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照射

内照射

内照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410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现代肿瘤医学、介入放射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2008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研讨会等;内照射的相关文献由87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益富、朱寿彭、劳勤华等。

内照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7 占比:3.0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8410 占比:96.76%

总计:8692篇

内照射—发文趋势图

内照射

-研究学者

  • 黄益富
  • 朱寿彭
  • 劳勤华
  • 王六一
  • 赵经涌
  • 崔凤梅
  • 张磊
  • 刘立业
  • 李玉茜
  • 滕皋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ICRP 103号出版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建议书》出版后,委员会出版了ICRP 110号出版物《成人参考计算体模》,提出了成年男性和女性像素型体模,用以计算外照射和内照射的参考剂量系数。虽然像素体模对体内解剖提供了比旧的程式体模更加真实的解剖学表述,但是由于像素分辨率,特别是关于小组织结构(如眼晶体)和非常薄的组织层(如胃壁粘膜和肠上皮组织)分辨率等原因,像素体模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本出版物介绍了成人网格型参考计算体模(MRCPS),是对110号出版物中像素参考计算体模的数学建模。MRCPS包括估算有效剂量所需要的所有源区和靶区,甚至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器官、皮肤和膀胱中的微米厚靶区。
    • 肖运实; 刘立业; 熊万春; 李晓敦; 郁恩剑; 李阳; 徐明华; 王悦; 唐玉琴; 赵鸿翮; 肖佐诗; 王璞
    • 摘要: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核电厂内照射活体监测能力,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自2014开始组织实施了3次全国范围内的全身计数器测量比对活动。各参与方通过测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男性参考人物理模型,给出物理模型中含有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根据ISO 28218《辐射防护———放射生物测量性能准则》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各参与机构的设备性能和总体监测能力评价。对3次比对测量结果分析表明:2014年—2019年各监测机构通过加强全身计数器设备校准、人员培训等质量保证环节,提高了全身计数器监测程序的标准化和监测结果的一致性。
    • 阳金珉; 王昊; 张磊
    • 摘要: 为评估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粒径扫描法、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法的3种氡子体活度粒径分布测量方法。依据气溶胶结合理论,以粒径扫描间接测量法作为气溶胶活度粒径参照,在氡室环境和室内环境开展了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组法测量氡子体活度粒径比对研究。研究表明:撞击器法、丝网扩散组法2种直接测量方法测得的活度几何粒径均值与间接测量法一致性较好;撞击器法在氡室内测量粒径略微偏低,在室内低活度浓度环境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丝网扩散组在粒径300 nm以下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粒径大于500 nm时误差较大不再适用;在室内低活度环境下,丝网扩散组法受限于测量灵敏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
    • 吴友朋; 温伟伟; 程金星; 王庆波; 于艾; 高鑫; 耿志强
    • 摘要: 氚是核设施运行过程中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之一,对人体的内照射危害不仅与其活度有关,而且与氚的化学形态、摄入途径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国内涉及氚的控制标准较多,氚化水(HTO)与元素氚(HT)的控制限值均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梳理分析了氚浓度控制限值的发展及相关标准的制定依据.根据我国现行辐射防护有关标准,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出版物中最新的核素氚生物剂量学参数,重新计算了氚的导出空气浓度(Derived Air Concentration,DAC)与水中活度浓度的控制限制值,以期为辐射防护管理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并对控制限值的适用对象进行了明确的区分,控制限值的适用对象是人而非设施设备.
    • 王红波; 孙全富; 郭跃信
    •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医院核医学人员操作核素的情况.方法 在设置有核医学科的7家医院内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核医学科操作核素的所有放射工作人员.现场收集工作人员操作的放射性核素种类、操作类型、每种操作的年操作活度、工作班制、轮流情况及操作时防护措施等情况.工作场所所有核素的决定系数D为每种核素决定系数dj之和.根据决定系数d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内照射个人监测.结果 不同医院的核医学工作人员接触核素的情况不同.89名工作人员的D值为0.3~99.5,中位数为6.4.87名(97.8%)工作人员的D值≥1.0,dj≥0.3,故均需要接受内照射监测.结论 不同医院不同工作人员面临的内照射风险及实际接受的内照射剂量差别可能较大.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核医学人员进行内照射监测,切实保护核医学人员的职业健康.
    • 张燕; 郑琪珊; 黄丽华; 郑森兴; 魏伟奇
    • 摘要: 目的 探索导致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碘-131(131I)内照射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内照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于2019年3至10月,以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8年度福建省开展131I核素诊疗的21家核医学单位资料,对131I自动分装仪数量、131I甲状腺癌(甲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及肝癌治疗人数、核医学工作人员数量、执业类别、131I操作情况和轮岗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20家开展131I甲癌和甲亢诊断治疗的医院进行场所131I气溶胶检测和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直接测量.分析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内照射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内照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20家医院核医学监督区131I气溶胶的检出率为80.0%(16/20),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检出率为25.5%(62/243).工作人员近10个有效半减期内参与131I的分装和给药、核医学科监督区131I气溶胶的活度浓度、131I甲癌和131I甲亢治疗人数是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内照射的主要危险因素(OR=5.857、6.808、1.983、1.150,P<0.05).结论 核医学工作人员131I内照射暴露普遍存在,应当重视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内照射的防护,加强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
    • 黄丽华; 郑琪珊; 张燕; 郑森兴; 魏伟奇
    • 摘要: 目的 探索接触131I放射性核素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估算方法.方法 选择某131I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和某开展131I甲亢和甲状腺癌治疗的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使用便携式高纯锗(HPGe)γ谱仪,以7 d为周期,连续4次测量甲状腺部位131I活度,结合人员接触131I的轮岗方式,估算内照射剂量.结果 以监测月份为典型月份估算人员内照射剂量时,调查企业从事131I放射性药物分装的生产人员年待积有效剂量为0.09~1.93 mSv,调查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内照射年待积有效剂量为0.06~0.58mSv.对监测结果进行校正和结合轮岗方式后估算的工作人员内照射年待积有效剂量,放射性药物生产工作人员和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分别为0.06~1.22mSv和0.03~0.16mSv.结论 在进行接触131I放射性核素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估算时,仅以单次测量的结果估算全年受照剂量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在连续监测时,应根据前续监测周期的结果对后续监测周期结果进行校正.为准确估算人员内照射剂量,应充分考虑工作人员接触131I的方式、接触的时间、接触的频率、内污染的途径等因素.对于接触131I内照射剂量可能>1 mSv/年的工作人员,以14 d作为常规监测周期较为适宜.
    • 孙伟航; 张琳; 牛菲; 许家昂; 闵楠; 杨淑慧; 刘芳; 李甜甜; 朱建国
    • 摘要: 目的 了解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131I气溶胶的活度浓度,估算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吸入131I所致内照射剂量.方法 使用CF-1001BRL型便携式大容量空气采样器,采用碘盒收集山东省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的131I气溶胶,利用HPGe-γ能谱仪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6家医院碘治疗工作场所中131I的活度浓度值,并估算医务人员的内照射剂量.结果 6家医院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131I的活度浓度范围为3.64~2.94×103Bq/m3,控制区(病房、患者通道、分装间、远程操作给药室)131I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监督区,监督区131I的浓度最高的是医护通道,为2.62×102Bq/m3.核医学科医务人员两种职业待积有效剂量估算值为0.07~5.68 mSv,均未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结论 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仍存在不可忽视的131I气溶胶污染现象,应面向全国各地区核医学科开展内照射监测,探索更加合理的防护标准和方法.
    • 汪传高; 陈倩兰; 夏益华; 王薇; 庞洪超; 骆志平; 陈凌
    • 摘要: 辐射剂量中的内照射剂量无法直接测量,只能根据活度测量结果由生物动力学模型、剂量模型及相关参数计算获得.自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涉及内照射剂量计算领域的"剂量学计算模式与参数"、"生物动力学模型及参数"、"核衰变相关参数"等已发生变化,由此形成新的计算框架.自2015年的130号出版物开始,ICRP发布了一系列报告(目前还未完结),给出了"新计算框架"下的剂量系数,及根据活度测量结果可直接求得待积剂量的Z(t)函数等有关生物样品测量解释的最新结果,用于替代ICRP 30、68、54以及78号出版物.本文选取了32种常见核素,对原有数据与ICRP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新出版物给出的各种核素的剂量系数基本都有所变化,同时对吸收类型的划分更为丰富.
    • 刘玉连; 张文艺
    • 摘要: 随着核医学应用的广泛开展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增多,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也应该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大多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主要是通过热释光剂量计等提供的外照射信息,并未全面开展常规内照射的监测,这可能会低估他们的年有效剂量.全面的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核医学内照射的特点,介绍了核素的监测技术和剂量估算方法,列出了几种常用软件,从而全面客观了解和认识当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相关内容,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监管政策及防护要求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