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抗体
丙肝抗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专利文献35166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人人健康、中国社区医师、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等;
丙肝抗体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之炜、丁兴龙、何敏等。
丙肝抗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166篇
占比:99.49%
总计:35346篇
丙肝抗体
-研究学者
- 朱之炜
- 丁兴龙
- 何敏
- 史连义
- 吴春磊
- 张会军
- 张力
- 张虹
- 张龙
- 朱叶
- 欧兰香
- 武彩虹
- 江长林
- 汪运山
- 王亚丽
- 王华玲
- 王华鸯
- 王建国
- 王红燕
- 王露楠
- 盖中涛
- 石宗贤
- 穆万洋
- 赵宸
- 郭煜
- 陈继梅
- 陈越
- 马洋
- 高美华
- Abdel-Dayem H.
- Akuta N.
- Al-Suweidi N.E.
- Aslam J
- Aslam M
- G McCaughan
- LIU Ping
- MAO Fei-bing
- MAO Yao-liang
- Mitchell B.D
- Munir K.M
- Omar M.F.
- Suzuki F.
- Uka K.
- Wagdy Dessoukey M.W.
- 丁进
- 严爱芬
- 乔杰
- 于光远
- 于晓明
- 京民
-
-
王红燕
-
-
摘要:
相比于“凶名赫赫”的乙肝病毒(HBV),一向“默默无闻”的丙肝病毒(HCV)被2020年的诺奖推到了媒体面前(2020年诺贝尔:3位科学家因发现丙肝病毒获奖)。1989年,Michael Hounghton教授的研究小组分离并鉴定出丙肝病毒;1990年,丙肝病毒相关检测试剂问世;1993年,我国开始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
-
-
杨小娇;
郁金红
-
-
摘要:
目的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对HCV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免疫印迹法(RIB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酶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4份HCV样本。结果31份CMIA法检测HCV抗体为0.40~10.0的样本,RIBA再测有14(45.16%)是不确定,8(25.81%)是有反应性,9(29.03%)是无反应性。不确定样本中的2份可能与RF,IgG和IgA有关。根据ROC曲线分析,抗-HCV(ECLIA)、HCV-Ab(CMIA)、HCV-Ag(CMIA)和HCV RN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0.997、0.753和0.679,此时cut-offs分别为15.85 COI、3.31 S/CO、3.32 fmol/L和3.94E+03拷贝/mL。HCV RNA的对数值与HCV-Ag呈正相关(R=0.91,P<0.01)。RIBA实验有反应性的标本中,97.5%Core抗原和NS3抗原都有条带,其次37.5%NS4-1或NS5抗原有条带,仅有2.5%NS4-2抗原有条带。结论低水平HCV抗体需要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来提高诊断准确性,电化学推荐的参考值分别为15.85 COI(ECLIA)和3.31 S/CO(CMIA)。一定程度上HCV Ag检测可以替代HCV RNA检测。
-
-
吴菲菲
-
-
摘要:
目的研究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辖区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65岁男性80例丙肝患者血清,根据检测方式分为常规组(间接ELISA法,40例)和试验组血清(双抗原夹心ELISA法,40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抗-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V)阳性标本有8份,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87.50%(7/8),常规组阳性检出率为25.00%(2/8);抗-HCV阴性标本有72份,试验组阴性检出率为97.22%(70/72),常规组阴性检出率为83.33%(60/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2、7.9121,P=0.0117、0.0049)。试验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数据,达到改善预后作用,值得推广。
-
-
刘轩
-
-
摘要:
目的分析丙肝病毒RNA(HCV-RNA)与丙肝抗体(HCV-Ab)在丙肝诊断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天津市东丽医院收治的286例丙肝疑似病例,采集其空腹静脉血进行HCV-RNA、HCV-Ab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2项检测均为阳性的患者占33.22%,HCV-RNA阳性、HCV-Ab阴性患者占35.66%,HCV-RNA阴性、HCV-Ab阳性患者占24.13%;单HCV-RNA阳性患者多于单HCV-Ab阳性患者(P<0.05);HCV-RNA检验的诊断符合率高于HCV-Ab检验,漏诊率低于HCV-Ab检验(P<0.05);HCV-RN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HCV-Ab检测(P<0.05);不同HCV-RNA检测水平下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T指标随着HCV-RNA检测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而ALB指标随HCV-RNA检测水平升高而下降。结论HCV-RNA检验在丙肝中的诊断价值高于HCV-Ab检验,且HCV-RNA定量检测对患者肝功能损伤也具有一定检验价值。
-
-
王红燕
-
-
摘要:
相比于“凶名赫赫”的乙肝病毒(HBV),一向“默默无闻”的丙肝病毒(HCV)被2020年的诺奖推到了媒体面前(2020年诺贝尔:3位科学家因发现丙肝病毒获奖)。1 9 8 9年,Michael Hounghton教授的研究小组分离并鉴定出丙肝病毒;1990年,丙肝病毒相关检测试剂问世;1993年,我国开始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五种:甲、乙、丙、丁、戊。
-
-
叶红玲;
李娜;
曾健;
侯思南
-
-
摘要:
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灰区标本处理方法对丙肝抗体化学发光法检测干扰的消除效果。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研究病例是连云港市中医院检验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间-20°C保存的雅培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的丙肝抗体结果即标本的吸光度和临界值比值(S/CO)>1的血清样本151例、S/CO<1的血清样本40例,以重组免疫印迹分析(RIBA)法和核酸检测(NAT)进行确认检验。以确证试验结果为标准,采用Kappa检验方法比较以小鼠血清和磷酸盐吐温缓冲液(PBST)处理标本前后的一致性,并绘制丙肝抗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从而明确丙肝抗体的最佳诊断界值和灰区范围。结果雅培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丙肝抗体最佳诊断界值为5.02,其灵敏度为97.4%(186/191),特异度为94.5%(180/191)。丙肝抗体灰区范围为0.89~5.97。灰区标本处理前、小鼠血清和PBST处理后,丙肝抗体与确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51、0.900和0.854(χ^(2)=69.09、156.16、141.57);以雅培i2000SR检测丙肝抗体的灵敏度分别为98.3%(148/151)、100.0%(151/151)和99.1%(150/151),特异度分别为52.6%(79/151)、88.1%(133/151)和84.2%(127/15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8%(151/151)、92.7%(151/151)和90.5%(151/15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114/151)、100.0%(151/151)和98.5%(149/151);雅培i2000SR检测丙肝抗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0.996和0.987。结论两种灰区标本处理方法对丙肝抗体化学发光法检测干扰的消除效果均为明显,以小鼠血清封闭处理较好。
-
-
蒋保云
-
-
摘要:
目的 分析丙肝抗体与丙肝核心抗原联合诊断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单位采集的单试剂丙型肝炎阳性的献血者血样,对血清标本的丙肝抗体、丙肝核心抗原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方法 诊断丙型肝炎的效果.结果 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结果 为诊断标准,丙肝抗体诊断丙型肝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52%、94.79%、93.42%、87.50%;丙肝核心抗原诊断结果 分别为77.38%、96.88%、95.59%、83.04%;联合诊断结果 为96.43%、95.83%、95.29%、96.84%,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指标检测(P<0.05).结论 丙肝抗体与丙肝核心抗原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丙型肝炎筛查效果.
-
-
李亦君;
许兴
-
-
摘要: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进行丙肝抗体筛查的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拟行有创检查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的患者8773例,行化学发光法检测丙肝抗体.初筛阳性者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丙肝病毒复制量HCV-RNA检测.结果:检出丙肝抗体阳性126例,阳性检出率为1.4%;其中发光强度数值1~5的41例,发光强度数值>5的85例.丙肝病毒核酸复制量HCV-RNA检测中,阳性(复制量>103)23例(18.25%).其中,抗体发光强度低值阳性41例中,HCV-RNA阳性2例;抗体发光强度高值阳性85例中,HCV-RNA阳性21例.结论:丙肝抗体阳性需结合丙肝病毒复制量检测来进一步判断丙肝的感染情况,不宜对丙肝抗体滴度进行过度关注或重复检测等,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
-
秦阿芳
-
-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丙肝诊断中应用丙肝抗体与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临床确诊的丙肝患者70例,均接受丙肝病毒核酸(HCV-RNA)、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及联合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同时评价诊断意义.结果:70例患者中,HCV-RNA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0.00%,HCV-cAg的阳性检出率为8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与HCV-cAg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8.57%,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丙肝的诊断中,HCV-RNA与HCV-cAg检测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由于该疾病存在传染性,为控制疾病传播,应采取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联合方式进行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诊断丙肝的优先检测方式.
-
-
韩雪梅
-
-
摘要:
随着丙肝及梅毒感染率的不断提高,感染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危害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降低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临床上的重要课题,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检验科,更是将如何确保诊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为了实际研究中的重点.而全自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L i C A500,正是这些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检验仪器作为精确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全自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LiCA500对血液标本中丙肝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验应用进展对临床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