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
POD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18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1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00篇;相关期刊446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种子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五届四次测控会议、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等;POD的相关文献由3283位作者贡献,包括车尚勋、陈鹏、施国新等。
POD
-研究学者
- 车尚勋
- 陈鹏
- 施国新
- 李玉红
- 梅进
- 王伟华
- 刘飞虎
- 吴萌
- 周青
- 骆建霞
- 刘磊
- 刘萍
- 张倩
- 杨建民
- 沙伟
- 王琳
- 程智慧
- 丁义峰
- 刘慧芹
- 刘永军
- 周建峰
- 周开兵
- 张子学
- 张自立
- 张高阳
- 徐勤松
- 揭震
- 李彦慧
- 李玥莹
- 李玲
- 杜慧芳
- 杨远凤
- 毕宏伟
- 王玉虎
- 赵剑
- 金俸奭
- 马超
- 余丽琴
- 冯晨静
- 刘世强
- 刘从霞
- 刘会超
- 刘佳
- 刘冬云
- 刘晓
- 刘立军
- 刘缠民
- 刘青
- 史燕山
- 周丽娟
-
-
周华林;
肖俭平;
陈佳;
刘文祥
-
-
摘要:
以甘蓝型油菜沣油737为材料,研究了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蕾薹期前逐步增加并在蕾薹期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SOD活性在花期前无明显变化,在花期时下降至全生育期的最低值,在角果期则上升至全生育期的最大值;POD活性的最高值出现在蕾薹期,而蕾薹期前后差异不大;MDA含量在花期前逐步增加,但在花期时达到最低值,在角果期又达到最高值。
-
-
商靖;
陆劲羽;
黄禹翕;
陈钰;
王晓雪;
项阳;
吴迪;
李玥莹
-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品种杂交高粱抗性生理指标的差异并探索其可溶性糖的含量与SS酶及SPS酶活性的关系,建立高效精确选育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质高粱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方法]选用愈创木酚比色法、氮蓝四唑光还原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提取并测定POD、SOD、CAT活性;采用优化后的蒽酮比色法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并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SS及SPS活性的测定均采用间苯二酚比色法。[结果]辽糯10号同时具有抗逆性强、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双重优势;辽糯15号SOD和CAT活性最高但MDA含量最低,表明其抗逆性在所有品种中最强;辽杂66号具有较高的SS及SPS活性,从而对糖分积累有促进作用,利于实现高产。[结论]从多角度阐明了高粱抗旱、耐盐碱机制,丰富其抗性生理内容;进一步发掘并了解高粱糖分积累机制,明确高粱糖分积累分子调节机制的内在机理,建立了精确选育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质高粱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并制定强化高粱抗性及产量的技术措施,为筛选近缘农作物的优质种质资源、提高农作物的育种技术水平、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后再进行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关联分析、挖掘调控高粱抗性强弱及糖分积累的关键基因及解析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
李博书;
陈晶;
杨亮;
董宇辰;
关方硕;
刘刚;
姜君学;
董守坤
-
-
摘要:
大豆对环境中水分含量比较敏感,因此,明确水分对大豆生长发育尤其是干旱对大豆植株生长影响非常重要。大豆叶片能够快速响应环境中的水分变化,明确干旱对大豆叶片生理特性影响,能够更好地了解大豆生长过程中水分需求规律,对于大豆生产和生理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春大豆品种黑农84和合丰46叶片在干旱条件下和复水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植株处于干旱胁迫时,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酶活性变化规律为鼓粒期<开花期<苗期,且在相同生长阶段黑农84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高于合丰46;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程度加重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酶活性增加幅度也呈现鼓粒期<开花期<苗期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生长时期黑农84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高于合丰46。重度干旱胁迫(SS)复水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逐步下降至对照组水平。
-
-
贾续毅;
李春娜;
常琦;
季稳
-
-
摘要:
传统气动优化设计需要大量CFD分析,而代理优化(SBO)方法能够有效降低CFD分析次数,但该方法并没有改变单次CFD分析时间。提出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OD-BPNN)模型的热启动策略,并应用于气动代理优化。使用POD-BPNN模型对SBO中的初始样本建立从几何设计变量到流场数据的预测模型;在SBO迭代过程中,使用该模型预测新样本的流场,并将其作为CFD分析的初场,进行热启动计算,获得新样本的数据;添加新样本数据到POD-BPNN建模样本并更新模型,直到优化结束,通过案例对该策略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跨声速翼型减阻优化设计中,基于POD-BPNN的热启动策略使得单次CFD计算时间降低68%,SBO的效率整体提升37%。
-
-
杨子健;
黄铭颖;
刘湘钰;
张新建
-
-
摘要:
目的观察诱导前静注亚剂量艾司氯胺酮(esketamine,ESKE)复合咪达唑仑(midazolam,MI)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st 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探讨ESKE复合MI对谷氨酸(gluta-mate,G)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髋关节置换术65岁以上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C组、MI组、ESKE组和ESKE+MI组。诱导前10 min MI组静注0.02 mg/kg MI、ESKE组给0.2 mg/kg ESKE、ESKE+MI组给0.2 mg/kg ESKE和0.02 mg/kg MI混合液、C组给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72 h内POD发生率;将HT22细胞分为NC、G、MIC、ESKEC和ESKEC+MIC组,各组按相应设计处理后行CCK-8检测,流式法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4组一般资料及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KE+MI组POD发生率低于C组,POD组血清G高于NPOD组(P<0.05);NC与G组比较OD值、坏死率和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KEC和ESKEC+MIC组OD值高于G组(P<0.05);ESKEC和ESKEC+MIC组坏死率和凋亡率低于G组(P<0.05)。结论亚剂量ESKE复合MI麻醉前给药可降低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POD发生率;ESKE复合MI可减轻G引起的HT22细胞凋亡和坏死,ESKE复合MI降低患者POD发生率可能与此机制相关。
-
-
陈冠斌;
陈文礼
-
-
摘要:
本文采用风洞试验研究分离式狭缝控制下单箱梁气动力及流场特征。以Great Belt East Bridge主梁为研究对象,几何缩尺比为1:125制作单箱梁模型。狭缝连接单箱梁模型的迎风和背风面风嘴。控制原理为来流从迎风面狭缝口进入狭缝再从背风面吹出,从而改变旋涡的脱落模式。试验中来流风速固定在10 m/s,对应的雷诺数为2.3×10^(4)。通过对单箱梁表面压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本控制方法能显著降低作用在主梁上的表面压力脉动值和非定常气动力。通过对升力时程做频谱分析,发现分离式狭缝能加速单箱梁尾部旋涡脱落。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得了单箱梁尾流场。结果表明:控制工况上表面形成的分离涡向下方移动,尾流的宽度缩小,表明降低了作用于主梁的阻力。POD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工况的前两阶模态能量占比较低,表明更多的能量被转移到高阶模态,小尺度涡结构的能量占比更高。本控制方法诱导出二次不稳定结构Mode B,使得展向涡能量转移到流向涡,从而展向涡强被削弱。
-
-
鄢俊洁;
郭雪星;
瞿建华;
韩旻
-
-
摘要:
针对风云四号A星(FY-4A)中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AGRI)云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全自动云检测方法。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作为核心结构,基于光学载荷基本云检测原理选择合适的红外通道作为特性分类器参数,可保证日夜云检测一致性,同时针对不同的地表类型和不同月份分别分类训练构建,最终得到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云检测模型。针对FY-4A/AGRI数据生成了7种经典的云检测特征和1种基于红外合成图像特征的贝叶斯分类器,经过2019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云检测产品的学习测试验证,在陆地、沙漠、浅水和深海的召回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达到98%以上,积雪POD达到80%,南北极POD达到80%以上。将检测结果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系统云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全年月度平均POD均高于98%,误判率(false alarm ratio,FAR)低于5%,Kuipers评分(Kuiper’s skill score,KSS)均高于90%。
-
-
何思;
马玉申;
何也君;
彭文仙;
罗金凤;
揭雨成;
邢虎成
-
-
摘要:
为更好地利用不同类型的雄性不育苎麻材料,明确其生理、生化特性,试验测定三类雄性不育苎麻(雄花萎缩型种质圆青5号,花被不开裂型种质弯子苎麻,花粉不育型种质黄小叶)及对照雄性可育材料(GBN08)三麻期、不同长度花蕾和第9片功能叶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个雄性不育材料和可育材料的可溶性蛋白都随花蕾的发育而逐渐下降;3个雄性不育材料的可溶性糖含量随花蕾的发育先升后降;幼蕾期所有不育材料POD活性最高,而可育材料POD活性随花蕾发育逐渐升高;幼蕾期可育材料的CAT活性显著低于不育材料,但在中蕾、大蕾及功能叶中均显著高于不育材料.
-
-
魏斌斌;
高永卫;
师尧;
李栋;
郝礼书
-
-
摘要:
大厚度翼型风洞试验的侧壁干扰严重,需对侧壁边界层进行控制.本文首次使用被动式涡流发生器(VG)对大厚度翼型FX77-W-400的侧壁干扰效应进行控制,提出两种基于VG的侧壁干扰控制构型:侧壁VG和翼面VG,研究VG安装位置对翼型气动性能以及压力场细节的影响;使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技术对翼型表面压力场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被动式VG可对侧壁干扰进行有效控制;侧壁VG和翼面VG对翼型表面的吸力峰值有影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升力系数和吸力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本文使用的侧壁干扰控制形式保持了基准翼型表面流动的主要结构.
-
-
王建成;
杨俊华;
余嘉敏;
曹丽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ERAS理念下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谵妄(POD)的预防作用及相关机制分析.方法:选择骨科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0例,ASA I-Ⅲ级,年龄≥6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人;右美托咪定组(D组)患者在麻醉前15分钟静脉滴注Dex0.6μg/kg,麻醉维持过程中应用0.2-0.4μg/kg.min右美托咪定维持镇静,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联合Dex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控制病人术后VAS评分不超过3分;对照组(C组)患者以同样方法静脉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谵妄评定方法(CAM)评估患者术前1天T0和术后连续3天T1、T2、T3的认知功能,并测定T0、T1、T2、T3血浆皮质醇激素和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术后T1、T2、T3时D组患者POD发生率分别为11.4%、5.7%、2.9%,明显低于C组患者;而术后2组患者血浆皮质醇和CRP浓度有所升高,但右美托咪定组(D组)升高幅度较小;C组升高幅度较大,下降不明显;T1、T2、T3时,2组病人血浆皮质醇浓度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T3时,2组病人血浆CRP浓度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围术期应用Dex可以减少行下肢手术老年病人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浆中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浓度有关.