血清和肝脏无明显毒性作用。该试验结果将为恩诺沙星在西伯利亚鲟养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 刘晓萍; 黄义双; 黄卫东; 周涛
    • 摘要: 目的 利用常见实验室检验结果建立区别重症肺炎与普通肺炎的模型,为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决策。方法 收集住院肺炎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最终诊断分为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统计分析检查结果,建立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720例患儿:重症肺炎174例,普通肺炎546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0%)和验证组(30%)。发现年龄≤12.5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4%、C-反应蛋白≥4.9 mg/L,白蛋白≤37.7g/L、乳酸脱氢酶>504.5 U/L、谷丙转氨酶≥21.5 U/L等是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显示模型预测性能良好。结论 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重症肺炎,使用该模型可以确定重症肺炎的风险。
    • 赵婷婷; 朱金朋; 韩遵文; 田蕾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蛋氨酸水平在预测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11例实验对象,其中选取我院12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其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其中轻组43人,中组46人,重组35人;另外选择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上述4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及蛋氨酸(MET)水平,以此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轻、中、重度3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ALT、AST、ALP、TBIL及M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肝损伤程度加重,血清MET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为0.911,86%,98%;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MET与ALT、AST、ALP、TBIL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3 d后,轻、中、重度肝损伤组的ME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 w后,治疗有效者的MET指标低于治疗无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蛋氨酸水平可作为药物性肝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可作为预测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刘轩
    • 摘要: 目的分析丙肝病毒RNA(HCV-RNA)与丙肝抗体(HCV-Ab)在丙肝诊断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天津市东丽医院收治的286例丙肝疑似病例,采集其空腹静脉血进行HCV-RNA、HCV-Ab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2项检测均为阳性的患者占33.22%,HCV-RNA阳性、HCV-Ab阴性患者占35.66%,HCV-RNA阴性、HCV-Ab阳性患者占24.13%;单HCV-RNA阳性患者多于单HCV-Ab阳性患者(P<0.05);HCV-RNA检验的诊断符合率高于HCV-Ab检验,漏诊率低于HCV-Ab检验(P<0.05);HCV-RN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HCV-Ab检测(P<0.05);不同HCV-RNA检测水平下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T指标随着HCV-RNA检测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而ALB指标随HCV-RNA检测水平升高而下降。结论HCV-RNA检验在丙肝中的诊断价值高于HCV-Ab检验,且HCV-RNA定量检测对患者肝功能损伤也具有一定检验价值。
    • 庞丽娟
    •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用于诊断肝硬化疾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肝病组,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于院内接受体检的14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及肝病组中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蛋白(TP)等生化指标水平,分析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对肝硬化的检测结果,并计算不同生化指标诊断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病组患者AST、TBiL、ALP、ALT水平均高于健康组,CHE、ALB、TP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肝硬化组患者AST、TBiL、ALP、ALT水平均高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CHE、ALB、TP水平均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低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均P<0.05);各项生化指标对肝硬化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其中ALB、CHE诊断肝硬化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临床可通过生化检验中的肝功能指标鉴别诊断肝硬化疾病,其中ALB、CH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能够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应用价值较高。
    • 谢文强
    • 摘要: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治疗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以可吸收羊肠线进行埋线,同时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只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每日1次治疗。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期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血清转氨酶、血脂、脂肪肝程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脂肪肝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转氨酶、血脂均有降低,总体体重有减轻,但观察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脂肪肝程度及血脂等指标,恢复患者肝功能。
    • 刘虹
    • 摘要: 目的:对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复检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立低危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科学指导及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省血液中心5项血液检测不合格献血者4000名的临床资料,对部分不合格献血者再次复检,分析结果。结果:430000名献血者中,5项血液检测项口不合格献血者为4000名,占9.30%;谷丙转氨酶(ALT)单一检测项目、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不合格者分别为2190名(51.00%)、785名(1.80%)、335名(0.08%)、465名(1.08%)、105名(0.02%)。合并2项或以上检测项口不合格者120名,占0.03%;HBsAg、ALT单项检测阳性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时,需做好献血者的回访以及血液复检工作,减少假阳性筛查结果,进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献血者流失。
    • 黄熙琳
    • 摘要: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及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HBV感染孕妇,按治疗方法将入选者分为常规保肝治疗组(常规保肝治疗,40例)、TDF治疗组(TDF治疗,42例)。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婴儿出生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DF治疗组不同孕周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常规保肝治疗组(P<0.05);分娩后6个月,TDF治疗组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血红素(TBIL)水平低于常规保肝治疗组(P<0.05);TDF治疗组婴儿出生时、出生后6个月HBsAb阳性率高于常规保肝治疗组;出生后6个月,TDF治疗组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常规保肝治疗组(P<0.05);TDF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常规保肝治疗组(20.00%)(P<0.05)。结论:TDF用于治疗HBV感染孕妇,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HBV-DNA转阴率,从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ALT复常,同时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谢幼华; 陈捷亮; 王勇翔; 袁正宏
    • 摘要: 2022年3月31日,苏格兰首先报告了5例患有不明原因重症肝炎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4月15日就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发布指导性意见,对确诊病例、可疑病例和流行病学相关病例进行了定义。截至4月21日,已有12个国家报告169例确诊病例,从1月龄至16岁不等。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或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500 IU/L,多数患儿有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和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大多数患儿无发热。17例接受了肝移植,至少报告1例死亡。考虑到流行病学特点和患儿的临床特征,感染性因素导致该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排除了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并提示腺病毒可能与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有关,但其他感染性因素或环境因素仍不能完全排除。本文对此次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发展情况及其可能病因进行了介绍。该疾病存在输入性风险,我国应对此早做准备。
    • 徐大志; 温如燕; 李相玲; 余浚龙
    • 摘要: 目的检测双黄连冻干粉中的成分含量并探讨双黄连冻干粉及其成分与头孢拉定合用对人肝细胞(HL-7702)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双黄连冻干粉主要成分黄芩苷、汉黄芩素、绿原酸、连翘苷的含量。取双黄连冻干粉以及双黄连冻干粉中各主要成分单独或与头孢拉定合用对HL-7702分别分组进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后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HPLC检测细胞中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L-7702细胞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中,黄芩苷含量最高,汉黄芩素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黄芩苷组、连翘苷组、汉黄芩素组人肝细胞(HL-7702)中AST、ALT表达下降(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中各组实验结果相似。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绿原酸组、绿原酸+头孢拉定组(0.046 mg/mL)与连翘苷+头孢拉定组(0.046 mg/mL)中ATP表达下降(P0.05);低剂量组中黄芩苷组ATP、ADP表达增加(P0.05),双黄连不同剂量组以及与头孢拉定合用组HO-1、COX-2表达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中各成分对肝细胞存在影响,其中黄芩苷影响显著,与头孢拉丁合用时增加头孢拉定对肝细胞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