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髓细胞

骨髓细胞

骨髓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1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108544篇;相关期刊619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暨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大会等;骨髓细胞的相关文献由5766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晓丹、徐如祥、邹雨汐等。

骨髓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1 占比:1.60%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8544 占比:98.33%

总计:110385篇

骨髓细胞—发文趋势图

骨髓细胞

-研究学者

  • 姜晓丹
  • 徐如祥
  • 邹雨汐
  • 蔡颖谦
  • 杜谋选
  • 裴国献
  • 黄友章
  • 朱寿彭
  • 金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丁燕; 向光大; 孟碧莹; 徐晓丽; 陈月富
    • 摘要: 背景:目前关于髓源性生长因子(myeloid-derived growth factor,MYDGF)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较少,因此建立一种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敲除骨髓MYDGF缺失的小鼠模型对于研究MYDGF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关系尤为重要.目的:建立ApoE敲除骨髓MYDGF特异性缺失小鼠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ApoE敲除小鼠和骨髓特异性MYDGF敲除小鼠,均购于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取5只ApoE敲除小鼠与10只骨髓特异性MYDGF敲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基因型为MYDGFflox/+ApoEflox/+ F1子代小鼠30只,MYDGFflox/+ApoEflox/+互相进行交配,一共得到基因型为MYDGFflox/floxApoEflox/flox/flox双敲除小鼠30只和ApoEflox/flox小鼠子代小鼠34只.采用PCR法进行MYDGFflox及ApoEflox基因型鉴定,记录MYDGFflox/floxApoEflox/flox双敲除小鼠与ApoEflox/flox小鼠2月龄的体长及体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2组小鼠骨髓组织MYDGF蛋白相对表达量,油红O染色检测2组小鼠胸主动脉斑块面积.实验方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得到基因型为ApoEflox/flox小鼠共34只、MYDGFflox/floxApo Eflox/flox小鼠共30只,2组小鼠体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 0.05);⑦MYDGFflox/floxApoEfflox/flox小鼠骨髓组织MYD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poEflox/flox小鼠(P<0.05);③MYDG Fflox/floxApoEflox/flox小鼠胸主动脉的斑块面积百分比显著大于ApoEflox/flox小鼠(P<0.05);④结果证实成功敲除了ApoE小鼠的MYDGF基因,说明成功构建ApoE敲除骨髓特异性MYDGF缺失小鼠模型,并经基因型及蛋白组织水平鉴定;MYDGF基因缺乏可以加重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
    • 白蕊; 钟莉
    • 摘要: 目的评估针对常见白血病患者采取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常见白血病患者300例进行阅片诊断分析;对比各类型常见白血病的检出率及血常规参数情况。选取同时接受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急性白血病患者80例,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白血病细胞数情况。选取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白血病细胞数>20%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判断不同方法诊断的符合率情况。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124.0 g/L相比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各亚型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更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患者血小板(PLT)320.9×10^(9)/L相比AML、ALL以及CLL患者明显更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白细胞(WBC)2.1×10^(9)/L相比急性红白血病患者以外的白血病患者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对于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高,该诊断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价值。
    • 巫蓉; 祝微; 王文娟; 迟莉; 贾春蓉; 岳竹君
    •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生血药对化疗早期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65只SPF级6~8周龄体重(20±2)g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每组13只。预防给药5 d,补肾生血药高(47.0 g/kg)、低(23.5 g/kg)剂量组采用补肾生血药灌胃,其余组灌胃等量蒸馏水。预防给药结束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肾生血药高及低剂量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 d。同时进行干预用药,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μg/kg),其余组与预防给药阶段相同,连续5 d。干预结束后,收集各组骨髓细胞,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检测骨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含量,检测骨髓细胞JAK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 (STAT5)的mRNA及JAK2、STAT5及磷酸化STAT5 (P-STAT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组骨髓有核细胞分布密集,核膜、胞膜完整,细胞器结构清晰。模型组有核细胞稀少,见大量细胞碎片,其余各组有核细胞数不同程度增多,胞体减小,细胞器尚好。模型组TNF-α、TGF-β、IFN-γ含量高于空白组,补肾生血药高、低剂量组TNF-α、TGF-β、IFN-γ含量低于模型组,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TGF-β、IFN-γ含量低于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JAK2、STAT5 m RNA表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生血药高、低剂量组STAT5 mRNA表达上调;与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比较,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JAK2 mRNA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模型组JAK2、P-STAT5、STAT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补肾生血药高、低剂量组JAK2、P-STAT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P-STAT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补肾生血药可减轻化疗早期骨髓细胞损伤,其机制与降低造血负调控因子含量,正调控JAK2-STAT5通路有关。
    • 赵园园
    • 摘要: 目的:对比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方法:于本院确诊为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各筛选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将难治性贫血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结合检验结果和骨髓形态学表现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照组红系病态、粒系病态发生率低于观察组,淋巴样小巨核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及巨幼变早幼红细胞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贫血临床诊断时需要重点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巨核系病态造血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而对巨细胞性贫血进行诊断时,需要重点观察细胞巨幼样变及巨幼变幼红细胞体积,同时也可以参考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准确判断疾病情况。
    • 曾依伶; 魏晓红; 陈海博; 王星月; 王美佳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不同形态以及免疫分型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86例增生性贫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分型,以探讨MM患者骨髓形态及免疫分型。结果:116例患者存在112例(96.55%)骨髓增生活跃,4例(3.45%)骨髓增生减低;MM患者骨髓片检查中发现,有偏幼稚型浆细胞,大小形态有差异;116例患者中免疫分型各亚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蛋白类型、临床分期是否贫血及是否存在骨破坏患者中CD38^(+)、CD138^(+)、CD56^(+)、HLA-DR、Kappa轻链、Lambda轻链、CD19^(+)、CD20^(+)抗体表达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38^(+)、CD138^(+)、CD56^(+)为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中特异性免疫蛋白,结合形态分析及免疫分型检测可为MM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唐亮; 康辉; 吕成伟; 郭振海
    • 摘要: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转移病灶形成的重要基础,机制复杂,为预防及治疗肿瘤转移增加了困难。肿瘤发生骨转移较为常见,在骨组织中亦存在预转移前微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原发肿瘤来源成分、肿瘤细胞动员的骨髓细胞及骨基质等。本文就肿瘤发生骨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及过程做一综述,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郭江水
    • 摘要: 一、减毒增效血液病的发生往往是骨髓细胞克隆异常及免疫系统紊乱所致。因此在对血液肿瘤性疾患以细胞毒药物为主,对免疫紊乱而致疾病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中医认为,抗肿瘤及免疫抑制剂均属于大毒之品,不但对热毒内盛之证有治疗作用,对于人体戕害亦十分明显。
    • 张红祥; 李伟; 杨伟涛
    •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联合血小板参数对白血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骨髓增生程度、巨核细胞数、血小板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分析骨髓细胞、血小板参数单独和联合检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涂片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显示增生极度活跃,巨核细胞多数为幼稚型或颗粒型,血小板呈单个偶见现象;对照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多数为幼稚型,血小板单个偶见。与骨髓细胞、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单独检测比较,骨髓细胞联合血小板参数对白血病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采用骨髓细胞联合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的方式有助于白血病的早期检出,提高白血病的诊断准确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罗丽卿; 赵红梅; 曹琳; 司秀文
    • 摘要: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实习带教综合性带教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0年8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90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均分学生45名。对照组实施传统讲授式带教,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带教,每周末为学生进行实习情况总结。试验组应用综合性带教,为学生实施血液病整体过程以及血细胞各阶段特征讲解,使实习生了解细胞分化过程。比较两组学生骨髓细胞形态辨认考试成绩以及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粒系系统、红系系统以及淋巴、单核及其他细胞辨认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髓细胞形态学临床带教中采用综合性带教模式使学生综合考试成绩提升,值得应用及推广。
    • 常军林; 王瑛
    • 摘要: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62例MDS患者为观察组,62例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涂片、粒系细胞、巨核系细胞和红系细胞各项指标的占比;分析观察组病态造血情况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分析观察组病态造血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原粒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粒系细胞8项指标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单圆核、多圆核、畸形血小板、小巨核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巨幼样变、巨红细胞、核畸形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2例原始细胞增多的患者中有25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10例无原始细胞增多的患者中有1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存在Auer小体的患者中有9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47例不存在Auer小体的患者中有8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小巨核细胞患者中有34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6例无小巨核细胞患者中有1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8例患者死亡,存在原始细胞增多和小巨核细胞者的死亡率低于存在Auer小体者的死亡率。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原始细胞增多、Auer小体、小巨核细胞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特征与MDS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原始细胞增多、Auer小体和小巨核细胞是引起MD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